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增暖背景下武汉地区雾的变化特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54:58
热度:

增暖背景下武汉地区雾的变化特征【摘要】:利用1951~2002年的地面气象资料,计算分析了武汉地区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揭示了武汉地区气候变暖的主要特征;

【摘要】:利用1951~2002年的地面气象资料,计算分析了武汉地区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揭示了武汉地区气候变暖的主要特征;对武汉地区雾日和雾的生成、消散以及相关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阐述了武汉市雾日的年际和月际变化规律,雾的生、消变化规律,强度变化规律;通过武汉年平均气温与雾日的小波变换分析,认为雾日变化与气温变化具有相反的年代际气候特征,增暖背景下武汉地区雾是减少的。 【作者单位】: 武汉中心气象台 武汉中心气象台 武汉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武汉地区 气候变暖 雾日
【分类号】:P426.43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雾成为影响人类活动的一种重要环境公害。浓雾是高速公路上连锁反应性灾难事故的起因,连续大雾天气加剧城市空气污染,被污染的雾也影响人们的健康。文献[1]认为,气候变暖与雾的变化关系具有不确定性。气候变暖,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有利于雾增加;同时,气候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华东雾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史军;崔林丽;贺千山;孙林;

近10年武汉市大雾变化特征及2006年一次大雾个例分析    李才媛;韦惠红;王东阡;

SVM方法在武汉市大雾预警预报中的应用    李才媛;韦惠红;邓红;

辽宁省大雾演变规律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    李辑;陈传雷;龚强;

山东省一次大雾气象条件分析    张洪英;

首都机场大雾的分类特征和统计分析    李秀连;陈克军;王科;梁爱民;申红喜;

青海省东部地区雾特征    李周藏;

廊坊市雾的气象条件及预报预警技术    郭立平;刘玉景;王清川;

一次罕见冬季强浓雾天气成因分析    雷正翠;夏文梅;周霖华;钱玮;张端禹;

江苏省高影响性大雾天气演变特征及综合影响评估    田心如;陈广昌;唐红昇;濮梅娟;李亚春;

冀中滨海平原浓雾的形成特征及预警信号发布    郭立平;刘玉景;

武汉市大雾气候特征分析及其预报    李才媛;韦惠红;

山东省一次大雾气象条件分析    张洪英;

辽宁省高速公路沿线雾的气候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周恩泽;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不同等级雾日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陈潇潇

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规律研究及一次复杂性大雾过程的数值模拟    丁秋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水库库区气候影响的初步研究    乔盛西 ,傅彬

湖北省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覃军,陈正洪

雾对公路运输影响的初步研究    黄朝迎

重庆雾的特点及其变化分析    向波,刘德,廖代强

北京城市能见度及雾特征分析    王继志,徐祥德,杨元琴

昌乐县近49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马英洁;秦涛;张爱玲;张贵明;于江;

江苏省帕尔默干旱指数的研究    沈良芳;高荣斌;吕军;李勇;李捷;张强;

安徽省旱涝监测与影响评价业务系统    谢五三;

1961~2007年共和盆地气温和降水变化研究    安光辉;刘运华;郭连云;毛万珍;

近47年同德地区气候突变特征分析    张富翔;丁生祥;金元锋;许正福;

菏泽市建站以来的气候特征分析    袁旗;李菏民;

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变化及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余卫东;杨君健;朱晓东;

海温与鲁西南旱涝分析及应用    孔莉;

合肥市近55年的旱涝演变规律    方茸;张建军;翟振芳;张平;陈健;魏春璇;邓斌;

2008年初安徽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气候特征分析    谢五三;吴必文;田红;

近30年我国高空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张爱英;任国玉;郭军;王颖;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位置变动及其影响    韦道明;李崇银;高耀庭;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过程的年代际突变    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

米仓山植被覆盖及其生长季变化研究    贺映娜;高翔;马新萍;

栾川县近50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张俊洁;薛金辉;郭明搏;姬鸿丽;

近52年来焦作市降水变化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    张新刚;

张家界市近50a气温变化的小波分析    王建锋;雷军;张利;段祖亮;

上海市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房国良;高原;徐连军;胡龙;张善发;

太湖蓝藻生长发育与水环境的关系分析    罗梦森;何浪;彭华青;

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主模态的长周期变化及对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    郑小童

金沙江支流龙川江流域河流输沙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的响应    曾和平

中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大气水分收支特征的研究    廖荣伟

全新世东亚地区气候时空演变及古气候定量重建    赵传湖

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规律研究    赵军凯

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环境演变的生态水文响应    李海光

黄土丘陵区流域径流泥沙对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响应研究    李庆云

雅鲁藏布江流域关键水文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张小侠

中国年代际干旱趋势转折及预测    章大全

湿亚热带岩溶系统水文水化学对不同土地利用的响应研究    曾成

热带西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L Nino关系研究    于毅

滨海干线公路的气象灾害防治研究    李祥东

青海高原近50a来雪灾特征研究    郭晓宁

新疆大风时空变化特征及环流背景研究    高婧

安徽省水旱灾害的时空特征研究    张旭明

郑州市50年来的气候变化及城市化对其贡献率    王丽娟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    梁佳

五十年来秦巴山地气候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研究    高翔

广东省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统计研究    魏敏

缙云山气溶胶粒子质量浓度和水溶性离子特征研究    白莹

辽宁省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金向维

西南地区和长江下游雾的时空分布和物理结构    李子华,仲良喜,俞香仁

中国雾区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王丽萍,陈少勇,董安祥

气候变化对中国大雾的影响    王丽萍;陈少勇;董安祥;

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高歌;

地面辐射雾和低层云对夜间边界层影响的数值研究    张福深,周明煜,吕乃平

长江上空辐射雾的数值研究    钱敏伟,雷孝恩

二维平流辐射雾的数值模拟    孙旭东,徐华英,李桂忱,黄美元

重庆雾的二维非定常数值模拟    张利民,李子华

辐射雾发展的爆发性特征    李子华,黄建平,孙博阳,彭虎

辽宁持续大雾天气特征及其影响    李雅南;

辽宁东部山区2次秋季浓雾天气成因分析    吕志红;全美兰;马骁颖;王阳;

沈阳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分析    路爽;孙凤华;孟鹏;李大为;侯亚红;

武汉市主要年气候要素及其极值变化趋势    李灿;陈正洪;

长江三峡库区极端大雾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    黄治勇;牛奔;叶丽梅;姚望玲;王佑兵;

Fog Research in China:An Overview    牛生杰;陆春松;于华英;赵丽娟;吕晶晶;

气温预报方法研究及其应用进展综述    薛志磊;张书余;

上海地区一次秋季大雾过程分析    马晓星;

贵港大雾天气的气候学特征    李祖敏;陈绍河;林雪香;曾海萍;杨品兴;

基于模糊隶属函数的大雾短时预报方法    万静;周平;

2007年12月25~27日河南省大雾成因分析    谷秀杰;王友贺;李周;张永涛;

我国冬季典型雾日年成雾气候特征分析    陈潇潇;

气候变化背景下辽宁省近50年霜的变化特征分析    李辑;严晓瑜;王颖;

京津冀地区大雾时空变化研究    杨波;

2009年冬季一次大雾过程的特征分析    王绪鑫;马雁军;张晨;高清源;刘红艳;

辽宁省高速公路沿线雾的气候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周恩泽;

皖西北地区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成因分析    项阳;张庆奎;

北京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曹伟华;李青春;

上海一次连续大雾过程的成因分析    陈永林;刘晓波;茅懋;王智;

数据挖掘在校园卡消费行为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    王德才

恩施山区雾的天气气候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    单兴佑

一次区域性大雾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周梅

2007年冬季南京一次大雾的诊断与数值模拟研究    吕春玉

京沈高速公路辽宁段灾害性天气气候特征研究    卢娟

雾的多尺度信息提取及预测研究    蒋璐璐

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规律研究及一次复杂性大雾过程的数值模拟    丁秋冀

南京冬季雾霾的宏微观特征及对能见度的影响    尚倩

基于OSG的航海模拟器视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於文

江苏地区一次大雾天气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陈光

中国近100年来4个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    施能,陈家其,屠其璞

北京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谢庄,曹鸿兴

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翟盘茂,任福民

北京地区大雾日大气污染状况及气象条件分析    孟燕军,王淑英,赵习方

河南省一次大雾的机理分析    夏立新,黄石璞

北京及周边地区城市尺度热岛特征及其演变    张光智,徐祥德,王继志,杨元琴

气候变暖与天津粮食生产的关系    梁平德,吴凤珍

气候变暖对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可能影响    殷红

安徽农业与气候变暖适应性的最优决策    王效瑞

气候变暖是人类引起的吗?    汤懋苍 ,张拥军

寒流频袭北半球 气候变暖论遭疑 主流观点认为全球变暖趋势未变    李娜;

气候变暖是一个伪命题吗?    梁海东;罗江海;

气候变暖对土壤化肥用量和肥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修兰,徐师华

利用气候变暖发展粮食生产    骆继宾;

广东近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趋势    刘爱君

气候变化下的中国    本刊记者;

陇中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变革    黄建林;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赤峰市气候变暖及其利弊影响分析    李俊有;王志春;胡桂杰;杨军;

气候变暖对陕西果业影响初探    刘映宁;李艳莉;李美荣;李健;

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

长江中下游地区居住建筑供暖方式的合理选择    焦良珍;文远高;钱建军;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    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张冉;郝新;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王宝鉴;黄玉霞;宋连春;张强;韩兰英;

济南近60年冬季气候变化对越冬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    张景珍;张莉;郭俊健;

气候变暖对河南粮食安全形势影响分析    王淑香;

气候变暖和酸雨提高森林生产率    申宁馨

刘雅章:人人都应为气候变暖尽份责任    本报记者 李跃辉 通讯员 张恒荣

美西部树木死亡率上升,疑因气候变暖受不了    记者 任海军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抗气候变暖的利器    石磊

气候变暖背景下 农业抗旱该如何“升级”    本报记者 冯君

1700名英国科学家联合声明支持气候变暖结论    张静

展望2020年:不只是气候变暖    理查德·沃泽尔

以开展珊瑚与气候变暖关系研究    记者 郑晓春

“冷事件”难改气候变暖大趋势    本报记者 陆振华

气候变暖趋势没有改变    本报记者 游雪晴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    龚莹

无形文化线路理论研究    丁援

晋中盆地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王应刚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增温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光环境下几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尹华军

模拟气候变暖对麦蚜避热行为及其在植物上分布影响的研究    马罡

武汉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及ORF3功能的研究    陈焰

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    夏星

软土固结蠕变耦合特性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汤斌

中纬电离层突发E层中的波动信号及长期变化特性    左小敏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金文岩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陆面过程响应特征预估分析    蒋晓武

浅论武汉地区书院的变革与消亡    刘军

抗战初期武汉地区难童救济问题研究    孙小群

基于赢得区域竞争优势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    刘义

沦陷时期日伪对武汉地区的物资统制    王清明

武汉地区建立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的调研分析    余贻春

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对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扬

武汉地区近代砖建筑建构文化与技术研究    杨永康

武汉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孙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