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被子植物地下结实和地上/下两型结实的生态适应意义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4:58
热度:

被子植物地下结实和地上/下两型结实的生态适应意义【摘要】:地下结实和地上/下两型结实是被子植物两类独特的结实方式,多发生在陆生和草本植物中,主要生长在缺少水分或光照、土壤扰动频繁及

【摘要】:地下结实和地上/下两型结实是被子植物两类独特的结实方式,多发生在陆生和草本植物中,主要生长在缺少水分或光照、土壤扰动频繁及环境波动较为剧烈的生境中。两种结实方式不仅是植物适应性进化的重要方面,也是选择性进化的产物。其中,地下结实对于植物在母株附近适宜微环境中保存后代、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种子活力、逃避地面动物取食和火灾伤害以及延长果实发育时间等方面,地上/下两型结实对于减少同胞子代及种群内竞争、维持和扩大种群以及提高物种的适应力和进化可塑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生态适应意义,是植物抵御不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两类重要防御策略。但两种结实方式同时也存在着限制果实与种子扩散、影响基因传递与种群遗传结构、加大种群隔离以及提高繁殖代价等进化限制,对物种的分布、种群增长、迁移、适合度和生活史进化等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地下和地上/下两型结实现象分别在大约24科57属和13科34属中进行了报道,其中在菊科、十字花科、豆科和玄参科等类群中两种结实现象同时存在。从系统发育看,地下结实在木兰分支、单子叶植物分支及双子叶植物分支中均存在,而地上/下两型结实仅出现在单子叶植物分支和双子叶植物分支中,在被子植物基部类群(ANITA类群)中两种结实方式均不存在。该文对植物地下和地上/下两型结实的类型、系统进化、繁殖特性和扩散对策进行了介绍,并对其生态适应意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深入研究植物结实的进化策略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地上/下两型结实性 生态适应 进化限制 地下结实性 系统发育 繁殖特性
【基金】:国家科技平台建设项目(2005DKA21006) 新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10102) 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XJDX0209-2008-01)资助
【分类号】:Q948
【正文快照】: 被子植物的结实特性根据果实所在的空间位置可划分为地上结实(aerocarpy)、地表结实(basicarpy)、地下结实(geocarpy)和地上/下两型结实(amphicarpy)四种类型(EllnerShmida,1981;Barker,2005)。其中,地上结实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中,其果实发育于植株地上生殖枝,成熟后自由扩散;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两型豆(Amphicarpaeaedge worthii Benth.)地上、地下种子实生苗发育特性的初步研究    乔亚科,李桂兰,高书国,刘微,毕艳娟,周印富,李守刚,蒋志强,张怡,刘东昶

不同生境两型豆种皮、果皮的扫描电镜比较观察(简报)    郭学民,乔亚科,刘永军,周永国

两型豆花器官的扫描电镜观察及花粉活力的测定    郭学民,乔亚科,刘永军,刘建珍,李强,曹晨华,李素红,高红,王艳

火柴头的繁殖对策和繁殖代价    陈刚;闵海燕;朱春来;孙国荣;张彪;杜坤;梁建生;

荒漠植物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性    高蕊;魏岩;

火柴头染色体核型及核糖体基因原位杂交研究    陈建民,秦秋琳,汤廷页,金银根,万建民

两型豆花粉和叶表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郭学民,乔亚科,王彦勋,刘永军,刘建珍

几种方法测定鲜食葡萄枝条抗寒性的比较    牛锦凤;王振平;李国;平吉成;

不同生境两型豆种皮、果皮的扫描电镜比较观察(简报)    郭学民,乔亚科,刘永军,周永国

火柴头的繁殖对策和繁殖代价    陈刚;闵海燕;朱春来;孙国荣;张彪;杜坤;梁建生;

关于火柴头种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魏传芬

普通小麦—簇毛麦2V染色体端体异附加系和易位系的选育与鉴定及分子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    徐川梅

火柴头生殖多样性研究    何井瑞

火柴头资源配置、生理整合及生化他感作用研究    闵海燕

新疆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性及其生态适应    高蕊

暖湿气候对赛里木湖的影响    马道典,张莉萍,王前进,曾庆江,姜逢清,王亚俊,胡汝骥

两型豆(Amphicarpaeaedge worthii Benth.)地上、地下种子实生苗发育特性的初步研究    乔亚科,李桂兰,高书国,刘微,毕艳娟,周印富,李守刚,蒋志强,张怡,刘东昶

同一生境下两种车前属植物资源配置的物种特异性比较    淮虎银,吴晓霞,高红明,张彪,孙国荣

四川大头茶在不同群落中的遗传分化及适合度成分    操国兴,钟章成,谢德体,刘芸

火柴头的繁殖对策和繁殖代价    陈刚;闵海燕;朱春来;孙国荣;张彪;杜坤;梁建生;

雅玛里克山植被类型及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叶卫英,尹林克,钱翌,严成

火柴头染色体核型及核糖体基因原位杂交研究    陈建民,秦秋琳,汤廷页,金银根,万建民

火柴头四种不同类型种子的形态特征观察    耿志明,魏传芬,熊恒硕,张彪,吴晓霞,金银根

被子植物地下结实和地上/下两型结实的生态适应意义    谭敦炎;张洋;王爱波;

气生凤梨叶片结构研究    王思维;郑桂灵;付英;王丹;李鹏;

植物花柱运动    罗银玲;罗燕江;段友爱;

柳属的地理分布及特点    白杨;宋迎迎;关文彬;汪西林;

基于蜡叶标本分析的湖北海棠种内变异与地理分化研究    邵文豪;汤庚国;姜景民;

桂西南石灰岩地区圆叶乌桕的生态解剖结构研究    李荣峰;周琼;黎桦;谢义林;

云南多星韭不同群体的细胞核型研究    杨爽;李海鹏;赵莉丽;王锦;

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10月在重庆召开    

不同生境中云南松及其近缘种芽的比较形态解剖学研究    王昌命;王锦;姜汉侨;

地下结实植物白番红花的繁育系统与传粉生物学    张洋;谭敦炎;

生态文化与生态教育    侯京林;

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许继清;

从菌根学角度阐释陆生植物根系的进化    李爱荣;管开云;

尊重文化多样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茂兰保护区为例    冉景丞;

紫茎泽兰生态适应的入侵机制及其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强胜;

东海浮游端足类生态适应多样性分析    徐兆礼;

东海浮游桡足类生态适应类型分析    徐兆礼;

东海浮游糠虾类生态适应分析    徐兆礼;

东海浮游枝角类和涟虫类生态适应分析    徐兆礼;高倩;陈华;陈佳杰;黄梅玲;蔡萌;

东海浮游十足类生态适应分析    徐兆礼;

鼠兔对极端压力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获突破    宋华龙

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周鸿

我国着手培育广适型超级杂交稻新组合    黄兴华

黄河三角洲将建设四大临港产业区    董振国

高尔夫草坪杂草化应对策略    南京东华杂草技术研究所 薛光

生态文化与生态文化建设    

市场·工业社会向何处延伸    盛邦和

严防外来生物入侵    桂冕

购买林木种苗要注意四点    高传立 王俊

芦笋“定居”记    本报记者 惠富强

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恢复动态及主要树种适应策略    康敏明

河南省卢氏县大鲵种群生态学及生态适应特征研究    郑合勋

湖北清江流域土家族生态学研究    艾训儒

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天然群体的遗传变异    王芋华

独花兰和扇脉杓兰的传粉生态学    孙海芹

异质性环境中克隆植物的适应对策    陈劲松

藓类植物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研究    范庆书

浑善达克沙地几种优势植物的生态适应    朱选伟

喜树热激反应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于景华

内蒙古典型草原几种优势植物生态适应对策研究    李金花

长角血蜱对冷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    路玉兰

侧蒴藓类植物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研究    黄士良

利用AFLP分析不同羊草种群间和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    宫磊

大仓鼠(Tscherskia triton)种群年际遗传变异与生态适应研究    赵庆华

星状风毛菊(Saussurea stella Maxim.)生态适应机制的研究    李俊

作物—地域多种组合中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与权重配置方法的研究    张静

水分胁迫与盐胁迫对巴西盾柱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李雷鸿

喜树幼苗在干旱胁迫下诱导蛋白和关键酶研究    刘士刚

东山瑶民俗文化中的生态适应及生态意识    张健

徽州传统聚落生态因素研究    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