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多效鼓泡蒸发式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8:42
热度:

多效鼓泡蒸发式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摘要】:增湿-去湿海水淡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技术,其原理与传统蒸馏法及反渗透法都不同。它是以载气(如空气)为载体,通过海水或苦

【摘要】: 增湿-去湿海水淡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技术,其原理与传统蒸馏法及反渗透法都不同。它是以载气(如空气)为载体,通过海水或苦咸水对其增湿和去湿操作来制取淡水。为了提高过程的热效率,通常将去湿过程与增湿过程耦合,使冷凝潜热直接传递到蒸发室,为蒸发盐水提供汽化潜热。 本文提出以鼓泡方式进行载气的增湿操作,以实现海水淡化的设计思路。建立了一台五级塔式结构的四效鼓泡蒸发式太阳能海水淡化塔,塔内总有效传热面积为6.7m~2,利用太阳能加热第一级海水。建立了相应的太阳能集热系统、流体输送系统、控制系统。并针对该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完成了鼓泡蒸发淡化基本流程和稳态条件下操作参数选定实验及影响因素实验。 实验研究表明,在稳态条件下,设备的淡水产率随第一级蒸发室内热盐水温度(初温)的升高而提高,随各级鼓泡量的加大而提高。对于本实验设计的鼓泡蒸发翅片冷凝淡化设备的淡水产率一般为1.2~1.6kg/h,其级间温差、载气流量以及初温等均存在适宜的操作范围。第一级蒸发室增湿热盐水温度在85~90℃之间较为适宜。在实验条件下,各级温度分别为89.9℃、77.4℃、68.0℃、59.0℃、38.3℃,各级载气流量分别为600L/h、480L/h、480L/h、480L/h时的淡水产率为1.482L/h,GOR值为2.7,折算单位产量鼓泡功耗4.94kW·h/吨。 对比实验表明,鼓泡蒸发冷凝塔各级间存在一个的合理鼓泡量组合,以寻求在一个较高的产水率条件下,达到最优的造水比(GOR)和较低的动力消耗。本文设计的鼓泡蒸发淡化工艺和系统的淡化水含盐量低于50mg/L,与传统蒸馏法的淡化水水质相当。 通过对多效鼓泡蒸发淡化过程中的热量衡算、物料衡算、鼓泡增湿传质速率计算及蒸发侧-冷凝侧传热速率计算,建立了适用于鼓泡蒸发淡化过程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研究了各级热力过程的传递特性,分别建立了鼓泡增湿传质系数和蒸发侧-冷凝侧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结合实验数据,研究了鼓泡蒸发冷凝淡化塔各级稳态温度和各级蒸发侧-冷凝侧总传热系数,给出了稳态操作条件下各级鼓泡增湿传质系数和蒸发侧-冷凝侧传热系数的算例。 在实验研究和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对鼓泡蒸发淡化系统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海水淡化 鼓泡蒸发 增湿-去湿 PLC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747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目次10-13
  • 1 绪论13-31
  • 1.1 课题意义13-15
  • 1.2 海水淡化的一般问题15-19
  • 1.2.1 海水淡化的过程的理论功耗及蒸馏过程的最小耗热量15-16
  • 1.2.2 海水淡化的一般方法16-18
  • 1.2.3 现阶段海水淡化存在的问题18-19
  • 1.3 海水淡化的发展概况19-24
  • 1.3.1 国际海水淡化技术现状19-21
  • 1.3.2 国内海水淡化技术现状21-22
  • 1.3.3 海水淡化发展趋势22-24
  • 1.4 增湿-去湿海水淡化技术研究现状24-29
  • 1.4.1 基本概况24
  • 1.4.2 典型的增湿-去湿淡化过程24-29
  • 1.5 结语29-31
  • 2 单效鼓泡蒸发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实验研究31-42
  • 2.1 鼓泡蒸发式海水淡化基本原理31
  • 2.2 鼓泡蒸发实验装置及工作原理31-33
  • 2.3 实验数据测量33-34
  • 2.4 结果与分析34-41
  • 2.4.1 论蒸发量的实验验证34-36
  • 2.4.2 鼓泡量对蒸发的影响36-37
  • 2.4.3 引风量对蒸发的影响 #25,37-38
  • 2.4.4 海水温度对蒸发的影响38-39
  • 2.4.5 稳态运行指标39-41
  • 2.5 结语41-42
  • 3 多效鼓泡蒸发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架构42-51
  • 3.1 系统功能描述42-43
  • 3.2 多级鼓泡蒸发冷凝塔基本型式的确定43-45
  • 3.3 多效鼓泡蒸发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的基本组件45-48
  • 3.3.1 太阳能集热器45-46
  • 3.3.2 蒸发冷凝塔46-47
  • 3.3.3 动力循环装置47-48
  • 3.4 控制系统48-49
  • 3.5 任务分析49-50
  • 3.6 结语50-51
  • 4 多效鼓泡蒸发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控制系统51-60
  • 4.1 控制系统设计51-59
  • 4.1.1 控制系统功能分析51-53
  • 4.1.2 控制系统开发平台和语言53-56
  • 4.1.3 控制系统程序结构56
  • 4.1.4 人机交互界面56-59
  • 4.2 结语59-60
  • 5 多效鼓泡蒸发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实验研究60-76
  • 5.1 多效鼓泡蒸发冷凝塔的性能表征60-61
  • 5.1.1 淡水产率60
  • 5.1.2 热效率60-61
  • 5.1.3 级间温差61
  • 5.1.4 动力消耗61
  • 5.2 实验方法与实验流程61-64
  • 5.2.1 实验流程61-63
  • 5.2.2 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63-64
  • 5.3 实验研究64-75
  • 5.3.1 太阳能集热器升温特性实验64-66
  • 5.3.2 稳态产水测量实验66-68
  • 5.3.3 初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68-71
  • 5.3.4 鼓泡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71-74
  • 5.3.5 引风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74-75
  • 5.4 结语75-76
  • 6 鼓泡蒸发淡化过程的传递特性研究76-91
  • 6.1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76-78
  • 6.2 蒸发淡化的传热.传质模型78-89
  • 6.2.1 模型的建立79-83
  • 6.2.1.1 传热传质机理分析79-80
  • 6.2.1.2 鼓泡蒸发淡化过程的热力过程分析80
  • 6.2.1.3 热量与质量衡算方程80-82
  • 6.2.1.4 传热传质速率方程82-83
  • 6.2.2 模型参数的确定83-84
  • 6.2.3 模型的求解84-89
  • 6.3 结语89-91
  • 7 工作总结与展望91-93
  • 7.1 工作总结91-92
  • 7.2 展望92-93
  • 参考文献93-97
  • 作者简历9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反渗透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研究    郭伟;籍宏;

核能海水淡化    王文林;韩东;

某型船用海水淡化装置故障分析及排除    张新营;

海水淡化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相凤奎;刘昌岭;丛晓春;业渝光;孙始财;马燕;

海水淡化技术以及我国发展现状    张于;

大型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备技术特点分析    黄维学;王志刚;

非饮用简易海水淡化技术与应用    孙炳全;陈超核;王宏;

多级闪蒸海水淡化与水电联产模拟与优化    伍联营;王慧敏;胡仰栋;高从堦;

反渗透膜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哲元;

浅议沧州市水资源危机及解决途径    张文杰;杨慧;

潮汐能太阳能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的实验测试    刘业风;赵奎文;

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仿真虚拟环境的研究    李楠;李蔚清;俞永江;刘广超;

走向21世纪的舰船辅机    富贵根;

绿色超大型浮式结构物研发方向    翁震平;

新加坡新泉海水淡化厂设计及工艺参数    童金忠;Gireesh Babu Bhat;葛文越;

海洋动物的海水淡化装置    杨正

国投北疆电厂海水淡化装置制淡水制盐两相宜    张霁

江苏大学海水淡化装置科研成果国际领先    苏克

国内首台百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问世    张秋丰 徐树春

中船绿洲研制成功新型板式海水淡化装置    特约记者 龚辉平

国内最大海水淡化装置产量突破百万吨    阎春凌 通讯员 王英俪

靠海“吃”海 让水于民    记者 王卫

日本研制出高效海水淡化装置    唐 仪

后工研制成功新型海水淡化装置    殷邦科

渤海三叹    宋明霞 宋国兴 廉志新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化的机理研究    程海燕

高分子传热元件用于露点蒸发海水淡化装置的研究    成怀刚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系统研究    陈志莉

水电联产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的热力性能研究    杨洛鹏

海水淡化系统能量综合利用与经济性研究    邓润亚

热电联产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周少祥

多效鼓泡蒸发式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刘忠

船舶海水淡化装置模拟操作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韩涛

两效100吨/日海水淡化装置研究    岳海鹏

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装置进水流程分析    孙甜悦

水电联产企业综合效益的评价    刘伟

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的特性分析    王辰烨

海水淡化升膜蒸发传热过程实验研究    朱红

大连海水淡化的可行性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沈晓青

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蒋亚荣

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研究    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