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对土壤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20:45
热度:

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对土壤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影响【摘要】:利用湿筛法进行土壤团聚体分组(2mm,2~0.25,0.25~0.053,0.053 mm粒级),研究了添加玉米秸秆培

【摘要】:利用湿筛法进行土壤团聚体分组(2mm,2~0.25,0.25~0.053,0.053 mm粒级),研究了添加玉米秸秆培养不同时间对团聚体中腐殖质各组分数量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培养时间的长短,2~0.25mm的团聚体均为最优粒级,其次为2mm粒级。各粒级团聚体的全碳含量以0.053mm粒级含量最高,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粒级团聚体的C/N比值也呈下降的趋势。且各组分的含碳量均以0.053mm粒级含量最高。不同粒级的团聚体的ΔlgK相比,均以0.053mm粒级最大,并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玉米秸秆 土壤团聚体 腐殖质 数量 ΔlgK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0471076,40871107,40971141)资助
【分类号】:S158.1
【正文快照】: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ll],对土壤结构改善、植物生长以及土壤有机碳储备有着深远的影响。土壤有机质(s0峋被誉为“土壤的血液”[z],是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特征,是土壤具有结构性和生物性的基本物质,既是生命活动的条件,也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既影响土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土娄土不同粒径团聚体中胡敏酸性质结构研究    王旭东,张一平

土壤有机培肥对微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和活性的影响    窦森,王其存,代晓燕

土壤有机培肥对棕壤胡敏酸光学特性及活化度的影响    窦森

玉米秸秆和化肥配施对团聚体中胡敏酸数量和红外光谱的影响    李凯;窦森;

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研究进展    刘满强;胡锋;陈小云;

有机物料对白浆土微团聚体组成及其养分含量的影响    邢雪荣,李法云

作物秸秆碳在土壤中分解和转化规律的研究    张夫道,FokinA.D.

高产农田土壤有机质特征研究进展    王青贺;董培博;吉凡;王开爽;

土壤颗粒固碳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崔国贤;关松;

围栏封育对退化草原土壤性质的影响    李景刚;贾树海;赵国平;

草坪生态系统中碳汇与碳源的研究进展    高伟平;熊雪;周禾;

黑土培肥效果的定位研究 Ⅰ土壤有机质及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变化    王兆荣;刘永利;侯中田;徐文平;

农业废弃物堆肥过程中腐殖质组成变化    王玉军;窦森;张晋京;曲晓晶;

Pool Sizes and Turnover of Soil Organic Carbon of Farmland Soil in Karst Area of Guilin    

环境地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    朱颜明,何岩,刘景双

土壤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刘满强;陈小云;郭菊花;李辉信;胡锋;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腐殖质组分赋存特征    易文利;王圣瑞;杨苏文;赵海超;金相灿;王国栋;

农田秸秆循环利用对土壤碳库及腐殖物质性质的影响    王旭东;

黑土的胡敏素组成和结构特征研究    李凯;窦森;

土壤HA、FA形成转化驱动因素初步研究    窦森;Yves Tardy;张晋京;李凯;于水强;王丽莉;平立凤;关松;候素艳;林学巍;高娴;

土壤有机质化学研究进展    窦森;李凯;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棕壤胡敏素数量及结构特征研究    梁尧;窦森;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及其腐殖质数量特征    郝翔翔;窦森;

培养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在黑土团聚体中的分布    关松;窦森;

不同温度和水分对胡敏素结构特征的影响    侯淑艳;窦森;曲晓晶;

长期施用玉米秸杆对黑土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影响    陈辉;窦森;

施肥对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胡敏素数量和红外光谱的影响    李凯;窦森;

红壤坡地菜园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模拟试验及建模研究    吴希媛

小兴安岭泥炭沼泽植物区系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张阳武

不同经营措施下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特性及固碳潜力研究    王义祥

长期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鲁艳红

长春市绿地铅污染评价及其植物修复研究    李翠兰

川南坡地几种退耕模式对土壤抗蚀性及有机质组分的影响    王景燕

土壤动物活动对农田温室气体(CO_2、N_2O)排放的影响    罗天相

畜禽粪便源环境风险物质在土壤中的变化特征研究    张健

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研究    李菊梅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规律与调控措施的研究    陈立新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卢茜

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    韩琳

土壤剖面有机质垂向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韩璐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晗芝

胡敏酸对矿物结合汞的还原与释放特征的影响    刘丽琼

北京低山地区栓皮栎林与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    王肖楠

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库研究    丁越岿

呼伦湖有机碳地球化学特征    宋文杰

添加有机物料后不同微生物对土壤腐殖质形成的影响    刘艳丽

生物质炭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土壤腐殖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周桂玉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与农业土壤碳固定动态的若干问题    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代静玉,周运超,张平究

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周莉,李保国,周广胜

土壤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刘满强;陈小云;郭菊花;李辉信;胡锋;

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及土壤有机碳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彭新华,张斌,赵其国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汇的影响    袁颖红,李辉信,黄欠如,胡锋,潘根兴

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潜力研究进展    张国盛,黄高宝

不同形态有机碳的有效性在两种重金属污染水平下水稻土壤中的差异    李永涛;戴军;Thierryecquer;Cécile Quantin;Marc Benedetti;Patrick Lavelle;

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研究进展    刘满强;胡锋;陈小云;

不同施肥模式对潮土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杨长明,欧阳竹,董玉红

玉米秸秆和化肥配施对团聚体中胡敏酸数量和红外光谱的影响    李凯;窦森;

添加玉米秸秆对黑土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关松;窦森;胡永哲;魏博薇;

膨润土对土壤腐殖质特性的影响    宋东涛;李吉进;聂俊华;邹国元;崔立莉;

读者热线    田野;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研究进展    窦森;李凯;关松;

小麦玉米秸秆双还田培育土壤肥力的实践    李艳霞;郭和平;王爱东;

玉米秸秆及其根茬不同分解时间对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影响    陈丽荣,姜岩

扦插玉米秸秆改良松嫩平原次生光碱斑的研究    何念鹏,吴泠,姜世成,周道玮

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新技术    刘忠强;

玉米秸秆整株还田技术    于桂云

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对土壤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影响    仇建飞;窦森;

长期施用玉米秸杆对黑土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影响    陈辉;窦森;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及其腐殖质数量特征    郝翔翔;窦森;

~(13)C标记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变化规律研究    暴春平;郭岩彬;杨景娜;吴文良;孟凡乔;

培养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在黑土团聚体中的分布    关松;窦森;

不同无机氮素添加水平对棕壤氨基糖转化的影响    丁雪丽;何红波;张旭东;

风化煤与玉米秸秆发酵过程中腐植酸及氮磷的变化    曹均;林启美;李旭;赵小蓉;李贵桐;孙明德;曹庆昌;

生草栽培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影响    王义祥;翁伯琦;黄毅斌;王成己;叶菁;

细菌在不同土壤团聚体粒径中分布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及对耕作方式的响应    罗红燕;蒋先军;谢德体;

近20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动态及现状    李茂松;汪亚峰;

冬季如何堆制玉米秸秆肥    吴凡

山东张店:玉米秸秆变成宝贵资源    本报记者 单保江通讯员 张秀贵

玉米秸秆怎样直接还田    

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新技术    宁津县农业局 刘忠强

撑起“科技伞”抵御多雨天    王绘丰 首席记者 曾庆霖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误区多    景县王千寺镇政府 李天亮

“秸秆变宝”技术全程无“三废”    安莹

秸秆产业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丁永宏

“吃”进玉米秸秆 “吐”出肉蛋果蔬    本报记者 孙春晓 通讯员 于本生

玉米秸秆“烧”出生态农业循环链    本报记者 侯永锋

半干旱荒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与群落功能特性分析    文倩

黄土丘陵区土壤肥力质量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及其演变    安韶山

秸秆培肥土壤对大孔隙流中养分淋失的影响    耿玉辉

长期施肥对棕壤、黑土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冷延慧

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耕作的响应    罗红燕

不同施肥制度土壤团聚体微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刘恩科

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研究    朱红波

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腐殖质特征及其团聚体有机碳保护机制    唐晓红

长期不同耕种措施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影响研究    吴会军

秸秆不同处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生长效应的影响    王增丽

松嫩草原重度盐碱化草地玉米秸秆改良研究    吴泠

玉米秸秆茎叶分离机理试验研究    高梦祥

利用蚯蚓对长春地区两种农业废弃物分解作用研究    辛未冬

两种木霉混合菌产酶的条件优化及其对玉米秸秆降解的研究    李国强

玉米秸秆微生物预处理工艺筛选    姜洁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固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陈秋实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空间变化    李黎光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影响    成毅

鄱阳湖湿地围垦后土壤团聚体结构、有机碳及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    陶金

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及其与土壤可蚀性之间关系研究    卢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