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武汉市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变化的归因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1:42
热度:

武汉市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变化的归因分析【摘要】:根据武汉市1951—2007年间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与8类年极端天气日数的序列,计算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年平均气温与极端天气日数的

【摘要】:根据武汉市1951—2007年间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与8类年极端天气日数的序列,计算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年平均气温与极端天气日数的相关性,引入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法,探讨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1)近57年来武汉市年平均最低气温增幅为0.45℃/10a,明显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0.19℃/10a的增幅,可见气候变暖主要是由夜间气温升高所致;(2)高温和闷热天气事件为增多趋势,其中闷热天气事件最明显,达到2.8 d/10a,而年雷暴、降雪、低温、大风、雾日则均为下降趋势,雷暴、雾和低温事件降幅明显,每10年减少3.0 d、4.0 d和2.1 d。大风和降雪事件,每10年减少1.8 d和1.5 d。暴雨事件波动幅度较小。(3)年平均气温与当年及超前、滞后1~2年的极端天气事件具有高相关性;(4)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结果发现,气候变暖是闷热天气增多和降雪事件减少的原因,同时亦是大风和低温减少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对极端天气事件预测和预估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单位】: 武汉市气象台;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关键词】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事件 变化趋势 格兰杰因果性检验 归因分析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7BAC298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1004) 武汉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QY-Z-200701、QY-Z-200807)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格外引人关注〔‘一2〕。极端天气事件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其影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近50年来,最高温度略有升高,最低温度则显著升高,日较差显著变小川。任福民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湖北省60年代以来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初探    陈正洪

1951~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    任福民,翟盘茂

大气运动的自忆性方程    曹鸿兴

1951~2002年中国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    唐红玉;翟盘茂;王振宇;

近几十年中国极端气候变化格局    严中伟,杨赤

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    周秀杰,张桂华,郑红,潘华盛

青海春季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春旱的影响    王希娟;唐红玉;

近39年海南岛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变化    杨馥祯;吴胜安;

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翟盘茂,任福民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向性研究    黄嘉佑;胡永云;

吉林近50a来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突变分析    于秀晶,李栋梁,胡靖彪

乌鲁木齐河源区44a来气候变暖特征及其对冰川的影响    王国亚;沈永平;毛炜峄;

中国大陆对全球变暖响应的区域敏感性分析    卢爱刚;何元庆;张忠林;庞洪喜;顾娟;

近百年来全球及南北半球温度变率    蔡嵩,李晓东

四川省稻飞虱发生程度及趋势预报    胡毅,刘贵萍,向卫国,高君川,何树林,何明,何忠全

青藏高原气象要素的周期分析    朱克云,王金兰,段廷扬,陈隆勋,李维亮,荻野,谷成德,佐藤威

天津市空气污染预报方法    秦保平,刘彩霞,王长友,朱玉强

湖北省60年代以来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    杨宏青,陈正洪,张霞

西南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班军梅;缪启龙;李雄;

用EOF分析方法研究强震前中国大陆水平位移场时空分布特征    方颖,牛安福,江在森

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    胡宜昌;董文杰;何勇;

中国近60年温度极端事件的区域特征及其与气候突变的联系    龚志强;封国林;

池州市农业旱涝分析及防御对策    吴照宪;李猛;

北京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格兰杰检验    张秀丽;郑祚芳;

济南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异常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邹瑾;高凤娇;冯晓云;

西安市气候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研究    田武文;黄祖英;胡春娟;

自忆模式中的回溯时间积分格式    游性恬;朱禾;曹鸿兴;

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    章国材;

自记忆时序模型及其在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曹鸿兴;朱莲芳;蔡秀华;朱正心;

华北高温日数区域平均方法及趋势分析    张德宽;杨贤为;姚华栋;廖要明;

关中平原土壤水环境变化与植被建设    周旗

褐飞虱发生系统的混沌特性及其预测研究    马飞

极涡的活动特征与数值模拟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张恒德

河川径流演变规律的挖掘与识别技术    赵雪花

水文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的自记忆模型研究    李荣峰

淮河试验时期的能量与水份循环研究    胡国权

全球增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变化及其数值模拟    蒋国荣

动力相似预报的策略和方法    任宏利

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发生特性与演变机制研究    齐雁冰

平流层微量气体变化趋势及其化学过程的研究    施春华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研究    张慧颖

我国权证与标的股票的长短期关系研究    程旭芬

股价与汇率之间动态联系的实证研究    刘宁

吉林省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异常的关系    于秀晶

江淮地区梅雨期气温极端事件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李如琦

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回溯时间积分研究    贾晓静

中国近海海面通量的气候平均和季节变化特征    刘海龙

宁夏盐池沙地水资源量评价    张林海

近50年全球气候背景下青藏高原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周宁芳

中国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和模拟试验研究    刘吉峰

单站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法研究    梁理新;黄国宗;

影响相似预报效果的几个因素    张延亭,单九生

用PP法制作中期气温趋势预报    余功梅,宋火,茅卫平,钟建平

数值预报产品在夏季持续高温预报中的释用    汪秀清,杨雪艳,石大明

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方法的冬季温度预测    常军;李祯;朱业玉;李素萍;

最优子集回归在青藏高原冬季降水、气温预报中的应用及改进    时兴合,秦宁生,赵冰燕,郭卫东

一种插值相似方法作温度预测的应用研究    张万诚,沙文生,解明恩

统计-动力相结合的相似误差订正法    任宏利;丑纪范;

一个着眼于预测能力及稳定性的因子普查方法    俞善贤

卡尔曼滤波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黄嘉佑,谢庄

月季品种资源的收集、分类和评价    贾元义

三维建筑风环境及风压分布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李志强

‘雪山娇霞’月季组培快繁及树状月季栽培改进刍议    李建平

微型月季扦插繁殖技术及扦插苗对温度的适应性研究    周家杏

区域气候模式对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    高学杰,赵宗慈,丁一汇

湖北省1981年以来不同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    陈正洪,叶柏年,冯明

湖北省降水变化分析    冯明

湖北省60年代以来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初探    陈正洪

我国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立光,郭妍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

新疆极端降水的气候变化    杨莲梅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翟盘茂,潘晓华

中国北方年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区域增暖的联系    马柱国,符淙斌,任小波,杨赤

1951~2002年中国东、西部地区地面气温变化对比    唐红玉,翟盘茂

江汉平原涝渍地生态恢复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刘章勇

近五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    潘晓华

近期气候变暖对全球生物代谢的影响    李立峰;

浅谈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亓化俭;高凤杰;

解析极端天气——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七期    

它们即将消失……——气候变暖导致世界地理大变化    高峰;

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    郭庆春;何振芳;寇立群;孔令军;张小永;史永博;

别用阴谋论观点看待气候变化    冯昭奎;

气候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王向辉;雷玲;

沈阳沈北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吴克;

黑河市爱辉区2010年极端天气事件分析及对策建议    周双玲;

云南冰雹的变化特征    陶云;段旭;段长春;段玮;

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格兰杰检验    张秀丽;

北京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格兰杰检验    张秀丽;郑祚芳;

南京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联系    孙燕;张秀丽;韩桂荣;濮梅娟;刘梅;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赤峰市气候变暖及其利弊影响分析    李俊有;王志春;胡桂杰;杨军;

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王宝鉴;黄玉霞;宋连春;张强;韩兰英;

济南近60年冬季气候变化对越冬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    张景珍;张莉;郭俊健;

气候变暖对河南粮食安全形势影响分析    王淑香;

气候变暖的物理学和经济学    茅于轼;

气候变暖将导致空前灾难    高峰

刘雅章:人人都应为气候变暖尽份责任    本报记者 李跃辉 通讯员 张恒荣

气候变暖加速土中碳进入大气    钱铮

起用“减排”代言人,显新政府重视气候变暖    韩建军

本世纪末全球半数人或因气候变暖忍饥挨饿    记者 任海军

美西部树木死亡率上升,疑因气候变暖受不了    记者 任海军

应对气候变暖 需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记者 李禾

气候变暖改变海鱼生态    巧云

应对气候变暖 碳捕获技术受追捧    本报记者 纪爱玲

气候变暖使鱼类身体变小    记者 顾钢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    龚莹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研究    杨凤海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    宋佃星

气象自动观测站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沈军

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制度选择    张乾红

城市化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王原

气候变化公众风险认知研究    彭黎明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金文岩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陆面过程响应特征预估分析    蒋晓武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周丽静

西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志伟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贾建英

武汉城市气候变化对用电用水的影响研究    王珂

国际气候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甘恢运

中国近半个世纪气候冷暖与干湿配置关系的研究    苏明峰

气候变化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李佳澍

国际气候移民研究    孙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