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覆盖节水效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6:01
热度:

秸秆覆盖节水效应研究【摘要】:本试验于2002~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禹城综合试验站完成,研究了秸秆覆盖节水效应及极度干旱条件下底墒差异对夏玉米耗水特性和光能利用的影响,结果

【摘要】:本试验于2002~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禹城综合试验站完成,研究了秸秆覆盖节水效应及极度干旱条件下底墒差异对夏玉米耗水特性和光能利用的影响,结果如下: 1秸秆覆盖与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的耗水特性 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间分别降水222.2和326.9mm的情况下,若冬小麦生育期间灌水量相同,则覆盖与不覆盖处理间总耗水量差异不大,但阶段耗水量差异较大。秸秆覆盖具有明显抑制棵间蒸发的作用,在冬小麦播种——返青期间效果最明显,覆盖处理比不覆盖处理少蒸散52.25mm。自3月份以后,覆盖处理冬小麦的叶面积增长迅速,蒸腾量迅速增加,最终各处理总耗水量差异不大。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条件下,秸秆覆盖抑制无效蒸发的效果更为明显。秸秆覆盖能增强土壤水的入渗能力,灌水后3天能影响到地面以下80cm,而不覆盖处理只能影响到60cm。秸秆覆盖具有降低SMBS供水能力的作用。 灌溉具有增加农田耗水量,延迟冬小麦耗水强度峰值,降低冬小麦对SMBS利用的作用。 2 覆盖和灌溉相结合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产量和WUE的影响 通过本试验发现,秸秆覆盖能够降低冬小麦的产量和WUE,这主要是通过秸秆覆盖影响冬小麦的基本苗、冬前分蘖和春后分蘖,最终导致极显著降低穗数而引起的。秸秆覆盖和灌溉显著增加冬小麦的穗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在不覆盖条件下,夏玉米的产量随前茬冬小麦灌溉量的增加及灌水时期后移而增加;在覆盖条件下,前茬冬小麦不灌溉处理产量反而最高。总体上看,秸秆覆盖能够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WUE。 3 秸秆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小气候效应的影响 在大气温度极低条件下,秸秆覆盖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大气温度越低,保温效果越好。自2月份开始,覆盖处理在14:00时的土壤温度明显低于不覆盖处理。一天中,随着大气温度的升高,覆盖处理土壤温度升温较慢,明显低于不覆盖处理。秸秆覆盖具有降低近地层空气湿度的作用,在土壤湿度较大条件下其效果更加明显。覆盖能够提高近地面空气温度,灌溉后 WP=10 其作用更为突出。覆盖和灌溉能减少冠层反射率和底层漏射率,从而增加PAR在各层次的截获率。秸杆覆盖提高冬小麦总光能利用率和茎叶光能利用率,但降低籽粒光能利用率。 4 极度干旱条件下底墒差异对夏玉米耗水及光能利用特性的影响 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趋向稳定,但底墒影响各层次的水分含量和夏玉米的耗水深度。若夏玉米生育期间不进行补充灌溉且土壤体积含水率小于27%时,夏玉米的主要供水层在60~90cm范围内,冬小麦生育期间不灌水的夏玉米开始利用深层水,底墒相对充足的夏玉米利用的深度可达1.1 m土深。在冬小麦生育期间灌两水(120mm)条件下,对夏玉米进行补充灌溉可显著提高产量,但在冬小麦生育期间灌一水(60mm)条件下再进行补充灌溉,其增产作用不及充足的SMBS。 本试验同时表明,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冬小麦生育期间的灌溉制度明显影响夏玉米的SMBS,SMBS充足的处理夏玉米叶面积增长较快,显著提高夏玉米穗部叶片的PAR截获率,同时穗位叶的光合速率和光合势也相应提高,最终产量增加,经济系数提高。由于光能的截获率和转化率都得到了改善,导致光能利用率提高。本实验同时表明,研究作物的水分问题应与特定的种植制度相结合。 5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及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秸秆覆盖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重要作用。不覆盖农田中,灌溉可降低有机质含量,而覆盖农田中,这种降低作用不明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冬小麦生育期间灌溉能够降低全氮含量,进而影响土壤的供氮水平。在冬小麦生育期间,灌溉可使碱解氮的含量下降,覆盖处理下降的程度更大。秸秆覆盖并没有明显提高耕层全磷的含量,但秸秆覆盖可明显提高速效磷的含量,灌溉可使其含量进一步增加。覆盖和灌溉对全钾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秸秆覆盖可明显提高耕层内速效钾的含量,夏玉米生育期间,灌溉处理速效钾含量升高。 耕层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均以5~10cm处含量最高,其次是0~5cm,再次是10~20cm。这两种酶的活性均与外界大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冬小麦 夏玉米 秸秆覆盖 节水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S34
【目录】:
  • 摘 要9-12
  • Abstract12-16
  • 1 前言16-24
  • 1.1 节水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17-24
  • 1.1.1 WUE的研究17-18
  • 1.1.1.1 叶片水平WUE17
  • 1.1.1.2 产量水平WUE17-18
  • 1.1.1.3 群体水平WUE18
  • 1.1.2 耗水量和耗水规律的研究18-19
  • 1.1.3 水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19-20
  • 1.1.4 水分胁迫对作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20-21
  • 1.1.5 农艺节水措施研究21-23
  • 1.1.5.1 秸秆覆盖条件下的耗水特性研究21-22
  • 1.1.5.2 秸秆覆盖对土壤的影响22-23
  • 1.1.5.2.1 秸秆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22
  • 1.1.5.2.2 秸秆覆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22
  • 1.1.5.2.3 秸秆覆盖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22-23
  • 1.1.5.3 秸秆覆盖具有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23
  • 1.1.5.4 秸秆覆盖农田的小气候特征研究23
  • 1.1.6 模型的应用23-24
  • 2 材料与方法24-29
  • 2.1 供试材料与实验设计24-26
  •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26-29
  • 3 结果与分析29-74
  • 3.1 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29-31
  • 3.1.1 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间的降雨情况29-30
  • 3.1.2 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间的潜在蒸发量30
  • 3.1.3 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间的大气温度和湿度30-31
  • 3.2 覆盖与灌溉对一年两熟农田耗水规律的影响31-45
  • 3.2.1 覆盖与灌溉对一年两熟农田植株蒸腾的影响31-32
  • 3.2.2 覆盖与灌溉对一年两熟农田土壤蒸发的影响32
  • 3.2.3 一年两熟农田0~120cm土壤贮水量全年变化情况32-33
  • 3.2.4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不同层次耗水特性的影响33-36
  • 3.2.4.1 0~30cm土壤体积水分含量的变化33-34
  • 3.2.4.2 30~60cm土壤体积水分含量的变化34-35
  • 3.2.4.3 60~90cm土壤体积水分含量的变化35
  • 3.2.4.4 90~120cm土壤体积水分含量的变化35-36
  • 3.2.5 秸秆覆盖对灌溉水在土壤中运动的影响36
  • 3.2.6 秸秆覆盖与灌溉对冬小麦农田SMBS利用的影响36-37
  • 3.2.6.1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SMBS利用效率的影响36-37
  • 3.2.6.2 覆盖和灌溉对SMBS供水深度的影响37
  • 3.2.7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耗水量的影响37-38
  • 3.2.8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耗水强度的影响38-39
  • 3.2.9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耗水模系数的影响39-40
  • 3.2.10 极度干旱条件下冬小麦灌溉制度对夏玉米SMBS的影响40-44
  • 3.2.10.1 夏玉米播种时的SMBS含量40
  • 3.2.10.2 底墒差异对夏玉米耗水深度的影响40-44
  • 3.2.10.2.1 底墒差异对0~30m土层耗水的影响40-41
  • 3.2.10.2.2 底墒差异对30~60cm土层耗水的影响41
  • 3.2.10.2.3 底墒差异对60~90cm土层耗水的影响41-42
  • 3.2.10.2.4 底墒差异对90~120cm土层耗水的影响42-43
  • 3.2.10.2.5 极度干旱条件下底墒差异对夏玉米耗水量和WUE的影响43-44
  • 3.2.11 覆盖与灌溉对一年两熟农田全年耗水量的影响44-45
  • 3.2.11.1 冬小麦生育期间的耗水量44
  • 3.2.11.2 夏玉米生育期间的耗水量44-45
  • 3.3 覆盖和灌溉对全年WUE的影响45-53
  • 3.3.1 覆盖和灌溉对产量水平WUE的影响45-50
  • 3.3.1.1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45-47
  • 3.3.1.1.1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45-46
  • 3.3.1.1.2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46-47
  • 3.3.1.2 覆盖和灌溉对全年粮食产量水平WUE的影响47-50
  • 3.3.1.2.1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产量水平WUE的影响47-48
  • 3.3.1.2.2 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耗水量间的关系48-49
  • 3.3.1.2.3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产量水平WUE的影响49-50
  • 3.3.2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叶片水平WUE的影响50-53
  • 3.3.2.1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土壤含水量间的关系50
  • 3.3.2.2 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对气孔导度的响应50-52
  • 3.3.2.2.1 土壤水分含量与气孔导度间的关系50-51
  • 3.3.2.2.2 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对气孔导度的响应51-52
  • 3.3.2.3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胞内CO2浓度变化特点52-53
  • 3.4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小气候效应的影响53-64
  • 3.4.1 覆盖和灌溉对土壤温度的影响53-55
  • 3.4.1.1 覆盖和灌溉对5cm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影响53
  • 3.4.1.2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不同层次土壤温度的影响53-54
  • 3.4.1.3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温度的影响54-55
  • 3.4.2 覆盖和灌溉对空气湿度的影响55-56
  • 3.4.3 覆盖和灌溉对空气温度的影响56-57
  • 3.4.4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群体PAR截获的影响57-61
  • 3.4.4.1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单茎数的影响57-58
  • 3.4.4.2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的影响58-59
  • 3.4.4.3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生育后期PAR截获率日变化的影响59
  • 3.4.4.4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群体PAR漏射率与反射率日变化的影响59-60
  • 3.4.4.5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不同高度PAR截获率的影响60-61
  • 3.4.4.6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光能利用率的影响61
  • 3.4.5 极度干旱条件下底墒差异对夏玉米PAR利用的影响61-64
  • 3.4.5.1 底墒差异对夏玉米叶面积的影响61-62
  • 3.4.5.2 底墒差异对PAR截获率的影响62-63
  • 3.4.5.3 底墒差异对夏玉米群体内PAR截获率的影响63-64
  • 3.4.5.4 底墒差异对夏玉米光能转化的影响64
  • 3.5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64-70
  • 3.5.1 覆盖和灌溉对耕层有机质的影响64-65
  • 3.5.2 覆盖和灌溉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65-66
  • 3.5.3 覆盖和灌溉对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66-67
  • 3.5.4 覆盖和灌溉对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67-68
  • 3.5.5 覆盖和灌溉对碱解氮的影响68-69
  • 3.5.6 覆盖和灌溉对速效磷的影响69
  • 3.5.7 覆盖和灌溉对速效钾的影响69-70
  • 3.6 覆盖和灌溉对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70-74
  • 3.6.1 覆盖和灌溉对脲酶活性的影响71-72
  • 3.6.1.1 覆盖和灌溉对5~10cm脲酶活性的影响71
  • 3.6.1.2 不同层次脲酶活性研究71-72
  • 3.6.2 覆盖和灌溉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72-74
  • 3.6.2.1 覆盖和灌溉对5~10cm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72-73
  • 3.6.2.2 不同层次过氧化氢酶活性研究73-74
  • 4 讨论74-79
  • 4.1 秸秆覆盖与粮食产量74
  • 4.2 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74-75
  • 4.3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农田小气候效应的影响75
  • 4.4 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中,覆盖与灌溉相结合可消耗更多的N素75-76
  • 4.5 叶片水平WUE与节水农业76
  • 4.6 覆盖与灌溉相结合条件下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76-78
  • 4.7 节水灌溉的理论和实践应与特定的种植制度相结合78-79
  • 5 结论79-81
  • 5.1 秸秆覆盖的保墒效果79
  • 5.2 秸秆覆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79
  • 5.3 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小气候效应的影响79
  • 5.4 覆盖与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养分含量及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79-80
  • 5.5 极度干旱条件下底墒差异对夏玉米耗水特性及光能利用的影响80-81
  • 参考文献81-92
  • 致 谢92-9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9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整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水热状况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昊;于海秋;依兵;王晓光;蒋春姬;李飞飞;曹敏建;

不同秸秆覆盖量条件下夏玉米田土壤蒸发规律研究    张俊鹏;孙景生;刘祖贵;高阳;

不同秸秆覆盖模式对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海霞

黑河流域秸秆覆盖免耕储水灌节水效应研究    张金霞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旱地一年两熟复种模式水分效应研究    李露

渭北旱塬秸秆覆盖对土壤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刘婷

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灌溉方案的研究    许振柱,于振文,张永丽

冬小麦冬灌、秸秆覆盖、后期喷生长剂的节水增产效果    朱遐龄,甘吉生

有限供水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宗锁,康绍忠,李新有

夏玉米节水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研究    王家仁,金立峰,付光永,马承新,姜广达

秸杆覆盖保墒效果探讨    虎胆·吐马尔拜

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实验研究    虎胆·吐马尔拜

夏玉米产量与水分关系及其高效用水灌溉制度    孙景生,肖俊夫,张寄阳,张淑敏,俞希根,段爱旺

控制性交替灌溉——一种新的农田节水调控思路    康绍忠,张建华,梁宗锁,胡笑涛,蔡焕杰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秸秆覆盖与秸秆翻压还田效果比较    李新举,张志国

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张宪法,张凌云,于贤昌,张振贤

小麦垄作栽培的肥水效应及光能利用分析    王旭清,王法宏,董玉红,任德昌,曹宏鑫

保护地秸秆平铺还田效果试验    刘瑞伟,皇传华,刘海军,李玉春,韩永兰

垄作栽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旭清,王法宏,李升东,于振文,李增嘉

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小麦垄作对冬前土壤物理性状及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杨洪宾,徐成忠,黄九柏,王德民,耿忠立,王法宏

泰安、威海棕壤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    葛晓轩;孟庆华;李根英;

小麦籽粒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张连晓;王树勇;黄群;刘志国;李益寿;

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姜东燕;于振文;张玉芳;

轮作和休茬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吴焕涛;魏珉;杨凤娟;王秀峰;

玉米-线辣椒套作系统中土壤养分与土壤生物因子的关系    徐强;谢宝英;

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屈磊;

盆栽梨树耗水特性的研究    程福厚;赵岩丽;张纪英;宋慧月;赵志军;

两种生草制度对春季梨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张天敏;张玉星;

不同灌溉方式对梨树产量、品质和灌溉水生产效率的影响    赵志军;王庆江;暴建枝;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Water Losses on Different Land Uses in Low and Deep Hills of North Sichuan,China    

发展节水小麦对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作用的探讨    郭进考;史占良;何明琦;张相岐;张爱民;贾旭;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水资源保护面面观    任晓雪;

咸水滴灌对不同生育阶段红枣根区土壤碱解氮、硝态氮分布特性的影响    王龙;李宁;王兴鹏;程建云;李育霖;

营养生长期不同土壤水分下限对大棚滴灌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毅杰;原保忠;别之龙;康跃虎;

施氮和花后灌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姚凤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交替灌溉对间作群体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及其机理    杨彩红

牦牛粪维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健康的作用机制    鱼小军

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    焦婷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设施蔬菜控漏灌水机理与技术研究    范凤翠

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群体对光合器官生态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党红凯

油茶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    刘君昂

土壤中铁铝氧化物对Bt毒素吸附的影响    邓雅丽

冬小麦和夏玉米气孔阻力与冠层阻力监测与估算方法研究    李召宝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域差异研究    聂斌斌

改良剂调控对海州香薷修复铜镉复合污染红壤的影响    刘燕红

油茶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研究及高效解磷菌的筛选    郝艳

转基因番茄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郭文文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麦茬免耕秸秆覆盖水稻抛栽技术研究    白瑞贤

持续高土壤水分对番茄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史莹;周清;司哺春;付彦彦;汪照;樊荣;

中国未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保障    周小萍;陈百明;汪鹏;

不同覆盖条件下旱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研究    刘秀英;黄国勤;

少、免耕对旱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王殿武;褚达华;

半干旱高寒区保护性耕作法对土壤孔隙状况和微形态结构特征的影响    王殿武,文宏达

陇东黄土高原若干轮作复种模式的生态效能比较研究    李锋瑞,高崇岳

秸秆覆盖的作用与机理    李富宽,姜慧新

中国耕地与未来30年食物需求、保障及对策    吴绍洪,李荣生

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蒸散、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系数的变化    张喜英,陈素英,裴冬,刘孟雨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亚军

旱作麦田秸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

冬小麦底墒耗失特征及高效利用研究    刘庚山

西北麦后油菜生长动态模拟    马利

河西内陆河灌区覆盖免耕储水灌溉节水技术初步研究    姚宝林

冬小麦不同覆盖物与种植方式的节水效应研究    侯连涛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高增刚

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及其影响小麦生长的机理研究    刘炜

秸秆覆盖下灌水和施氮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杨君林

冬小麦秸秆覆盖保墒灌溉效应研究    于晓蕾

玉米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田间蒸发、蒸散和地温的影响    于稀水

陇东旱塬区免耕覆盖对冬小麦的影响    史志锋;尹强;段进宝;史红珍;薛亮;

秸秆覆盖对成龄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殷丽琼;施自明;刘军;罗梓文;刘德和;罗琼仙;段志芬;夏锐;肖星;

夏玉米免耕精播限制因素及其关键调控技术研究    赵霞

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    王舒娟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水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飞

秸秆覆盖还田对渭北旱塬土壤理化性质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李涵

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张鹏

秸秆不同空间覆盖对旱地西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孙红霞

麦秸回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朱同相,段云,胡修岭

玉米的丰产灌溉及效益    常鸿

山东主要土壤无机磷的转化和有效性    于淑芳,张漱茗,刘光栋,张玉兰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生态生理效应    王法宏,刘世军,王旭清,任德昌,曹宏鑫,张立民,李汉元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杂交组合穗粒结构的分析与探讨    王晓英,赵万明,杜村,王家仁

有机物料对中壤质潮土酶活性的影响    李博文;杜孟庸;周健学;刘树庆;许皞;

农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与群体水分利用率研究    杨晓光,于沪宁

有限供水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宗锁,康绍忠,李新有

福建省主要土类土壤供磷特性的探讨    刘淑欣;熊德中;

农田灌溉节水途径的分析    王辛未

夏玉米氮肥两次追肥的分配方式    李伯航;郑卓琳;

夏玉米磷肥追施技术    王少仁,夏培桢

夏玉米氮肥施用量试验    尤清亮;皇木亮;王忠祥;常守乾;

夏玉米“3414”田间肥效试验初报    阎慧敏;靳书喜;宋启云;张军慧;宋新田;

烟台地区秋作物技术考察会议关于1975年夏玉米增产技术措施的几项建议(初稿)    

夏玉米抗逆高产栽培主要技术    张红叶;刘建明;朱顶目;顾文亮;吴万秀;

莱州市夏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各阳修;

实现夏玉米高产的几个关键措施    郑丽敏;牛永锋;祁国宾;

夏玉米施肥技术    高旭忠;

漯河市夏玉米合理施肥技术    王广辉;张继蜂;

驻马店市夏玉米高产限制因子探讨    房稳静;徐月顺;陈天锡;张俊波;刘世学;

河南省夏玉米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余卫东;陈怀亮;

沙质潮土夏玉米“3414”肥效试验研究    王贺;白由路;杨俐苹;卢艳丽;王磊;

气候变暖背景下豫北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刘晓迎;杨娜娜;卢学锋;王长坤;罗长青;

密度和施氮量对丘陵区机播夏玉米产量及倒伏影响研究    陈尚洪;陈红琳;沈学善;王昌桃;张玉兰;刘定辉;

濮阳市气候生态因子对夏玉米生育期的影响分析    崔力;王春玲;李改琴;许庆娥;吴丽敏;杜丽娅;

不同灌水次数对夏玉米产量性状及耗水规律的影响    南纪琴;肖俊夫;刘战东;刘祖贵;杨静敬;

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静静;张富仓;

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方法研究    杨海鹰;

华北平原不同耕层厚度对夏玉米土壤养分影响试验初报    石彦琴;陈源泉;隋鹏;高旺盛;

玉米播种面积同比增长    本报记者 王锦

秋粮增产追肥得当是关键    本报记者 张俊琴

2010年秋季种麦技术指导意见    衡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45万吨粮食是怎样得来的?    王和平

氮磷钾配合施用 夏玉米高产高效    驻马店市农科所 郭中义 潘增茂 遂平县土肥站 靳书喜

为了大地丰收    本报记者 胡家发 邱勇超 刘玉泉

玉米价格将继续走弱    冯利臣

缓控释肥料发展亟须驶入快车道(下)    本报记者 王雅萍

紧凑型玉米之父李登海的创新路    本报记者 宋逊风

高碑店农民热捧“低碳农业”    记者 李刚 通讯员 李光宇

基于蒸渗仪的夏玉米耗水特征研究    许高平

夏玉米免耕精播限制因素及其关键调控技术研究    赵霞

小麦和夏玉米一体化种植布局与技术经济效果研究    何守法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水氮优化利用研究    代快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解析    李克南

华北平原砂质土壤夏玉米对肥料类型及施肥方法的响应研究    王贺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与气候关系研究    何奇瑾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与气候关系研究    何奇瑾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胡亚南

黄淮海夏玉米涝渍灾害影响评估    郁凌华

河北省北部山前平原区夏玉米高产高效制约因素及关键技术研究    高肖贤

不同降雨量对夏玉米土壤氮素迁移转化影响研究    尹洪涛

夏玉米时空交替补灌技术的生理生态效应    杜园园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潜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洪军

秸秆覆盖对红壤夏玉米水氮利用和抗旱能力的影响    姜春霞

夏玉米水、氮、钾耦合效应的量化指标研究    温利利

北京地区夏玉米耗水与生长规律田间试验研究    谭鉴利

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靳立斌

隔年深耕对土壤肥力及夏玉米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