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秸秆品质性状及其相关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6:47
热度:

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秸秆品质性状及其相关分析【摘要】: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我国91份常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和11份高油自交系秸秆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粗蛋白(CP)、粗

【摘要】: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我国91份常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和11份高油自交系秸秆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粗蛋白(CP)、粗脂肪(EE)、可溶性糖(WSC)、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木质素(ADL)、中性洗涤纤维(NDF)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探讨秸秆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及影响秸秆品质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自交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IVDMD及其相关品质的含量近似正态分布。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WSC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33.15%。IVDMD与NDF、ADF、ADL极显著负相关,与WSC、EE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CP含量显著正相关。影响秸秆品质的性状依次是IVDMD、ADF、NDF、WSC、ADL、CP和EE含量。根据青贮玉米育种的要求,筛选出5份IVDMD和WSC含量高、NDF、ADF含量低的自交系。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关键词】玉米 自交系 秸秆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88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1A03)
【分类号】:S513
【正文快照】: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育成了一批高产玉米自交系,对提高我国玉米产量、促进粮食生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玉米育种中重要的种质资源,其籽粒品质性状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1-3]。关于玉米秸秆品质性状,国外曾有对杂交种和自交系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Mo17及其衍生系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孔令杰;董树亭;张吉旺;刘鹏;冯素飞;

Effects of Proportion of Dry Matter in Different Organs on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Content in Silage Corn    

青贮玉米不同部位干物质量对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    陈丽;韩俊;王彦威;李震;王聪;潘金豹;

体外产气法对3种玉米秸秆饲用价值评价研究初探    慕平;张恩和;方永丰;王汉宁;

不同玉米品种秸秆饲用品质的研究    邰书静;张仁和;史俊通;薛吉全;

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品质关键农艺性状的初步分析    廖长见;王颖姮;林建新;卢和顶;陈山虎;

氮缓释复合肥对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梁虹;赵敏;朱玲玲;戎郁萍;

玉米不同节间含糖量与全茎秆含糖量的关系    卞云龙;杜凯;王益军;邓德祥;程金荣;

玉米茎秆糖分研究与应用进展    卞云龙;邓德祥;王益军;杜凯;孙东雷;

玉米茎秆糖含量的积累规律    卞云龙;邓德祥;孙东雷;印志同;王益军;谢庆春;贾波;程金荣;

高茎糖玉米自交系不同生育时期茎糖含量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研究    李刚;马骏;杨立国;姜敏;王金艳;

品种与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及青贮质量的影响    冯鹏

品种、氮肥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邰书静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o2近等基因系杂交组合及对应亲本杂交组合的主成分和配合力分析    白鹏飞

玉米茎秆含糖量配合力及其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杜凯

玉米—大刍草杂种F_1饲草产量和饲用价值比较研究    冯云超

高茎糖玉米自交系筛选及不同生育时期茎糖含量变化研究    李刚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    李九云

玉米类型和籽粒成熟期影响秸秆营养成分与活体外消化率的比较研究    闫贵龙,孟庆翔,陈绍江

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力和遗传变异系数的研究    宋德凤,吴高岭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征稿启事    

高油647玉米秸秆营养价值随籽粒成熟期的变化规律    闫贵龙,陈绍江,孟庆翔

小麦优异种质资源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朱列层,唐国顺

不同来源陆地棉数量性状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王沛政,陈爱民,阿布来提,胡保民,闫建庆

中国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顾晓红

《玉米科学》征稿简则    

玉米优异地方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李凤艳,张兴华,张仁和

东北地区春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性状的分析    李玉发,李淑芳,刘洪欣,何中国

青贮玉米的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王永宏;赵健;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研究    时显芸;吴子恺;黄岛平;

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宋志峰;王巍巍;王丽;蔡红梅;魏春雁;

~(60)Co-γ射线诱变扬麦14M_3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多元分析    张从宇;王敏;李文阳;

我国花椰菜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现状    刘运霞;王晓武;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张慧成;

不同玉米品种秸秆饲用品质的研究    邰书静;张仁和;史俊通;薛吉全;

玉米部分品质指标的遗传变异研究    潘相文,金益,王立丰

高直链淀粉玉米amylose-extender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宁丽华;陈亭亭;刘怀华;刘旭;马侠;崔德周;姜川;张华;王莉雯;李德涛;陈化榜;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玉米品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段民孝;王元东;郭景伦;邢锦丰;滕海涛;赵久然;

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进行品质育种的探讨    段民孝;范弘伟;王元东;赵久然;郭景伦;邢锦丰;王继东;

青贮玉米是我国北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保障    闫贵龙;刁其玉;

玉米异交不亲和基因Ga1-S的遗传定位及其过程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    刘怀华

普通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其近红外测定方法的研究    魏良明

中国玉米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夏彤

青贮玉米秸秆品质性状遗传及其近红外测定方法的研究    白琪林

北方春玉米区热带玉米种质利用研究    董海合

热量限制两熟区双季青贮玉米模式及其技术体系研究    王美云

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种子休眠性的遗传研究    兰海

玉米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与育种研究    柯永培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营养成分及其遗传趋势研究    时显芸

玉米品种籽粒品质与挤压膨化特性研究    杜双奎

全球白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分析    郭一鸣

重离子辐照玉米品质分析与蛋白质多态性研究    仲彩萍

o2近等基因系杂交组合及对应亲本杂交组合的主成分和配合力分析    白鹏飞

高直链淀粉玉米种质的类群分析及sbeⅠ、sbeⅡb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    宁丽华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及其自交系秸秆纤维品质分析    徐丁一

玉米骨干自交系黄早四与掖478双向BC_3的品质分析及CSSLs的构建    刘海利

玉米部分品质指标遗传变异的研究    潘相文

黑糯玉米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郭彦

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石海春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引进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基础及杂种优势预测    张亚丽

氮磷钾化肥对高产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刘毅志,张漱茗,李新政

优化施氮对高产小麦/玉米间作产量和氮利用率的影响    井大炜;

氮素对不同类型饲用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于明礼;王燕;刘少坤;贾春兰;

山东省主要土壤对不同形态氮素吸持能力的研究    于淑芳,徐长英,张军,吴文良

青贮玉米育种的现状、方法及发展潜力    朱正梅;胡贤女;赵军华;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高产育种方向    陈长青;白石;史磊;孙甲;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植株养分含量及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殷旭红;郝水源;王忠;

施氮量对玉米植株硝态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王林学;杨义;刘帮银;杨丽军;杨剑虹;

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宋志峰;王巍巍;王丽;蔡红梅;魏春雁;

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袁嫚嫚;叶舒娅;刘枫;李敏;吴学忠;

重视饲用玉米发展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薛吉全;马国胜;路海东;

水肥互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孙占祥;孙文涛;

铬对肉仔鸡能量、蛋白质与脂肪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张伟

影响秸秆营养价值的作物学因素及复合化学处理的效果研究    闫贵龙

青贮玉米秸秆品质性状遗传及其近红外测定方法的研究    白琪林

饲料蛋白质组分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和乳成分影响的研究    张民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玉米营养品质和青贮玉米品质评定中的研究    穆怀彬

甜高梁茎秆糖分积累关键酶基因克隆及功能标记开发    刘洋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旱地农田SPAC系统中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研究    蔡立群

牦牛对高寒牧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牧草消化性的研究    严学兵

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杨克军

高油玉米品种与成熟期的互作对青贮发酵品质和生长牛饲喂价值影响的研究    赵遵阳

玉米秸秆青贮前后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余汝华

多育型饲用玉米生理特性及产品调控途径研究    谭德水

普通玉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相关及近红外测定方法的研究    卢宝红

青贮玉米主要性状遗传分析研究    孙炳蕊

不同密度下高油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研究    陈树宾

氮胁迫条件下玉米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田国伟

高油玉米品质形成及调控技术研究    黄勇

添加剂及晾晒对多变小冠花青贮影响的研究    李清宏;高文俊;王永新;许庆方;玉柱;白春生;张峰;

36个燕麦品种不同部位养分分布格局    王桃;徐长林;姜文清;周志宇;

河西地区韭菜营养品质分析    王勤礼;许耀照;王佩汤;李霞;张文斌;王泽浩;殷学贵;

高粱棕色中脉基因bmr-6的遗传分析和SSR标记定位    李杰勤;王丽华;詹秋文;范军成;

贵州岩溶地区的草地生态环境与草地畜牧业发展    高渐飞;苏孝良;熊康宁;周玮;

温度对侧耳菌处理秸秆饲料营养价值及纤维分解酶活性的影响    刘敏;李杰;刘坦;荆义;

不同收割时间对甜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崔卫东;董朝霞;张建国;魏建生;林禄成;张明;

青贮玉米新品种闽青青贮1号的选育    廖长见;林建新;卢和顶;陈山虎;

光谱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陈青春;蒋锋;刘鹏飞;张姿丽;张媛;林欢;王晓明;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在牧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严旭;白史且;鄢家俊;干友民;刀志学;

遗传算法在DDGS蛋白含量预测中的应用    周兴藩;杨增玲;黄光群;刘贤;韩鲁佳;

品种与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及青贮质量的影响    冯鹏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及其自交系秸秆纤维品质分析    徐丁一

玉蜀黍属物种间遗传关系的RAPD和ITS序列分析    王培

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不同倍性杂种的创制与遗传分析    蔡毅

微生物油脂转酯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潘安龙

玉米茎秆含糖量配合力及其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杜凯

玉米—大刍草杂种F_1饲草产量和饲用价值比较研究    冯云超

高茎糖玉米自交系筛选及不同生育时期茎糖含量变化研究    李刚

4个玉米改良群体的遗传潜势分析    陈灿

Mutator转座子介导的玉米脆秆突变体的形态学、生物化学及遗传学分析    傅学乾

增密对不同株型玉米群体生理特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孙继

玉米品质的遗传改良    李宗智;

玉米的品质类型与育种    王慧军;

高油玉米在家禽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翟少伟,齐广海,刘福柱

高油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张吉旺,王空军,胡昌浩,董树亭

高油玉米种植及用于猪日粮的可行性    LarryL.Bitney,刘金银,王赛玉

高油玉米115、647籽粒解剖学和显微化学研究    盛玉萍,周琼,林鉴钊,刘丕庆,彭懿紫

八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的研究    刘玉梅;张执信;曹利军;梁继惠;张云芬;

我国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初报    郭旺珍,张天真,潘家驹,王心宇

灰色系统关联分析统计检验方法    庄恒扬

高油玉米的开发利用    幺枕安

高油玉米品种与成熟期的互作对青贮发酵品质和生长牛饲喂价值影响的研究    赵遵阳

省农科院召开全省玉米育种会议    

紧凑型玉米自交系D34的选育与评价    陈刚;景希强;陈丽;岳辉;佟圣辉;时俊光;陈晓旭;杨海龙;付俊;孙玉军;龙玉辉;

美国康奈尔大学玉米育种研究概况    宋锡章

78599系列自交系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中的优缺点及对策    刘文国,王绍萍,钱淑玲,赵万庆,张建新,董亚琳,张志军,周占魁

几个常用玉米自交系耐旱性的比较    李凤海;朱敏;陈雅彬;张宝石;

玉米自交系YA3237和YA3729选育与应用    胡学爱;杨荣;刘世建;梁燕;杨雪;王玉涛;

9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王国强;陈娅;蔡一林;王久光;孙海燕;

13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通径分析    王亮;景希强;周旭梅;杨辉;唐文明;李方明;

玉米自交系选育方法    金黎明;李有明;马现斌;刘金波;李新彦;范兵;

不同类型测验种测定玉米育种材料配合力效果的比较研究    白玉玲 ,汪茂华

浅谈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来源及其利用途径    任转滩;马毅;李合新;李汉忠;

变废液为肥料 实现秸秆返田    王飞;李华;孙超;李长云;

河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建议    刘亚平;魏蒙关;李洪岐;

秸秆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温明霞;林德枝;易时来;李学平;孟涛;石孝均;

秸秆环保超强木地板及制造方法的研究    杜建;安成立;冀炜;张永科;常宗堂;邢宏宜;贾涛;王俊峰;王天泉;惠建忠;孙茂田;王晓梅;

秸秆氧化气化气不宜做炊事燃气    孙明湖;咸惠军;南方;

秸秆预处理技术对比研究    周礼;吴达科;谢春燕;

秸秆工业分析组成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分析研究    皇才进;韩鲁佳;刘贤;杨增玲;

秸秆利用机械技术及产业化研究进展    上官永;朱虎良;文喜梅;田英申;王文静;

废弃秸秆做生产原料进行产业化精、深加工的技术探讨    孙红闯;

丹玉旅系在玉米育种及生产中的作用    曲岗 陈得义 宁家林 徐文伟 徐峰 李思烈

登海种业为玉米育种再立新功    本报记者 宋逊风 通讯员 于洪发

我市玉米育种创社会效益近8个亿    记者 李富

登海1号玉米育种专家答疑    高级农艺师 王均邦 柳景国

玉米育种花期不遇巧应对    吴明辉

秸秆发电:多赢产业为何冷眼相看    古文洪

秸秆压块饲料有啥优势    

我市为秸秆找到五条出路    

蔬菜“吃”秸秆产量高    本报记者 兰俊君 实习生 吴明新

秸秆可作清洁能源    李玉芳 闫艳 高杰

CIMMYT玉米育种过程的建模与模拟研究    张学才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演变规律    慈晓科

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玉米导入系群体构建与自交系改良    王立秋

我国北方玉米品种及自交系更替过程中产量和生理特性的演进    王晓东

玉米抗旱性指标的筛选及其遗传特性研究    李凤海

北方春玉米区热带玉米种质利用研究    董海合

吉林省玉米高产育种模式与技术的研究    杨伟光

西南部分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姚启伦

低钾下不同耐性玉米钾素积累及其延缓衰老的生理特性    王晓磊

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燃烧动力学特性及液压秸秆成型机改进设计研究    马孝琴

黑龙江省玉米自交系遗传潜势及引入外源种质改良效应的分析    张大鹏

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胡丹东

石竹自交系的初步选育与花药培养的研究    杨树华

武陵山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特性与育种潜力的研究    许明陆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引进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基础及杂种优势预测    张亚丽

霜霉病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梁芳芳

o2近等基因系杂交组合及对应亲本杂交组合的主成分和配合力分析    白鹏飞

82份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部分指纹图谱构建    袁昊

玉米淀粉分解酶活性动态以及其相关基因时空表达分析    文迪

玉米自交系“87”的配合力分析及杂优类群划分    杨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