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研究及响应曲面法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2:55
热度:

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研究及响应曲面法优化【摘要】: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有机成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经水解可转化为以木糖为主的五碳糖和以葡萄糖为主的六碳糖,获得的五碳糖和六碳糖是发酵工业和化

【摘要】: 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有机成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经水解可转化为以木糖为主的五碳糖和以葡萄糖为主的六碳糖,获得的五碳糖和六碳糖是发酵工业和化学工业及其它工业部门的重要原料。因此,水解是秸秆资源利用的关键步骤。 本文选择秸秆资源中的玉米秸秆为代表物,对影响其纤维素酶水解的五个关键因素: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和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中的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对水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玉米秸秆酶水解的还原糖产量(因变量)与五个因素(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该模型高度显著,拟合优度良好。借助SAS软件对模型方程分析,得出优化的酶水解条件为:酶浓度57.50FPU/g底物,底物浓度64.72g/L,温度47.94℃,pH4.78,反应时间49.05h,此条件下还原糖产量46.34g/100g底物。与单因子实验得出的最佳水解条件相比,响应曲面优化后的酶水解条件酶浓度降低了2.5FPU/g底物,底物浓度提高了14.72g/L,反应时间缩短了22.95h,同时还原糖产量提高4.37个百分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酶水解效率,对玉米秸秆进行了预处理,然后酶水解。选取可以有效水解半纤维素的稀酸预处理方法,以期达到后续酶水解的有利进行和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充分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水解半纤维素同时尽可能地保留纤维素为目的,确定了不同温度下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的优化条件。80℃下稀酸预处理的优化条件为:硫酸浓度4.2%,反应时间177min;100℃下稀酸预处理的优化条件为:硫酸浓度2.4%,反应时间100min;121℃下稀酸预处理的优化条件为:硫酸浓度2%,反应时间43min。 选取120℃下的预处理样进行单因子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三个不同温度下的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的酶水解进行了优化,分别建立了预处理后玉米秸秆酶水解的还原糖产量(因变量)与五个因素(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所得模型均高度显著,拟合优度良好。借助SAS软件对模型方程分析,分别得出三个不同温度下稀酸预处理后玉米秸秆优化的酶水解条件。 80℃下稀酸预处理后玉米秸秆酶水解的优化条件为:酶浓度22.33FPU/g底物,底物浓度76.46g/L,温度48.28℃,pH4.79,反应时间36.81h,此条件下还原糖产量38.21 g/100g底物。100℃下稀酸预处理后玉米秸秆酶水解的优化条件为:酶浓度22.24FPU/g底物,底物浓度78.68g/L,温度49.12℃,pH4.78,反应时间36.9h,此条件下还原糖产量40.84g/100g底物。121℃下稀酸预处理后玉米秸秆酶水解的优化条件为:酶浓度21.95FPU/g底物,底物浓度77.04g/L,温度48.93℃,pH4.78,反应时间37.72h,此条件下还原糖产量41.22 g/100g底物;与单因子实验得出的最佳水解条件相比,响应曲面优化后的酶水解条件酶浓度降低了3.05FPU/g底物,底物浓度提高了17.04g/L,反应时间缩短了22.28h,同时还原糖产量提高4.52个百分点。 100℃下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木糖的选择性较好;与直接酶水解相比,预处理后酶水解的玉米秸秆总糖产量提高7.03个百分点,增幅最大,而且与直接酶水解的优化条件相比,酶浓度降低了35.26FPU/g底物,底物浓度提高了13.96g/L,反应时间缩短了12.15h。121℃下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木糖的选择性最高;与直接酶水解相比,预处理后酶水解的玉米秸秆总糖产量提高6.11个百分点,而且与直接酶水解的优化条件相比,酶浓度降低了35.55FPU/g底物,底物浓度提高了12.32g/L,反应时间缩短了11.33h。80℃下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木糖的选择性较差;与直接酶水解相比,预处理后酶水解的玉米秸秆总糖产量没有明显提高,但与直接酶水解的优化条件相比,酶浓度降低了35.17FPU/g底物,底物浓度提高了11.74g/L,反应时间缩短了12.24h。研究表明稀酸预处理可以缩短后续酶水解的反应时间,减少酶用量,提高底物转化率。 本研究证明响应曲面法优化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和稀酸预处理后玉米秸秆酶水解工艺是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得到的优化条件有利于玉米秸秆的转化生产还原糖。 【关键词】:酶水解 稀硫酸预处理 纤维素 半纤维素 玉米秸秆 还原糖 旋转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曲面法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Q352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10
  • 前言10-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5
  • 1.1 木质纤维素资源及利用12
  • 1.2 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现状12-16
  • 1.2.1 农作物秸秆的性质12-13
  • 1.2.2 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13-16
  • 1.3 纤维素酶水解16-20
  • 1.3.1 纤维素酶组分及水解机理16-17
  • 1.3.2 影响纤维素酶水解的因素17-20
  • 1.4 实验优化的数学方法20-23
  • 1.4.1 多因子实验设计20-21
  • 1.4.2 响应曲面优化21-23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23-25
  • 第二章 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25-42
  •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25-26
  • 2.1.1 实验原料25
  • 2.1.2 试剂来源及规格25-26
  • 2.2 实验仪器26
  • 2.3 实验方法26-30
  • 2.3.1 DNS 法测定酶活力的步骤26-29
  • 2.3.2 纤维素酶水解方法29-30
  • 2.4 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单因子实验研究30-33
  • 2.4.1 酶浓度对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30
  • 2.4.2 底物浓度对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30-31
  • 2.4.3 温度对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31
  • 2.4.4 pH 对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31-32
  • 2.4.5 反应时间对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32-33
  • 2.5 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多因子实验研究33-40
  • 2.5.1 多因子实验设计33-35
  • 2.5.2 结果分析与响应曲面法优化35-40
  • 2.6 本章小结40-42
  • 第三章 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纤维素酶水解42-69
  • 3.1 实验原料及试剂42-43
  • 3.1.1 实验原料42
  • 3.1.2 试剂来源及规格42-43
  • 3.2 实验仪器43
  • 3.3 实验方法43-45
  • 3.3.1 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43-44
  • 3.3.2 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后纤维素酶水解44-45
  • 3.4 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条件的选择优化45-47
  • 3.4.1 80℃下稀酸预处理条件的选择优化45-46
  • 3.4.2 100℃下稀酸预处理条件的选择优化46-47
  • 3.4.3 121℃下稀酸预处理条件的选择优化47
  • 3.5 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后纤维素酶水解单因子实验研究47-49
  • 3.5.1 酶浓度对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47
  • 3.5.2 底物浓度对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47-48
  • 3.5.3 温度对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48
  • 3.5.4 pH 对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48-49
  • 3.5.5 反应时间对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49
  • 3.6 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后纤维素酶水解多因子实验研究49-66
  • 3.6.1 多因子实验设计49-50
  • 3.6.2 80℃下稀酸预处理后酶水解结果分析与响应曲面法优化50-55
  • 3.6.3 100℃下稀酸预处理后酶水解结果分析与响应曲面法优化55-61
  • 3.6.4 121℃下稀酸预处理后酶水解结果分析与响应曲面法优化61-66
  • 3.7 本章小结66-67
  • 3.8 对比分析67-69
  • 第四章 结论69-71
  • 4.1 本文的创新点69
  • 4.2 主要结论69-71
  • 参考文献71-76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76-77
  • 附录77-83
  • 致谢8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新型绿色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的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    常春,马晓建,岑沛霖

花卉秸秆和牛粪联合堆肥的中试研究    张相锋,王洪涛,周辉宇,张义安,聂永丰

试验设计与优化方法    邓勃

秸秆同步固态发酵法生产酒糟饲料蛋白的初步研究    孙君社,苏东海,李雪

木素对纤维素酶解的影响及纤维素酶解    张建安,张小勇,韩润林,李佐虎,闫科

麦秸纤维素酶解法制糖研究    李稳宏,吴大雄,李宝璋

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席兴军,韩鲁佳,原慎一郎,野中和久

生物质资源与林产化工    宋湛谦;

纤维素预处理技术的发展    唐爱民,梁文芷

木质纤维原料酶水解研究进展    金士威;朱圣东;吴元欣;喻子牛;

玉米秸秆酶水解及发酵乳酸的研究    黄爱玲

黄芪总皂苷与赤芍总苷协同抗血栓作用    徐先祥,刘青云,彭代银,夏伦祝,高家荣

复合型透皮吸收促进剂对黄芩苷透皮吸收的影响    吕志平,刘强,朱红霞

计算机直接试验设计    张学中

试论中药制剂工艺优化的实验设计    何惟胜

基于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不锈钢焊条的焊缝成形    孟工戈,王丽凤,焦滨先,郭立伟

来氟米特脂质体的工艺优化    朱全刚,胡晋红,孙华君,张立超

济南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研究    吴良;曾强能;李文赞;孙姝娟;黄彪;王仁卿;郭卫华;

酶改善二次纤维结合性能的研究    杭志喜

直接降解稻草秸秆的菌株筛选及其发酵过程研究    金显春;郭文杰;杨勇;陶文沂;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    何学松;

云南甘蔗资源状况及甘蔗能源发展前景    杨清辉;

NaCl胁迫对草莓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青云;葛会波;胡淑明;宋彦平;张洁;

晚熟桃不同枝龄休眠枝的抗寒力比较    肖啸;张立彬;刘建珍;郭志杰;

龙眼细胞壁代谢相关酶与果皮褐变的研究    吴振先;刘熙东;韩冬梅;陈维信;苏美霞;

关于发展生物质产业的几点思考    王亚静;

生产秸秆型植物纤维制品新途径——环保花盆    魏杰;董金狮;

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    赵艳民;姚俊杰;赵云龙;安传光;段晓伟;

基于图形变形法的可视化技术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欧海英;张为华;解红雨;李晓斌;

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李静;沈益新;

生物酶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    陈颖;

秸秆热化学液化工艺和机理的研究    梁凌云

玉米芯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研究    石波

Sp.E-86菌株高产木聚糖酶机理和吸附特性及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王海

基于智能方法的蒸发型空调系统性能实验与优选研究    孙洲阳

燃料乙醇固态发酵生产工艺的研究    王瑞明

高产海藻糖菌种选育及生产工艺的研究    王兰

基于CAE的薄板冲压毛坯反算技术与应用    周军

脑力疲劳的注意特征及主观评定方法的实验研究    曹雪亮

环境友好型阻燃纤维素纤维的研究    程博闻

康氏木霉纤维素酶的发酵及其对稻草降解利用的初探    刘小杰

医学论文中常用实验设计方案的应用研究    梁士杰

一种气化数学模型及木屑的高温气化试验    林竹

龙葵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及测定研究    刘覃

EM(有效微生物)组成的分类鉴定及在垃圾堆肥处理技术中的应用    袁芳

环境友好催化剂作用下葡萄糖水解反应行为研究    张欢欢

辽宁东部山区农村能源与水源基地建设关系的研究    张昱

木质纤维素超低温微化—固定化酶降解制备乙醇工艺研究    焦岩

发酵木糖产酒精酵母诱变育种研究    牟建楼

黑木耳多糖提取及综合利用    李铁柱

酶制剂对青贮高粱品质的影响    晏和平

国产蜡质玉米淀粉糊性质的研究    熊丽苹,张小梅,黄立新

糯玉米淀粉的改性及其在轻工业中的应用    王琴;冯颖竹;温其标;

矿浆电解过程的浸出机理    杨显万,张英杰,邓纶浩,邱定蕃

采用硫酸铵焙烧方法从低品位碳酸锰矿中富集回收锰    朱国才;李赋屏;肖明贵;

微生物还原浸出法回收废旧电池粉末中的金属锰    杜竹玮,李浩然

矿浆电解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罗吉束

纤维素还原低含量软锰矿制备硫酸锰    张小云;田学达;

从低品位碳酸锰矿石中富集回收锰的绿色化学工艺研究    李赋屏,朱国才,田君

多金属结核矿浆电解的浸出机理研究    尹飞,江培海,王成彦,陈永强

国内铋湿法冶金技术    王成彦,邱定蕃,江培海

光合产氢菌群的筛选及其利用猪粪污水产氢因素的研究    尤希凤

超声波作用下纤维素纤维结构与性质的研究    唐爱民

微波与化学反应体系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特殊效应研究    杨晓庆

生物质制备新型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的研究    常春

利用玉米秸秆制取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    陈明

耐盐菌株特性及其在高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信欣

RBF神经元网络的研究及其在复杂化学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王梦松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用于细菌MALDI飞行时间质谱的分类判别    王丹

进化计算和人工神经网络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于晓辉

纤维素酶水解动力学及影响因素研究    夏安

多响应问题的稳健性设计优化研究    张于轩

响应曲面二阶设计方法比较研究    胡雅琴

光合细菌生物产氢试验研究    康铸慧

产品质量系统的试验设计与优化    范杏彬

大观霉素发酵培养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    张文军

五氧化二钒与氧氯化锆的湿法提取研究    黄银霞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孙君社,李雪,董秀芹

壳聚糖固定化纤维素酶在填充床式反应器中反应条件的研究    陈盛,林曦,余桂春

元素在石墨炉内石墨探针表面上的原子化机理研究——Ⅶ.锗的原子化机理    刘强,邓勃

几种单纯形优化方法优化性能的比较研究    邓勃,闵顺耕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的优化    莫华,邓勃

单纯形优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混合酚与吡嗪烷基化产物的研究    闵顺耕;邓勃;陈培榕;

分析测试中的试验设计和优化方法 三、均匀设计法    王小芹;邓勃;秦建侯;

利用正交多项式回归设计研究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铂的条件初探    邓勃;王小芹;

毛细管气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及大蒜油中痕量硒化学形态分析的研究    白文敏,邓勃,蔡小嘉

一种新改进单纯形优化方法    蔡小嘉,邓勃,白文敏

大米蛋白的双酶法水解条件研究    王章存;申瑞玲;章银良;姚惠源;

超声辅助酶解法提取豆渣膳食纤维研究    刘建平;杨小敏;王雪芳;刘征官;胡林;

大豆秸秆酶水解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徐忠,杨雪欣,汪群彗,姜兆华

内切木聚糖酶的选择性纯化及酶解制备低聚木糖的研究    毛连山;勇强;宋向阳;姚春才;余世袁;

以玉米芯为原料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研究    张金永;丁兴红;夏黎明;

大米蛋白的酶水解机制研究——Ⅰ酶反应进程及酶在反应体系中的分配    王章存;刘卫东;郑坚强;董吉林;姚惠源;

双酶法水解茶树菇工艺的研究    高珊;余晓斌;

稀酸法-酶法处理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的最优条件    龚大春;王栋;田毅红;曾晶;李德莹;黄应平;

大米淀粉脂肪代用品的开发现状和研究进展    马涛;赵琨;毛闯;

酶法制备啤酒废酵母生物活性肽的工艺条件研究    吴鑫颖;邱树毅;凌秀梅;

大米蛋白的酶水解动力学研究    熊善柏;赵思明;刘友明;席文博;

碱性蛋白酶水解鸭血工艺条件的研究    周娟娟;王海滨;柯雪梅;彭先友;张建华;

水解预处理对秸秆类生物质发酵生物制氢的影响    马红翠;陈景润;樊耀亭;

大米蛋白的酶水解动力学研究    熊善柏;赵思明;刘友明;席文博;

酶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烟草及烟草制品中的淀粉    孙文梁;周宛虹;佘永桢;

酶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烟草及烟草制品中的淀粉    孙文梁;周宛虹;佘永桢;

透明质酸寡糖研究进展    崔向珍;王凤山;刘爱华;郭学平;

纤维素酶解花生壳产糖工艺的研究    夏春岚;刘丽荣;方波;王睿睿;

酶水解-HPLC法测定肉类及牛奶中的11种甾体激素    王炼;杨元;王林;

海地瓜体壁蛋白复合酶解工艺的研究    赵元晖;李八方;曾名勇;

川味真 开创调味品新时代    本报记者 许惠

重庆昊元 使中国调味品业走向纵深    梦杨

生物质资源取之不尽    

突破生物技术产业化瓶颈    姚善泾

生物质化工技术研发应分三步走    王秀兰

秸秆变汽油不再是神话    本报记者  吴红雅

酵母在饲料工业中的新应用    朱宏娟

杏仁切莫随意食    郭卿哲

家庭养花巧用大蒜    

止咳润肠良药——杏仁    陈国华

利用酶修饰技术制取系列功能性大豆蛋白的研究    江连洲

微波技术用于植物纤维素原料生产酒精的研究    朱圣东

纤维素的酶水解及超声波对其加速作用的研究    何泽超

豆渣酶解产物作为粉末油脂壁材及其产品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周德红

米渣蛋白的制备及其酶法改性研究    王章存

水酶法从花生中提取油与水解蛋白的研究    王瑛瑶

丝胶肽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功能和结构的研究    吴金鸿

猪血多肽铁螯合盐的制备技术及性质研究    汪学荣

利用玉米秸秆制取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    陈明

葵花籽水酶法取油及蛋白质利用研究    任健

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研究及响应曲面法优化    杨静

天然丝素蛋白的酶水解研究    陈杰

玉米秸秆酶水解及发酵乳酸的研究    黄爱玲

乳清蛋白的酶水解改性研究    张俊英

牛蒡菊糖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董梅

酶水解和交联改性制备玉米多孔淀粉    李莹

聚乳酸纤维的生物酶改性    苏柳柳

离子液体预处理玉米秸秆及纤维素酶水解研究    杨涛

克氏原螯虾头制备风味料和提取虾青素的研究    钱飞

玉米芯酶解液培养真菌合成壳聚糖的研究    吕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