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改性农用秸秆对水中硝酸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5:22
热度:

改性农用秸秆对水中硝酸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研究【摘要】:中国具有丰富的农用秸秆资源,但是其中大量的农用秸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而是直接被丢弃或者焚烧,导致很多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问题。

【摘要】: 中国具有丰富的农用秸秆资源,但是其中大量的农用秸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而是直接被丢弃或者焚烧,导致很多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问题。并且水体中过多的硝酸根、磷酸根等阴离子能够引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因此本文在概述农用秸秆的综合利用和水中硝酸根、磷酸根去除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将农用秸秆与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发生交联、叔胺化反应,研制出能够高效去除水中硝酸根、磷酸根的阴离子交换剂,并对其对水中硝酸根、磷酸根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将纤维素改性方法应用于农用秸秆的改性,以环氧氯丙烷作为醚化剂,在吡啶的催化作用下,与二甲胺发生交联反应,通过接入叔胺基团,改变农用秸秆的表面电性和对水中硝酸根、磷酸根的去除性能。在不同物料投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下,将农用秸秆改性研制出了一系列阴离子交换剂,并且以改性后农用秸秆对硝酸根、磷酸根的去除效果为指标,确定了最佳改性条件并得到了最佳改性产物;利用多种化学方法和现代分析技术,如扫描电镜技术、BET-N_2吸附法、微电泳测定技术、元素分析技术和X射线衍射技术等,对改性前后农用秸秆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表面电荷、组成元素和结晶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农用秸秆的改性过程中,物料配比、各反应阶段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都是影响改性效果的较为关键的因素,因此改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改性条件。农用秸秆在改性后,部分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结构形貌方面,改性后秸秆表面更加光滑,并且沿纵向出现很多空腔;在表面电性方面,改性前秸秆表面带负电荷,改性后秸秆表面带正电荷;在元素含量方面,改性后秸秆的含氮量大约是改性前的10倍。 本研究还在实验室内通过静态吸附法对改性农用秸秆对模拟水中硝酸根、磷酸根的吸附效果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小麦秸秆和改性玉米秸秆对硝酸根、磷酸根的吸附规律一致。与改性前农用秸秆相比,改性后农用秸秆对水中硝酸根、磷酸根的吸附量大大增加。改性农用秸秆有较宽的投加量范围,能保证对硝酸根、磷酸根良好的去除效果。改性农用秸秆对水中硝酸根、磷酸根的去除效果受pH的影响比较大,随pH的升高,去除率增大。去除效果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这使得改性农用秸秆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免受季节的限制。改性后农用秸秆对阴离子的去除速度很快,在50 min内即可完成整个吸附过程,达到吸附平衡。改性后农用秸秆通过秸秆骨架上带正电的叔胺基团与水中阴离子的静电力作用发生吸附,为物理吸附。 【关键词】:农用秸秆 改性 吸附 硝酸根 磷酸根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712
【目录】:
  • 目录4-7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1章 前言11-15
  • 1.1 国内外农用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11-12
  • 1.1.1 秸秆用作肥料11
  • 1.1.2 秸秆用作饲料11-12
  • 1.1.3 秸秆用作燃料12
  • 1.1.4 秸秆用作工副业生产原料12
  • 1.2 水体中硝酸根、磷酸根离子的危害12-13
  • 1.3 水体中阴离子的处理技术13
  • 1.4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13-14
  • 1.5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14-15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15-20
  • 2.1 药剂和材料15-16
  • 2.1.1 主要材料15
  • 2.1.2 实验试剂15
  • 2.1.3 仪器和设备15-16
  • 2.2 实验方法16-20
  • 2.2.1 扫描电镜分析方法16
  • 2.2.2 比表面积的分析方法16
  • 2.2.3 Zeta电位的测定方法16
  • 2.2.4 元素分析方法16
  • 2.2.5 X射线衍射方法16
  • 2.2.6 阴离子标准溶液的制备16-17
  • 2.2.7 吸附方法17-18
  • 2.2.8 阴离子浓度的测定18-20
  • 第3章 农用秸秆改性方法与改性机理的研究20-34
  • 3.1 农用秸秆的化学组成20-21
  • 3.2 农用秸秆的改性原理与改性方法21-23
  • 3.3.1 农用秸秆的改性原理21-22
  • 3.3.2 农用秸秆的改性方法22-23
  • 3.3 最佳改性条件的选择23-31
  • 3.3.1 秸秆投加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23-24
  • 3.3.2 吡啶投加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24-27
  • 3.3.3 二甲胺投加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27
  • 3.3.4 第一阶段反应温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27-28
  • 3.3.5 第一阶段反应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28
  • 3.3.6 第二阶段反应温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28
  • 3.3.7 第二阶段反应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28-29
  • 3.3.8 第三阶段反应温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29-30
  • 3.3.9 第三阶段反应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30
  • 3.3.10 小结30-31
  • 3.4 农用秸秆改性前后物化性质的变化31-34
  • 3.4.1 改性前后色泽的变化31
  • 3.4.2 改性前后SEM图片的变化31
  • 3.4.3 改性前后比表面积的变化31-32
  • 3.4.4 改性前后Zeta电位的变化32
  • 3.4.5 改性前后氮元素含量的变化32-33
  • 3.4.6 改性前后X射线衍射图的变化33-34
  • 第4章 改性农用秸秆对水中阴离子的吸附效果及吸附机理的研究34-61
  • 4.1 改性小麦秸秆对水中硝酸根的吸附研究34-40
  • 4.1.1 硝酸根在改性小麦秸秆上的吸附等温线34-36
  • 4.1.2 改性小麦秸秆对硝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36-40
  • 4.2 改性小麦秸秆对水中磷酸根的吸附研究40-45
  • 4.2.1 改性小麦秸秆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40
  • 4.2.2 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40-41
  • 4.2.3 温度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影响41-42
  • 4.2.4 吸附动力学42-44
  • 4.2.5 竞争吸附试验44-45
  • 4.3 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硝酸根的吸附研究45-51
  • 4.3.1 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45
  • 4.3.2 改性玉米秸秆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45-46
  • 4.3.3 温度对硝酸根吸附效果的影响46-47
  • 4.3.4 振荡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47-51
  • 4.4 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磷酸根的吸附研究51-57
  • 4.4.1 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51
  • 4.4.2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51-52
  • 4.4.3 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52-53
  • 4.4.4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53-54
  • 4.4.5 吸附动力学研究54-55
  • 4.4.6 吸附热力学研究55-57
  • 4.5 阴离子交换剂吸附阴离子的机理57-61
  • 4.5.1 Donnan膜理论58-59
  • 4.5.2 晶格理论59
  • 4.5.3 双电层理论59-61
  • 第5章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8-69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玉米秸秆及其纤维素的改性和吸附水体镉离子的机理研究    郑刘春

饮用水中三种致癌无机酸根的去除    孙武珠

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    杨军,余木火,陈惠芳

纤维素纤维阳离子改性剂PECH-amine的研制    余逸男,陈水林

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杨孝海

羧基稻草阳离子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去除水溶液中亚甲蓝的研究    靳友彬;胡云;孙进;龚仁敏;

阳离子木素胺的制备及其电泳研究    王晓红,郝臣,赵谦

浅谈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陈勇

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闫红秋,李霞

稻草、麦秆等农作物秸秆资源再利用研究    刘俊峰,易平贵,金一粟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    钟华平,岳燕珍,樊江文

高蛋白整秸秆氨化饲料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陈继富,张超美,刘金香

PP/秸秆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工艺研究    肖亚航,傅敏士

生物质气化导热油传导供热烘烤烟叶研究    王喜功;杨旭亮;李仁政;赵湘江;杨晓东;周建;杜传印;

农产品废弃物对染料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杨帆;宋小杰;韦文美;

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李东升;周为华;朱新开;李春燕;郭文善;

新疆生物质能资源调查与地理分布特征分析    卢燕;蒙晓琴;高婧;王哲;

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    高利伟;王方浩;马林;张卫峰;马文奇;张福锁;

农业废弃物棉杆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孔隙结构分析    蒋卉;

秸秆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研究    罗晶;解玉红;李思蓓;冯炘;

基于循环农业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    冯伟;张利群;何龙娟;庞中伟;郭淑珍;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趋势    卢敏;李玉;

玉米秸秆在人工瘤胃反应器中的厌氧转化    岳正波;胡真虎;俞汉青;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改性棉织物的涂料染色工艺探讨    孟春丽;安刚;曹毅;

城市土壤及植被的碳储量分析——以郑州为例    黄黎;杨俊峰;吴明作;

竹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覃鸿东;朱义年;梁美娜;蔡芬芬;佟小薇;

临沂市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与开发战略研究    曾昭鹏;

东北农牧交错区“草地-秸秆畜牧业”概论    周道玮;孙海霞;孙泽威;

CHPTMAC改性棉织物活性染色工艺    胥正安;司淼;王玉丰;陆建辉;

棉纤维阳离子化与活性染料无盐染色    马威;张淑芬;杨锦宗;

改性麦草除磷效果的研究    岳文文;王宇;高宝玉;徐秀明;许醒;

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中基质理化性状变化及残渣培肥土壤的作用    李玲玲

颗粒物对藻华生物的絮凝作用及其分形数值模拟研究    王洪亮

木质纤维素大分子白腐菌改性机制及热解性质研究    杨雪薇

玉米秸秆及其纤维素的改性和吸附水体镉离子的机理研究    郑刘春

建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    何娟

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评价    高雪松

水稻秸秆降解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机理研究    徐杰

中国主要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与污染治理策略研究    罗钰翔

改性稻秆吸附剂表征及处理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性能研究    刘澜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    王平

棉纤维改性及其在天然染料染色中的应用    柴丽琴

秸秆生物发酵对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的影响    付乃旭

生物质综合利用CDM项目方法学应用研究    李威

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CO_2施肥及残渣对植物生长和培肥土壤的作用    宗晓波

采用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研究    宋俊芬

河北平原作物秸秆主要利用途径的效率与效益的系统研究    王士超

微生物菌剂及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土壤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    李小磊

湖北省秸秆沼气发展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江亮

长春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    王忠君

泰安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绩效与长效机制研究    安峰

锦州铁合金厂区周边蔬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肖振林;曲蛟;丛俏;

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周爱萍;

国内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及其防治差异分析    吴雨华;

农村水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吴德勇;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江曙光;

合肥市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程度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    储茵

地下水砷污染分析    丁爱中;杨双喜;张宏达;

成都平原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空间变异研究    刘英华,张世熔,张素兰,魏甦,肖鹏飞

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    杨军,余木火,陈惠芳

饮用水中致癌物的致癌作用及防治对策    操佩娟,王定勇

中国癌症村现象及折射出的环境污染健康相关问题分析    余嘉玲;张世秋;

自交联型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动力学研究    李和平

锰氧化物改性过滤材料对铜和铅离子的吸附研究    邹卫华

蒙脱土、高岭土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Pb~(2+)和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研究    张树芹

利用农业秸秆制备阴离子吸附剂及其性能的研究    王宇

烟杆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张利波

磁性壳聚糖改性以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周利民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技术与吸附性能研究    王春峰

玉米秸秆为原料燃料乙醇制备的关键问题研究    李冬梅

砷污染水稻高光谱特征及水稻籽粒产量光谱预估研究    吉曹翔

利用胶体晶体和F127为模板制备有序孔结构的硅胶整体柱    操利超

用农产品废弃物制备纤维素强阳离子交换剂及其应用    解战峰

锌对镉胁迫下小白菜生长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方学智

硅胶整体柱的制备及其色谱性能的研究    杨静

生物质秸秆利用化学—活性污泥法制取氢气的初步研究    张雪松

农业非点源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金国华

西南某地红壤中Sr、Cs协同吸附动力学研究    陈新

氧化锰—粘土矿物复合物的表面特性及其对As(Ⅲ)的氧化    唐丽

饮用水处理中臭氧氧化效能与溴酸盐生成及控制研究    朱琦

改性秸秆纤维素在水处理中除磷的研究    吴文清;黄少斌;张瑞峰;祝光富;

绿色木霉改性玉米秸秆溢油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蓝舟琳;彭丹;郭楚玲;朱超飞;薛秀玲;党志;

基于镉吸附的花生壳酶改性研究    赵雅兰;易筱筠;雷娟;党志;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    徐楠楠;林大松;徐应明;谢忠雷;梁学峰;郭文娟;

改性稻草去除水中SO_4~(2-)和Cr(Ⅵ)的特性和机理研究    曹威

蔗髓改性制备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及其机理研究    刘新亮

玉米秸秆的化学改性、表征及吸油性能的研究    朱超飞

静电纺木质素/醋酸纤维素微纳米纤维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黄燕

玉米秸秆/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水中Pb~(2+)的吸附性能研究    王利香

氢氧化镁改性沸石对水体中甲基橙、亮绿和镉离子的吸附研究    高帅鹏

玉米秸秆的生物改性及其对石油吸附性能的研究    蓝舟琳

生物改性花生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赵雅兰

金属盐改性秸秆对水中低浓度磷的吸附特征研究    吴文清

靖远凹凸棒石吸附水溶液中Cd(Ⅱ)性能的研究    傅正强

植物纤维基铬六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    刘伟

木质纤维素物质水解新技术及应用    欧阳平凯,韩祖国

糠醛生产废渣直接转化为复合肥的研究    刘俊峰,易平贵,金一粟

改性木质素的电泳    曾祥钦,王晓红

草-牛-沼生态系统中养分的循环利用    刘经荣,石庆华,谢国强,张美良,稽素霞,谢秋发,吴金发,潘磊

改良硫酸法生产工艺中糠醛的测定    刘俊峰,易平贵,马建元

我国农村作物秸秆资源化调查研究    王秋华

农林牧废弃物资源饲料化的新途径    黄士忠,王继军,陈国光

我国作物秸秆燃烧甲烷、氧化亚氮排放量变化趋势预测(1990-2020)    

露地整秸大批量速成氨化饲料技术研究    陈继富,赵守贤,李志禹

浙江省秸秆资源及其品质调查研究    宋蕺苞

BCATI改性E-20环氧树脂及其涂料    陈行琦;刘曙光;张淑玲;李响军;

用于钛液净化的改性聚丙烯酰胺研制    罗时中

松香改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史晓杰;蒋丽红;缪应菊;张思华;王亚明;

己内酰胺接枝共聚改性杨木BCTMP纤维工艺    朱翠玲;李新平;王利君;

改性花生壳粉对Mn~(2+)的吸附    孙小梅;刘勇;李步海;

己内酰胺接枝共聚改性纸浆纤维的研究    王利君;韩卿;谢益民;

羊毛脂酰胺化改性反应的研究    王学川,冯见艳,孙明,安华瑞

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引发麦草浆纤维与己内酰胺接枝共聚改性    王利君;韩卿;谢益民;

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性能    张林雅;矫庆泽;赵芸;周明吉;冯薇;葛艳蕊;

OCC纸浆纤维与己内酰胺接枝改性研究    王利君;韩卿;

丙三醇缩水甘油醚改性脱细胞猪真皮基质的研究    但年华;曾睿;但卫华;王亮;林海;关林波;王康建;米贞健;

苯甲酸膨润土的合成及其表征    韦藤幼;傅煌辉;李琪琳;童张法;

含氟缩水甘油醚的合成与表征    丛海涛;薛伟;陆冲;程树军;

聚苯醚的改性及应用    周园;徐庆玉;李翔;王洛礼;

碱木素的磺化改性研究    李嘉;欧阳新平;邱学青;

改性超支化聚酯用于激光全息记录材料    朱宗文;余科;王跃川;

B_4C改性呋喃树脂在高温热裂解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王继刚;蒋南;蒋海云;

木质素的结构及其改性研究进展    谢建军;罗迎社;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天然麻纤维改性研究    何莉萍;

超声波技术有机改性蒙脱土    莫尊理;张平;陈红;左丹丹;

改性稻草去除水中SO_4~(2-)和Cr(Ⅵ)的特性和机理研究    曹威

天然植物纤维塑化改性工艺及促进机理研究    修慧娟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的合成及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研究    焦艳华

沈84-安12区块聚合物驱油剂、驱油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    尉小明

蛭石基吸附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其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离机理    于旭彪

改性泥炭吸附水体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及其机理研究    汤烜祎

改性菜籽油/蒙脱土纳米复合加脂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吕斌

物理预处理—蛋白酶控制水解联合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    陈林

一维钛基纳米材料的合成、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宋亮

聚硅氮烷陶瓷先驱体的光固化改性研究    李义和

建筑膜材涂层改性及其疏水性能研究    张春山

改性超支化聚合物制备及其在蚕丝活性染料染色中的应用    王成龙

改性植物单宁絮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研究    汪丽

新型生物质基多元醇及聚氨酯保温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朱俐静

碱木素改性合成纸张增强剂的研究    高雨

E44/KH550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及在UHMWPE纤维上的应用    肖家伟

纳米TiO_2/ZnO改性氨基硅油的制备及其整理棉织物导热性能的研究    刘锴

甘蔗渣吸附废水中Cd~(2+)和Cr~(3+)的研究    熊佰炼

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及改性研究    王建明

UV固化涂料用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蒋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