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1988–2006年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5:07
热度:

1988–2006年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摘要】:在人类干扰和气候波动的影响下,辽河三角洲的植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研究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对于保护该地区生态系统、

【摘要】:在人类干扰和气候波动的影响下,辽河三角洲的植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研究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对于保护该地区生态系统、促使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域包括了整个辽河三角洲。资料来源主要是1988年和2006年的TM(Landsat Thematic Mapper)遥感图像。采用数字化、制作植被图和叠加分析等方法研究探讨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特点,以及植被的空间分布转移和面积变化。结果显示,以双台子河口为中心,4大植被类型(自然湿地植被、人工湿地植被、人工旱地植被和自然旱地植被)大体上构成半环状分布格局。从整体上看,从1988年至2006年,植被结构仍然保持半环状的空间格局。但是,主要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形成了比较大的斑块,而不是离散、破碎的。从植被类型间相互转化的情况看,几乎所有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和面积都有明显改变。在绝对面积上,水稻(Oryzasativa)田、玉米(Zeamays)地和滨海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湿地是辽河三角洲3个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水稻田是面积增加最多的植被类型,增加977.1km2;而玉米地是面积减少最多的植被类型,减少622.2km2。在面积变化幅度上,水稻田、玉米地和滨海芦苇湿地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3.2%、–16.1%、–23.2%。面积减少幅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草地,–77.9%;面积增加幅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翅碱蓬(Suaedaheteroptera)盐化草甸,212.1%。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滨海湿地 生态系统 景观破碎化 辽河三角洲 植被图 植被结构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62501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4CB418507-1) 2005年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开放课题共同资助
【分类号】:Q948
【正文快照】: 辽河三角洲是中国4大三角洲之一,其滨海湿地是东亚重要的水禽繁殖与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生物保护价值(李晓文等,2001)。辽河三角洲的植被具有极高的生产力,使该地区成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造纸原料基地和旅游基地(肖笃宁,1994)。但是,由于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辽河三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李加林;赵寒冰;曹云刚;刘闯;

3S技术在三角洲湿地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刘振乾,徐新良,吕宪国

基于GIS的辽河三角洲潜在海平面上升淹没损失评估    栾维新,崔红艳

环渤海海平面上升与三角洲湿地保护    肖笃宁,韩慕康,李晓文,刘岳峰

基于遥感与GIS的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蒋卫国,李京,王文杰,谢志仁,宫辉力

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    王凌,李秀珍,郭笃发

辽河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及其影响评估    刘岳峰,邬伦,韩慕康,任劲松

辽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汤蕾;许东;母学征;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规划预案设计及其实施措施的确定    李晓文,肖笃宁,胡远满

辽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付在毅,许学工,林辉平,王宪礼

关于边坡植被恢复的思考    王加真

辽东湾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思考    江和文;曹士民;迟春艳;

中国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探讨    朱琳,佟玉洁

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李加林;赵寒冰;曹云刚;刘闯;

中尺度流域的景观格局分析——以湖北四湖流域为例    金卫斌,胡秉民

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途径    吴丰林;周德民;胡金明;

中国湿地信息系统的建立    殷力,张树清

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    李淑娟,王明玉,李文友,郭春景,王凤友

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与累积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刘红玉,吕宪国,张世奎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海岸环境演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欧维新,杨桂山

湿地生态保护评价研究述评    唐晓燕;胡孟春;曹学章;

湿地生态保护评价研究述评    唐晓燕;胡孟春;曹学章;

青海省果洛州部分地区湿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孙禧勇;

山西省能源重工业复合生态带生态风险评价    孟东平;张金屯;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框架及指标体系的建立——以西双版纳景洪市为例    邹秀萍;齐清文;莉莉;王菊翠;

辽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的特征研究    赵先丽;周广胜;周莉;吕国红;贾庆宇;谢艳兵;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资源分析    信志红;仲光嵬;刘晋生;

干旱区生态安全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肖笃宁;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崇明岛为例    杨娟;蔡永立;

城市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北京为例    韦明杰;马洪涛;

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湿地评价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许健民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优化设计研究    傅瓦利

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    黄建军

河西走廊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与系统耦合    刘学录

鸟类群落结构形成的因素分析    王海涛

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遥感变化监测研究    谭衢霖

干扰对草原鸟类群落结构形成的影响    刘多

华北平原农业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研究    刘云慧

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文军

RS-GIS-EI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集成研究    王娟

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杨华珂

生境破碎化对栗斑腹鹀的影响    程瑾瑞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机理及荒漠化程度评价研究    徐当会

张掖市土壤母质、土壤与植被的景观多样性比较研究    胡文忠

烟台市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侯伟

南四湖湿地功能变化及评价分析研究    孙娟

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动态与生物多样性    闫淑君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设计与评价    刘月敏

县级森林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刘兴生

森林收获调整GIS(FHAGIS)软件研究    智长贵

辽河三角洲沼泽湿地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罗宏宇,黄方,张养贞

辽宁地区垂直形变场特征再研究    孔繁强;林玉祥;

基于RS和GIS的三江平原湿地景观变化研究    蒋卫国,王文杰,谢志仁,高士平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形信息特征分析    刘湘南,许红梅,黄方

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    吕宪国,黄锡畴

论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经济一体化    栾维新,王海英

中国海岸侵蚀述要    夏东兴,王文海,武桂秋,崔金瑞,李福林

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与机制研究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徐小黎

三江平原湿地景观结构的时空变化    刘红玉,张世奎,吕宪国

渤海西岸平原海平面上升危害性评估    韩慕康,三村信男,细川恭史,町田聪,山田和,邬伦,李京

我国亚热带山地丘陵土壤的综合利用与生态平衡问题    何电源

河滩地的开发与生态学问题    王基柱

关于自然保护区的几个问题    李文华

试论三江平原地区合理开发与科学整治    何永祺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刘跃先,严以绥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概要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概要    

制定《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的三个国际组织介绍    

海洋环境科学动向——受控海洋生态系统污染实验    曾呈奎,邹景忠

中国生态学会成立大会在昆明市召开    陈瑞田

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中的系统分析    赵彤润;宋志达;秦大唐;谢玫;

青海高原生态灾害及防御对策    徐天德;

从植物与昆虫的关系看植物性杀虫剂的开发    余向阳;刘贤进;张兴;

东湖生态渔业生态系统能量结构与转换效率的研究    杨品红;谈毅奇;李利强;

郑州市生态经济系统问题与管理初探    贾小成;孙中党;尹忠良;李艳玲;张俭;

城市生态建设    刘惠成;

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与熵值    冯尚友;梅亚东;

试论城市楼顶绿化    邓庭辉;

棉田烟蓟马种群密度动态数据多维时间序列预报模型    文新辉;牛明洁;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规划    胡振鹏;廖志娟;

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本报通讯员 牛海燕

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今山

我国建立263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记者 张军

植物也会喊“救命”    

美国提出八大环境问题    吴伟农

全球生态系统衰退惊人    张小青

欧盟为非洲森林“输血”    颜桑

地球的健康令人不安    本报记者 屈遐

循环经济是解决污染的根本之路    本报记者 郭薇

宁夏罗山自然保护区要长大    戴锋

大气酸沉降影响下硫的生态化学——以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例    石盛莉

河西山地、绿洲、荒漠植物群落种群多样性研究    王国宏

土壤—植物系统中汞生物活性的调控及其机理研究    李波

土壤生态退化与生物修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杨万勤

东北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生态空间构建机制的研究    张洪军

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    黄建军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    刘力

中国土地覆盖变化与环境影响遥感研究    延昊

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成本辨识及其动态评估理论    薛联青

红壤坡地植物篱笆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效应及机理研究    李新平

一类生态数学模型解的渐近性质    张利军

小城镇生态规划理论研究    王敬华

胶州湾海水中胞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调控因素的初步研究    宋福行

农业生态恢复决策的系统分析模型研究    廖兴勇

环境价值评估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    韩贵锋

天津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探讨    王静

嫩江上游流域的水量平衡与流域森林经营的研究    朱存福

生态学的伦理学意义    赵成

重庆市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进行的对策研究    段礼全

东祁连山高寒生态系统杜鹃花属植物适应对策的研究    曹文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