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20:59
热度:

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摘要】:纳米晶TiO2多孔薄膜电极和掺铝氧化锌(ZAO)薄膜电极是由两种优良的半导体材料TiO2和ZnO制备的,对二者的研究也得到广泛的开展,它

【摘要】: 纳米晶TiO2多孔薄膜电极和掺铝氧化锌(ZAO)薄膜电极是由两种优良的半导体材料TiO2和ZnO制备的,对二者的研究也得到广泛的开展,它们各方面性能都比较优越,已经作为电极材料被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同多酸(IPA)和杂多酸(HPA)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将其用作催化剂已形成催化化学中的一个新兴领域。杂多酸根是带有高负电荷的大阴离子,作为对离子可很容易地掺杂到导电聚合物膜中,从而赋予该聚合物膜一些特定的功能,也具有太阳能电池所要求的部分电极材料性能指标,是一种潜在的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 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普通或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纳米晶TiO2多孔薄膜电极和ZAO透明导电薄膜电极,采用电化学方法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了多酸(磷钨酸)薄膜电极,并对其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利用差热分析仪(DTA)、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光光度计(Spectrophotometer)和四探针测试仪(Four-point Probe Method)对薄膜的结构和光电特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纳米晶TiO2薄膜电极和ZAO透明导电薄膜电极的工艺参数优化研究和所制备电极性能的分析,制备纳米晶TiO2薄膜电极材料的最佳条件:溶胶浓度0.5mol/L,镀膜层数8层,退火温度为550~600℃,并且升温速率应控制在2℃/min;制备ZAO薄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胶浓度0.75mol/L、掺杂量1.5atm%,镀膜层数10层(厚度约136nm)、退火温度600℃。 将多酸薄膜用作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对它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通过对电化学方法制备多酸薄膜电极的工艺参数优化研究和所制备电极性能的分析,确定了电化学反应制备多酸薄膜电极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多酸溶液浓度5×10-3mol/L、吡咯溶液浓度5×10-2mol/L、反应电压1.0V、反应时间60min。而要将多酸薄膜作为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更好地应用到太阳能电池中,其结构和光电性能等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 电化学方法 纳米晶TiO_2薄膜电极 ZAO薄膜电极 多酸薄膜电极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M91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29
  •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8-9
  • 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9-10
  • 三、太阳能电池10-15
  • 1 太阳能资源10-11
  • 2 太阳能电池11-15
  • 四、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15-27
  • 1 纳米晶二氧化钛薄膜电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极16-22
  • 2 掺铝氧化锌(ZnO:Al,ZAO)薄膜电极22-25
  • 3 多酸薄膜电极25-27
  •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意义27-29
  • 第一章 纳米晶TiO_2薄膜电极制备与性能研究29-42
  • 1.1 纳米晶TiO_2 薄膜的制备29-33
  • 1.1.1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29-30
  • 1.1.2 纳米晶TiO_2 薄膜电极制备过程的化学反应机理30
  • 1.1.3 纳米晶TiO_2 薄膜电极的制备工艺过程30-33
  • 1.2 纳米晶TiO_2 薄膜电极的性能研究33-41
  • 1.2.1 TiO_2干凝胶差热-热重分析33-35
  • 1.2.2 纳米晶TiO_2薄膜电极的表面形貌特征与结构分析35-39
  • 1.2.3 纳米晶TiO_2薄膜电极的光学性能39-41
  • 本章小结41-42
  • 第二章 掺铝氧化锌(ZAO)薄膜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42-57
  • 2.1 ZAO 薄膜电极的制备42-45
  • 2.1.1 ZnO 薄膜电极制备过程的化学反应机理42-43
  • 2.1.2 ZnO 薄膜电极制备工艺过程43-45
  • 2.2 ZAO 薄膜电极的性能研究45-56
  • 2.2.1 ZAO 干凝胶差热-热重分析结果与讨论45-46
  • 2.2.2 ZAO 薄膜电极的表面形貌特征与结构分析46-49
  • 2.2.3 ZAO 薄膜电极的X 射线衍射检测49-51
  • 2.2.4 ZAO 薄膜电极的光学性能51-53
  • 2.2.5 ZAO 薄膜电极的电学性能53-56
  • 本章小结56-57
  • 第三章 多酸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57-68
  • 3.1 多酸薄膜电极的制备57-60
  • 3.1.1 多酸薄膜电极制备主要原料及其化学性质57-59
  • 3.1.2 多酸薄膜电极的制备工艺过程59-60
  • 3.2 多酸薄膜电极的性能研究60-67
  • 3.2.1 多酸薄膜电极的循环伏安特性研究60-62
  • 3.2.2 多酸薄膜电极的表面形貌特征与结构分析62-65
  • 3.2.3 多酸薄膜电极的电学性能65-67
  • 本章小结67-68
  • 结论68-69
  • 参考文献69-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73
  • 致谢73-7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蝴蝶鳞片高吸光率机理分析及仿生结构设计    商春辉

具有三维连续网状结构TiO_2阳极薄膜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研究    田志华

CdTe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张静全,蔡伟,郑家贵,黎兵,孙小松,蔡亚平,冯良桓

谈谈溶胶─凝胶浸镀法的基本原理    王德宪

ZnO薄膜生长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汪雷

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郭志球;沈辉;刘正义;闻立时;

敏化TiO_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林志东,刘黎明,郭云,熊玉卿,达道安

太阳能电池    李海雁,杨锡震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涂层的技术与应用    潘建平,彭开萍,陈文哲

大面积高效率高稳定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    王广才,耿新华,李洪波,孙云,孙建,陆靖谷,刘世国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二氧化钛膜性能研究    范乐庆,吴季怀,黄昀昉,林建明

ZnO薄膜的最新研究进展    吕建国,叶志镇

纳米TiO_2的光催化原理及其应用    任成军,李大成,周大利,刘恒,钟本和

掺铝氧化锌ZAO(ZnO∶Al)薄膜研究    李村;权传斌;徐洪耀;何金花;张现利;

LabVIEW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张玉香;陈双宏;翁坚;戴松元;

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    马凤霞;薛晓丽;王丰;

太阳电池及其发展方向    吕建;殷洪亮;

可再生能源发展对我国能源结构的影响    魏凤;张晓黎;辛礼;周黎;王进雄;

多酸化合物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金华峰,唐小东

先驱体法合成LaPNYT烧成温度的研究    江贵生

多金属氧酸盐H_2O[Mn(phen)_3]_2[SiW_(12)O_(40)]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王晓兰;

化合物[(CH_3)_4NH]_4Na_3[Pr(PW_(11)O_(39))_2]·12H_2O的合成及磁性和荧光性质研究    魏晓毳;肖海波;

染料敏化纳米晶TiO_2太阳能电池发展概况    黄亮;

镓在新能源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石勇;

水浴法制备钯纳米颗粒及其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能    张莉;王聪;陈仁喜;袁建;

一维链状Cu-ligand组装的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    黄娇;韩占刚;

含硫吡啶与Keggin型多酸簇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肖婷婷;韩占刚;

一种新的Anderson多酸与Tris加合物的合成、表征    朱莉;钟艳芳;曹西艳;

纳米二氧化钛在功能纺织品中的应用    冉东凯;储德清;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镀膜抗菌陶瓷的研究进展    王佳;彭兵;柴立元;王云燕;程明明;

半导体氧化锌铝(AZO)透明导电薄膜的光电性能    陈静;郭卫;

论核心生态法益及其刑事保护    焦艳鹏;戚道孟;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吴云良

改性凹凸棒土固载磷钨酸(盐)及其催化酯化研究    张丽霞

水泥基压电智能器件特性分析    韩嵘

亚微米分子筛催化乙醇脱水制乙烯:失活、再生及动力学    王飞

有机—无机杂化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韦莉

金属离子掺杂的ZnO第一性原理计算及透明导电薄膜制备研究    谭红琳

新型NZP族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祝琳华

基于杂多酸或有机配体的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质研究    施连旭

有机基太阳能电池中有序结构材料及其界面和性能    杨志胜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电极材料和寄生电阻的研究    周聪华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以磷钨为结构单元的多金属氧酸盐单晶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于洋

基于钒取代Keggin型磷钨酸簇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表征    韩雪梅

基于钒氧酸簇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表征    李微微

ZnO薄膜的制备和紫外探测器的研究    张兴来

太阳能电池用α-SiC_x:H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瑞丽

中孔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王友强

聚苯胺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刘琼艳

含氮有机阳离子修饰的多酸化合物的定向构筑与结构表征    王令芳

折射率调制光纤气体传感系统设计与研究    贾林涛

太阳能电池技术应用与发展    赵书利;叶烽;朱刚;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薄膜的研究进展    朱冬生,赵朝晖,吴会军,李军

硅太阳能电池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黄庆举;林继平;魏长河;姚若河;

21世纪能源开发的新亮点——年产3MW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工程    王晓莺

昆虫扫描电镜样品制作中的若干问题    甘雅玲,郭中伟

昆虫扫描电镜样品干燥法    郭素枝,季清娥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前景分析    李卫林;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蒋华麟;陈萍华;

种子层对TiO_2纳米棒阵列取向生长及界面态的影响    袁占强;庞山;程轲;刘兵;王广君;张兴堂;杜祖亮;

太阳能发电及其展望    黎兆林;

染料敏化复合氧化物纳米晶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质研究    刘兆阅

蝴蝶鳞片微观耦合结构及其光学性能与仿生研究    邱兆美

粗糙面及其与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FDTD方法研究    李娟

典型蝴蝶鳞片微结构及其反射光学特性    邬立岩

典型蝴蝶鳞片结构色形成机理及其微观结构研究    关会英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与表征    李志国

绒面ZAO透明导电膜电极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    段苓伟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研究    刘小东

硅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    李亚丹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绒面化处理增效的研究    王艺帆

自组法制备纳晶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    陈今茂

氧化锌薄膜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赵谢群,邱向东,林鸿溢

直流磁控溅射ZnO薄膜的结构和室温PL谱    叶志镇,陈汉鸿,刘榕,张昊翔,赵炳辉

不同有机衬底上沉积的ZnO ∶Al透明导电膜的研究    陈源,张德恒,马瑾,杨田林

透明导电膜中光吸收边的移动    张德恒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O气敏薄膜    潘素瑛,梅森

多孔TiO_2薄膜的表面微结构对甲基橙光催化脱色的影响    余家国,赵修建

不锈钢表面纳米TiO_2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能    周幸福,褚道葆,林昌健

溶胶-凝胶薄膜科学与技术的由来和发展    李彬

溶胶-凝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赵文轸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    吴建荣,杜丕一,韩高荣,寿瑾晖,张溪文,朱懿

常用手机电池鉴别    廖奇;

电池没电如何自行解决    孙冬梅;

手机电池的真假辨别    李征;

手机电池的选购与使用小窍门    陈建明;

一种新型化学二氧化锰(FN系列)的研制    张碧泉;朱则善;张其昕;

一种可充电锂电池电极新材料的制备    

手机电池    

介绍一种新的低温化学电源——液态二氧化硫电池    屈松生;

“毛状碳”——电池新材料    凌盛元;

“破译”电池真伪    

脉冲电沉积制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极    刘世斌;牛忠义;郝晓刚;张忠林;孙彦平;

模板法制备碳泡沫的研究    田辞;甘礼华;朱建淳;刘明贤;徐子颉;郝志显;陈龙武;

太阳电池电极与铝背场烧结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孙国辉;晏石林;陈刚;

间规聚苯乙烯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张旭;李海青;沈晓莉;闫卫东;

高比能量混合型水系锂离子电池/电容器的研究    夏永姚;王永钢;罗加严;

纳米碳在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吴翔;张锡江;孟国军;刘广安;

不同孔洞结构的碳泡沫的制备    甘礼华;田辞;王曦;吴方锐;刘明贤;徐子颉;郝志显;陈龙武;

硫掺杂锡酸锌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林月绪;林深;罗明洪;刘娇华;

几种锂二次电池嵌入型正极材料固相扩散系数的比较    李连兴;唐新村;罗卓;

聚光型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的栅线设计    付蕊;涂洁磊;

手机真伪鉴别其实不难    般 亮

手机常见故障排除经验点滴    山东 张振友 张宗峰

汽车启动故障的简易判断法    内蒙古 李学文

小小病毒+薄薄电池=大大能量    本报记者 王俊鸣

国产手机电池缘何卖得火?    记者 陈学东 陈堂安

泥土电池阻止不锈钢生锈    田地 编译

识别正品手机电池    

日本开发“城市矿山” 废弃家电都要回收    韩静

北京抽检19种结果仅9种合格    杨柳

镍镉、镍氢电池充电小知识    重庆 奚龙发

钒电池电极改性及电池性能研究    乔永莲

纳米结构Co_3O_4电极的设计、制备与储锂性能研究    付玉军

基于咪唑盐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研制及表征    林本才

掺杂ZnO薄膜的生长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徐浩

溶剂热法合成铜锌锡硫纳米晶及其应用    李永德

碳泡沫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商晓陈

电子/离子电导率增强型MoO_3纳米带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董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