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1:32
热度: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摘要】:利用原状土柱田间培养法 ,测定了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氮 (N)素的年净矿化量 ;利用氯仿熏蒸浸提茚三酮反应氮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数量 ;

【摘要】:利用原状土柱田间培养法 ,测定了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氮 (N)素的年净矿化量 ;利用氯仿熏蒸浸提茚三酮反应氮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数量 ;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了土壤表层无机氮的含量。结果表明 ,在冬小麦秸秆覆盖、夏玉米秸秆翻埋的土壤中 ,第 1年土壤氮净矿化量为N 2 10kg/hm2 ,第 2年为 179kg/hm2 ,2年的净矿化量均基本与同期施氮量相当。在秸秆不还田的土壤中 ,第 1年土壤氮净矿化量为N 16 4kg/hm2 ,第 2年为2 4 8kg/hm2 ,年际变化较大。翻埋玉米秸秆导致小麦季土壤表层无机氮数量增加 ,引发土壤氮矿化的正激发效应 ;表层覆盖小麦秸秆对玉米季土壤表层无机氮的影响不明显。秸秆还田后 ,每个生育期开始时 ,土壤微生物量氮比不还田土壤的增加 72 %~ 2 34% ,每个生育期结束时增加 34%~ 72 %。在实施秸秆还田的最初 2年内 ,土壤微生物量但氮处于动态调整阶段 ,尚未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土壤氮矿化 原状土柱田间培养法 秸秆还田 土壤微生物量氮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90 1170 9) 中澳合作项目 (ACIAR LWR1/96/164 )资助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土壤中有机态N经矿化作用形成的无机态N ,是作物N营养的重要来源 ,即使在施用N肥的情况下 ,作物吸收的N中至少也有 5 0 %来自土壤有机N的矿化[1,2 ] 。土壤有机N的矿化作用是以土壤生物活动 ,特别是土壤异养微生物活动为主导的生物化学过程 ,作物秸秆还田时 ,秸秆中大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

不同根域空间施有机肥对苹果~(15)N吸收利用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刘建才;姜远茂;彭福田;魏绍冲;葛顺峰;王富林;周恩达;

蓝莓栽培中土壤改良的方法及作用    和阳;杨巍;刘双;赵新兵;

紫色土区土壤氮元素特征研究    肖飞;

施氮期对夏玉米土壤无机氮变化及净矿化量的影响    王启现,王璞,翟志席,王志敏,付晋峰

秸秆还田对土壤脲酶活性·微生物量氮的影响    夏强;陈晶晶;王雅楠;王伏伟;刘曼;朱林;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    顾炽明;郑险峰;黄婷苗;侯仰毅;王朝辉;

不同含氮添加物对冬枣林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陈印平;曹建波;乔云蕾;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无机氮和土壤脲酶的影响    赵鹏;陈阜;李莉;

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单提波;杨玲;慕永红;王安东;孔宇;隋阳辉;

农田生态系统非点源氮污染研究进展    李虎;王立刚;邱建军;

烟草对氮素营养的吸收、利用研究    陈爱国;王树声;

农田土壤养分动态的知识模型    何兴兵;赵悦;黄丰;田兴军;

秸秆还田在盐渍土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吴从稳;陈小兵;金海珠;孙运朋;颜坤;张立华;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中植物凋落物碳氮在土壤中转化特性研究    王春阳

夏玉米氮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及周年氮素分析    王启现

邯郸市土地利用系统演化及其预测分析    牛灵安

南方山地杨树人工林生物覆盖效应的研究    谢宝东

不同土层水、氮、磷空间组合对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沈玉芳

耕作模式与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    江晓东

小清河流域农田非点源氮污染定量评价研究    李虎

地面覆盖和水分对温室辣椒生理特性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周茂娟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有机物料覆盖对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桃生长结果的影响    王中堂

玉米蔬菜不同间套模式对菜田土壤特性影响的研究    仲惟磊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不同级别河道土壤性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张卓恺

腐熟玉米秸秆对唐菖蒲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李霞

稻草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贾海江

中低温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秸秆降解效果研究    刘爽

粤西地区天然降雨条件下农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余萍

蚕豆—玉米套作体系下土壤碳、氮转化特性研究    夏志敏

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下菜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与N_2O排放的研究    过燕琴

麦秸、氮肥与土壤混合培养时氮素的固定、矿化与麦秸的分解    王维敏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不同覆盖物覆盖对旱作水稻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朱启升;张德文;段立珍;

育苗基质用的有机废弃物腐熟堆沤技术研究进展    尚秀华;谢耀坚;彭彦;

尿素与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分解转化特征研究    边秀举,巨晓棠,张福锁,李晓林

内蒙古羊草草原土壤净氮矿化研究    杨小红,董云社,齐玉春,耿元波,刘立新

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    徐国伟,常二华,蔡建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张亮;姜振升;胡兆平;李新柱;刘广富;高荣;贾亮;

Effects of Soil C/N Ratio on Apple Growth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Residue and Loss    Shunfeng GE;Yihua REN;Ling PENG;Haigang XU;Mengmeng JI;Shaochong WEI;Yuanmao JIANG;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时空动态特征    刘艳玲;陆佩玲;

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单提波;杨玲;慕永红;王安东;孔宇;隋阳辉;

耕作土壤有机态氮内循环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黄东迈;朱培立;王志明;

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中植物凋落物碳氮在土壤中转化特性研究    王春阳

培养条件下小麦及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特性研究    Shaukat Ali Abro

不同覆盖条件下稻麦轮作体系的产量效应与氮肥去向研究    艾应伟

邯郸市土地利用系统演化及其预测分析    牛灵安

长江三角洲地区菜地系统氮肥利用与土壤质量变异研究    杜连凤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生态特性研究    龚伟

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循环    刘守龙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耕作模式与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    江晓东

种植方式、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的研究    徐国伟

都市农业村域非点源氮污染研究    黄海波

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    何虎

耕作措施对大豆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张冰

碱化草甸土秸秆还田培肥技术研究    国立财

蚕豆—玉米套作体系下土壤碳、氮转化特性研究    夏志敏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真菌种群的影响    汤世博

稻麦两熟制秸秆沟埋还田作用特点研究    刘春晓

工厂化育苗基质筛选    籍秀梅

工厂化育苗基质筛选——以不同氮源为肥源的花生壳腐熟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对番茄幼苗的影响    赵永英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呼吸的研究    陈述悦

高产夏玉米需肥规律的研究    范贻山;

氮磷钾化肥对高产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刘毅志,张漱茗,李新政

麦收高留茬养地增产的研究    周宪明,于福祥,王福平,段云

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才斌,朱建华,成波,张礼凤,孙秀山

不同土壤肥力下强筋小麦适宜施氮量的研究    王月福,于振文,李尚霞,张永丽

有机肥不同用量与分配方式对小麦花生两作产量的影响    王才斌,郑亚萍,成波,沙继红,孙学忠,孙秀山,陈殿绪

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秸秆还田效果试验    李玉春;刘瑞伟;皇传华;王磊;

不同水肥条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朱同彬;诸葛玉平;刘少军;娄燕宏;

玉米秸秆低温快速腐熟菌的筛选、鉴定及效果试验    姚良同;丁延芹;刘尧;陈一然;杜秉海;李俊;

轮作和休茬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吴焕涛;魏珉;杨凤娟;王秀峰;

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偲;钟世霞;

烟草连作障碍的分子机理研究    陈冬梅;林文雄;柯文辉;张重义;吴文祥;

土壤化学环境及鲜叶营养元素对武夷岩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孙威江;陈泉宾;

有机农业生产在农业自身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王艳萍;高吉喜;

不同施肥处理对连续三季作物氮肥利用率及其分配与去向的影响    鲁彩艳;马建;陈欣;张旭东;史奕;赵牧秋;迟光宇;

降解秸秆的真菌促进玉米苗期生长    刘保平;王宏燕;

稻秆还田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冬油菜施肥效果及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邹娟

培养条件下小麦及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特性研究    Shaukat Ali Abro

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供氮特性研究    田育军

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研究    李菊梅

稻田自然免耕体系土壤微生物及有机质周转研究    张磊

九龙山不同森林类型立地长期生产力研究    于宁楼

黄土高原旱作地区径流农业的研究    樊廷录

大豆品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王继安

间作对氮素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叶优良

滨海盐渍土微生物分布及菌肥改良效果研究    孙佳杰

葡萄砧木钾吸收动力学及不同土壤类型供钾能力研究    韩真

杨树人工林不同措施的保水效应及对林木生长量影响研究    吴落霞

填闲作物种植减少设施菜地土壤氮素淋洗及其机制研究    王芝义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李建政

四川丘陵区玉米高产高效及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    罗永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路文涛

有机物料培肥对风沙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及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魏自民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长期施肥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于荣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大白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赵明;蔡葵;王文娇;赵征宇;陈建美;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海燕;吴德敏;李彦;张英鹏;刘兆辉;江丽华;

不同菌根真菌对蓝莓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刘小燕;屈艾;闫晶晶;

高产农田土壤有机质特征研究进展    王青贺;董培博;吉凡;王开爽;

植物残体在不同利用方式红壤中的腐解及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田林双;戴传超;史央;王兴祥;赵庆新;

不同氮磷钾配施对东北烤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尹鹏达;赵丽娜;贺国强;焦玉生;郭永新;孙广玉;

小麦秸秆碳氮比调控施用对烟叶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段宗颜;王瑞宝;鲁耀;殷寿安;胡万里;陈拾华;

不同配方酵素菌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蔡艳华;王连君;王雨娟;李春辉;

秸秆生物降解菌对秸秆菌群与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    吴红艳;王智学;陈飞;

四季草莓不同叶龄叶片~(15)N的吸收与运转    王宏伟;张连忠;黄清俊;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滚切式轻小型秸杆切碎机的研制    马荣朝;吴维雄;张黎骅;

沙化退化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于江;郭萍;田云龙;蒋细良;朱昌雄;

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水土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谌芸;何丙辉;

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水土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谌芸;何丙辉;

农田土壤养分动态的知识模型    何兴兵;赵悦;黄丰;田兴军;

不同施氮处理玉米根茬在土壤中矿化分解特性    蔡苗;董燕婕;李佰军;周建斌;

麦稻轮作制下耕作措施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张祥明;王允青;

秸秆还田在盐渍土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吴从稳;陈小兵;金海珠;孙运朋;颜坤;张立华;

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养分动态及其利用效率研究    张凯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环保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    张杰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不同栽培技术体系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光能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石玉华

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王成雨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壤氮素迁移转化及调控技术研究    徐畅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控释氮肥在超级玉米上的平衡施肥与养分高效利用研究    石岳峰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欧洲荚蒾无土盆栽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夏姚生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内陆河灌区冬小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燕永新

少耕留茬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水分利用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陶志强

不同有机土栽培基质对大棚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魏民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氮素矿化与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    陈开华

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CO_2施肥及残渣对植物生长和培肥土壤的作用    宗晓波

澳大利亚热带区蚂蚁与土壤微生物量的研究    AlanN.Andersen,GrahamP.Sparling,李慧卿

施加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周转的影响    刘海琴,王志明,朱培立,黄东迈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研究综述    唐玉霞,贾树龙,孟春香,张贵民,刘春田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何亚婷;董云社;齐玉春;肖胜生;刘欣超;

干热河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量及其活性分异特征    李鹏;李占斌;薛萐;郑郁;

有机、无机肥料施用后土壤生物量C、N、P的变化及N素转化    王岩,沈其荣,史瑞和,黄东迈

秸秆预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呼吸活性的影响    李贵桐,张宝贵,李保国

不同凋落叶分解的土壤微生物效应    周存宇,蚁伟民,丁明懋

武夷山植被带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何容;汪家社;施政;方燕鸿;徐自坤;权伟;张增信;阮宏华;

生物有机肥对棉花黄萎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熊又升;袁家富;杨涛;徐维烈;徐祥玉;

夏季填闲对连作温室黄瓜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张雪艳;田永强;高艳明;高丽红;

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张成娥;梁银丽;贺秀斌;郭东伟;

硫丹对土壤微生物量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贾文涛;朱鲁生;于长伟;王金花;王军;

半干旱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的生态分布及其周转    廖仰南;赵吉;邵玉琴;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区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徐华勤;肖润林;宋同清;

~(14)C标记秸秆对土壤微生物量C动态变化及其周转的影响    王志明;朱培立;黄东迈;刘海琴;

沼渣施用年限对土壤微生物量C、N剖面分布的影响研究    谢勇;王昌全;李冰;向盼来;董敏;

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烟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解玉萍;赵正雄;王月桃;刘冬梅;

土壤活性物质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刘会;邓波;夏彤;王冲;

绿肥掩青对烟田土壤性状及烟叶产质的影响    马永建;李洪亮;王维超;

北京有机板栗生产环境评价通过验收    钟燕平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研究    任佐华

酰胺类除草剂的生物化学行为以及手性选择性行为研究    刘惠君

珍稀植物四合木分布区特有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李骁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氮素转化规律的研究    李成芳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    李贵桐

放牧对陇东黄土高原天然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张成霞

硫肥对土壤性质、重金属形态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郑诗樟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生态效应研究    张笑培

农田土壤磷素固液相分配规律及微生物C/P比影响因素研究    李春越

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    韩文炎

兴安落叶松林火后不同年限的土壤微生物量的月季动态变化    姜睿

松嫩草地在模拟增温和氮沉降前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比研究    梁百艳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的影响研究    黄剑

土壤有效磷含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代谢活性的影响    程伟

不同耕作方式对绿洲灌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刘莉莉

我国干旱荒漠植被区土壤生态特性研究    丁菡

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的节水保肥效应研究    张凤云

稻草还田对双季稻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研究    李倩

土壤中咪唑乙烟酸除草剂的分析方法及环境行为的研究    陈婷婷

土地整理对紫色丘陵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