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温差发电及传热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8:55
热度:

太阳能温差发电及传热特性研究【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倡导低碳经济运行,加大对新能源及绿色环保技术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社会的强烈要求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倡导低碳经济运行,加大对新能源及绿色环保技术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社会的强烈要求。太阳能作为可再生绿色能源,具有储量大、清洁环保、利用经济等优点,被普遍认为是理想的新能源。太阳能发电及相关技术研究是目前各国关注的焦点。温差发电是利用热电转换材料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能量转化技术,在利用太阳能等低品位热源上有着明显优势。太阳能温差发电把太阳辐射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具有无运动部件、无噪音、无磨损、无污染物排放、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等特点,是绿色环保的发电方式。 利用太阳能发电,人们的研究多集中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基于温差发电技术的太阳能发电方式的研究则比较少。本文以温差发电理论及热传递机理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数学建模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一种新型太阳能温差发电系统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温差发电基本原理基础上,推导出温差发电的性能参数及其计算公式,探讨了影响温差发电性能的因素,分析了电偶臂的几何尺寸、接触效应、模块内阻对温差发电性能的影响机理,为太阳能温差发电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搭建了温差发电的性能测试平台,通过实验对商用温差发电组件进行了测试,深入研究了单个温差发电组件的输出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串、并联的输出特性作了进一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温差发电组件的开路电压随着冷热端温差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增大趋势,当负载电阻接近发电器总内阻时可获得相应的最大输出功率。温差发电组件作为电源,其串、并联性能和普通直流电源的串、并联基本相同,为实现温差发电系统的大功率输出提供了有益的结论。 3、对于选定的温差发电组件,外部传热的不可逆性对温差发电系统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本文根据传热学理论,采用热网络分析法对温差发电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温差发电组件冷端散热热阻是整个温差发电器的关键热阻,当热源热流量恒定,与空气自然对流相比,采用强制风冷和水冷散热方式能明显降低发电器冷端的热阻和温度,发电器的输出功率可提高20%~30%,随着热源热流量的增大,这种改善的效果越明显。 4、根据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光学原理,设计并搭建了复合抛物面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对该装置的聚光性能与电输出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集热器集热温度均匀,集热板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不超过3℃。该温差发电装置的开路电压随着冷热端温差的增大而增大,当负载电阻与发电模块总内阻相匹配时输出功率最大。当热端平均温度基本稳定在80℃,冷却水流量为340 L/h时,当负载电阻接近130 ?时获得36个温差发电组件串联后的最大输出功率为7.1 W。 【关键词】:温差发电 传热特性 性能优化 太阳能利用 复合抛物面集热器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M9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主要符号说明9-14
  • 第一章 绪论14-26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4-16
  • 1.2 温差发电技术概述16-24
  • 1.2.1 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历史16-17
  • 1.2.2 温差发电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7-19
  • 1.2.3 温差发电技术的应用19-22
  • 1.2.4 太阳能温差发电技术及其研究进展22-24
  • 1.2.5 对研究进展和现状的分析评价24
  • 1.3 本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24-25
  • 1.3.1 课题来源24
  • 1.3.2 主要研究内容24-25
  • 1.3.3 创新之处和主要特色25
  • 1.4 本章小结25-26
  • 第二章 温差发电的基本原理及模型分析26-42
  • 2.1 温差发电的基本效应26-29
  • 2.1.1 塞贝克效应26-27
  • 2.1.2 帕尔贴效应27-28
  • 2.1.3 汤姆逊效应28
  • 2.1.4 焦耳效应28-29
  • 2.1.5 傅里叶效应29
  • 2.1.6 热电效应的相互关系29
  • 2.2 热电材料的优值系数29-31
  • 2.3 温差发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1-33
  • 2.4 温差发电理想模型的主要性能参数33-36
  • 2.4.1 温差发电器热传导方程34-35
  • 2.4.2 温差发电器的输出功率和发电效率35-36
  • 2.5 实际温差发电的性能分析36-40
  • 2.5.1 温差电偶臂几何尺寸的影响36-38
  • 2.5.2 接触效应的影响38-40
  • 2.5.3 温差发电模块内阻的影响40
  • 2.6 本章小结40-42
  • 第三章 温差发电器性能实验研究42-52
  • 3.1 引言42
  • 3.2 测试平台的搭建42-47
  • 3.2.1 实验装置的建立42-46
  • 3.2.2 实验过程46-47
  • 3.3 温差发电器性能实验结果与分析47-51
  • 3.3.1 开路电压随温差的变化47-48
  • 3.3.2 输出功率与内阻的特点48
  • 3.3.3 串、并联对输出特性的影响48-51
  • 3.4 本章小结51-52
  • 第四章 温差发电器的传热特性分析52-61
  • 4.1 引言52
  • 4.2 温差发电传热特性理论分析52-55
  • 4.3 实验结果分析55-60
  • 4.3.1 空气自然对流散热时各温差随时间的变化55-57
  • 4.3.2 空气自然对流散热时的热阻分布57-58
  • 4.3.3 空气自然对流散热时散热器的性能58
  • 4.3.4 不同散热方式对冷端散热效果的影响58-59
  • 4.3.5 不同散热方式对输出功率的的影响59-60
  • 4.4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设计及实验研究61-75
  • 5.1 引言61
  • 5.2 太阳能温差发电集热装置设计及实验61-70
  • 5.2.1 太阳能集热器及选型61-64
  • 5.2.2 平面吸收体型CPC 聚光器的设计64-67
  • 5.2.3 太阳能集热板(吸收器)及散热板67-68
  • 5.2.4 温差发电模块的布置68-69
  • 5.2.5 实验装置设计69-70
  • 5.2.6 测试系统和实验过程70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70-74
  • 5.3.1 聚光器性能测试71-72
  • 5.3.2 太阳能温差发电器性能测试72-74
  • 5.4 本章小结74-75
  • 结论与展望75-78
  • 结论75-76
  • 展望76-78
  • 参考文献78-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4-85
  • 致谢85-86
  • 附件8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平板型CPC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实验研究    吴红霞

温差发电芯片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实验研究    张鸿声

回热型微燃烧温差发电系统的研究    张硕果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性能的优化分析    陈金灿,严子浚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工作性能优化    屈健,李茂德,乐伟,林泉

温差发电器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武桂玲;郁济敏;

温差发电的热力过程研究及材料的塞贝克系数测定    贾磊;胡芃;陈则韶;

半导体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刘宏,王继扬

我国能源利用及能源战略的思考    徐国想;许兴友;邓先和;王智金;

温差发电器工作特性的数值研究    任德鹏;贾阳;

21世纪前期我国能源战略的若干问题    李文彦

温差发电技术及其在节能领域的应用    郑艺华;马永志;

我国节能减排与清洁发展机制研究    董慧芹;蒋栋;孟亚君;冯世钧;

小型热电制冷器及温差发电初步研究    韩天鹤

低温差下半导体温差发电器设计与性能研究    屈健

复合抛物面型集热器性能研究    张晓东

低品位热源半导体小温差发电器性能研究    钱卫强

CPC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传热特性的研究    赵玉兰

低温差下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李伟江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应用的研究    陈允成

热电发电器及其电源调理系统研究    龚科

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与效率模型    张宁

不可逆半导体制冷器和温差发电器性能特性的优化分析    潘玉灼

中国经济系统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徐中民,陈东景,程国栋

热压法制备Bi_2Te_3基热电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卢波辉,赵新兵,倪华良,吉晓华

掺杂Cu的AgSbTe四元合金电学性能    付红;应鹏展;颜艳明;张晓军;高榆岚;

p型方钴矿化合物Ba_yFeCo_3Sb_(12)的热电性能研究    罗派峰,唐新峰,余柏林,王军

耦合半导体制冷系统性能特性的优化分析    王宏杰,陈金灿

接触效应对小型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性能的影响    李茂德;屈健;李玉东;李伟江;

装甲车辆发动机尾气余热发电的一种新思路    谷操;张敏;卫继新;

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系统参数分析与工质选择    鹿院卫;杨红昌;吕鹏飞;刘广林;马重芳;吴玉庭;

清洁生产与能源效率的一体化    王汉玉;

热电发电机的性能优化与比较    袁都奇

纳米材料技术研制微型温差电池    王为;郭鹤桐;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截短对其性能的影响    马鸣;郑宏飞;李家春;

有机朗肯循环回收中低温工业余热的系统研究    李艳;顾春伟;李锡明;徐志明;叶钟;

Ca_3Co_2O_6的柠檬酸盐溶胶-凝胶合成、表征及电学性能    邢学玲;刘小满;许德华;闵新民;

温差发电在燃气热水器上的应用研究    吴红霞;赵建云;漆小玲;区煜广;刘力千;朱冬生;

新型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中高温利用    张华;朱跃钊;廖传华;丁杨惠勤;马雷;

我国能源及新能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朱国才;

电沉积铋碲纳米线阵列温差电材料的研究    陶松;张伟玲;王为;

中低温地热发电循环效率的分析与研究    朱家玲;李太禄;付文成;张伟;

太阳能与低温余热联合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李新禹;徐杰;

过渡金属氧化物型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许洁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琳

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    迟本坤

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中低温热发电系统的数值优化及实验研究    李晶

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张涛

基于朗肯循环的发动机废热回收理论与试验研究    冯黎明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含过渡元素金属碲化物的设计与热电性能研究    付红

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循环理论与实验研究    郑彬

Bi_2Te_3掺杂p型温差电材料的电化学制备、表征及沉积机理研究    朱艳兵

基于电校准的大口径强激光能量测量技术的研究    唐菱

碳化硅基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李明亮

SnO_2基陶瓷半导体热电材料的研究及制备    曹恒淇

低温纳米热电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疏敏

第二相引入对方钴矿热电性能的影响    黄立峰

Mg_2Si_(0.3)Sn_(0.7)固溶体的热电性能及其结构微细化探索    童吉楚

太阳能潜—显热储热复相陶瓷的研究    方斌正

全国能源需求问题预测的若干方法及其比较    孙群

太阳能温差发电的研究    颜军

Bi-Te-Se热电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    尹振忠

汤姆孙效应对半导体制冷器性能的影响    吴丽清,陈金灿,严子浚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性能的优化分析    陈金灿,严子浚

微型热电器件研究进展    刘向阳;任山;闻立时;

太阳能驱动温差发电技术    宋祺鹏;尹忠东;单任仲;薛金会;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工作性能优化    屈健,李茂德,乐伟,林泉

温差发电器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武桂玲;郁济敏;

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赵建云;朱冬生;周泽广;王长宏;陈宏;

MEMS技术在微飞行器及微动力装置上的应用探讨    梁经才

微热光电系统原型的设计制造和测试    潘剑锋,杨文明,李德桃,黄俊

基于甲烷燃烧的热电转换特性实验研究    杨庆涛;钟北京;龚景松;

基于多孔介质内燃烧的微小型化学推进系统的数值研究    张根烜

微尺度燃烧及其热电转化基础研究    张永生

低品位热源半导体小温差发电器性能研究    钱卫强

低温差下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李伟江

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与效率模型    张宁

废热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褚泽

热水器烟气余热温差发电与系统优化    赵建云

集热式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研究    赵媛媛

半导体制冷技术及其应用    谈欣柏,章毛连

汤姆孙效应对半导体制冷器性能的影响    吴丽清,陈金灿,严子浚

接触效应对小型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性能的影响    李茂德;屈健;李玉东;李伟江;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性能的优化分析    陈金灿,严子浚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应对能源危机之道    张宇辉;

汽车发动机排气废热的温差发电    董桂田

电动汽车DC-DC电源变换器的原理、建模和控制(英文)    张承宁,孙逢春,张旺

新型贮能元件超级电容器    桂长清

开关电源技术的发展    赵军

发动机排气管余热发电研究    刘洪阳;刘万钊;贺强;杨晓光;赵力;

聚吡咯衍生物-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朱泉峣 ;陈文 ;徐庆 ;麦立强;

BiTe基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研究    胡淑红

MA-SPS制备CoSb_3和RE_xCo_4Sb_(12)的热电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刘科高

LNG冷能利用与低温半导体温差发电研究    贾磊

冷热源微小型热电电源的研究    宋瑞银

蜂窝热管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    施慧烈

双平板式导热系数测定仪的研制    郝丽宏

太阳能集热器辅助提高日光温室地温的应用研究    王奉钦

真空玻璃盖板热管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王世锋

CPC型热管式真空集热器的研究    许雪松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制热系统的实验研究    金刚善

半导体制冷及温差发电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苏景芳

城市车辆行驶工况的研究    张富兴

CPC超导热管集热器及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沈超

关于抛物槽集热器的光学与热学的性能研究    刘毓伟

温差发电———种新型绿色的能源技术    何元金,陈宏,陈默轩

科技动态    

温差发电 又一种清洁能源    彭荣才

半导体温差发电在工业余热利用中的可行性分析    张鹏;曾狄根;黄学章;

利用雪进行温差发电    允连

趣话温差发电    胡连荣;

利用太阳能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    任广森;朱亚东;邱晓天;曾旸;

发动机嵌入式传感器自主供电装置    卓清琪;杨拥民;钱彦岭;

汽车发动机排气废热的温差发电    董桂田

新型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的研究    程志翔;

热压碲化铋材料温差发电组件的输出特性研究    曹卫强;高俊岭;张建中;

工业余热温差发电系统的模拟实验    康正东;高俊岭;张建中;陈旻;

集热式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研究    颜军;曾葆青;赵媛媛;

温差发电在燃气热水器上的应用研究    吴红霞;赵建云;漆小玲;区煜广;刘力千;朱冬生;

温差发电器及其在航天与核电领域的应用    黄志勇;吴知非;周世新;郑文波;

新型高温氧化物热电材料及其热电转换性能的研究    蒋阳;苏煌铭;仲洪海;余大斌;

SiGe系热电材料的研究动态    徐亚东;徐桂英;葛昌纯;

国内外海洋能技术发展与展望    王传崑;

纳米结构热电材料及其在温差电池上的应用    赵新兵;卢波辉;倪华良;吉晓华;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收集技术分析    杜冬梅;何青;张志;

温差发电模块批量生产    林明东

温差发电:免费的清洁能源    江南

温差发电走近我们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 王凤跃

利用热能发电的实验    成都 胥绍禹 编译

白雪发电    龚畅

硅中嵌入锗晶体可有效阻止热传导    李山

温差电技术发展新动向    张建中

热电材料及其应用    

我国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研究亟须加强    钟欣

江南大学:把实验室搬出校园    通讯员 侯杰 赵海彬

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实验研究及其应用    柳长昕

基于材料耦合效应的环境能量回收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张祺

LNG冷能利用与低温半导体温差发电研究    贾磊

温差发电器的传热特性及机理研究    周泽广

飞机电热除冰过程的传热特性及其影响研究    肖春华

半导体激光器组件的传热特性与热电控制技术研究    杨明伟

脉动流化床机理研究    刘云芳

多壁碳纳米管沸腾换热性能研究    薛怀生

气体微尺度流动和传热特性的格子Boltzmann模拟研究    田智威

雾化射流场中粒子运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    钱丽娟

太阳能温差发电及传热特性研究    黄银盛

平板型CPC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实验研究    吴红霞

铝电解槽壁余热温差发电的实验研究    徐冰

大型天然气发动机温差发电系统的研究    唐栩宸

与发动机性能相匹配的温差发电系统    王能欢

变物性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特性研究    陈水金

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新型车载电源系统    范韬

热水器烟气余热温差发电与系统优化    赵建云

基于汽车尾气废热温差发电的42V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    凌凯

中高温余热回收半导体温差发电热系统设计研究    白忠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