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渭河谷地的气候干暖化与未来趋势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1:50:39
热度:

渭河谷地的气候干暖化与未来趋势【摘要】:根据渭河谷地代表测站32a气象实测资料,应用线性回归与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冬春变暖、秋春变干的干暖化特征.即5城市平均年增温0.0064

【摘要】:根据渭河谷地代表测站32a气象实测资料,应用线性回归与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冬春变暖、秋春变干的干暖化特征.即5城市平均年增温0.0064℃,年均减少降水0.1248mm;气候干暖化,尤其以冬春季增温明显,春秋季变干显著;预测该地区未来5a的气候仍以干暖化为特点,预计到2001a可能增温0.2℃,年降水减少30mm.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渭河谷地 气候干暖化 线性回归 相关性分析
【基金】: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有学者认为,进入90年代以后江南降水增加,华北干旱亦有减弱的趋势[1].据陈家其等对中国500a来旱涝历史资料的研究[2],认为在气候变暖的时期,黄河中游为易旱地区.中纬度大陆内部特别是中国西北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有关西北中西部地区及邻近地区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西安地区丰水年农田深层土壤含水量研究    李瑜琴;赵景波;

近50年西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王飞;穆兴民;焦峰;张晓萍;李锐;

陕西关中地区水文气候状况对全球变暖的响应问题探讨    李平华,胡小晖,程燕

黄土高原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雄

宁南旱区应变型种植制度的机理与技术体系构建    王龙昌

黄土高原旱作地区径流农业的研究    樊廷录

关中平原土壤水环境变化与植被建设    周旗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比较研究    胡小晖

秦岭南北环境变化人类影响因素比较研究——以水资源为例    刘登伟

黄土高原小杂粮生产发展与产业开发研究    杜虎平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豆双序列轮作水分利用的影响    郭清毅

全球增暖下我国旱涝灾害可能情景的初步研究    陈家其,施能

山地冰川与湖泊萎缩所指示的亚洲中部气候干暖化趋势与未来展望    施雅风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和未来趋势    施雅风,张祥松

近百年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    王绍武

盘锦春季旱涝特征分析    曹士民;江和文;员影;杨文艳;迟春艳;钟莉;

北疆500年干湿变化特征    袁玉江,韩淑媞

内蒙大青山全新世冰缘现象及环境演变    崔之久,宋长青

天山西部伊犁地区314a降水的重建与分析    袁玉江,叶玮,董光荣

用树木年轮重建天山中部近350a来的降水量    袁玉江,李江风,胡汝骥,刘潮海,焦克勤,李忠勤

气候变化对河西内陆干旱区出山径流的影响    蓝永超,康尔泗,仵彦卿,张济世,胡兴林,张小军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近期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王润,Ernst Giese,高前兆

新疆降水在气候转型中的信号反应    韩萍,薛燕,苏宏超

河西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对气候转型的响应    蓝永超,丁永建,沈永平,康尔泗,张济世

极涡的活动特征与数值模拟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张恒德

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管理模式研究    延军平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李素清

江汉湖群演化与湖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邓宏兵

全球增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变化及其数值模拟    蒋国荣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生态学研究    茹文明

亚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带的植被生态学研究    石培礼

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变率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王遵娅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绿洲化过程生态效应研究    郝玉光

基于自然度的森林景观时空分异研究    喻庆国

松花江流域气候年代际变化分析及预测    孟悦

我国十大江河流域降水和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    李想

西北东部极端气候变化倾向和预报方法研究    赵庆云

中国夏季雨带推进过程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相关海气背景分析    李爱华

1951—2003年东亚冬、夏季风特征及其与我国大尺度南北旱涝的关系研究    张立波

江淮地区梅雨期气温极端事件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李如琦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比较研究    胡小晖

武都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    王勇

1948-2001年全球陆地9-11月降水场的气候变化和特征研究    杨扬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杨素英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异及其与林草布局的关系    胡良军,邵明安,杨文治

1982-1999年我国陆地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季节差异    朴世龙,方精云

1736年以来西安气候变化与农业收成的相关分析    郝志新,郑景云,葛全胜

中国东北近50年干旱发展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谢安,孙永罡,白人海

近50年中国北方土壤湿度的区域演变特征    郭维栋,马柱国,姚永红

中国北方地区40年来湿润指数和气候干湿带界线的变化    王菱,谢贤群,李运生,唐登银

从植物群落学原理谈黄土高原植被建造的几个问题    梁一民

研究全球变化的植被-气候分类系统    张新时;

中国东部6区域近1000年干湿序列的重建和气候跃变分析    张德二,刘传志,江剑民

全球变化的集成研究    葛全胜,陈泮勤,张雪芹

宁南旱区应变型种植制度的机理与技术体系构建    王龙昌

黄土高原旱作地区径流农业的研究    樊廷录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比较研究    胡小晖

能源消费变化及其与经济和气候的关系研究    袁顺全

城市主要能源及用水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大连市为例    葛庆龙

基于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城市供水系统优化调度模型研究    陆健

中国城市水资源消费变化及其与经济和气候的关系    陈惠娟

我国城市化水平测度及差异研究    张斌

宁南旱区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研究    王龙昌,谢小玉,王立祥

关中平原东、中、西部气候干旱化程度比较分析    李俊霖,延军平,孙虎,徐小玲,赵德芳

宁南旱区农田作物生产潜力综合评价及其开发对策    王龙昌,谢小玉,王立祥,蒋骏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入黄径流的影响    粟晓玲;康绍忠;魏晓妹;邢大韦;曹红霞;

黄土高原小杂粮降水生产潜力开发和增进的技术途径    杜虎平;

黄土高原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雄

微集水种植条件下土壤水分调控效果及作物的生理生态效应    丁瑞霞

基于农户尺度的半干旱区集雨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的行为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何雪锋

洛阳市节水型种植制度研究与综合评价    武雪萍

河南小麦生产潜力及发展战略研究    王学强

秦岭南北环境变化人类影响因素比较研究——以水资源为例    刘登伟

黄土高原几种主要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    景维杰

五十年来秦岭北麓(西安段)自然资源变化轨迹研究    张静

蓝田地区30年来资源变化轨迹与生态承载力评估    王琨

黄土高原旱区降水资源化研究    胡兵辉

栽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李华

黄土高原5年保护性耕作农田的土壤水蚀研究    赵君范

冀西北高原垄沟系统下小南瓜水肥高效利用研究    马红菊

不同栽培模式对半旱地轮作体系下作物水肥利用效应的研究    王春阳

桥梁与环境    孔祥生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若干关系    张祥松,孙作哲,张金华,康兴成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年轮气候的初步分析    康兴成

青海湖冰后期水体环境的演化    张彭熹,张保珍,杨文博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

中国东部沿海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    李丽云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全新世冰川变化的地衣年代学等若干问题之初步研究    陈吉阳

北疆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    文启忠,郑洪汉

近百年来我国降水量的变化    屠其璞

二氧化碳的气候效应与华北干旱问题    张家诚

模拟温室效应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赵宗慈

天水地区适应干旱气候变化的粮食作物结构调整    姚小英;杨小利;蒲金涌;

陇东南旱作区大樱桃气候适宜性评估    姚小英;贾效忠;朱拥军;刘晓强;吴丽;赵宁;

解密260万年气候演化曲线    特约记者 邵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