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动态热负荷下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8:10
热度:

动态热负荷下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摘要】: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面对的重要问题。有效利用能源与开发利用

【摘要】: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面对的重要问题。有效利用能源与开发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手段。太阳能集热器与地埋管联合的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能克服太阳能的间歇性与缓解土壤温度的恢复压力,具有节能环保优势,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概念,通过对太阳能辐射量、地埋管换热量以及热泵机组换热量的研究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了模拟所采用建筑物的逐时热负荷。介绍了供暖工况下的土壤源热泵实验,研究了运行24小时以及停机12小时恢复时间内土壤温度场的变化,对50米U型管不同埋深处,土壤初始温度值、运行24小时后以及恢复12小时后的温度场作了比较。分析了三次开机时,热泵机组耗功量、埋管吸热量以及热泵机组COP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趋势,得出了耗功量随运行时间而增大以及埋管吸热量和热泵机组COP随运行时间增长而减小的结论。 本文采用VB编制了用于模拟研究该问题的应用软件,界面简洁实用,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可用于该问题的研究。重点研究了两种串联运行模式以及并联运行四种分流比下埋管和集热器出口水温、热泵进口水温、地埋管和集热器吸(放)热量、热泵机组COP等量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从地温恢复、系统节能角度考虑,比较了各种运行模式下,地埋管的吸(放)热量、热泵机组COP的变化情况。 得出的结论为:联合供暖系统的性能在各方面均具有较大优越性;动态热负荷的加入对研究该问题具有一定意义;从地温恢复、系统节能以及系统运行稳定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流比S=0.8的运行并联运行工况为本文研究条件下的最佳运行模式。 增设太阳能集热器的实验台还在筹建中,故没有对联合供暖系统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作比照。 【关键词】: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 动态热负荷 联合运行模式 节能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U8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3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9-14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4-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3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概述16-17
  • 1.4 太阳能热利用概述17-22
  • 1.4.1 我国太阳能资源17-18
  • 1.4.2 太阳能集热器18-22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22-23
  • 2 联合供暖系统数学模型23-38
  • 2.1 热泵机组模型23-24
  • 2.2 埋管换热器模型24-32
  • 2.2.1 埋管换热器模型选择25-30
  • 2.2.2 埋管换热器模型建立30-32
  • 2.3 太阳能集热器模型32-36
  • 2.3.1 太阳辐射量计算32-35
  • 2.3.2 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计算35-36
  • 2.3.3 太阳能集热器模型建立36
  • 2.4 本章小结36-38
  • 3 房间逐时热负荷计算38-49
  • 3.1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38-43
  • 3.1.1 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38-40
  • 3.1.2 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40-42
  • 3.1.3 冷风渗透耗热量42
  • 3.1.4 冷风侵入耗热量42-43
  • 3.2 室外逐时温度计算43-45
  • 3.3 逐时热负荷计算45-48
  • 3.4 本章小结48-49
  • 4 土壤源热泵实验研究49-60
  • 4.1 土壤源热泵实验台概况49-53
  • 4.2 供暖工况实验53-58
  • 4.2.1 上壤温度场变化分析54-57
  • 4.2.2 热泵机组耗功量分析57
  • 4.2.3 埋管吸热量分析57-58
  • 4.2.4 热泵机组COP分析58
  • 4.3 本章小结58-60
  • 5 联合供暖系统模拟研究60-79
  • 5.1 应用软件部分界面60-63
  • 5.2 模拟参数63
  • 5.3 模型验证63-64
  • 5.4 模拟结果分析64-77
  • 5.4.1 单独运行土壤源热泵64-66
  • 5.4.2 两种串联运行模式的比较66-71
  • 5.4.3 并联运行模式不同分流比的比较71-75
  • 5.4.4 各种运行模式的比较75-77
  • 5.5 本章小结77-79
  • 6 结论与展望79-82
  • 6.1 结论79-80
  • 6.2 展望80-82
  • 参考文献82-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86-87
  • 致谢87-8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地源热泵在校园建筑中的适用性分析    赵亚楠

利用井下换热器(DHEs)开发地热资源    赵军,涂锋华,朱强,李新国

增强地源热泵竖直埋管地下换热器换热性能的研究    刘冬生,孙友宏,庄迎春

土壤热源与热泵联接运行冬季工况的试验研究    张昆峰,马芳梅,金六一,汤建华

地源热泵地下垂直埋管换热器的试验研究    刘宪英,王勇,胡鸣明,魏唐棣

地源热泵的套管式地下换热器研究    王勇,付祥钊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模式的研究    杨卫波,董华,周恩泽,胡军

地源热泵冬季供暖测试及传热模型    魏唐棣,胡鸣明,丁勇,刘宪英

浅埋竖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夏季供冷试验研究    刘宪英,丁勇,胡鸣明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联合供暖运行模式的探讨    杨卫波,施明恒,董华

长春地区竖直埋管式地下换热井温度变化研究    吴晓寒;孙友宏;刘冬生;王庆华;季丰旭;

地源热泵地下套管式埋管换热器性能研究    魏唐棣

中国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研究进展评述    袁艳平;曹晓玲;雷波;杨从辉;

日光温室采光与下挖深度优化设计    李霞;于贤昌;艾希珍;李清明;

户用PV系统设计    牟志平;

新农村建设中太阳能采暖技术的应用    蔡伟;解国珍;闫树龙;吴刚;张新兴;

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研究    贺立三;刘振波;高林朝;高艳军;

太阳能·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在新农村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李国栋;解国珍;梁辰;法晓明;

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治;

太阳热水装置(六)    刘鉴民;喜文华;魏一康;张兰英;

太阳能热泵技术及其供热应用    黄金保;浦绍选;

云南省昆明市高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研究    韩雷涛;谢建;苏庆益;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热力管网水力平衡分析软件(Flowra3.2)在设计中的应用    孙志勇;孟燕;

浅谈闭式凝结水回收的效益    杜诚;

土壤源热泵地下埋管传热强化与控制的试验研究    杨卫波;王松松;刘光远;张苏苏;

塘沽多热源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研究    郝连虎;

远程监控与混水供热节能技术应用    刘向华;周青;

武汉市地下水源热泵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    周建伟;谢先明;周爱国;徐照彪;

双温地能热泵机组研究近期应用    杨自强;

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埋管管型对换热的影响    陈萌;官燕玲;

我国土壤源热泵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隋学敏;张旭;官燕玲;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反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李福民

太阳能地下混凝土存取热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赵研

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王锡

活化生土基低碳节能村镇建筑材料研究    谭晓倩

碟式斯特林太阳热发电系统太阳模拟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杜景龙

基于系统辨识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供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李鹏

油田热水供暖系统热负荷智能预测技术研究    刘明

极化SAR渤海海冰厚度探测研究    张晰

楼宇供暖节能系统的设计    张志伟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模拟分析    张东

热电厂能量利用与节能技术改造研究    李华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河南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一体化设计研究    刘磊

大型热电厂间接连接供暖系统对新型墙体节能建筑供暖能耗分析    赵博

基于火墙式火炕农村采暖系统的研究    朱俊亮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集中供热负荷预测    张艳

太阳能果蔬脱水车间性能试验及苹果脱水工艺优化研究    高兴海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安丽

模拟软件DeST的可应用性分析    简毅文;

美国开式回路地源热泵利用地下水的若干规定    李琴云,刁乃仁,方肇洪

国内地源热泵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吕悦,杨立平,周沫,莫然

长春市某高校间歇采暖节能潜力分析    冉春雨;贾正超;

世界能源现状和未来    樊东黎;

北美地区的地源热泵技术与应用    徐云生;王宽;

别墅建筑的间歇使用对其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影响的分析    王艳;刁乃仁;王京;

地源热泵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中的应用    方慧亭;李莉;

国内外新能源利用现状    代铭玉;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SESHPS)及其研究开发    杨卫波,董华,胡军

能量桩的传热研究与工程应用    李新

对校园建筑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分析研究    杜岭岭

深圳地区高层办公建筑空调负荷与能耗特性的研究    厉美飞

公共建筑用土壤源热泵机组运行性能测试分析及其模拟预测    张信树

大空间类建筑负荷特性分析及能耗审计    付刚

基于建筑负荷动态模拟的地源热泵土壤温度的分析    李文燊

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的长周期运行特性研究    马娟

武汉市高层办公建筑空调动态负荷特性分析    杨芬芬

季节性蓄热的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研究    张方方

与节能    宋爱国

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及其应用    刘振全

地源热泵的运行特性模拟研究    王景刚,马一太,张子平,王侃宏,候立泉

U型管地下换热系统非稳态传热数值模拟    顾中煊;吴玉庭;唐志伟;马重芳;

土壤源热泵实验装置的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    侯立泉,杨宪魁,王景刚,王侃宏,梁则智

地热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综述    刘宪英,胡鸣明,魏唐棣

地源热泵地下垂直埋管换热器的试验研究    刘宪英,王勇,胡鸣明,魏唐棣

空调节能的绿色思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空调思路    魏唐棣

地源热泵的套管式地下换热器研究    王勇,付祥钊

长江流域建筑节能探讨    付祥钊,高志明,康侍民,孙爱民,杨迎七

土壤源热泵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范萍萍,端木琳,王学龙,尉建中

土壤源热泵运行前后地温特性实验研究    胡志高;袁旭东;

土壤源热泵单元埋管换热器热响应曲线热电比拟分析    曹琦;

土壤源热泵中土壤导热系数测定系统设计    王瑞华;张亚庭;王普;

土壤源热泵系统及工程实践    张立均;

土壤源热泵运行能耗动态模拟分析    陈祖铭;丁力行;罗玉和;

土壤源热泵埋管换热器形式及传热模型的分析    韩春福;丁旭;

浅谈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法智彤;褚晓丽;

土壤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张庆;

土壤源热泵系统热平衡问题探究    张玲;黄奕沄;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实施前提    马宏权;龙惟定;

南通地区使用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与施工特点    杨晓宏;

土壤源热泵系统热不平衡解决方案探讨    宋景娜;卢军;隆亚东;阚静;

土壤源热泵系统热平衡问题的探讨    贾亚北;王勇;

北京地区居住建筑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的应用分析    潘玉亮;徐伟;

成都地区土壤源热泵发展与应用综述    康景文;李国祥;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实施前提    马宏权;龙惟定;

土壤源热泵间歇运行对热泵和系统能效比影响的研究    辛岳芝;胡松涛;田郁;王刚;陈茂科;

土壤源热泵的研究与应用    徐亚娟;革非;

我国土壤源热泵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隋学敏;张旭;官燕玲;

倡导低碳生活 发展清洁能源    别宗望 李刚

“三宜”之城牵手新能源    本报记者 李建永

天津打造临港新能源旗舰    记者李青

世博轴科研课题通过验收    记者 徐敏

舒适节能型住宅异军突起    本报记者 孙蔚

全国建筑业节能减排示范推广项目    通讯员 郑敏威 林军 记者 贺耀堂

天津工大节能减碳 一年少排3万余吨    记者 赵晖

山东德州倾力构筑“太阳之城”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潘全柱 黄山

绿色建筑设计被动先行    吕佳琪

基于动态过程模型的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优化控制研究    施志钢

土壤源热泵系统全寿命周期内的运行模拟与换热器优化设计研究    张长兴

严寒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运行特性研究    白天

严寒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运行特性研究    白天

土壤源热泵系统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研究    朱渊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火用)成本分析方法研究    冯启辉

土壤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赵文思

芜湖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的适用性研究分析    魏云

复合土壤源热泵系统能耗比较研究    王雷

土壤源热泵系统换热器传热特性影响因素研究与优化设计    宋尚平

严寒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供暖长期运行性能特性研究    王辉

风力致热—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模拟研究    张永志

酒店类建筑混合式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却塔控制策略研究    张家骆

混合式土壤源热泵系统循环液不同设计温度的比较与分析    何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