首页 > 学术论文

青藏高原暖季贴地层大气的层结稳定度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2:49:11
热度:

青藏高原暖季贴地层大气的层结稳定度分析【摘要】:本文根据1979年5—8月高原大气科学实验的梯度资料,对高原贴地层的理查逊数R i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得到的结果对青藏高原大气贴地

【摘要】:本文根据1979年5—8月高原大气科学实验的梯度资料,对高原贴地层的理查逊数R i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得到的结果对青藏高原大气贴地层的某些物理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层结稳定度 高原地区 暖季 平原地区 青藏高原 风速 热力因素 下垫面粗糙度 湍流运动 湍流系数
【正文快照】: 虽然人们对青藏高原气象学的研究作了不少工作〔l.“〕,但由于观测的实际困难和资料的缺乏,对于大气贴地层的研究较少。贴地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环境,也是地表与高层大气间相互联系的纽带,高原对环境大气和高层大气的各种动力、热力作用主要是通过贴地层的物理过程—湍流运动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天气系统的若干新事实    黄福均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反照率变化对5月东亚环流影响的数值对比分析    罗四维,李维京,汤筑强

青藏高原在变暖    

一个高空低槽越过西藏高原的分析    罗四维

喜马拉雅—西藏大高原对季风区的影响    C.S.拉梅奇

青藏高原对夏季天气气候日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    郭晓岚,钱永甫

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大气加热场特征    李维亮

青藏高原隆起对亚洲夏季风形成作用的数值试验    吴池胜,王安宇

青藏高原季风的形成、演化及振荡特性    汤懋苍

西藏地区OLR分布特征    张勇,周顺武

一次热带风暴影响高原暴雪的个例分析:基于倾斜涡度发展(SVD)的研究    王子谦;朱伟军;段安民;

深圳一次罕见连续大雾天气成因探讨    谢小敏;刘敏;

高原东南侧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段荣;范元品;朱章玉;孙文英;

一次切变线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杨宗波;

水汽图像在高原天气预报中应用的初步分析(摘要)    郁淑华;何光碧;

1998年南海季风(SCSMEX)和高原科学试验(TIPEX)边界层Ekman动力学特征研究    张光智;徐祥德;王继志;

采用高原科学试验(TIPEX)和多种气象资料对'98长江洪涝灾害大尺度环境的综合观测研究    杨元琴;王继志;况石;

两极海冰与高原陆面过程“耦合”特征    周丽;徐祥德;陈联寿;卞林根;

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性大到暴雨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    谌芸;李泽椿;

地表感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邻近海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张艳;钱永甫;

气象走向社会 科技创造未来    

高原扬帆    姜永育 冉瑞奎 洛桑扎西

成都高原所借曙光“问天”    姜永育 高文良

高原绽放团结花    戴随刚 叶海年

西藏建成高原大气实验室    记者刘毅

中日高原大气科学领域合作研究进展顺利    

科研的魅力    姜永育

三年磨剑成果丰    姜永育

高原所“联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姜永育 高文良

提高高原“管天”能力    戴随刚袁兆森

青藏高原正涡度源的形成及其对中国东部梅雨的影响    王慧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研究    谌芸

西昌卫星发射场区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研究    周率

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反演及冷热源分析    邓孺孺

青藏高原冬季大气热状况对Elnino的影响以及LGM时期高原热状况的数值研究    韩余

器测时期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时空规律研究    赵慧霞

中国的云气候学特征分析    刘瑞霞

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干旱平流层环流初步研究    王金花

青藏高原地区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辐射强迫与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于胜民

青藏高原50年来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李廷勇

器测时期青藏高原降水时空变化规律探讨    孙艳青

北半球夏季对流层顶变动的现象及机制研究    朱保林

局地型相似系数图及其在月平均环流季节转换诊断中的应用    蔡新玲

近5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特征与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学    王遵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