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机械热力脱水液中碱金属的膜分离回收技术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5:33
热度:

秸秆机械热力脱水液中碱金属的膜分离回收技术【摘要】:稻麦秸秆是我国农村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具有分布广、资源量大等特点,对这类生物质原料的能源化利用对于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农村能源和环境

【摘要】: 稻麦秸秆是我国农村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具有分布广、资源量大等特点,对这类生物质原料的能源化利用对于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农村能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其普遍富含钾、钠等碱金属,在常见的燃烧、气化等利用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如床层反应器内聚团、受热面玷污、结渣以及金属高温腐蚀等,这些已经成为阻碍秸秆大规模能源化利用的主要障碍。秸秆机械热力脱水可以有效降低其中的碱金属含量,其产物对燃烧设备的腐蚀程度也随之减小,同时秸秆的燃烧值大大提高。 秸秆机械热力脱水液中富含碱金属和有机物,如何更有效更合理更经济的处理秸秆机械热力脱水液并回收废水中的资源,从而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本文以秸秆机械热力脱水液治理回收的需要为出发点,研究了膜分离技术处理秸秆机械热力脱水液并回收资源工艺的参数条件,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实验研究了压力、温度、pH值、运行时间以及料液浓度对纳滤膜以及反渗透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膜分离技术可以将秸秆机械热力脱水液浓缩100倍,大大减少了料液的体积,从而达到分离回收的要求。纳滤阶段在压力(ΔP)=0.8MPa、温度(T)=20℃的运行条件下,将料液浓缩10倍;料液中K离子浓度由102.2mg/L浓缩为931.8mg/L;COD由343.5mg/L浓缩为2519mg/L。浓缩初期,透过液K离子浓度为1.43mg/L;COD浓度为152.9mg/L。浓缩10倍后,透过液K离子浓度为33.27mg/L,COD浓度为491.5mg/L。反渗透阶段在压力(ΔP)=1.0MPa、温度(T)=20℃的运行条件下,能将料液再浓缩10倍;料液中K离子浓度由1108mg/L浓缩为10625mg/L:COD由2403mg/L浓缩为16993mg/L。浓缩初期,透过液K离子浓度为20.05mg/L;COD浓度为315mg/L。浓缩10倍后,透过液K离子浓度为329.38mg/L;COD浓度为5482mg/L。 论文的研究是对膜技术处理秸秆机械热力脱水液的初步探讨。实验结果对膜处理秸秆机械热力脱水液的实际工程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膜分离 钠滤 反渗透 浓缩 秸秆机械热力脱水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S216.2;S3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9-23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9-12
  • 1.1.1 生物质能能源化的背景9
  • 1.1.2 我国秸秆利用现状9-12
  • 1.2 生物质利用过程中的碱金属问题及危害12-16
  • 1.2.1 碱金属引发的受热面沾污、沉积问题13-14
  • 1.2.2 碱金属引发的炉内结渣、聚团问题14-15
  • 1.2.3 碱金属对燃气轮机的危害15-16
  • 1.3 农作物秸秆中钾元素的回收与利用16-20
  • 1.3.1 我国农村作物秸秆的数量、分布与特点16
  • 1.3.2 主要种类秸秆钾元素含量调查16-17
  • 1.3.3 钾素的回收提取途径17-20
  • 1.4 论文的选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0-22
  • 1.4.1 研究目的20-21
  • 1.4.2 研究内容21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1
  • 1.4.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21-22
  • 1.5 本章小结22-23
  • 第二章 膜分离技术的基础理论23-39
  • 2.1 膜分离技术概述23-24
  • 2.2 反渗透膜技术24-29
  • 2.2.1 反渗透的基本原理24-26
  • 2.2.2 反渗透膜的传质机理26-29
  • 2.3 纳滤膜技术29-36
  • 2.3.1 纳滤膜的定义及发展概况29-30
  • 2.3.2 纳滤膜的分离模型30-36
  • 2.4 影响膜性能的因素36-37
  • 2.4.1 回收率/转变率36
  • 2.4.2 温度36-37
  • 2.4.3 压力37
  • 2.4.4 压密37
  • 2.4.5 浓差极化37
  • 2.5 本章小结37-39
  • 第三章 实验器材、方法和分析项目39-44
  • 3.1 实验器材39-40
  • 3.1.1 实验用膜39
  • 3.1.2 分析测试仪器39-40
  • 3.2 实验装置40
  • 3.3 实验方式和程序40-41
  • 3.3.1 实验方式40
  • 3.3.2 实验程序40-41
  • 3.4 分析测试方法41-43
  • 3.4.1 膜通量的测定41
  • 3.4.2 钾离子的测定41-42
  • 3.4.3 COD_(cr)的测定方法42-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膜分离浓缩的实验研究44-68
  • 4.1 实验概况44-45
  • 4.1.1 分离浓缩的目的44
  • 4.1.2 膜分离工艺流程的确定44
  • 4.1.3 实验所用料液44-45
  • 4.2 纳滤膜分离性能实验45-57
  • 4.2.1 实验方法45
  • 4.2.2 实验结果及现象分析45-57
  • 4.3 反渗透膜分离性能实验57-66
  • 4.3.1 实验方法57
  • 4.3.2 实验结果及现象分析57-66
  • 4.4 本章小结66-68
  • 第五章 膜污染及其清洗保存技术68-72
  • 5.1 膜的污染及其过程68
  • 5.2 影响膜污染的因素68-69
  • 5.3 膜的清洗方法69-70
  • 5.4 实验用膜的污染及清洗方法70
  • 5.5 膜的保存方法70-71
  • 5.6 本章小结71-7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2-74
  • 6.1 社会效益分析72
  • 6.2 课题实施的可能性分析72
  • 6.3 结论与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6
  • 致谢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哈尔滨市主要农作物籽实、秸秆、根茬产量及其养分含量的分析    张云生,顾思平,田世明,周新宇,丁伟,刘国兴

贵州省油菜生产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王华,林卫红,汤晓华

隐钾锰型水合MnO_2对Na~+、K~+的离子交换选择性    古映莹,钟世安,桑商斌,黄可龙,刘又年

烟草秸杆还田的效果研究初报    何良胜,刘初成

利用天然斜发沸石从高离子强度的强碱性溶液中吸附和洗脱K~+和Rb~+的研究    谢冠群,卢雁,周建国,高世扬

浅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赵其斌

我国农村作物秸秆资源化调查研究    王秋华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评价    张无敌,孙世中,宋洪川

NH_4~+改型合成钠型丝光沸石和钾型丝光沸石对K~+、Na~+的等温交换    董殿权,周志勇,钟杰,刘亦凡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进展    张艳哲,李毅,刘吉平

纳滤膜分离法染料脱盐过程研究    彭亚辉

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对土壤原生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李飒;聂俊华;

外源纤维素酶对不同底物下土壤原生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李飒,聂俊华,韩玮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    曾青兰;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的工艺研究    袁丽婷;

玉米秸秆酸解产糖影响因素研究    贾翠英;张玉辉;李兰;

吸附法除磷研究进展    翟由涛;

不同温度下外源纤维素酶对土壤原生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李飒;聂俊华;

改性高岭土对水中磷的吸附行为研究    翟由涛;

我国秸秆资源利用及其木质素降解特性    李海涛;姚开;贾冬英;何强;

华北平原典型农区秸秆资源与利用——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牛新胜;张宏彦;牛灵安;

中热值秸秆热解气化是实施秸秆气化工程的必由之路    顾念祖;郭宏伟;张子馨;

浅析山东省低碳农业与新农村建设    董家贵;王恒;徐茂裕;

牛瘤胃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    王平;尹清强;王朋朋;党晓伟;左瑞雨;常娟;

沸石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印万忠;刘杰;韩跃新;

玉米秸秆微波加热快速液化工艺研究    肖卫华;赵艳艳;韩鲁佳;

近20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动态及现状    李茂松;汪亚峰;

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及能源转化效率评价    张无敌;李云;尹芳;李建昌;徐锐;陈玉保;许玲;毛羽;

紫色土氮素转化与作物施氮效应研究    王正银;

在土壤中施入植物材料对烟草青枯病的控制作用    杜根平;丁伟;王育聪;淳明超;徐小洪;谢华东;王占伟;龚明胜;

生物质燃料烧制轻质陶粒技术研究    田润竹;田曼丽;蒋正武;杨正宏;

利用模型对黑土条件下玉米生长和土壤碳氮循环的模拟研究    杨靖民

稻草秸秆同步糖化发酵制备纤维素乙醇的研究    刘海臣

改性稻秆吸附剂表征及处理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性能研究    刘澜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    王平

秸秆苯酚液化物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水性涂料的研究    张文明

秸秆燃料锅炉受热面高温腐蚀机制及防护研究    张小辉

燃料乙醇固态发酵生产工艺的研究    王瑞明

秸秆热化学液化工艺和机理的研究    梁凌云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性能及土壤植物营养效应    刘秀梅

中国油料作物比较优势及生产布局研究    章胜勇

碎玉米秸秆卷压特性的研究    赵何

木糖发酵菌种的筛选及利用玉米秸秆产乙醇工艺的研究    王罗琳

玉米秸秆水解发酵制乙醇过程研究    曾庆梅

玉米秸秆水解成糖发酵乙醇的动力学研究    邓雪

木质纤维转化乙醇优势菌的筛选和优化    曾盈宇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性状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朱法亮

重庆地区农村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研究    罗利江

秸秆-膨润土-PAM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调控效应    徐军

麦草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研究    王利平

微生物处理玉米秸秆条件优化及在梅花鹿生产中的应用    康伟

纳米膜染料行业清洁生产试验研究    刘东方

天然沸石颗粒度对去除NH_4~+效果的影响    何杰

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商品基地县建设的研讨    吴共明

育繁推销一体化 加速种子产业化进程    侯国佐

阳离子染料分光光度分析    张红鸣

改善酸性染料溶解度途径初探    钱国坻,范秉宪,童克锦,孙永洲,蔡德兴

纳滤膜脱盐浓缩染料的研究    柴红,周志军,陈欢林

从含铷的长石中提取RbCl的工艺研究    李杨

膜分离在生物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顾瑾,郑成

膜分离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程淑英,龚莉莉

雨和雪的能源化利用    唐黎标

高邮市秸秆能源化利用增效模式    张才志;

财政部关于印发《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与硫循环    李刚

关于印发《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出台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将尽快出台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政策    

菜业资讯    

秸秆能源化生产企业将获财政补助    李雪;

全国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山东召开    温婧;

水生植物机械化采收与能源化利用    邹福星;李建平;楼建忠;

财政部将尽快出台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财政政策    

湖北省节约型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郭子平;

洁净能源技术的发展    严建华;

四川省农作物秸杆能源化循环再生利用探讨    吴香尧;

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蔡塔村    

规模化奶牛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的测算    高腾云;常明;付彤;史鹏飞;赵芙蓉;贺丛;孔庆友;李明;

森林能源化发展:中国能源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选择    张大红;张彩虹;

工业排放气高效资源化及能源化利用    谢光全;古共伟;曾健;成雪清;王大军;

天津市生物质能发展展望    刘强;辛永波;

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    记者 陈真 见习记者 朱亚平

大悟生物能源化利用前景广阔    特约记者 李世清 通讯员 陈晓明

秸秆能源化利用财政补助标准出台    齐蒙

我市加大补贴扶持秸秆能源化项目    记者 钱建虎

我市2015年基本杜绝焚烧秸秆    记者 周朗明

我省拟立法禁止随意烧秸秆    石小磊

中央财政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    记者 罗晶

新能源利用拉动产业治沙    记者 李瑞林

金融危机下的新能源机会    

永安洲逾九成秸秆变废为宝    通讯员 杨寅 记者 朱敏丽

微藻及其与煤的混合热解燃烧特性研究    陈春香

燃烧过程中二噁(口英)的生成及排放特性的研究    徐旭

油棕废弃物热解的实验及机理研究    杨海平

生物质燃烧过程氮和硫的迁移、转化特性研究    柏继松

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助燃剂研制及燃烧特性试验与模拟研究    袁海荣

水葫芦厌氧发酵特性及工艺技术研究    叶小梅

大型海藻生物质热解动力学及热解液化工艺研究    赵辉

污泥复合燃料热利用特征与灰渣成型性能    张辉

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对策研究    于彬

低山丘陵地区秸秆能源化利用路径实证研究    聂飞

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与初步应用    韩芹芹

四川某制药厂废水的能源化利用与达标排放技术研究    胡勇

沈阳市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模式研究    周晓强

秸秆机械热力脱水液中碱金属的膜分离回收技术    郑国栋

藻类快速高效热解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李俊飞

沈阳市分类收集有机垃圾特性及生物降解力的研究    冯磊

生物质燃烧过程中Cl以及碱金属K、Na的迁徙特性    董凯

高炉喷吹农林废弃物的应用基础研究    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