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候变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4:37
热度:

气候变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分析【摘要】:利用1960—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90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近51 a来≥0℃和≥10℃积温

【摘要】:利用1960—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90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近51 a来≥0℃和≥1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了解气候变暖对该区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1 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持续增暖,回归系数达0.21℃/10 a,略低于同期中国的增温速率(0.27℃/10 a),且与各项热量资源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气候变暖,≥0℃和≥10℃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显著增加,是受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延后的共同影响,而前者的影响更明显。21世纪00年代起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北移特征显著,明显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界线拉开了距离;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年三熟制种植北界和双季稻可种植区北界明显北移,21世纪00年代与19世纪60年代相比,其平均移动幅度超过2个纬距。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气象局;浙江省新昌县气象局;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地区 积温 种植制度
【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农业项目(2011C22082)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半个世纪全球地表气温的线性增暖速率几乎是近100 a的两倍,气候呈现出显著增暖的变化特点[1]。气候变暖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在自然区域划分和农业生产方面影响明显。为此很多学者就气候变暖引起的中国及其部分区域热量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荆州主要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天数和积温的变化    马德栗;陈正洪;

湖北省60年代以来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初探    陈正洪

中国气候区划新方案    郑景云;尹云鹤;李炳元;

中国活动积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张厚瑄,张翼

气候变暖对中国亚热带北界位置的影响    缪启龙;丁园圆;王勇;

合成风场的统计检验和蒙特卡洛检验    施能,顾骏强,黄先香,刘锦绣,顾泽

中国雨日的气候变化    王颖;施能;顾骏强;封国林;张立波;

气候变暖对我国南方水稻可种植区的影响    宋艳玲;刘波;钟海玲;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任国玉;初子莹;周雅清;徐铭志;王颖;唐国利;翟盘茂;邵雪梅;张爱英;陈正洪;郭军;刘洪滨;周江兴;赵宗慈;张莉;白虎志;刘学峰;唐红玉;

宁夏热量资源气候变化的EOF特征    桑建人;刘玉兰;韩世涛;邱旺;

桃麦间作复合群体中桃树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根英,孟庆华,段友臣

泰安地区小麦玉米高产种植模式研究    孙哲;曹继安;苏波;毕军;夏光利;朱国梁;史桂芳;

城市化对城区气温变化影响的分析——以近40年上海市为例    杨峰;査良松;

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变化及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余卫东;杨君健;朱晓东;

西宁市气温变化与热岛效应分析    于斌;刘峰贵;周强;梁军;

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王江山;孙凤华;赵春雨;王颖;曹焉艳;

全球气候变化对浙江沿海红树林的影响    龚婕;宋豫秦;陈少波;

1957~2007年辽宁中部地区温度·降水变化以及大风·雷暴·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次分析    王美娜;

厦门市日照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郑礼新;张少丽;石顺吉;

近54年临汾市气温变化特征    王文义;缪启龙;段春锋;

近30年我国高空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张爱英;任国玉;郭军;王颖;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位置变动及其影响    韦道明;李崇银;高耀庭;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河南省及其邻近区域5~8月深对流云的时空特征及其天气学意义    苏爱芳;郑永光;吕晓娜;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目的、任务与特点    孙保平;王治国;赵岩;张超;冯磊;

1961~2010年气候变暖对中国气候生长期的影响分析    张立波;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    贾营营;付碧宏;王岩;时丕龙;刘锋;

贵州夏季气温分区变化特征    陈静;

黔东南极端干期日数非均匀性特征分析    顾欣;杨绍洪;田鞠萍;潘平珍;

近45a佳木斯地区作物温度生长期的变化及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王晓群;

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张伯松

雅鲁藏布江流域关键水文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张小侠

中国年代际干旱趋势转折及预测    章大全

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林业相关气候指标的影响    刘滨辉

广东区域气象水文环境下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研究    范伶俐

白花树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与油脂特性研究    柳新红

气候变化背景下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土壤侵蚀风险研究    吴昌广

江淮地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    黄爱军

气候变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    孙雯

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热变形损伤机理及抑制技术研究    徐洪国

哈尔滨市高空气候要素变化规律分析    张金峰

杭州市主要绿化树种调节温度效应研究    张鹏

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    陈秀峰

石家庄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    卞韬

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白彩云

黄淮海双季玉米关键栽培技术及产量性能和资源效率研究    李立娟

东北三省农业气候年景评估研究    符琳

中国北方地区陆面过程特征和参数化及其与气候关系    曾剑

中外媒体气候变化报道研究(1988-2010)    陈佳芝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区域植被绿期和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赵鲁青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

1961—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积温演变    王毅荣;

武汉、宜昌20世纪平均气温突变的诊断分析    陈正洪

长江流域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    丁斌;顾显跃;缪启龙;

湖北省1981年以来不同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    陈正洪,叶柏年,冯明

湖北省60年代以来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初探    陈正洪

气候增暖背景下的冬小麦种植北界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郝志新,郑景云,陶向新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气候带的影响    赵昕奕,张惠远,万军

季节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湖北省为例    陈正洪;史瑞琴;陈波;

中国气候区域新论    卢鋈

湖南省种植制度气候分析与区划    谢志明;

气候变化对山西省冬小麦种植的影响    刘文平;郭慕萍;安炜;闫加海;刘月丽;刘秀春;

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分析    赵春森;

气候变暖对中国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分析    缪启龙;丁园圆;王勇;段春锋;

仙霞山北侧种植制度气候适宜性研究    邵南尔;

江苏省丹阳市两种种植制度气候、土壤生产潜力的初步研究    杨京平,章熙谷

种植制度对江苏省棉田杂草群落影响的研究    强胜,沈俊明,张成群,邵耕耘,胡金良,王凤良

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雨量的气候振动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斯公望;周庆华;姚隶荣;

宜兴县东岭水库中更新统底砾层成因初探    宗开红;

黄山贝母和天目贝母的核型研究    杨涤清,朱燮桴

国家发改委:我国将重点建设粮食物流的五大通道    

长江中下游地区珠蚌亚科Unioninae的分子遗传学及系统学    段毅豪;

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的轻型稻作方式    景明仪;周宝红;张德兵;

青藏高原热力异常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    黄樱;钱永甫;

长江中下游空气质量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    卢艳;费建芳;

不该忘记日伪清乡残杀敌后军民这段历史    范征夫;

寻找内生隐伏矿中数值预测法的应用效果    何裕盛;曹书静;

长江中下游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    吴志伟;何金海;李建平;江志红;

长江中下游地区晚石炭世的(竹蜓)类    王云慧;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燕山期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系统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    周涛发;岳书仓;袁峰;刘晓东;赵勇;

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旱转涝”的原因    李鹏 李荔

专家谈如何克服气候对备耕影响    李涛 周涧

抢墒整地 调整品种 抢夺积温 抢播快种    记者 李涛 周涧

沧海中,又见英雄本色    本报记者 姚媛 陈磊 谈媛

做好长江中下游地区救灾工作    记者李薇薇

越是紧要时刻,越需要艰苦卓绝的坚持    本报评论员

抢积温 早防灾 促早熟    本报记者 张桂英

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强降雨呈三大特点    通讯员 刘芯竹

黑龙江多项措施抢积温保丰收    记者 刘伟霖

“三三”轮作 北部新样本    本报记者 张斯文

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研究    刘炳涛

温室气候环境微机测控系统与控制方法的研究    余朝刚

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N_2O和CH_4排放的影响    陈书涛

洛阳市节水型种植制度研究与综合评价    武雪萍

坡耕地退化机理及侵蚀退化防治措施研究    朱青

农田养分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    王宏庭

生态因素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及气候生态模型与评价系统建立的研究    吕新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研究    杨凤海

种子逆境发芽及提高种质抗逆性方法研究    田雨

宁南旱区应变型种植制度的机理与技术体系构建    王龙昌

种植制度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彭汉艮

陕西省苹果黑星病春季流行模拟模型的组建    田雪亮

天气尺度波列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影响    黄海燕

种子萌发的积温效应    刘文

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持续性高温事件与低频振荡的联系    李扬

山东省种植制度的演变历史及规律    朱宝库

红壤丘陵区县域水田种植制度空间布局优化——以江西奉新县为例    王伟

湖南省宁乡县新型种植制度功能效益研究    孙艳华

岷江下游典型生姜种植制度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王旭熙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    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