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净增温潜势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2:18
热度:

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净增温潜势影响的初步研究【摘要】:对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农田生态系统2009—2010年的CH4和N2O排放以及土壤碳固定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了秸秆还田对稻麦

【摘要】:对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农田生态系统2009—2010年的CH4和N2O排放以及土壤碳固定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了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净增温潜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周年CH4和N2O排放总量、土壤碳固定量以及净增温潜势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条件下周年CH4、N2O排放总量分别为394 kg CH4.hm-2、2.39 kg N2O.hm-2,土壤碳固定量、净增温潜势分别为1.14 t C·hm-2、6383 kg CO2-equivalents·hm-2;较秸秆不还田增加CH4排放总量152%、减少N2O排放总量14%、增加土壤碳固定量531%、增加净增温潜势57%。以上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使短期内稻麦两熟高产农田的温室效应明显提高,但其长期效果如何还有待观测。 【作者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
【关键词】秸秆还田 CH和NO排放 土壤固碳 增温潜势 稻麦两熟
【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1)2033]
【分类号】:X511
【正文快照】: 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的重要温室气体,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005年大气中这3种气体的浓度分别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大约35%、153%和18%。农业活动每年可向大气排放5100~6100 Mt CO2-equivalents,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0%~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与农业土壤碳固定动态的若干问题    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代静玉,周运超,张平究

稻麦两熟地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施肥技术的增产培肥效果    王振忠,吴敬民,陈留根,朱普平

水分管理与秸秆施用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蒋静艳,黄耀,宗良纲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史忠强;江晓东;王芸;宁堂原;韩宾;李增嘉;

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过程对水肥添加的响应    于占源;曾德慧;姜凤岐;范志平;陈伏生;赵琼;

长江三角洲水田保护性耕作制度的碳收集效应估算    芮雯奕;周博;张卫建;

玉米秸秆还田与“南秸北饲”的比较分析    胡立峰,张立峰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    王丽宏,张立峰

农田草地系统耦合生产分析    张英俊

华东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    于永强;黄耀;张稳;孙文娟;

经济层面和技术层面的碳减排研究    后立胜,许学工,彭慧芳,姚新

荒漠化重建地区土壤有机碳时空动态特征——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程淑兰,欧阳华,牛海山,王琳,田玉强,张锋,高俊琴

近20年来宜兴市域水稻土有机碳动态及其驱动因素    张琪,李恋卿,潘根兴,张旭辉,蒋定安,黄洪光

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固定及碳汇效应    黄雪夏

一年两熟地区全程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与效应研究    刘立晶

华北平原农业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研究    刘云慧

基于GIS的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库研究    解宪丽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华北平原免耕冬小麦田土壤水热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研究    陈军胜

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概念、计量方法与应用研究    朱万斌

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研究    邹建文

农业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与土壤升温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CO_2排放的影响    张旭辉

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循环    刘守龙

榨菜叶在土壤中的分解动态及其对水稻营养效应研究    温明霞

小麦秸秆堆肥接种白腐菌的效果及作用条件探讨    赵玉杰

“南秸北饲”发展坝上舍饲畜牧业的可行性研究    王丽宏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强学彩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热碱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郑万里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秸秆分解规律与模拟    孙承运

京郊种植系统生态安全评价及技术对策——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高军

近20年来水稻土有机碳变化——县级和村级尺度的研究    张琪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陆地表层碳循环模型研究及其趋势    王绍强,陈育峰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王绍强,周成虎,李克让,朱松丽,黄方红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周涛,史培军,王绍强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    王绍强,周成虎

我国华中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特征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王跃思,R.Wassmann,H.Rennenberg,W.Seiler,谢小立,王卫东,谢克和

成都平原稻田甲烷排放的实验研究    任丽新,王庚辰,张仁健,段长麟,M. A. K. Khalil , M. J. Shearer,R. A. Rasmussen , R. W. Dalluge

土壤碳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碳循环中的意义    潘根兴,曹建华,周运超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李长生,肖向明,S.Frolking,B.MooreⅢ,W.Salas,邱建军,张宇,庄亚辉,王效科,戴昭华,刘纪远,秦小光,廖柏寒,R.Sass

近20年来宜兴市域水稻土有机碳动态及其驱动因素    张琪,李恋卿,潘根兴,张旭辉,蒋定安,黄洪光

黄淮地区稻麦周年超高产群体特征与调控技术的研究    杜永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南方典型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与CO_2、CH_4产生研究    郑聚锋

近20年来水稻土有机碳变化——县级和村级尺度的研究    张琪

云南省洱海北部地区农田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的补偿政策    程磊磊;尹昌斌;胡万里;周颖;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的补偿机制实证研究——以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农户调查为例    周颖;尹昌斌;程磊磊;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农田氮磷养分平衡分析    钱晓雍;沈根祥;顾海蓉;

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研究进展    黄坚雄;陈源泉;隋鹏;高旺盛;王彬彬;吴雪梅;熊杰;史学朋;孙自广;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潘如玉;陈晶;袁静;楼康怡;贾彤辉;丁恩俊;谢德体;

秀山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许洪富;

    

    

    

    

烽烟滚滚几时休——秸秆禁烧的对策与研究    李鹏;

天津市宁河县盆罐村    

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及能源转化效率评价    张无敌;李云;尹芳;李建昌;徐锐;陈玉保;许玲;毛羽;

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与面源污染防治    吴晓军;刘定辉;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袁梅;

武邑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吕秀珑;

四川省丹棱县丹棱镇兴隆村    

控制农业投入品防面源污染技术措施    周文富;

江苏省两种有机物料的稻田土壤固碳有效性评价    张玉华;宋成军;刘东生;张艳丽;徐哲;李想;王延昌;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探讨    雷莹;缪存钱;刘巧华;

长子县秸秆还田力度大    特约记者 王志军

如何突破秸秆还田瓶颈?    郇靖海

清洁 节能 省钱    本报记者 韩光亮 通讯员 庄君 姜龙金 刘瑞华

我市目前秸秆“未着一把火”    记者 靳晓磊

秸秆“禁烧令”的台前幕后    孔生邹平 胡俭 培帅 玉峰

武陟县三夏暨秸秆禁烧工作紧锣密鼓    冯振乾

守住“金土地”治污先靠前    本报记者 张元忠实习生 王娟

东辛农场作物秸秆全部还田    通讯员 冯宝东

呈贡推广秸秆还田控制滇池面源污染    呈科

20元罚款难灭“秸秆之火”    胡俭 沈燕

黑河中游绿洲农业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莺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动态模拟研究    王迎春

氮肥与秸秆还田对陕西关中灌区农田CO_2、CH_4排放的影响    王少杰

集约化农业及其环境效应    向晶

利用废弃秸秆制作城市绿化砖工艺的研究    蒋武燕

华北农田施肥对温室气体及含氮气体排放影响    裴淑玮

模拟水分对秸秆释放主要面源污染物的影响    张赟

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王江彦

堆沤预处理提高稻草厌氧消化产气量的实验研究与机理探讨    方文杰

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苯胺降解微生物研究    张逸飞

添加秸秆对污染土壤重金属活度的影响及对水体重金属的吸附效应    陈晨

长期不同施肥对稻-麦轮作紫色土麦季N_2O排放的影响    张旦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