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3:03
热度: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摘要】:通过2010—2012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利用干、湿筛法研究了不同用量小麦以及玉米秸秆还田后对植烟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摘要】:通过2010—2012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利用干、湿筛法研究了不同用量小麦以及玉米秸秆还田后对植烟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及几何平均直径(GMD)有所增加,但不同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效果不同。干筛法测得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随两种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减少,湿筛法测得高量玉米秸秆还田(7500 kg/hm2)较低量秸秆还田(1500 kg/hm2)处理的团聚体分形维数显著降低,同时分形维数随着小麦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等量玉米秸秆较小麦秸秆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团聚体特征方面效果较好。土壤有机质与干筛测得MWD及GMD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干筛测得分形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湿筛测得GMD及0.25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性的正相关。总之,通过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团聚体分布并提高团聚体稳定性。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农业部烟草生物学与加工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岛烟草资源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潍坊烟草有限公司;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秸秆还田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数 分形维数
【基金】:中国烟草总公司山东省公司科技项目(201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291)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化肥的大量施用及有机肥配比的降低,导致了黄淮烟田出现土壤板结、结构性差等一系列土壤质量问题。秸秆作为常见的有机物料,合理还田能够起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白和平等[1]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够使麦田土壤有机质增加0.29 g/kg,张鹏等[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玉米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白和平;胡喜巧;朱俊涛;潘远祥;梁运攀;张潇军;蒋爱凤;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张鹏;李涵;贾志宽;王维;路文涛;张惠;杨宝平;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罗宜宾;

鲁中山区采取不同生态修复措施时的土壤粒径分形与孔隙结构特征    王丽;刘霞;张光灿;刘信儒;郭静;袁利;

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    卢金伟,李占斌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团聚体结合碳的空间分布    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申艳;

长期定位条件下秸秆还田的综合效应研究    汪寅虎,柯福源,张明芝,顾永明,陈春宏

应用分形维数研究土壤团聚体与低吸力段持水性的关系    张保华;刘子亭;何毓蓉;董杰;

石灰性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及其团聚性研究    杨彭年

土壤肥力实质的研究——Ⅱ.棕壤    陈恩凤,周礼恺,邱凤琼,严昶升

The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urchase Subsidies on Mechanized Crop Residue Recycling    

少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吕美蓉;宁堂原;张涛;赵建波;李洪杰;李增嘉;

稻麦轮作体系下氮素的优化管理    王璐;肖健;

宣城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    李贤胜;

秸秆堆腐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虎,常江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焱华;吴敏;何鹏;佘贵连;吴炳孙;韦家少;

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温善菊;吴景贵;

吉林玉米带现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刘会青;王鸿斌;赵兰坡;

土壤颗粒固碳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崔国贤;关松;

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丘陵区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团聚特征的比较    段而军;于清;

两种入渗研究方法对比分析    任运刚;

祁连山南麓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的土壤效应    高国雄;史常青;贾俊姝;李文忠;

三峡库区皇竹草植物篱对坡面土壤分形特征及可蚀性的影响    马云;何丙辉;何建林;谌芸;郭甜;唐春霞;黄巍;李建兴;

江苏省两种有机物料的稻田土壤固碳有效性评价    张玉华;宋成军;刘东生;张艳丽;徐哲;李想;王延昌;

长期施肥下水稻土中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质分布规律    刘小粉;任图生;刘树福;杨光立;肖小平;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及其腐殖质数量特征    郝翔翔;窦森;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研究进展    窦森;关松;李凯;

有机肥的不同配置对植烟土壤氮素供应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杨宇虹;杨丽萍;赵正雄;

农田土壤养分动态的知识模型    何兴兵;赵悦;黄丰;田兴军;

秸秆用量对草甸褐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马丽娜;窦森;黄毅;刘永欣;陈丽珍;李慧敏;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河岸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赵占军

黄土高原地膜覆盖栽培玉米的产量与土壤生态效应    海龙

不同经营措施下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特性及固碳潜力研究    王义祥

长期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鲁艳红

川南坡地几种退耕模式对土壤抗蚀性及有机质组分的影响    王景燕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域差异研究    聂斌斌

蒙阴县毛坪小流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    杨慧玲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团聚体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王俊鹏

免耕水稻氮磷钾肥优化组合模式分析研究    周江明

植物篱条件下南方红壤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特征研究    姜芃

生态有机肥对烤烟南江3号产量质量效应研究    尚军

微生物菌剂及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土壤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    李小磊

畜禽有机肥料当季速效氮磷钾养分释放规律    赵明,赵征宇,蔡葵,王玉洲

“301”菌剂堆腐秸杆还田改土培肥效果研究    李国秀,宋素梅,宗卫东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空心菜产量及土壤肥力影响    傅锦涛;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长期地膜覆盖与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崔志强;汪景宽;李双异;王婷婷;

喀斯特生态治理区石漠化过程土壤抗蚀性研究    贺祥;熊康宁;陈洪云;

平衡施肥对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吕军峰;郭天文;侯慧芝;谭雪莲;

麦玉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王磊;朱林;陶少强;李金才;沈学善;

祁连山中部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艾丽;吴建国;朱高;刘建泉;田自强;苌伟;夏新;

秸秆常温快速腐熟生物技术的研究    姜佰文,潘俊波,王春宏,崔正忠

农田暴雨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磷的富集机理    黄满湘,章申,晏维金

旱地紫色土团聚体特征的指标比较    骆东奇,侯春霞,魏朝富,谢德体,朱波

有机物料及无机氮对耕地黑土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    陈欣,史奕,鲁彩艳,王国宏

杭嘉湖平原桑园生态系统的土壤结构状况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卢升高,俞劲炎

长期定位监测黑土结构质量指标的分异研究    王铁宇,颜丽,汪景宽,关连珠,朱平

不同形态的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及耕作的影响    李楠;蒋先军;曹良元;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数量对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庞宁菊,李月梅

不同轮作制度对淮北白浆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积累与分布的影响    张旭辉,李恋卿,潘根兴

土壤有机质稳定性特征与影响因子研究综述    解宏图,付时丰,张旭东,王晶

甘肃景泰灌区土壤结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郭全恩;王益权;郭天文;南丽丽;李小刚;

不同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水稳定性与有机质关系    史奕;鲁彩艳;陈欣;

土壤有机质的功能及其可持续管理    张旭东;诸葛玉平;解宏图;何红波;梁超;王晶;

念珠藻的接种对半荒漠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毕永红;胡子宣;

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区退化燥红土的土壤生态修复初探    赵仕林;刘小玲;李瑞桢;付余英;

土壤动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研究展望    胡锋;刘满强;李辉信;

表土结皮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刘瑞;蔡强国;

不同培肥措施对石灰性黑钙土水毁耕地土壤理化因子及产量的影响    魏丹;

秸秆还田应科学合理    德州市土肥站 曲善功

不同土地利用与施肥管理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影响    苑亚茹

保护性耕作下黑土有机碳固定机制研究    范如芹

机械耕作与季节性冻融对黑土结构的影响    王恩姮

降雨过程中红壤表土结构变化与侵蚀特点    李朝霞

作物源碳的土壤固定机制:四种土壤培养实验研究    宋祥云

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固定及碳汇效应    黄雪夏

红壤表土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闫峰陵

不同用地方式下土壤碳氮动态特征及其生物学机制研究    寇太记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和旱地红壤的肥力质量、有机碳库与团聚体形成机制的影响    颜雄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的影响    毛艳玲

土壤电场对粘土矿物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许晨阳

东北黑土团聚体的结构特征研究    陈晓侠

生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C、N的影响    王英俊

外源新碳在土壤不同团聚体中的分配研究    吕元春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对塿土团聚体碳、氮分布及碳矿化的影响    李婕

长期定位施肥与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尚莉莉

甘肃省四种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比较研究    李晓航

耕作措施对塿土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和性质的影响    王勇

侵蚀退化红壤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固碳机制的演变    田浩

有机无机肥长期施用对潮土有机质结构组成的影响    郭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