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国北方中温型和暖温型草原群落中五种共有植物种群生产力模型对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1:27:19
热度:

中国北方中温型和暖温型草原群落中五种共有植物种群生产力模型对比研究【摘要】:运用二元回归分析 ,得到暖温型草原区和中温型草原区主要共有植物种群 (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阿尔泰狗哇

【摘要】:运用二元回归分析 ,得到暖温型草原区和中温型草原区主要共有植物种群 (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阿尔泰狗哇花、达乌里胡枝子 )月现存生物量与月降水量和月蒸发量的 5对二元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显著 ( α=0 .0 1及 α=0 .0 5水平 ) .暖温型草原区几个共有种群单株现存生物量与月累积降水的相关较为密切 ,反映了降水的制约作用 ;而中温型草原区几个共有种群单株现存生物量则与月累积蒸发的相关更为密切 ,反映出热量因素的主导地位 .两地的差异反映了热量因素作为全球变化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对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形成的影响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内蒙古农牧业气象中心 内蒙古草原勘测设计院
【关键词】全球变化 温度梯度 共有植物种群 生产力模型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 G2 0 0 0 0 4 870 4 ) 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 ( 39899370 )
【分类号】:Q948.15
【正文快照】: 全球草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 40 %以上 (李博 ,1 984)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之一 ,草地不仅在全球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 Parton etal,1 993 ;Smithetal,1 995) ,而且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极其敏感 ,国际全球气候变化专门小组 ( IPCC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克氏针茅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及其对水热因子响应研究    耿浩林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途径和机制    齐晔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初级生产力和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    肖向明,王义凤,陈佐忠

中国潜在植被生产力的分布与模拟    李迪强,孙成永,张新时

长江中游地区夏季气温·降水与前期植被变化的相关分析    荣裕良;沈润平;郭倩;

农田碳汇估算模型与应用研究述评    邓祥征;赵永宏;战金艳;韩建智;

1982—1999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    朴世龙,方精云,郭庆华

气候变化对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的影响    李霞;李晓兵;王宏;喻锋;余弘婧;杨华;

5年模拟增温后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及生产量的变化    李英年,赵亮,赵新全,周华坤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钟华平,樊江文,于贵瑞,韩彬,胡中民,岳燕珍,梁飚

内蒙古天然草地生产潜力及其限制性研究    张伟科;刘玉杰;封志明;孙小舟;

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模型研究进展    张美玲;蒋文兰;陈全功;赵有益;柳小妮;

黄土高原中部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碳储量    刘伟;程积民;陈芙蓉;高阳;

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    吕新苗;郑度;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钟华平;樊江文;于贵瑞;韩彬;胡中民;岳燕珍;梁飚;

1982—1999年中国植被生长季节变动分析    张学霞;葛全胜;郑景云;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杨殿林;李长林;李刚;刘红梅;

近45年山西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武永利;卢淑贤;王云峰;李智才;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决策与自适应模型研究    刘素青

吉林西部水田土壤碳库时空模拟及水稻生产的碳足迹研究    徐小明

东北森林碳循环日步长模型与遥感综合应用研究    毛学刚

黄土高原草地植被分布与气候响应特征    程杰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植被生态特征及其生产力形成过程模拟    王凯博

基于CENTURY模型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    李东

长白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李明

辽宁省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及固碳潜力估算    刘慧屿

贡嘎山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草地亚系统生产力及形成机制研究    赵义海

全球变化的中国北方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生态系统公益    蒋延玲

围封和放牧对辽西北沙化草地植被恢复与土壤肥力提高的影响    孔玉华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产量遥感监测及植物碳汇动态研究    王苗苗

冀中南地区农田生物量及碳截获能力时空变化研究    胡乔利

RothC模型模拟我国典型旱地土壤的有机碳动态及平衡点    王金洲

基于遥感影像的草场可持续利用研究    赵金飞

放牧强度对羊草草甸草原碳密度及碳贮量的影响研究    包尔吉干·安齐尔

内蒙古伏沙地植被特征分析研究    陈秀兰

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草原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影响的研究    阿穆拉

昆嵛山净生产力特征及其与植被指数、生物多样性关系    王强

西南地区NDVI和NPP时空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张笑鹤

羊草草原群落初级生产力动态研究    白永飞,许志信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王艳芬,汪诗平

水分对克氏针茅和冷蒿生殖生长的影响    张昊,李鑫,姜凤和,林国辉,杜丽华

干旱胁迫下小麦根冠生物量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关军锋,马春红,李广敏

草地地下生物量研究综述    孙力安;梁一民;刘国彬;

小叶章草甸地下生物量形成规律的研究    马克平;周瑞昌;郭亚胜;

汾河河漫滩三种草本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上官铁梁,贾志力,张红,杨丽红

CO_2浓度和土壤湿度对羊草光合特性影响机理的初探    高素华,郭建平

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    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李青云,王启基,施建军

放牧对草原植物的影响    李金花,李镇清,任继周

放牧对大针茅根系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董亭;李群;赵萌莉;贾乐;阿穆拉;韩国栋;白玮杰;

西藏色季拉山长鞭红景天种群生态学特性研究    郑维列

氮、磷添加对亚高山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及植物功能群组成的影响    辛小娟

不同改良措施对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李早霞

放牧强度对大针茅根系生物量及其形态特征影响的研究    董亭

济源浅山区植物群落特征与鼠类食物组成研究    魏珍

长鞭红景天与其群落中主要植物生物量比较研究    郭健斌

不同退化程度克氏针茅草原群落地下生物量的比较研究    巴音

海拔高度和坡向对长鞭红景天生物量的影响    王雪峰

研究全球变化的植被-气候分类系统    张新时;

“中国东部陆地农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杜生明,刘定震

第四纪干旱地区和气候变化——两半球之间的对比    J.M.Bowler;顾兆炎;

全球变化与绿洲持续发展    钟巍,王建军

中国植被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反应的研究与展望    周广胜,王玉辉,张新时

全球变化的集成研究    葛全胜,陈泮勤,张雪芹

皇甫川流域不同生态环境区5个共有植物种群性状特征的比较研究    侯艳伟,贾志斌,杨持

东南亚全球变化综合研究科学计划研讨会    赵士洞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模式研究进展    周广胜,张新时,郑元润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关系及全球变化研究    彭淑贞,杨德福,刘羽明

对我国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孙枢

中国样带研究    周广胜;周莉;王玉辉;许振柱;白莉萍;

中国湖泊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    李世杰;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    董文杰;符淙斌;温刚;叶笃正;

论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景才瑞;

全球变化下的生物入侵研究    严盈;万方浩;

巨灾风险防范—全球环境变化条件下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    史培军;

全球变化与全球化对山地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摘要)    李文华;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与全球变化生态学的交叉    彭少麟;

保护性耕作下我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效应估算及其政府补贴策略    芮雯奕;李玉娥;路明;张卫建;

环境地球物理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蒋宏耀;张立敏;

适应和减缓全球变化的危害    潘俊杰

气候成为热门话题是好事    本报记者 王晓映 周静文 陈晓春

加强我国全球变化协调集成研究迫在眉睫    记者 陈磊

徐冠华黄河讲坛解析“全球变化及其影响和对策”    记者 刘湍康 实习生 刘璐

研究表明英国花越开越早    何晨 译

宣讲全球变化应对之策    记者 付洪军

大跨度交叉 多尺度纵深    采访人:本报记者 丁继武 本期嘉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葛全胜

目前地球物种灭绝速率高达千倍    记者  罗晖 游雪晴

尹飞虎出任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    黄玉萍

国际青年科学家全球变化会议闭幕    丁继武

罗布泊现代盐湖沉积与近两千年气候变化遥感研究    谢连文

草原土壤有机碳动力学同位素示踪研究    陶贞

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草原植物凋落物分解特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刘苹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土壤碳汇研究    郭李萍

北大西洋北部全新世气候及海洋环境演变    冉莉华

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保护性耕作增碳效应研究    许泉

基于植被和冻土协同影响的江河源区水循环研究    胡宏昌

器测时期以来长江河口泥沙冲淤及其入海通量研究    吴华林

农业生产力评价分析和优化系统研究    周留根

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的分子多样性研究    张于光

兴安落叶松林分布及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李峰

全球变化区域适应度研究    闫军辉

全球变化视野中的中学地理探究型课程构建研究    张晓燕

全球变化下秦岭东西部响应程度比较研究    王晓冬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比较研究    胡小晖

用Markov模型揭示岱海地区气候变化的周期性    游广永

南极海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天气气候的关系    马丽娟

区域气候模式中陆面水文过程优化及应用研究    张明珠

上海成灾台风的气象特征及灾害风险评估    孟菲

商洛市全球变化适应度评价    杨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