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大功率秸秆燃气燃烧机设计及其控制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3:12
热度:

大功率秸秆燃气燃烧机设计及其控制研究【摘要】:生物质能作为可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资源,且其储量巨大,它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总量的第四位,所以,生物质直接液化制取

【摘要】: 生物质能作为可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资源,且其储量巨大,它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总量的第四位,所以,生物质直接液化制取燃油将成为本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在生物燃油制取的过程中,以生物质为原料提供其反应所需能量,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真正实现生物燃油利用的环保性和可再生性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是以省攻关项目“年产2000吨生物燃油闪速裂解制油新装置(GC05A311)”科研项目为基础,全面、系统地收集、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秸秆气化技术和燃气燃烧机相关理论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综合,通过对气体燃料燃烧过程及其射流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结合本中心先前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设计了一台2.6MW大功率秸秆燃气燃烧机,该燃烧机可为年产2万吨生物质燃油反应装置提供所需热能,同时也为整个生产线的建立提供技术保障。本文重点阐述了秸秆燃气燃烧机的具体设计过程和计算方法,包括:对生物质闪速裂解液化生产生物燃油设备工作过程中的能量传递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得出燃烧机的运行功率;对国内现有的秸秆气化技术及装置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进而对生物燃油生产线中秸秆燃气的气化供气部分进行了选型设计;比较详细的列出了燃气燃烧过程和射流理论的计算过程和公式推导;通过大量而充分的前期工作,最终确定秸秆燃气燃烧机的结构形式和工作过程,创造性的提出采用周边燃气与中心燃气先后喷射混合供气的预混形式,更加有效的提高了秸秆燃气燃烧机的燃烧稳定性和高效性;计算得出了燃烧机的主要部件的尺寸参数,同时也对其他各部分的设计做了简单介绍;对工业生产中秸秆燃气燃烧机的控制过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根据秸秆燃气的特性,确定了燃烧机的具体控制过程方案。 本论文所研制的秸秆燃气燃烧机具有功率大、燃烧稳定性好、不脱火、不回火、无黄焰、燃烧效率高等优点,而且设备空间紧凑,易组合成大型集成装置,形成规模化生产,而且结构相对简单,制造维护比较容易。同时为以后同类的设计与试验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为今后的应用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物质 秸秆燃气 燃气燃烧机 射流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K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0
  • 1.1.1 开发生物质能源的迫切性9
  • 1.1.2 生物质能的利用现状及发展9-10
  • 1.1.3 生物质裂解液化制生物燃油技术概况10
  • 1.2 国内外生物质气化技术概况10-13
  • 1.2.1 国内的技术现状10-12
  • 1.2.2 国外的研究进展12-13
  • 1.3 燃气燃烧机的技术现状13-14
  • 1.3.1 燃气燃烧机的分类13
  • 1.3.2 国内燃气燃烧机生产模式13-14
  • 1.3.3 国内生物质燃气燃烧机现状14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14-16
  • 1.4.1 研究目标及意义14
  • 1.4.2 主要研究内容14-16
  • 2 秸秆气化机组选取及其特性研究16-25
  • 2.1 斜板槽式生物质闪速裂解液化装置概述16-17
  • 2.1.1 生物质闪速热解液化原理16
  • 2.1.2 斜板槽式生物质闪速热解液化装置的工作过程16-17
  • 2.2 燃烧机功率的确定17-20
  • 2.2.1 反应器处理性能17
  • 2.2.2 燃烧机所需功率计算17-20
  • 2.3 秸秆燃气气化机组的选取20-24
  • 2.3.1 秸秆气化机组的工作过程20-21
  • 2.3.2 秸秆气化机组的选定21-22
  • 2.3.3 BLJQ-X型系列秸秆气化机组结构22-23
  • 2.3.4 燃气气化机组产气性能参数23-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3 气体燃料的燃烧25-33
  • 3.1 燃烧所需空气量的计算25-26
  • 3.1.1 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25-26
  • 3.1.2 实际空气需要量26
  • 3.2 燃烧产物的计算26-28
  • 3.2.1 燃气燃烧时理论烟气量的计算27
  • 3.2.2 实际烟气量计算27-28
  • 3.3 燃烧温度的确定28-29
  • 3.4 气体燃料燃烧的过程和特点29-31
  • 3.4.1 气体燃料的燃烧过程29-30
  • 3.4.2 燃烧类型及特点30-31
  • 3.5 燃烧过程的强化与完善31-32
  • 3.5.1 燃烧设备运行强度的表示31
  • 3.5.2 燃烧过程强化的途径31-32
  • 3.6 本章小结32-33
  • 4 燃气燃烧的气流混合理论33-40
  • 4.1 研究射流理论的内容和意义33-34
  • 4.2 单股射流的流动规律34-35
  • 4.3 多股射流与受限气流的流动规律35-39
  • 4.3.1 由喷嘴或厚壁孔口喷出的射流35-36
  • 4.3.2 由薄壁孔口喷出的射流36-37
  • 4.3.3 孔口前气体所需压力37-39
  • 4.4 本章小结39-40
  • 5 秸秆燃气燃烧机的设计与计算研究40-61
  • 5.1 秸秆燃气的特性研究40-42
  • 5.1.1 秸秆燃气的成分40
  • 5.1.2 秸秆燃气的分子量40-41
  • 5.1.3 秸秆燃气的密度和相对密度41
  • 5.1.4 秸秆燃气的热值41-42
  • 5.2 秸秆燃气燃烧特性42-45
  • 5.2.1 燃气华白指数42-43
  • 5.2.2 秸秆燃气的着火温度43
  • 5.2.3 秸秆燃气的火焰传播速度43-44
  • 5.2.4 火浓度极限及燃烧理论空气量44
  • 5.2.5 秸秆燃气与常用燃气特性对比44-45
  • 5.3 秸秆燃气燃烧机结构形式的确定45-48
  • 5.3.1 燃烧机的技术要求45
  • 5.3.2 燃烧形式的确定45-46
  • 5.3.3 确定燃烧机供气方式46-47
  • 5.3.4 秸秆燃气燃烧机的结构及原理47-48
  • 5.4 燃烧机各尺寸参数的计算48-58
  • 5.4.1 空气系统的计算48-52
  • 5.4.2 燃气系统计算52-58
  • 5.5 点火方式的选择58
  • 5.6 风机的选型58-59
  • 5.7 燃烧机总体结构建模59-60
  • 5.8 本章小结60-61
  • 6 秸秆燃气燃烧机控制的研究61-65
  • 6.1 秸秆燃气燃烧机的控制功能61-63
  • 6.2 控制系统实现过程63-64
  • 6.3 本章小结64-65
  •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68
  • 附录68-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70
  • 致谢70-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下降    冯子京;

国外全自动燃烧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黄思明

生物质闪速热解技术及生物油的应用    刘世锋;王述洋;白雪双;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展望    王革华

生物质燃气专用灶具的设计    雷廷宙,师新广,李海军,杨剑锋,李再峰,胡建军

BCT-1型生物质燃气燃烧器的研制    李刚;杨群发;炊密杏;张百良;

生物质能的应用前景分析    雒廷亮,许庆利,刘国际,赵军,曹文豪

一氧化碳在循环流化床燃烧室中的燃烧模型    王智微,李定凯,沈幼庭,郑洽余

生物质燃气烘干粮食的试验和应用研究    熊昌国,庹洪章,张芸

生物质比热容的测量方法    易维明

济南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研究    吴良;曾强能;李文赞;孙姝娟;黄彪;王仁卿;郭卫华;

麦秸秆稀酸水解条件的研究    程旺开;汤斌;张庆庆;陈阿娜;翟光雯;周逢云;陈中碧;

能源植物小桐子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王岩;龙春林;程治英;

三门峡市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基于对该市151户农户调查的分析    杨占江;汪海波;

不同预处理对颗粒污泥利用厨余物产氢性能的影响    许之扬;严群;阮文权;邹华;唐蕾;

淮南地区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模式    程少武;黄志斌;

烟台地区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推广沼气技术初探    王建亮;刘庆军;王玉梅;

生物质能概念界定与属性划分的探讨    周中仁;

中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高春雨;李铁林;王亚静;毕于运;

循环床式生物质内热热解装置研究    肖烈;张飞;张忠河;何永梅;尤希凤;

沈阳地区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和利用    杨晓辉;

生物炼制技术在玉米加工业应用    张陆;刘艳;张英楠;

秸秆生物质燃料致密成型技术研究进展    邱凌;雷彦宁;王晓超;刘洋;

我国能源植物资源及其研发进展    何海英;邱凌;冯佰利;

秸秆颗粒燃料厂建设的可行性探讨    姚煜冬;

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生产的可行性研究    姚煜冬;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现状与展望    张宗兰;刘辉利;朱义年;

火焰法中改变流量比(R)对合成金刚石薄膜的影响    赵继英;赵茂生;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促进广西农业持续发展    陆豫;冼萍;理河;周航;

稻秆粉末超临界醇解产物中长链脂肪酸酯的GC/MS分析    陈晓菲;古文涛;刘小贝;黄纯洁;黄志雄;王世杰;伍林;宗志敏;魏贤勇;

电场作用下液体乙醇微细尺度层流扩散燃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    徐涛

合成气合成二甲醚和乙醇的试验研究    朱颖颖

秸秆类生物质流态化燃烧特性研究    秦建光

基于组分的生物质热裂解机理研究    刘倩

厨余物厌氧产氢过程控制因素优化研究    赵明星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    田徵

稻壳制备燃料乙醇及综合利用    麻越佳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    秦湘灵

催化转化纤维素制备乙酰丙酸和γ-戊内酯的研究    邓理

木质生物质预处理、组分分离及酶解糖化研究    王堃

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    唐京禧

沼渣利用下温室番茄及土壤环境对水氮耦合的响应    谢景欢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    马爱玲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质油的实验研究    胡兴涛

生物质及其热解液体产物分析研究    马梅英

我国生物质能源立法研究    闫献伟

海洋胶红酵母菌TJY15a菌株产油脂的研究    李梅

玉米秸秆热解制取生物油及其性质研究    王通洲

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研究    孙玉凤

新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研究    刘彦东

生物质的裂解及液化    杨敏,宋晓锐,邓鹏飞,杨辉荣

生物质催化气化工业应用技术研究    蒋剑春,金淳,张进平,应浩,戴伟娣,陶渊博

生物质能源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蒋剑春

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乔国朝,王述洋

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的研究    董治国,王述洋

全自动轻油燃烧器的研制    仪馨,贾瑞清

生物质气化及发电    魏文茂,马隆龙,肖艳京,卢炳方

改变烘烤环境的气体成分对烟叶烘烤的效应    韩锦峰,宫长荣,贾琪光

烟叶节能初烤房系列设计    张百良,雷春鸣,赵建林,薛愈

生物质燃气专用灶具的设计    雷廷宙,师新广,李海军,杨剑锋,李再峰,胡建军

地下煤气管网损坏的潜在原因    顾洪

燃气管随桥敷设实例    朱爱华;

室内燃气管暗装的探索与实践    李红雨;刘阳;赵军;

城市燃气管网设计施工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尹勇

四川省颁布燃气管理条例    

燃气管河道沉管法施工技术    龚志平;

塑料燃气管在上海的应用状况及技术要求    王可仁

压力记录仪在燃气管道气密性试验中的应用    鞠红,赵文勇

燃气管河道沉管法施工技术    龚志平;

燃气管内燃烧与温度分布    钱申贤

燃气PE管应用技术的探索    陈庆;何广;

超高层建筑燃气设计安全措施的应用    陈超;刘毅;

城镇燃气安全运营事故防范措施的探讨    戴旭;蒋惠武;

建筑物然气供气管道防雷技术探讨    惠良;陈晓东;孙金华;周建敏;

综合管沟规划建设刍议    武云甫;檀星;王燕敏;

PE管材的生产设备及其技术    罗敦勇;

等电位联结与共用接地系统在防雷设计中的要求    李明军;张晓;

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燃油改燃气应用研究    耿涛;曹建民;邓晓青;向锋;李小宝;魏华;阎建华;

燃气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王可仁;

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专用料的市场应用分析    鹿学凤;温立红;

新燃气管确保家庭燃气不惹祸    记者 仇方迎

今冬沈城家庭可烧燃气自主采暖    记者 彭跃东

主动开拓燃气管专用料市场    本报记者 姚耀富

铜管有望成为燃气管市场新宠    熊文芳

新型给水管、燃气管    林羽 本报记者 王一玫

燕化不断推进燃气管材国产化进程    周一兵

燕化燃气管材国产化迈大步    周一兵

铜气管的优势    国际铜业协会

JFE4月份国内发货钢管提价    友文

安装六注意    肖保

断层破碎带下穿燃气管隧道围岩变形控制及管道保护技术研究    王靖华

高档聚乙烯管材专用树脂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戚思清

平焰燃烧速度场的PIV测试研究    张亚竹

基于聚合工艺优化开发新型单峰PE100级聚乙烯管材料    王群涛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燃气监测系统    安静怡

低热值煤层气燃烧器结构设计及优化的研究    蔡松

室内燃气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    薛海强

部分预混式低热值煤层气燃烧器优化设计及燃烧特性研究    杨鑫

富氢生物质气化气燃烧器结构设计及燃烧特性研究    崔鹏飞

回收高密度聚乙烯(HDPE)瓶盖料抗老化性能的研究    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