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4:25
热度: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摘要】:以周麦23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的大田试验研究了关中地区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

【摘要】:以周麦23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的大田试验研究了关中地区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氮肥处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冬小麦产量在低施氮量处理时有降低的趋势,在高施氮量处理时有增加的趋势,但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冬小麦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1.6%-9.1%;秸秆还田措施配施适量的氮肥有降低冬小麦百公斤籽粒需氮量的趋势。综合考虑到生产成本及潜在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因素,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试验地区冬小麦施氮量以252-321 kg·hm-2为宜。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秸秆还田 氮肥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冬小麦
【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营养与有害物质监控项目"(Z22502110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项目(Z1110210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Z109021202)
【分类号】:S512.11
【正文快照】: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产量居世界首位,目前秸秆总产出量已超过7亿t[1]。近年来秸秆还田技术作为中国旱地农业的一项重要栽培措施,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推广。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秸秆还田成为小麦-玉米轮作区和小麦一季单作区重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董昀;董爱民;王顺叶;盛坤;杨丽娟;王映红;

农牧交错区品种与施肥对牧草适应性及产量的影响    贾倩民;陈彦云;陈科元;仇红燕;李旺霞;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杜世州;赵竹;陈欢;曹承富;

农牧交错区弃耕地施肥对牧草生长及生态特征的影响    贾倩民

定量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在玉米上的效应研究    冷冰涛

秸秆还田的作用与方法    胡海生;

秸秆还田与小麦播种方式对免耕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陈在新;胡志仿;陈岚;

潮土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及面粉品质的影响    介晓磊;杨先明;刘世亮;化党领;刘芳;黄绍敏;

作物秸秆还田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季陆鹰;葛胜;郭静;杨武广;朱伟;

秸秆还田与化学氮肥配施技术探讨    蒋云芳,蒋新和,周玲

麦秸全量还田下水稻氮素运筹对稻米蛋白质及淀粉粘滞性的影响    杨美英;刘建;魏亚凤;李波;

玉米秸配施氮磷肥对其腐解及潮土供氮磷特性的影响    娄运生,徐本生,杨建堂,任丽轩

连续全量秸秆还田与氮肥用量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汪军;王德建;张刚;王灿;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江永红,宇振荣,马永良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霍竹,付晋锋,王璞

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

高产农田土壤有机质特征研究进展    王青贺;董培博;吉凡;王开爽;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无水层节水灌溉丰产沟秸秆还田对水稻及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

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及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

有机肥的培肥效应及在烤烟上的作用    张联合;郁飞燕;苗艳芳;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朱自学;刘天学;

四川凉山盐中灌区高产稳产农田土壤培肥研究    彭世逞;吉牛拉惹;

油菜秸秆还田及肥料运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武际;王静;胡鹏;李立胜;桑亚松;李红梅;

施用秸秆炭对土壤钾淋洗量的影响    邢刚;张庆忠;王绍斌;郭伟;

不同有机肥料对日光温室土壤营养和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武春成;毛秀杰;曹霞;陈秀丽;班淑菊;陈余波;

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CH_4和CO_2的排放及碳收支估算    李成芳;曹凑贵;汪金平;翟中兵;梅少华;

农田生态系统非点源氮污染研究进展    李虎;王立刚;邱建军;

秸秆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温明霞;林德枝;易时来;李学平;孟涛;石孝均;

生物改良剂对参后地修复作用的研究    王清博;窦森;冯程程;许敬海;

稻秆还田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

烟草对氮素营养的吸收、利用研究    陈爱国;王树声;

农田土壤养分动态的知识模型    何兴兵;赵悦;黄丰;田兴军;

稻草还田对油菜生长、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苏伟;鲁剑巍;周广生;李小坤;李云春;刘晓伟;

不同菌种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日光温室生产的影响    岳玲;卫向东;靳玉荣;郭俊秀;孙薇薇;李春风;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郑成岩

中国主要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与污染治理策略研究    罗钰翔

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中植物凋落物碳氮在土壤中转化特性研究    王春阳

土壤动物活动对农田温室气体(CO_2、N_2O)排放的影响    罗天相

覆草旱作条件下稻田土壤肥力性状、碳氮动态及水稻生产力特征研究    王栋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与养分动态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张玉平

农地制度及改革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    俞海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临沂烟区绿肥还田配套技术的研究    庞敏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华北地区秸秆覆盖下农田降雨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王兆伟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氮磷供给与利用研究    汪佳

采用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研究    宋俊芬

江永烟区植烟土壤改良关键技术研究    胡述泉

适应秸秆还田的多功能菌剂对冬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及还田效应    李珊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海燕;吴德敏;李彦;张英鹏;刘兆辉;江丽华;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量试验初报    吴玉荣;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苦豆子浸提物对2种园林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方苏;闫兴富;周立彪;李静;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肥料配比试验研究    沈明亮;

秸秆还田技术的方式及影响    李启海;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技术    高海;李国东;刘伟;张永峰;

有机肥和化肥对菠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帕提曼·阿不都热合曼;松中照夫;秦勇;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    郭孝;介晓磊;李明;化党领;李建平;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洪梅;孟淑华;白洪立;王西芝;王立功;张娟;

施肥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 Ⅰ、追施氮肥时期对产量与蛋白质同步形成的影响    贾振华,李华,姜子英

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土壤中硝态氮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孟建;李雁鸣;党红凯;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刘树堂,隋方功,韩晓日,姚源喜

盐碱地秸秆覆盖改土增产措施的研究    樊修武,池宝亮,焦晓燕,李东旺,张志平

旱地表土耕作效应研究    李洪文,陈君达,高焕文,王树东

秸秆覆盖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冬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残留    张月霞;杨君林;刘炜;李龙;高亚军;肖玲玲;毛宁;田莲桂;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作玉米生育与产量效应的研究    冯利平,段桂荣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技术体系及其评价    籍增顺,张乃生,刘杰

高留麦茬的整体效应与配套技术研究    吴崇海,李振金,顾士领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直播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凤博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    夏炎

冬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熊建喜,朱文苹,毕显杰

钾、锌、锰配施在冬小麦上的效应研究    雷震宇,裴雪霞

冬小麦缺钼反应的基因型筛选    喻敏,胡承孝,王运华

氮素实时监控技术在冬小麦上的示范    刘庆梅,刘陪军,朱同贵,郭跃升,曲仁国,蒋庆功,崔振岭,陈新平,张福锁

旱地周年覆膜条件下冬小麦的光合特性    王勇,高育锋,樊廷录

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运移的耦合研究Ⅰ:模型    丛振涛,雷志栋,胡和平,杨诗秀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千怀遂,焦士兴,赵峰

山东省潍坊市冬小麦产量统计预报的初探    刘艳红;徐凤霞;张晓辉;周玉兰;朱翠红;

限量灌溉和施磷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郑彩霞;张富仓;张志亮;李志军;

4种控制冬小麦冬前旺长措施的效果对比    陈世敏;杨瑞霞;马步朝;

基于概率分布的宿州冬小麦气候风险评估方法    李德;

气候变暖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郝立生;闵锦忠;

气候条件对河北低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月英;柳斌辉;牛英洁;王霞;张歆婕;栗雨勤;

石河子地区春季低温对冬小麦生长影响分析    徐腊梅;

2009-2010年度石家庄异常低温对冬小麦影响    车少静;高祺;刘利军;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产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唐为安;唐为安;田红;陈晓艺;温华洋;丁霞;徐光清;

影响介休市冬小麦产量的原因分析    陆春花;梁运香;刘孝清;刘志宏;孙建文;

钾、锌、锰配施在冬小麦上的效应研究(摘要)    雷震宇;裴雪霞;

气候变化对河南南部冬小麦播期的影响    陈英慧;

秋季气候变暖对冬小麦奇异生长的影响    杨晓华;杨永红;

冬小麦受旱面积开始减少    本报记者 王锦

联合国警示小麦旱情 全球粮食价格高烧难退    记者 朱周良

新麦生长现“南北差异” 丰歉将定粮价    记者 乔林生

今年我国冬小麦产量同比下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王晓辉

礼县冬小麦单产创新高    通讯员 韩文彦

冬小麦丰收在即 产量预计同比持平    本报特约观察员 刘正敏

冬小麦抗旱管理要讲科学    记者 张丽辉

安徽冬小麦产量呈增产趋势    曾晓伟 陈晓艺

中国夏粮再获好收成    记者 秦京午 张意轩

国家气象中心:精细服务为冬小麦产量加分    记者 高琳

基于气候变化的豫西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效果模拟研究    鲁向晖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区域冬小麦生物量模拟及粮食安全评价    夏天

冬小麦磷高效种质鉴定及其生理遗传分析    王兰珍

冬小麦不同基因型的钼效率及其生理基础    喻敏

冬小麦生产力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响应研究    田云录

区域冬小麦估产的遥感数据同化技术研究    姜志伟

冬小麦高光谱特征及其生理生态参数估算模型研究    姚付启

冬小麦生产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与适应及其区域差异    陈金

华北平原免耕冬小麦田土壤水热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研究    陈军胜

黄土高原冬小麦水氮高效利用及优化耦合研究    付秋萍

华北地区冬小麦旱灾灾损评估研究    徐凡

冬小麦水氮高效利用专家决策系统的研究    李永宾

浮尘对冬小麦生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殷芙蓉

冬小麦底墒耗失特征及高效利用研究    刘庚山

近地层臭氧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冬小麦影响的数值模拟初步研究    郑昌玲

秸秆覆盖对关中地区冬小麦生态效应综合研究    卜萍萍

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李莎

济南市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分析    欧阳秋明

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宗燕

气候变化对陕西冬小麦影响研究    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