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利用农业土壤固定有机碳——缓解全球变暖与提高土壤生产力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5:53
热度:

利用农业土壤固定有机碳——缓解全球变暖与提高土壤生产力【摘要】:大气CO2浓度急剧升高与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最令人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农业具有作为大气CO2源和库的双重潜力。鉴于多年

【摘要】:大气CO2浓度急剧升高与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最令人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农业具有作为大气CO2源和库的双重潜力。鉴于多年的少耕、免耕和合理轮作等农业管理措施已明显增加北美土壤有机碳含量,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土壤学家认为这里的土壤已从大气CO2的供体转变为固定大气CO2的库。美加两国将在今后20 a内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11亿t,这相当于两国在京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承诺到2008至2012年减少CO2排放量的15%。因此,北美土壤学家和政府有关部门正积极争取将土壤固碳纳入全球温室效应气体控制公约的国际谈判桌上。中国土壤固碳潜力较美加两国要大,采用少耕、免耕、作物桔杆还田及引进覆盖作物等农艺措施不仅将恢复中国退化中的土壤肥力,也将在未来的温室效应气体控制谈判中保护中国发展中的工业。 【作者单位】: Greenhouse
【关键词】农业土壤 固定有机碳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 土壤生产力
【基金】:加拿大国家科学与工程研究基金项目!(20914)
【分类号】:X144
【正文快照】: 大气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北美土壤科学家开始关注土壤固定有机碳对缓解温室效应的作用。在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1992年巴西《稳定大气温室效应气体浓度》文件后,主要工业化国家在1997年京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将努力把2008至2012年CO2排放量在199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农业土壤固碳对缓解全球变暖的意义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

几种主要碳增汇/减排途径的对比分析    王礼茂

土壤碳蓄积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王绍强,刘纪远

稻草还田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盛良学;黄道友;汪立刚;贺喜全;夏海鳌;

保护性耕作在河北省的区域适应性    贾树龙,孟春香,张执欣

应用DNDC模型分析施肥与翻耕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长期影响    王立刚,邱建军,马永良,王迎春

玉米植株残体留田对土壤生化环境因子的影响    王淑平,周广胜,王淑平,姜亦梅,王明辉,姜岩,刘孝义

辽宁省农田土壤碳库分布及变化的模拟分析    韩冰,王效科,欧阳志云,曹志强,邹德乙

长期施肥对土壤碳储量和作物固定碳的影响    孟磊,蔡祖聪,丁维新

翻耕对冬闲农田CH_4和CO_2排放通量的影响初探    万运帆,林而达

中国北方主要农业生态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及其经济学解释    徐艳

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淑平

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循环    刘守龙

耕作模式与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    江晓东

川中丘区村级景观生态系统能流特征与可持续性研究    丁海萍

江苏省1:20万土壤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沈德福

我国亚热带和温带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及InTEC模型的验证    邵月红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素平衡影响的研究    杨倩

近20年来水稻土有机碳变化——县级和村级尺度的研究    张琪

植物过程对土壤浅剖面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李鸿博

太湖流域水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分子生态研究    顾华杰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形成和分解    文启孝

施用缓释型保水剂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及氮素运移特征的研究    孟志伟;於忠祥;朱林;孙秀伦;

淮北砂姜黑土的母质特性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詹其厚,顾国安

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的驱动因素    关松;窦森;

豫东平原农区杨树幼龄速生丰产林配方施肥的研究    曹天顺;王冰洁;谭金峰;刘相伟;

宿州市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简报)    郭呈芬

青藏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全球意义    王根绪,程国栋,沈永平

黑河流域中游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    王根绪,马海燕,王一博,常娟

论青藏高原苔原——成因、分布与分类的研究    孙广友

从土壤适宜性分析陕北黄土高原种植油松的可行性    徐春达,刘宝元,王志强,付金生,叶芝菡

陕西五里铺黄土剖面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庞奖励,黄春长

甘肃农田氮磷钾养分资源特征研究    张树清

云贵高原人工草地推荐施肥研究    文亦芾

有机物料和氮素化肥对平邑甜茶实生苗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许衡

黄土区草地植被水土保持作用机理试验研究    李鹏

阿月浑子在我国适生区域的研究    刘忠华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土水资源分类、评价与预测研究    周勇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CO_2释放与碳平衡的研究    黄斌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及其差异性研究    周清

羊草草原分解者亚系统氮、磷、碳动态的研究    曲国辉

草坪草水分生理及节水灌溉的研究    刘自学

长期不同施肥对石灰性土壤磷形态转化及剖面分布的影响    谢林花

土壤水氮资源高效利用的孔源调控理论及技术研究    王夏晖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土壤肥力的垂直变化    王春明

不同生态的烤烟硼素营养和烟叶品质的研究    潘文杰

基于GIS支持下土壤肥力质量时空演变研究——以武进市为例    刘新卫

土壤藻类对土壤质量指标影响的研究    王铭(山献)

江苏省江宁县淳化样区土壤系统分类中基层分类的研究    尹力初

烟草生育后期钾素积累规律研究    舒海燕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磷素有效化影响的研究    庞荣丽

旱地紫色土有机无机复合及土壤肥力特征    侯春霞

东北北部农田黑土障碍因子分析    孟凯,张兴义,隋跃宇

少免耕小麦高产群体生长模式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张洪程;戴其根;严宏生;陈新华;冯再根;

有机物料的腐解及土壤有机质的调控    王兆荣;王宏燕;种传立;

土壤痕量气体研究展望    蔡祖聪

河西走廊井泉灌区农户生态系统能流、物流特征及其效应的研究    李发弟;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动态变化及其与肥力关系的影响    韩志卿,张电学,王介元,陈洪斌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少民;郝明德;陈磊;

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养分有效性及作物产量的关系    刘淑霞,刘景双,赵明东,王金达,于君宝,丛晓明

稻田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    沈润平,王海辉,连楚楚,刘经荣,谭绣,曾新明

黑土有机质功效的研究    韩晓增,王守宇,宋春雨,刘晓冰,孟凯

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研究    李菊梅

黄土旱塬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的演变与模拟    郭胜利

农业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与土壤升温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CO_2排放的影响    张旭辉

中国蔬菜出口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汤咏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南方典型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与CO_2、CH_4产生研究    郑聚锋

不同培肥模式对土壤呼吸和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    齐志勇

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综合模型模拟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    杨丽霞

信阳茶叶种植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刘超良

龙口市农业发展现状与保护性耕作研究    韩春梅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主要经作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区划    王飞

河北省农田环境问题与生态保育    高士平;王瑞君;阳小兰;张茹春;丁小燕;栗志强;秦彦杰;张伟;杜静;

中国近50年来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王翠花,李雄,缪启龙

近40年气候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的多尺度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路云阁,李双成,蔡运龙

全球升温对中国区域温度纬向梯度的影响    卢爱刚;庞德谦;何元庆;庞洪喜;院玲玲;

东北黑土水土流失特点    张晓平;梁爱珍;申艳;李文凤;张学林;王玉玺;解运杰;刘凤飞;杨学明;

1990~2000年中国土壤碳氮蓄积量与土地利用变化    刘纪远,王绍强,陈镜明,刘明亮,庄大方

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    曾永年,冯兆东,曹广超,薛亮

风蚀作用下的土壤碳库变化及在中国的初步估算    胡云锋,王绍强,杨风亭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王叶;延晓冬;

氮素输入影响下淡水湿地碳过程变化    宋长春,张金波,张丽华

区域农业生产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    刘光栋

华北平原农业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研究    刘云慧

基于GIS的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库研究    解宪丽

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淑平

中国北方主要农业生态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及其经济学解释    徐艳

东北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地下碳动态研究    杨金艳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潮棕壤营养元素剖面分布研究    张玉革

玉米燃料乙醇生命周期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张治山

长江中下游滩地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碳贮量研究    王妍

黄土高原和亚热带丘陵区典型生态景观单元土壤有机碳对比研究    王小利

秸秆覆盖度图像处理识别及其对出苗率的影响    赵丽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刘守赞

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时空差异及增汇技术研究    赵荣钦

中国东北样带土壤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    周莉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的研究    孙伟红

青海环湖地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碳储量的研究    祁彪

国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云南大姚试点工程效益监测研究    朱丹

江汉平原不同利用方式下水稻土中有机碳特点    朱志锋

冀西北高原不同植被与不同耕作方式农田的生产生态效应研究    侯大山

冀西北高原不同植被与农田保护耕作的生产与生态效应研究    侯大山

紫云英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积累的影响    蔡道基,毛伯清

绿肥和藁秆等在苏南地区土壤中的分解特征    林心雄,程励励,施书莲,文启孝

黄土区土壤腐殖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与成土条件的关系    罗贤安

植物物料的化学组成和腐解条件对新形成腐殖质的影响    程励励,文启孝,吴顺令,徐宁

几种水稻土不同粒级中的有机质含量和组成    张晓华,杜丽娟,文启孝

广州地区土壤中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    林心雄,文启孝,徐宁

黄土地区主要土壤的腐殖质组成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    罗賢安 ,朱?谟

西藏高山土壤复合胶体特性的初步研究    傅积平,褚金海,高以信

浅谈设施农业土壤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    杜艳娣;

    

    

    

    

    

    

    

    

    

农业土壤表面不平度和测量与分析    鲁植雄;U.D.Perdok;W.B.Hoogmoed;

利用太阳能改造土壤    王崇文;

辽宁省农田土壤碳库分布及其变化的模拟分析    韩冰;王效科;欧阳志云;曹志强;邹德乙;

江汉平原发展绿色农业潜力大    记者 于德福 特约记者 赵应繁

城市园林土壤的恶化及治理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 桑景拴

我国农业地质调查全面展开    任鹏飞

地质与农业的崭新合作    本报记者于莘明

农业土壤中化肥氮的形态转化机理及其调控研究    冉炜

浙江省北部地区农业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许黎

水稻土中异化铁还原及其对铬(Ⅵ)还原的影响    毛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