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对紫色土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0:27
热度:

秸秆还田对紫色土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摘要】:通过对川中丘陵区不同施肥坡地径流、泥沙和养分流失的观测与测定分析,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暴雨下的产流产沙特征和氮、磷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

【摘要】:通过对川中丘陵区不同施肥坡地径流、泥沙和养分流失的观测与测定分析,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暴雨下的产流产沙特征和氮、磷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影响雨季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和产流情况;相比单施化肥处理,秸秆还田的泥沙量减少了70%~82%,地表径流量减少了26%~31%,渗漏径流量增加了30%~52%。秸秆还田显著减少了N、P的流失,减幅为60%~76%;各处理P流失的强度顺序依次为:NPKRSDRSDNPKRSDNPRSDN,N流失的强度顺序为:NPKRSDNRSDNPKRSDNPRSD;地表径流损失是P的主要流失途径,颗粒态是地表径流中P的主要迁移形态,磷酸盐是地表径流中溶解态总磷的主要组成部分,渗漏径流中的PO43--P/DTP显著下降。渗漏淋失是N的主要流失途径,硝态氮是渗漏液中N的主要迁移形态,地表径流中NO3--N/DTN较渗漏液略低,溶解态总氮在地表径流N流失中所占比例超过50%。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秸秆还田 养分流失 地表径流 渗漏 紫色土坡耕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1093)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415202)资助
【分类号】:S157
【正文快照】: 8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N、P、K施用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作物产量也有显著增长,但是由于化肥损失严重,忽视有机肥施用,焚烧秸秆等问题,引起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现象日趋严重。由于N、P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密切,农田中的N、P流失可能成为最重要的非点源污染来源。另一方面,我国每年约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紫色土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陈尚洪;朱钟麟;吴婕;刘定辉;王昌全;

局地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研究    王成

模拟水分对秸秆释放主要面源污染物的影响    张赟

稻草还田对烤烟生长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刘红日

兴山烟区土壤肥力保持技术研究    董贤春

秸秆和土壤耕作氮磷动态效应研究及其流失风险评价    牛永志

紫色土典型小流域非点源磷输出及其模型运用    高扬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地表径流与土壤水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王晓燕,高焕文,李洪文,周兴祥

田间条件下~(32)P在淹水水稻土中的垂直运移    谢学俭,冉炜,沈其荣,杨春悦

川中丘陵小流域水土流失特征与调控研究    张奇,杨文元,林超文,赵燮京,张建华,陈一兵

氮磷配合对土壤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张兴昌,郑剑英,吴瑞浚,翟连宁,马炳召

曲周试区秸秆还田配施氮磷肥的效应研究    牛灵安,秦耀生,郝晋珉,牛新胜

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袁东海,王兆骞,陈欣,郭新波,张如良

秸秆还田对土壤蓄水保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李 红,周连第,张有山,杨国航

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板栗林水化学元素性质研究    刘世海,余新晓,于志民

密云水库人工水源保护林降水再分配特征研究    刘世海,胡春宏,余新晓,李国元

长江河口近岸水体自然净化作用及其初步评价    侯立军,刘敏,许世远,杨毅,刘巧梅,欧冬妮

向海湿地沉积芯重金属对流域环境污染示踪    王国平,刘景双,高峰

人类干扰对土壤侵蚀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以苏南宜兴低山丘陵区为例    张燕,彭补拙,高翔,唐翔宇,杨浩

川中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磷素迁移的初步研究    武永锋;朱波;刘丛强;汪涛;赵秀兰;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水文观测系统的设计    刘玉洪,张克映,马友鑫,张一平,刘文杰,沙丽清

四川中部丘陵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旱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崔灵周,李占斌,丁文峰

旱地保护性耕作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平衡模型    王晓燕,高焕文,李洪文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评述    师江澜;刘建忠;吴发启;

小流域侵蚀速率与产沙关系的~(137)Cs、~(210)Pb_(ex)示踪研究    李勉

坡地土壤磷素与水分迁移试验研究    李裕元

紫色土坡耕地的降雨产流机制及产流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    刘刚才

三峡库区坡地森林理水调洪功能研究与评价    刘益军

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    乔家君

玉米免耕播种机切茬挖茬装置研究    蒋金琳

长江口滨岸潮滩营养盐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效应    侯立军

冬小麦断根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    吕钊钦

紫色土丘陵区土壤及养分流失机制与预测模型研究    韩建刚

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模式与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杨一松

坡面径流调控水沙效应研究    鞠伟

秸秆覆盖度图像处理识别及其对出苗率的影响    赵丽

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姜海勇

榨菜叶在土壤中的分解动态及其对水稻营养效应研究    温明霞

免耕在农业机械化作业中的可行性及效益的研究    王延好

小杂粮免耕播种机研究    王兆卫

临沂市作物秸秆在农业生产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郝继伟

密云水库周边地区坡地土壤侵蚀模拟研究    李俊波

晋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的生态效应研究    王艳士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氮肥优化管理体系的效应研究    廖晓勇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技术    李伟,蔺树生,谭豫之,汤修映

旱地玉米水分高效利用平衡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    周怀平,李红梅,杨治平,王久志

旱地玉米秋施肥增产机制和施用技术研究    周怀平,王久志,杨治平,马玉珍

农田养分再循环研究——Ⅰ.作物秸秆养分的利用率    时正元,鲁如坤

发酵肥与秸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区系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李桂芳,王义甫,陈源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研究综述    唐玉霞,贾树龙,孟春香,张贵民,刘春田

华北平原农业节水实用措施试验研究    杨晓光,陈阜,宋冬梅,宫飞,朱文珊

农业管理实践对除草剂环境行为的影响    叶常明

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刘惠君,刘维屏

细菌降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林力,杨惠芳,夏星辉,许嘉琳

大豆品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王继安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作物响应研究    韩宾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中光合特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张治安

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春玉米碳氮代谢机理的研究    赵宏伟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种植体系氮肥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吴永成

坡地土壤磷素与水分迁移试验研究    李裕元

九龙江上游五川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张玉珍

紫色土丘陵区土壤及养分流失机制与预测模型研究    韩建刚

水旱轮作农田系统氮素循环与水环境效应    陆敏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有机物料培肥对风沙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及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魏自民

红壤中秸秆降解的微生物演替及应用研究    史央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强学彩

基于GIS的非点源污染研究    熊丽君

水稻不同灌概措施对面源污染影响效应研究    马龙华

土壤改良剂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高永恒

秸秆原位降解菌选育与应用及其土壤菌群分子多态性变化    卜元卿

有机酸对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唐海燕

杭州市农村非点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谷丰

生态有机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及其配套施肥技术研究    司东霞

玛纳斯河流域棉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时空变化的分析    柳红东

模拟水分对秸秆释放主要面源污染物的影响    张赟

PAM对紫色土坡地土壤磷素流失的控制效应与机理分析    滕玲玲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暴雨的降水侵蚀特征    焦菊英,王万中,郝小品

苏南太湖水系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马立珊,汪祖强,张水铭,马杏法,张桂英

盐渍土持续利用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演化的阶段特征    郝晋珉,牛灵安

免耕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新举,张志国,邓基先,刘辉友

坡地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过程的研究    白红英,唐克丽,陈文亮,查轩,史瑞云

红壤小流域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    陈欣,王兆骞,杨武德,叶旭君

不同农作措施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    袁东海,王兆骞,陈欣,郭新波,张如良

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和有机碳流失特征研究    袁东海,王兆骞,郭新波,陈欣,张如良

德国帕·劳斯特试验地施肥对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子明,Dieter Eich,Martin Korschens

不同农作方式红壤坡耕地土壤氮素流失特征    袁东海,王兆骞,陈欣,郭新波,张如良

五种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比较试验    覃杏芬;梁红;张永龙;覃春艳;

苏南地区稻麦(油)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丁文斌;朱中华;陶吉平;芮文其;蒋建华;

稻田秸秆还田腐熟剂品种比较试验    陈璋;

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贺京;李涵茂;方丽;胡啸;孔维才;

玉米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土壤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秦子;刘子琪;曾庆亚;张爽;

“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在寒地稻草还田中应用研究初报    单提波;杨绍华;慕永红;隋阳辉;王安东;孔宇;

玉米机收后秸秆粉碎还田方法及效果研究    李大伟;

秸秆还田对连作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张伟;龚久平;刘建国;

欧美国家耕作方式发展变化与秸秆还田    李建政;王道龙;高春雨;王亚静;毕于运;

华北山前平原农田氨挥发速率与调控研究    董文旭;吴电明;胡春胜;张玉铭;杨培培;王莹;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樊旭;

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李金磊;曹东京;

有机肥中养分潜量及其再用的意义研究——以白银市兴电灌区北滩乡为例    杨思存;霍琳;王建成;芦满济;

科凯生物工程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马建宏;许春香;陈德星;杨步银;袁瑜;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陈尚洪;刘定辉;朱钟麟;舒丽;王昌全;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陆建飞;庄恒扬;张洪程;

滇池流域玉米蔬菜套作对水土和养分流失的影响    傅志兴;湛方栋;李元;祖艳群;

超高茬麦田套稻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蒋植宝;黄宝林;杨爱国;

牙克石农场10万亩作物实现秸秆还田    车兴华

要求做好秸秆还田工作    首席记者 魏贵富

秸秆还田的不利影响咋消除    晁豪

十二团秸秆还田面积达4万多亩    通讯员 徐风武 李国成

大路镇村民试验创新田沟腐烂秸秆还田法    赵月霞 余宽平

广西92万亩秸秆还田助力钱粮双增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谢倩云

“微生物催腐剂”破解秸秆还田难题    记者 白锋哲

全市秋季秸秆还田面积已达六成    记者 程颖 通讯员 杨朝晖

七十六团90%农田秸秆还田    通讯员 王军 欧阳雪慧

青浦加大秸秆还田扶持力度    通讯员 吴军 颜震杰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黄土高原坡面养分径流流失模拟研究    董文财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作物响应研究    韩宾

红壤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袁东海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不同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研究    范丙全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还田秸秆配施外源酶效应研究    韩玮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李建政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路文涛

关中平原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肥力及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南雄雄

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酶及细菌多样性影响研究    刘佳斌

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状影响的研究    李传宝

关中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    孙汉印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    夏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