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对东北玉米带黑土区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2:57
热度:

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对东北玉米带黑土区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摘要】:东北玉米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2%,年产玉米秸秆大约5000万吨。不合理的秸秆处

【摘要】:东北玉米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2%,年产玉米秸秆大约5000万吨。不合理的秸秆处理方式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引起严重的大气污染。东北玉米带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降雨的年际及年内变率大,分配不均,季节性干旱是影响玉米生长的主要因素。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措施解决当地的季节性干旱问题,并且能够指导农民合理处理玉米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秸秆。本研究在雨养条件下设置了垄作集水及秸秆覆盖处理,对玉米生长及水氮利用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本研究于2011年和2012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平作对照处理(FB),平作秸秆覆盖处理(FM),膜垄无覆盖处理(RFB)和膜垄沟内覆盖秸秆处理(RFM)处理。在田间试验基础上,运用RZ-SHAW模型模拟1980-2010年不同年份、秸秆覆盖量、初始含水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2011和2012年降雨量分别为371和410mm,玉米生长过程都没有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垄作集水措施和秸秆覆盖措施都能够明显改善玉米种植区土壤水分条件,增加水分入渗深度。RFB和RFM处理明显提高了玉米根区土壤相对含水量,沟内有无秸秆覆盖对玉米根区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影响较小。FM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苗期和拔节期根区土壤相对含水量,对中后期的土壤水分没有显著影响。 (2)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措施显著影响玉米生育前期土壤温度。相对于FB处理,RFB处理显著提高苗期玉米种植区土壤温度,但沟内覆盖秸秆则显著降低了玉米种植区土壤温度。秸秆覆盖FM处理显著降低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土壤温度。 (3)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措施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较小。仅在2012年产生差异。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措施都显著降低了玉米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表层无机氮含量。垄作集水措施显著提高了土壤氮净矿化量,但显著降低了玉米吸氮量。秸秆覆盖措施显著降低了土壤氮净矿化量,对其它氮平衡项没有显著影响。 (4)垄作集水措施显著降低了玉米耗水量,2011年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13%,但2012年使玉米减产30%-33%,水分利用效率降低24%-28%,氮利用效率降低38%-39%。垄作集水沟内有无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秸秆覆盖措施对玉米总耗水量没有显著影响。2011-2012年使玉米减产18%-26%,水分利用效率降低16%-21%,氮利用效率降低21%-27%。因此,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年份,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措施不被推荐采用。 (5)利用2011年对照FB处理和秸秆覆盖FM处理的田间试验数据确定了在东北黑土上运用RZ-SHAW模型模拟秸秆覆盖效果的参数。各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9-0.045和0.015-0.047cm3cm-3,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1692和785kg ha-1,叶面积指数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0.653和0.500,玉米产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220和118kg ha-1。利用2012年FB与FM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验证模型参数,各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0.015-0.027和0.013-0.029cm3cm-3,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2580和1362kg ha-1,叶面积指数的RMSE分别为0.484和0.382,玉米产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分别为495和190kg ha-1。说明RZ-SHAW模型适用于在东北黑土上模拟秸秆覆盖措施。 (6)运用RZ-SHAW模型模拟了1981-2010年不同年份、覆盖量、初始含水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玉米产量与降雨量、最高日均温、日辐射和平均相对湿度显著相关。30年的模拟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增产的年份占17%,减产的年份占13%,70%的年份没有显著影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年份占33%,降低水分利用效率的年份占10%,57%的年份没有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不仅与生育期内的水分条件有关,还与初始含水量水平有关,若播期土壤含水量太低,则应考虑水分补给以保证当季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论从玉米产量还是水分利用效率角度分析,80%田持是最优的初始含水量水平,若采用秸秆覆盖措施,则6tha-1的覆盖量是保证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覆盖量水平。 【关键词】:东北黑土 玉米 垄作集水 秸秆覆盖 RZ-SHAW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5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插图目录11-13
  • 附表目录13-14
  • 术语表14-15
  • 第一章 引言15-25
  • 1.1 研究意义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3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23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3-25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5-38
  • 2.1 研究区概况25-26
  • 2.2 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26-27
  • 2.3 测定项目与资料获取27-28
  • 2.4 计算方法28-30
  • 2.5 RZWQM-SHAW模型30-37
  • 2.6 统计方法37-38
  • 第三章 垄作集水及秸秆覆盖措施对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38-46
  • 3.1 土壤体积含水量时空变化规律38-39
  • 3.2 玉米生育期内根区土壤相对含水量动态变化规律39-41
  • 3.3 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温度动态变化规律41-44
  • 3.4 讨论44-45
  • 3.5 小结45-46
  • 第四章 垄作集水及秸秆覆盖措施对土壤无机氮状况的影响46-54
  • 4.1 垄作集水及秸秆覆盖措施对各层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46-49
  • 4.2 垄作集水及秸秆覆盖对不同生育期玉米根区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49-51
  • 4.3 垄作集水及秸秆覆盖对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氮平衡的影响51-52
  • 4.4 讨论52-53
  • 4.5 小结53-54
  • 第五章 垄作集水及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及水氮利用的影响54-65
  • 5.1 垄作集水及秸秆覆盖对玉米株高的影响54-56
  • 5.2 垄作集水及秸秆覆盖对玉米不同生育期生物量的影响56-57
  • 5.3 垄作集水及秸秆覆盖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57-58
  • 5.4 垄作集水及秸秆覆盖对玉米耗水规律及水分平衡的影响58-61
  • 5.5 垄作集水及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61-63
  • 5.6 讨论63-64
  • 5.7 小结64-65
  • 第六章 应用RZ-SHAW模型模拟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65-91
  • 6.1 模型校验结果65-72
  • 6.2 模型应用72-89
  • 6.3 小结89-91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91-93
  • 7.1 主要结论91-92
  • 7.2 创新点92
  • 7.3 建议92-93
  • 参考文献93-102
  • 致谢102-103
  • 作者简历103-10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渭北旱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蔡太义;贾志宽;孟蕾;郭芳倩;杨宝平;黄耀威;任小龙;

不同耕作方式对机插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    汤军;黄山;谭雪明;石庆华;潘晓华;

热带和亚热带土壤的物理问题及其管理    姚贤良;

秸秆覆盖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    刘泉汝;郎坤;赵丹丹;沈加印;李全起;韩惠芳;

不同集雨种植方式对干旱区紫花苜蓿种植的影响    霍海丽;王琦;张恩和;师尚礼;任祥;王鹤龄;王田涛;刘青林;

黄河流域棉区高密度垄作对棉花的增产效应    卢合全;李振怀;董合忠;李维江;唐薇;张冬梅;

玉米超高产栽培生理研究进展    景立权;肖尧;袁建华;赵福成;丁成龙;陆大雷;陆卫平;

玉米/大豆条带间作群体PAR和水分的传输与利用    高阳

茶树冻害防控方法的研究    杨书运

受控条件下秸秆—土壤—圆盘犁交互作用机理    Farman Ali Chandio

稻草还田对油菜生长、土壤肥力的综合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苏伟

秸秆还田与地膜覆盖耦合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平衡的影响    王永鹏

黄土塬区水肥供应和覆膜对玉米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王秀康

精确施氮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及机理    景立权

小麦套作玉米周年土壤保护性耕作及轮耕模式研究    史忠强

植物营养对草地早熟禾耐热性状的调控研究    沈花

黄土塬区不同玉米品种间作的竞争力分析    王小林

秸秆不同空间覆盖对旱地西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孙红霞

黄土塬区玉米茎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王淑庆

施氮对关中灌区秸秆还田小麦生长及秸秆腐解规律的影响    顾炽明

黄土丘陵沟壑区竹节式聚水沟水分特征研究    蔺君

不同覆盖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    范颖丹

喷施两种抗旱剂和覆盖稻草对苎麻抗旱性的影响    陈雷宇

不同覆盖耕作方式下玉米生长、土壤水温及无机氮变化的研究    方瑾

玉米史话    张岳华;

玉米在新疆的种植与推广    戴良佐

开展规范种植,提高玉米商品竞争力    王璞,王启现,鲁来清,申丽霞,张红芳

南方玉米储藏实践与探讨    陈明,唐江生,何昌益

低温寡照对玉米后期生长的影响及对策    张金萍;李军虎;

《玉米科学》2008年第16卷总目录    

改善黑龙江省玉米商品质量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建议和设想    刘显辉;

吉林省耐密型玉米发展概况与前景    马兴林;颜军;王立春;边少锋;

河北省玉米生产面临的形势 问题与对策研究    张文英;

关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合理布局的建议    孙茉莉;罗英辉;李桂琦;焦利娟;

甘肃省河西灌区小麦/玉米带田施N量及其环境效应    杨生茂;芦满济;邱进怀;

论中国发展玉米生产的科技导向    佟屏亚;

入世后山东省玉米生产发展战略    刘开昌;王庆成;

玉米生产、市场与技术发展情况的思考    黄辉;

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玉米带田施氮量及其环境效应    杨生茂;郭天文;

景观玉米的塑造思路、方法与育种原理    秦太辰;

浅谈玉米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武明宇;郝楠;

小麦套玉米秋浇覆膜节水新技术试验研究    刘志忠;刘雅君;

间作绿肥作物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久东;包兴国;曹卫东;车宗贤;胡志桥;卢秉林;杨文玉;李全福;

玉米基因工程与抗虫玉米育种    戴景瑞;王守才;谢友菊;王国英;杨会;张荣;

利空为玉米期市热情泼凉水    东华期货研发部 陶金峰

玉米仍是东北来钱产业    闻有成

把玉米产业当做“王牌”来打    张子臣 赵志强

玉米仍是东北的经济发展优势    任凭

专用玉米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利好释放——国内玉米市场涨势暂时告一段落    梅立红

玉米南北均看好 空间多少需思量    苏振军

上涨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陶金峰

玉米仍处弱势之中    王运涛

玉米市场蕴藏套利机会    曹彦辉

玉米对区域光、温、水资源变化的响应研究    刘月娥

玉米耐旱主效QTL定位与候选基因鉴定    郝转芳

玉米花生间作群体互补竞争及防风蚀效应研究    李美

玉米农田下垫面动力与热力参数动态对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研究    蔡福

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对东北玉米带黑土区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卢宪菊

西南部分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姚启伦

玉米农田下垫面动力与热力参数动态对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研究    蔡福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群体中氮磷吸收利用特征与种间效应的研究    焦念元

土壤物理性质对玉米的生态生理效应及其调控    李潮海

高温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调控研究    张保仁

玉米辣椒间作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丁飞

贵州省玉米生产技术措施应用与分析    朱怡

吉林省玉米生产演替规律及发展趋势    朴秀吉

松辽平原玉米带高产土壤磷素形态及吸附特征研究    毛竹

氮磷配施对龙单24号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王守国

吉林玉米带黑土酸度性质研究    夏卿

品种、配置和灌溉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张蕊蕊

施氮对四川山丘区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变化的影响    唐义琴

吉林省玉米带土壤钾素耗竭与修复研究    孙雅琴

洛单6号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韩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