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全量还田对两种稻田土壤氨挥发及其性状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22:33
热度:

秸秆全量还田对两种稻田土壤氨挥发及其性状的影响【摘要】: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是未来稻—麦轮作农区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但是大量秸秆还田,特别是稻季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还不十分清楚。

【摘要】: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是未来稻—麦轮作农区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但是大量秸秆还田,特别是稻季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在田间条件下,利用原状土柱比较了长江三角州地区两种主要水稻土(乌栅土和黄泥土)麦秸全量还田下稻田土壤氮素氨挥发损失规律及其相关环境变化,每种试验土壤均设对照(无肥)、氮肥(240kg hm~(-2))与氮肥加麦秆(氮肥240kg hm~(-2)+麦秸5000kg hm~(-2))3个处理,同步测定了施肥后稻田的氨挥发、田面水铵态氮浓度、pH,以及表层土壤Eh。结果表明,(1)乌栅土处理田面水pH比黄泥土处理高0.01~1.06,其氨挥发速率及其累积氨挥发量均显著高于黄泥土,乌栅土与黄泥土稻季氨挥发损失的N量分别为41.8 kg hm~(-2)和11.2kg hm~(-2),分别占氮肥用量的15.2%和3.8%;在3个施肥时期中,分蘖肥期氨挥发损失率最高,乌栅土和黄泥土分别占氮肥用量的29.4%和8.3%;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氮肥的氨挥发损失,麦秸还田下乌栅土和黄泥土稻季氨挥发损失比单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9.8%和20.6%。(2)麦秸还田显著提高了田面水的pH,降低了表层土壤的Eh,乌栅土与黄泥土田面水pH分别提高了-0.11~0.60和-0.34~0.37,表层Eh分别降低了9~94 mV和13~94 mV。(3)两种土壤氨挥发速率均与田面水NH_4~+—N浓度、pH呈正相关关系,但与表层土壤Eh的关系还不清楚。因此,建议在生产中适当降低稻季基肥、分蘖肥的氮肥用量,研究稻—麦轮作农田的最佳秸秆还田时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秸秆还田 稻麦轮作 水稻土 氨挥发 土壤环境
【分类号】:S511;S153
【正文快照】: 秸秆全量还田对两种稻田土壤氨挥发及其性状的影响@王德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汪军$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张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是未来稻—麦轮作农区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但是大量秸秆还田,特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石灰性稻田土壤上化肥氮损失的研究    朱兆良,J.R.Simpson,张绍林,蔡贵信,陈德立,J.R.Freney,A.V.Jackson

稻田多熟制中的地力贡献    李实烨,王胜佳

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合理取样数研究    许红卫;高克异;王珂;周斌;J.S.Bailey;

稻田水分渗漏研究I.渗漏现状及成因分析    王笑影;吕国红;贾庆宇;谢艳兵;

鄂东地区棉地和稻田的土壤肥力情况及其氮素平衡的展望    黄和义,施孜麟

稻田气体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罗奇祥,涂枕梅,温永煌

稻田多生态位综合开发探讨    许春晓

美国稻田和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    陶战;庄仁安;李波;黎南华;

丘陵区稻田N_2O排放的特点    徐华,邢光熹,蔡祖聪,鹤田治雄

稻田“稻——鱼——鸭”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邱琼芳

耕作制度对稻田根际土壤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的影响    符卓旺;

广西稻田和旱地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磷钾养分平衡研究    谭宏伟;周柳强;谢如林;黄美福;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的稻田氮素转化与利用    徐明岗;邹长明;秦道珠;八木一行;宝川靖和;

稻田中蓝细菌群落的多态性    宋铁英;Lotta Martensson;包晓东;郑伟文;Ulla Rasmussen;

基于一种稻田新型耕作制度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效应分析    刘建;

稻田氮素损失与实用控制技术—液态分子膜    尹斌;朱兆良;

节水灌溉稻田土壤水分预报遗传算法    周明耀;赵瑞龙;张凤翔;金菊良;薛亚锋;

稻鸭共栖对稻田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    汪金平;曹凑贵;金晖;王昌付;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我国稻田系统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郭嘉;杨菲;张莉;朱建国;卞新民;张卫建;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的稻田氮素转化与平衡    徐明岗;邹长明;秦道珠;王伯仁;申华平;

河溜镇70000亩稻田“水改旱”    刘流 丁琳

稻田受涝后的补救措施    刘子龙

稻田施用石灰“三忌”    刘阳

同江全面落实抗灾保种措施    张浩 王立峰 记者 孙立刚

受涝稻田用博医 一药防治多种病    仝玉纯

碱巴拉变稻田    张强 本报记者 于宁

安宁万亩稻田“水改旱”    记者 达娃·梅朵 通讯员 王莉莎

精神是怎样炼就并传承的    本报记者 王飞 江芸涵 张守帅

受涝轻的稻田:采取抗逆栽培措施补救    省农林厅作栽站水稻科 杜永林

四川科学种植御旱灾    记者 刘裕国

紫色土稻田磷素迁移流失及环境影响研究    李学平

多作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    姚凤銮

海南省稻田土壤硒的化学特征及水稻吸收累积硒的基因型差异与机理    耿建梅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高明

辅以ETM+的MODIS影象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及土壤有机碳库估算研究    高建峰

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    许红卫

苏南稻麦轮作农田系统土壤中磷氮的流失    谢学俭

稻田自然免耕体系土壤微生物及有机质周转研究    张磊

太湖地区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利用的综合研究    林忠成

水旱轮作农田系统氮素循环与水环境效应    陆敏

杨农间作系统土壤氨挥发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    程小娜

稻田氮素流失特征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闻轶

施肥对稻田土壤脲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    苏苗苗

长沙市郊稻田土壤肥力调查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研究    邹硕

利用Vensim动态模拟软件模拟水稻田氮素迁移动态过程    徐伟

施肥与耕作对南方双季稻田和萝卜—花生旱坡地氮磷流失的影响    王云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稻田和旱地湍流通量的观测试验与模拟    汪瑛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两类生境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    徐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