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光伏模板冷却方式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20:33
热度:

太阳能光伏模板冷却方式的研究【摘要】: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与硅电池自身的温度成反比,本文引出了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系统,即通过在电池背面铺设流体通道带走热量以降低电池温度。

【摘要】: 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与硅电池自身的温度成反比,本文引出了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系统,即通过在电池背面铺设流体通道带走热量以降低电池温度。 本文对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的两种主要模式:水冷却型和空气冷却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模型进行了理论介绍,并且通过计算对比验证了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在有效抑制光伏电池温度上升上体现出的优势。本文设计了两种光伏模板一体化方案,以其中较好的方案来搭建实验台,得出光伏模板的温度随辐照强度、光照时间、水流速及水温的变化特性,并绘成图谱,分析得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各种因素对温度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光伏 光伏光热一体化 冷却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K51
【目录】:
  • 中文摘要4
  • 英文摘要4-7
  • 第一章 绪论7-13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7-9
  • 1.1.1 常规能源存在的问题7
  • 1.1.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7-8
  • 1.1.3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及其发电的重大作用8-9
  • 1.2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9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9-10
  • 1.4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11-13
  • 第二章 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类型13-19
  • 2.1 光伏模板冷却方式原理13
  • 2.2 两种主要冷却方式13-14
  • 2.2.1 水冷模式13-14
  • 2.2.2 空冷模式14
  • 2.2.3 两种冷却方式的比较14
  • 2.3 应用实例与比较14-19
  • 2.3.1 水冷却型 BIPV/T 系统15-16
  • 2.3.1.1 系统构造15
  • 2.3.1.2 系统性能15-16
  • 2.3.2 空气冷却型 BIPV/T 系统16-17
  • 2.3.2.1 系统构造16-17
  • 2.3.2.2 系统应用17
  • 2.3.3 两种系统应用比较17-19
  • 第三章 冷却效果的计算与分析19-23
  • 3.1 确立计算对象19
  • 3.2 模型的确立及参数选取19-21
  • 3.3 结果与讨论21-23
  • 3.3.1 传统光伏模板21
  • 3.3.2 设有空气冷却通道的光伏模板21
  • 3.3.3 设有水冷却通道的光伏模板21-22
  • 3.3.4 结论22-23
  • 第四章 光伏模板冷却方式的实验方案23-39
  • 4.1 多进多出的方管模板的冷却方案23-33
  • 4.1.1 方案原理23-24
  • 4.1.2 理论计算24-32
  • 4.1.2.1 计算模型的确立24-25
  • 4.1.2.2 计算过程分析25-32
  • 4.1.3 结果分析32-33
  • 4.2 一进多出的圆管式模板的冷却方案33-37
  • 4.2.1 方案原理图33-34
  • 4.2.2 理论计算34-37
  • 4.2.3 结果分析37
  • 4.3 两种方案的比较37
  • 4.4 本章总结37-39
  • 第五章 实验测试及结果讨论39-48
  • 5.1 实验设备39-41
  • 5.2 实验台布置41
  • 5.3 实验安排41-43
  • 5.4 数据整理与分析43-45
  • 5.5 实验结果分析45-47
  • 5.6 实验误差分析47-4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48-50
  • 6.1 本文结论48-49
  • 6.2 后续工作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5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对建筑节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何伟 ,季杰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的实验研究    季杰,程洪波,何伟,陆剑平,T.T.Chow

光伏墙体年发电性能及年得热动态预测    季杰,何伟

不同自然冷却方式对光伏墙体性能影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季杰,何伟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    孔娟

中国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分析    刘志强;陈纪玲;

顺应国家政策走向,积极脱硝促进燃煤火电和谐发展——电力集团脱硝战略浅析    刘明辉;

分布式发电及其对配电网的影响    李蓓,李兴源

基于β辐射伏特效应的同位素微电池理论模型研究    褚金奎;朴相镐;吴红超;

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及发展对策    汤楚宙;苏爱华;谢方平;吴明亮;蒋萍;黄理军;

风-光-柴互补供电系统    王春明,周强,王金全,朱瑞德

边防及偏远地区的基层连队供电方式的讨论    周强;王春明;王金全;

天和家园43kW_p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王春明;王金全;刘文良;

基于自抗扰技术的光伏发电并网控制系统    张淼,吴捷

沼气发电技术及沼气燃料电池在我国的应用状况与前景    曾国揆,谢建,尹芳

木质纤维素的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    韦杰;董长青;杨勇平;

太阳能发电气象条件分析    舒海静;李永安;李绍济;赵淑敏;

中国风力发电现状浅议    张愉;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张耀明;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    张耀明;孙立国;张振远;张文进;刘晓峰;

太阳能热发电控制技术    孙利国;

新型屋顶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研究    郭苏;刘德有;张耀明;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几个矛盾焦点博弈分析    黄伟;沈跃栋;陶宗德;罗争峰;

离子层气相反应法(ILGAR)制备硫属半导体薄膜的研究    邱继军

超级电容器储能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及稳定性研究    唐西胜

光伏—太阳能热泵系统及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综合性能研究    裴刚

甲烷部分氧化同时制取乙烯和合成气的研究    张海丽

光伏建筑的性能优化及其与城市微气候的相互影响    田玮

新型PV-Trombe墙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易桦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李晓刚

高地应力下硬岩本构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陈景涛

焦炉煤气合成甲醇和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张学镭

基于信息融合的锅炉燃烧状态参数检测技术研究    赵征

高效、低成本太阳电池的研究    郜小勇

光伏并网系统逆变器接口装置的控制方法研究    胡宇航

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的研究    胡成志

济南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资源潜力分析    舒海静

战后日本的能源安全战略和对中国的启示    闫侣桦

中国石油公司拓展俄罗斯市场的经营战略研究    郜志雄

中国对俄罗斯电力贸易发展研究    刁广才

全自动太阳能扬水系统的开发    郭恒

陶瓷衬底上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    马丽芬

太阳能电池阵列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    韩珏

PV/T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性能研究    裴刚;季杰;何伟;孙炜;

基于P-N结的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的分析与模拟    任驹;郭文阁;郑建邦;

聚光与冷却条件下常规太阳电池的特性    吴玉庭,朱宏晔,任建勋,梁新刚

常规单晶硅太阳电池在低倍聚光条件下应用研究    苑进社

PV/T电、热联产系统在理想条件下的性能简化分析    葛新石;叶宏;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合技术进展    敖三妹;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的实验研究    季杰,程洪波,何伟,陆剑平,T.T.Chow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Ⅱ型的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    林金清,苏亚欣

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对建筑节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何伟 ,季杰

不同自然冷却方式对光伏墙体性能影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季杰,何伟

新型PV-Trombe墙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易桦

太阳能高倍聚光能量传输利用理论及试验研究    韩延民

贴膜窗户玻璃能耗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谢海容

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仿真    张金波,康龙云

自适应算法在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追踪中的应用    张淼,吴捷,侯聪玲,李金鹏

采用单片机的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    欧阳名三,余世杰,沈玉樑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裴郁,董忠敏,杨金玉

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对建筑节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何伟 ,季杰

光伏墙体年发电性能及年得热动态预测    季杰,何伟

不同自然冷却方式对光伏墙体性能影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季杰,何伟

强制循环式太阳热水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戚学贵,陈则韶

太阳能建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Ⅰ)——光伏屋顶热性能的调查    赵春江,崔容强

太阳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    江小涛,吴麟章,周明杰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扩散及表面钝化研究    吴瑜之

涡轮叶片细微冷却通道周边区域应力分析    黄太平

模拟涡轮旋转叶片冷却通道换热的初步实验研究    王宝官,丁小江

流向微槽对涡轮叶片冷却通道内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分析    闻洁,赵桂林

旋转燃烧室冷却结构设计研究    党建军;张宇文;罗凯;

三角冷却通道尖角区的换热研究    顾维藻,神家锐,张玉明

涡轮叶片多次弯曲冷却通道的换热研究    张玉明,顾维藻,神家锐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堆新型冷却系统的研究    王江;施明恒;陈志;

热泳力作用下柴油机微粒在冷却通道中沉降规律研究    付娟;宁智;姜大海;李军;卢晓;

广州颐和集团别墅光伏光热热水系统描述与前景分析    冯华;

带扰流柱多出口复杂冷却通道的流动显示与数值模拟计算    刘长春,顾维藻,张玉明

中压切向涡流冷却的数值研究    杨建道;竺晓程;杨建;闫怀喜;阳虹;周代伟;杜朝辉;

冲压发动机冷却通道冷态流场数值模拟    费立群;李春光;

涡轮叶片细微冷却通道周边区域应力分析    黄太平;

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壁面的再生冷却数值模拟    金峰;刘升君;吉洪湖;

主动冷却通道热流固耦合三维数值计算及构型应力分析    宋宏伟;纪科星;黄晨光;罗树坤;

三维冷却结构中航空煤油对流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王永鹏;范学军;仲峰泉;陆阳;

冷却壁的特性分析及其合理应用    吴启常;佘京鹏;

对于我国高炉铜冷却壁冷却技术的改进意见    陈钢;

一种新的高炉热风系统阀门冷却原理分析与应用实践    冯力;吴桐;程树森;

超声速燃烧辅助喷油支板的主动冷却结构设计研究    陈同银;仲峰泉;王晶;范学军;

高炉铜冷却壁冷却技术的发展与改进    吴启常 余京鹏

用于熔融金属的连铸装置    

默默做事 实诚为人    黄河

德尔福开发出“最大扭矩制动器”    王冀

无梭轮高速塑料圆织机CN2490180Y    

笔记本电脑:配置外的追求    本报记者 王皓

顾国彪:冷热人生    本报记者 唐先武

使用铜冷却壁,延长高炉寿命大有益    王维兴

塑企:模具保养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 王晓薇

边界元法在气热耦合计算及冷却结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王振峰

边界元法在气热耦合计算及冷却结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王振峰

热辐射与高速流耦合换热的数值研究    艾青

ITER纵向场超导磁体系统降温过程热力学分析    彭楠

一种新型冷却技术中应用多孔介质的机理研究    夏婕

基于热管传热的液体静压电主轴热态性能及相关技术研究    马丙辉

燃气透平叶片冷却通道及叶顶间隙流动和换热研究    张洪

带肋壁与气膜孔出流通道的流动特性研究    裘云

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部件损伤动力学与减损控制方法研究    程玉强

太阳能光伏模板冷却方式的研究    安文韬

基于传热反问题的二维冷却通道优化    王阳华

MOA的冷却结构设计与散热研究    温惠

超燃冲压发动机冷却通道内碳氢燃料传热及裂解特性研究    屈云凤

金属蜂窝与再生冷却通道的传热特性研究    王魁波

碳氢燃料焦炭沉积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邓朝义

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启动阶段的传热特性研究    杨小柱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热管理系统模拟研究    刘小波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通道数控加工方法研究与实践    杜兵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及其冷却结构的耦合传热研究    马西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