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温变暖对西北西风带冬季气温的影响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9:15
热度:

气温变暖对西北西风带冬季气温的影响分析【摘要】:利用中国西北西风带139个气象站1961—2006年历年冬季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多项式拟合、EOF、REOF、Mann-Ke

【摘要】:利用中国西北西风带139个气象站1961—2006年历年冬季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多项式拟合、EOF、REOF、Mann-Kendall、滑动t-检验、子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6a西北西风带冬季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北西风带冬季气温近46a增温率为0.55℃/10a.增温显著的地方是陕西西部、甘肃、宁夏、内蒙古大部、青海中北部-塔里木盆地。仅青海的河南州局地有显著的下降趋势。表明除青海高原局部地区外其余大部分区域增温显著,同步响应全球变暖。②大部分区域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稳定性差,青海高原相对稳定。③冬季气温的演变在西风带一致性程度较高。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降温-升温转型,1986年有一次显著突变,其后气温达到一个更显著的增暖时期,21世纪初略有回落;全区性的前10个偏热年,80%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各分区的异常偏热年,90%也出现在1990年以后;气温异常变化存在5a左右的年际周期,在20a以上的气候变化层次上,气温趋势还处在偏高的位置。④冬季气温演变存在地域差异。一是蒙新区和陕甘宁青区南北变化相反;二是蒙陕甘宁区和青海新疆区东西变化相反。⑤根据REOF分析将该区冬季气温异常细分为蒙陕甘宁区、高原区、北疆区和南疆区4个分区。冬季气温的转折高原区有异于其他区域,高原区单调增温,无明显转折,而其他区基本一致,在70年代初期转为上升,90年代中期转为下降阶段;冬季气温的突变也是高原区有异于其他区域,高原区1997年发生一次突变,而其他区域则一致为1986年突变。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庆阳市气象局;白银市气象局;
【关键词】西北西风带 冬季气温 气候变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5057)资助
【分类号】:P468.021
【正文快照】: 气候变暖已是不庸质疑的事实。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1]指出,近百年(1906—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74℃,据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暖1.1℃至6.4℃。中国也和全球一样,近年来出现了显著的变暖,近100a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符淙斌,王强

中国西北夏季降水特征及其异常研究    李栋梁,谢金南,王文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李栋梁,张国威,丁永建,胡汝骥,康尔泗

近50a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任朝霞;杨达源;

中国北方年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区域增暖的联系    马柱国,符淙斌,任小波,杨赤

祁连山区低云量的气候变化与异常研究    陈少勇;董安祥;

中蒙干旱半干旱区冬、夏季地面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Ⅰ):1月    李万源;钱正安;

中国1951—1997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季节特征    陈文海,柳艳香,马柱国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向性研究    黄嘉佑;胡永云;

中国气温异常的区域特征研究    屠其璞,邓自旺,周晓兰

中国西北近45a来极端低温事件及其对区域增暖的响应    杨金虎;沈永平;王鹏祥;杨启国;

高亚洲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研究    刘时银,丁永建,叶佰生,王宁练,谢自楚

近300a来古里雅冰芯记录的气候突变事件    杨梅学,姚檀栋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

西藏林芝地区近350a来降水变化及突变分析    刘晓宏,秦大河,邵雪梅,赵良菊,陈拓,任贾文

祁连山中部公元904年以来树木年轮记录的旱涝变化    康兴成,程国栋,陈发虎,勾晓华

西北地区近代及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马晓波,施雅风,沈永平,杨保

新疆洪灾时间序列突变及其气候原因分析    姜逢清,胡汝骥,杨跃辉

吉林近50a来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突变分析    于秀晶,李栋梁,胡靖彪

新疆43a来夏季0℃层高度变化和突变分析    张广兴,杨莲梅,杨青

气候变化对中国生物质能的影响研究综述    马占云;林而达;李怒云;

江苏省四季划分及其变化的研究    张静;吕军;项瑛;肖卉;

季风边缘带特征明显的山西气候变化    张国宏;赵海英;郭慕萍;王计川;

气候变化对库布齐沙漠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适应性对策初探    李朝生;丁一汇;李泽椿;侯英雨;杨晓晖;慈龙骏;

山西省作物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张国宏;郭慕萍;武永利;刘文平;李智才;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新疆天山云杉林生长的分析与模拟    苏宏新

青藏高原正涡度源的形成及其对中国东部梅雨的影响    王慧

极涡的活动特征与数值模拟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张恒德

西北地区植被背景值及演替规律研究    张小燕

兰州三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化与古环境重建    杨桂芳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研究    谌芸

水文要素对人类活动响应的研究——以和田河流域为例    黄领梅

中国流域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对(河流)入海泥沙的影响    戴仕宝

长江上游干流区径流变化规律及预测研究    黄胜

中国近半个世纪气候冷暖与干湿配置关系的研究    苏明峰

我国十大江河流域降水和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    李想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及其可能原因的诊断研究    杨晓丹

近百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气候变异成因研究    宋巧云

东北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杨青

吉林省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异常的关系    于秀晶

近50a东亚—西太平洋温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异常分析    王艳玲

江淮地区梅雨期气温极端事件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李如琦

黑河干流肃南山地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    孙婧

东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地理界线的影响研究    赵东升

2003年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异及中国南方高温形成机理研究    林建,毕宝贵,何金海

1951~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    任福民,翟盘茂

宁夏高温多、少年平均环流及OLR场特征分析    陈楠,彭维耿

我国东部三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原因分析    张尚印,张海东,徐祥德,张德宽,廖要明,宋艳玲

江西2003年夏季罕见高温气候诊断分析    尹洁;张传江;张超美;

山东省夏季极端高温异常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邹瑾,冯晓云,胡桂芳,王启

气候变暖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生产的影响    桑建人;刘玉兰;邱旺;

中国西北近45a来极端高温事件及其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    王鹏祥;杨金虎;

祁连山中部地区 40a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丁永建,叶佰生,刘时银

2050年前气候变暖冰川萎缩对水资源影响情景预估    施雅风

中国东北亚高山林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晓春

亚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带的植被生态学研究    石培礼

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林线乔木种群生态特征研究    张桥英

西北地区干湿气候转型研究    王鹏祥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调控模式研究    李伟业

宁夏沙尘暴天气研究进展    李艳春;赵光平;陈楠;郑广芬;纳丽;杨建玲;

近十年来我国气候变暖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王馥棠

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冰川目录编制完成    刘潮海,施雅风,王宗太,谢自楚

祁连山中部地区 40a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丁永建,叶佰生,刘时银

2050年前气候变暖冰川萎缩对水资源影响情景预估    施雅风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宋连春,张存杰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张存杰,高学杰,赵红岩

新疆河流洪水与洪灾的变化趋势    吴素芬,张国威

影响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的关键区、关键时段和关键因子    孙凤华;李丽光;张耀存;

    

    

    

    

    

    

    

    

    

气温变暖对西北西风带冬季气温的影响分析    郭江勇;陈少勇;高蓉;郭忠祥;

山西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特征及对海温异常的响应    王咏梅;

江西省冬季气温异常与全球海温的关系分析    马锋敏;何拥凤;张超美;唐传师;

大连地区冬季气温异常与前期印度洋海温的关系    张黎红;王玲玲;王谦谦;

江苏冬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    孙燕;张秀丽;赵小艳;张静;刘梅;

全国及西北地区近49年冬季气温时空分布特征    孙军鹏;

广西冬季(12-2月)气温异常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蒋国兴;何慧;

大连地区冷暖冬年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张黎红;王谦谦;

近50年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    朱艳峰;

济南近60年冬季气候变化对越冬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    张景珍;张莉;郭俊健;

“千年一遇寒冬”不科学不可信    早报记者 吴洁瑾

这个冬天是否“千年一遇”的那般冷    记者 张辛欣

今冬千年极寒不会到访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 宋连春

冰城不可能出现“千年极寒”    陈莉 记者 樊金钢

全球变暖,真趋势还是假象?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解悦

不同海域异常模对中国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影响的诊断研究    吴燕珠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杨素英

大连地区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    张黎红

北半球高层环流、气温异常对我国地面气温变化的影响    陈雯

中国气候资料站网均匀化订正及应用研究    罗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