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整包秸秆的微波热解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2:21
热度:

整包秸秆的微波热解特性研究【摘要】:我国的生物质尤其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其能源化利用程度不高。目前,几乎所有的秸秆类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都需要对原料秸秆进行破碎,由此增加了系

【摘要】: 我国的生物质尤其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其能源化利用程度不高。目前,几乎所有的秸秆类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都需要对原料秸秆进行破碎,由此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初投资和能耗。因此,需要寻求一种秸秆无需破碎即可利用的新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不需预破碎的秸秆类生物质能源转化方法一整包秸秆的微波热解,无需对秸秆进行破碎,而是对其压缩打包实现整体热解利用,并与电加热常规热解进行了对比。 首先,在微波热解实验台上进行了微波加热下整包秸秆的热解过程和传热机理的研究。秸秆的微波热解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干燥阶段、预热解阶段、挥发分大量析出阶段和炭化阶段,各阶段对应的温区和加热机理不同:在微波加热下大尺度物料(整包秸秆)的传热方向由表层向内部,传质方向由内部向表层,这与经过破碎的小尺度物料不同;微波加热下料包内部温度场均匀性较好,微波功率越大,料包内部温度场越均匀;较之微波热解,常规热解预热阶段不明显,没有挥发分析出平台期,料包内部沿导热方向温度单调递减。 其次,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整包秸秆的微波热解特性,分析了热解产物以及热解过程的能耗。整包秸秆的微波热重特性与常规热重基本吻合,180℃~450℃温区为挥发分析出最多的阶段,高于450℃后物料失重缓慢;微波功率增大,热解各阶段的起始时间提前,最大热解速率增大,最终热解时间减小,但微波功率对热解最终温度影响不大;在微波功率为668W/(kg秸秆)下,秸秆热解最终三相产物中炭最多、液体其次、气体最少;热解气体的主要成分为CO、CO_2、H_2、CH_4和少量小分子烃,纯热解气中H_2含量最大可高于35 vol.%,合成气(H_2+CO)含量高于50 vol.%;热解气各组分含量和热解气热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都是先由零增大到最大值后减少,CO、CO_2含量最大值点比其他气体组分先出现;秸秆微波热解炭的比表面积约为30~40m~2/g,比常规热解炭大;在本文实验条件下,秸秆微波热解的耗电量在0.58~0.88 kW·h/(kg秸秆)之间,并且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单位质量秸秆完成热解所需电耗增大;在功率可对比的情况下,微波加热比电加热速度快、热解气热值高,微波热解气焦油含量比电加热热解气高。 最后,理论分析了整包秸秆的微波热解宏观反应动力学特性。建立了一步多反应竞争模型描述本实验中的微波热解反应,根据实验数据求出了不同微波功率下的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当微波功率为334w/(kg秸秆)和668W/(kg秸秆)时秸秆活化能分别为24~27 kJ·mol~(-1)和67~71 kJ·mol~(-1),反应级数都为一级,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都随微波功率的增大而增大。 整包秸秆的微波热解不需秸秆破碎,在热解过程和热解产物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为秸秆类生物质的能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途径。 【关键词】:微波热解 整包秸秆 热重特性 产物分析 反应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K6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符号说明13-14
  • 第1章 绪论14-28
  • 1.1 生物质能概况14
  • 1.2 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14-25
  • 1.2.1 物理转化技术15
  • 1.2.2 生物转化技术15-16
  • 1.2.3 化学转化技术16-25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25-28
  • 第2章 微波热解技术及研究进展28-38
  • 2.1 微波加热原理28-31
  • 2.1.1 微波媒质的分类28-29
  • 2.1.2 介电加热类型和偶极子极化加热29-30
  • 2.1.3 微波加热的优势30-31
  • 2.2 微波热解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31-37
  • 2.2.1 微波热解技术的国外研究现状31-36
  • 2.2.2 微波热解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36-37
  • 2.3 本章小结37-38
  • 第3章 整包秸秆的微波热解特性研究38-68
  • 3.1 实验样品和实验系统38-42
  • 3.1.1 实验样品38
  • 3.1.2 实验系统38-42
  • 3.2 实验流程及产物分析方法42-44
  • 3.2.1 实验流程42-44
  • 3.2.2 产物分析方法44
  • 3.3 微波加热下秸秆的热解过程和秸秆包的传热机理44-51
  • 3.3.1 微波加热下的秸秆热解过程44-45
  • 3.3.2 微波加热下秸秆包的传热机理45-48
  • 3.3.3 整包秸秆三维方向温度分布48-50
  • 3.3.4 微波功率及微波布置方式对温度场的影响50-51
  • 3.4 秸秆的微波热重特性分析51-55
  • 3.4.1 热解曲线分析51-53
  • 3.4.2 挥发分析出分布和微波功率对热解速率影响53-55
  • 3.5 秸秆的微波热解产物分析55-60
  • 3.5.1 三相产率55-56
  • 3.5.2 气体产物分析56-58
  • 3.5.3 固体产物分析58-59
  • 3.5.4 液体产物分析59-60
  • 3.6 微波热解过程能耗60-61
  • 3.7 秸秆类生物质微波热解反应动力学分析61-66
  • 3.7.1 秸秆类生物质微波热解反应模型的建立61-62
  • 3.7.2 秸秆类生物质微波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62-66
  • 3.8 本章小结66-68
  • 第4章 整包秸秆的常规热解实验研究68-74
  • 4.1 实验装置及系统68-70
  • 4.2 料包内部温度场分析70-72
  • 4.3 现象与产物分析72-73
  • 4.3.1 气体产物72-73
  • 4.3.2 固体产物和液体产物73
  • 4.4 本章小结73-74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74-76
  • 5.1 结论74-75
  • 5.2 不足与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83
  • 致谢83-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4-8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炭研究进展    闫智培;李十中;

农作物秸秆微波热解实验及机理研究    赵希强

微藻及其与煤的混合热解燃烧特性研究    陈春香

微波辐照下生物质热解气定向转化合成气研究    李龙之

基于活性炭的CO_2微波重整CH_4制合成气的实验研究    李中庆

含聚油泥微波热处理过程及强化技术研究    庞小肖

油菜籽粕生物质热解过程及产物特性研究    董优雅

微波辐射极化脂肪酸盐羧基端促进成烃的机理研究与应用    王允圃

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的温度分布    李贤军;张璧光;李文军;李延军;

生物质燃料直接燃烧过程特性的分析    刘建禹,翟国勋,陈荣耀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生物质热裂解机理研究    王树荣;刘倩;郑赟;文丽华;骆仲泱;岑可法;

电磁波对化学反应非致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黄卡玛,刘永清,唐敬贤,赵军,王保义

沉积温度对微波热解CVI制备碳/碳复合材料密度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邹继兆;曾燮榕;熊信柏;唐汉玲;谢盛辉;刘强;李志强;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介绍    吴伟烽,刘聿拯

矿物质对生物质热解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杨昌炎;姚建中;林伟刚;丁一刚;刘生鹏;

流化床生物质快速裂解制液体燃料    杨士春,刘荣厚

生物炼制与生物催化    金涌;

生物质快速裂解液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郭艳,王垚,魏飞,金涌

酸浸法提取煤矸石中Al_2O_3优化条件的研究    官长平;严朝晖;

生物质连续裂解能源转化工艺与装置实验研究    施建军;鲍巍涛;

生物油的特性、提质及应用    张丽丽;

密封圈在生物质油中的溶胀安定性研究    周义群;胡恩柱;徐玉福;胡献国;

麦秸秆稀酸水解条件的研究    程旺开;汤斌;张庆庆;陈阿娜;翟光雯;周逢云;陈中碧;

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    王璐;肖健;

能源植物小桐子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王岩;龙春林;程治英;

三门峡市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基于对该市151户农户调查的分析    杨占江;汪海波;

不同预处理对颗粒污泥利用厨余物产氢性能的影响    许之扬;严群;阮文权;邹华;唐蕾;

淮南地区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模式    程少武;黄志斌;

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研制及试验研究    朱锡锋;郑冀鲁;郭庆祥;朱清时;

生物质自热式热解液化研究与应用    朱锡锋;郭庆祥;陆强;

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制备技术应用与市场需求展望    周斌;雷建国;魏然;

利用木质剩余物和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    李光禄;王育红;王林山;

沈阳地区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和利用    杨晓辉;

生物质焦油处理方法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    杨玉琼;梁杰;宣俊;

废电路板热解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彭银霞;周阳;张德华;

生物质流态化解耦气化装置冷态试验    张萌;范晓旭;韩中合;刘华山;初雷哲;王怀春;

利用液相组成对聚酯微波解聚机理的初步研究    冯清华;金佳梅;左梦娜;张东;

利用玉米秸秆制备可降解薄膜工艺及其性能的研究    田潇瑜;付姓;徐杨;王玲;南江;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    杨莉

活性半焦低温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NO的研究    高健

阔叶木生物质精炼两种利用模式的研究    迟聪聪

木质素及其模型物在不同热化学环境下的解构    刘江燕

竹材液化、树脂化反应动力学及其生成物的性能    傅深渊

微波加热典型物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及演变机制    夏洪应

生活垃圾流化床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模型预测    郑皎

合成气合成二甲醚和乙醇的试验研究    朱颖颖

秸秆类生物质流态化燃烧特性研究    秦建光

基于组分的生物质热裂解机理研究    刘倩

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    唐京禧

沼渣利用下温室番茄及土壤环境对水氮耦合的响应    谢景欢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实验研究    朱孔远

义马煤气化反应性研究    谷小虎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    马爱玲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质油的实验研究    胡兴涛

镁铝氧化物催化生物质衍生物的羟醛缩合研究    邢士玉

极低酸中稻壳水解特性及转化乙酰丙酸的实验研究    魏巍

生物质及其热解液体产物分析研究    马梅英

糠醛渣制备活性炭及其对糠醛废水脱色性能的研究    王东旭

光皮树研究进展    谢风;潘斌林;胡松竹;胡冬南;

微藻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李臣;

生物质能源化学转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田水泉;张立科;杨风岭;张宪宏;樊静;

微波循环热解对污泥固态产物特性的影响研究    方琳;赵绪新;田禹;赵娟;

生物质三组分热解反应及动力学的比较    黄娜;高岱巍;李建伟;陈标华;

纤维素类生物质热解技术研究进展    张洪勋,李林

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的温度分布    李贤军;张璧光;李文军;李延军;

含油污泥焦化处理实验研究    周建军;吴春笃;赵朝成;赵东风;

溶剂提取法资源化处理集输罐底高含油污泥    孙向东;李美蓉;李然;

超细镍基催化剂上CH_4-CO_2重整反应的性能Ⅱ.制备方法对催化性能和抗积碳性能的影响    许峥,张鎏,张继炎,赵金保

生物质热解产物分析与生物油/柴油乳化研究    王丽红;易维明;柏雪源;殷哲;

Ni基催化剂上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研究    张安杰

生物质炭催化重整热解焦油技术研究    尤占平

纤维素热裂解机理试验研究    廖艳芬

复合氧化物负载的镍基催化剂上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及其机理研究    郭建军

生物质废弃物水热资源化处理过程及机理研究    孔令照

微波能作用下污泥脱水和高温热解的效能与机制    方琳

生物质微波裂解制备液体燃料的基础研究    王君

生物质流化床热解液化实验研究及应用    王贤华

热解技术处理废弃印刷线路板的实验研究    郭晓娟

生物质热解制氢机理和实验研究    孙立

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    唐京禧

炭基催化体系下CH_4-CO_2重整反应活性的研究    李彦军

南瓜籽薄层干燥和振动流化干燥特性的试验研究    裴静

煤半焦在焦炉煤气转化制备合成气中的作用    张华伟

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特性及应用研究    王喜鹏

微波场中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李勇

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碱金属析出的实验研究    徐婧

微波辐射下高温焦油脱水的研究    陈雪丽

生物质(海藻)裂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郭晓兰

冷等离子体炬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中的运用    龙华丽

微波辐照下生物质焦催化CO_2重整CH_4试验    李龙之;宋占龙;赵希强;马春元;

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炭研究进展    闫智培;李十中;

微藻及其与煤的混合热解燃烧特性研究    陈春香

微波辐照下生物质热解气定向转化合成气研究    李龙之

微波诱导热解废旧印刷电路板(WPCB)的实验和机理研究    孙静

油菜籽粕生物质热解过程及产物特性研究    董优雅

含油污泥微波热转化工艺设计与试验    姜深行

微波作用下含油污泥有机物的转化过程及微波处理工艺    李果

微波辐射极化脂肪酸盐羧基端促进成烃的机理研究与应用    王允圃

污泥和微藻生物质微波裂解实验研究    姜娟

海藻微波裂解与干燥实验研究    陈秀峰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潘泽江;曹明宏;

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研究进展    苗真勇,厉伟,顾永琴

微波在柴油机滤烟器催化再生中的应用Ⅰ.滤烟器在氮气中的微波加热温升行为    朱兵,马建新,李平,方明,刘毅庭

木材微波干燥工艺的研究    佟永会

燃用稻壳流化床锅炉的试验研究及 35t/h 锅炉的设计    陈冠益,方梦祥,骆仲泱,倪明江,岑可法

亚洲印制电路板业的现状与发展(续完)    祝大同

中国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袁春,姚林君

粉煤灰中有用元素的提取技术    翟建平,何富安,龚同生

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    姚福生,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永军

超临界水中纤维素气化制氢的实验研究    毛肖岸,郝小红,郭烈锦,杜新武

木材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研究    李贤军

生物质热裂解实验研究及热裂解产物利用    王栋

碱溶——微波消解在提取粉煤灰中硅铝的应用    邬国栋,彭凯

甲苯在不同背景气氛下的介质阻挡放电降解行为研究    郭玉芳;叶代启;陈克复;

城市生活垃圾中可燃物宏观反应机理的探讨    李敏,陈进春,孙学信,喻晓

流化床燃烧温度下N_2O与石油焦焦炭多相反应动力学的热重研究    张春林;刘德昌;

一种新型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耐热性研究    卢晓东;黄玉东;张春华;孙宝华;

臭氧氧化灭多威效能研究    李绍峰;崔崇威;梁媛;张颖;

焦油主要组份的热裂解    吕俊复,岳光溪,汪安琪

典型煤种的二氧化碳气化特性研究    向军;陈伟;孙路石;石金明;

木质纤维热解的热重和反应动力学研究    王威岗;韦杰;董长青;

反应动力学参数的优化模型及算法    冯恩民,吴铁生,朴明植,常云岫

停流光谱法测定臭氧化快速反应动力学参数    黄超云;程江;文秀芳;戴松林;

生物分子间二维与三维反应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李宝霞;龙勉;

一种在生理条件下简便、快速的测定脱氧核酶切割RNA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刘彬;王雪丽;张华利;张今;李正强;

甲苯在不同背景气氛下的介质阻挡放电降解行为研究    郭玉芳;叶代启;陈克复;

受体-配体键二维正反应率的直接实验测定    孙淦云;章燕;龙勉;

微型流化床动力学分析仪的研制与应用    余剑;朱剑虹;岳君容;孙立鑫;刘新华;许光文;

棉织物聚合-交联体系的酯化反应动力学    赵敏;周翔;

L-选择素水解断裂对选择素-配体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贾潇凌;龙勉;

整合素-ICAM-1相互作用的二维反应动力学研究    付长亮;佟春芳;王曼柳;高宇欣;龙勉;

苯与四氯化碳反应产物分析    王永明;李彩云;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H酸合成新工艺高效环保    杜学静

低渗透油藏开采研究获突破    王玲 郑水平

国内首套辛烯—1模试装置建成    苟爱仙 康清华 王博祺

热解技术处理废弃印刷线路板的实验研究    郭晓娟

基于自适应化学理论的均相反应过程模拟及其在甲烷预混火焰中的应用    乔瑜

Alteromonas sp.nov. SY37-12菌株产生的琼胶酶酶学性质及酶解产物的分析    王静雪

典型爆炸性危险化学品热分解特性及过渡态金属化合物对其影响研究    郭耸

农作物秸秆微波热解实验及机理研究    赵希强

大豆渣的资源化研究—亚临界水解过程及热解过程    朱广用

抗血栓药物—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的合成与活性    张洪旺

一、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 二、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剂研究    王小芳

具有微结构表面碳电极对水中氯代酚的电催化还原脱氯    崔春月

核苷类抗HIV系列前药的化学稳定性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朱梅湘

整包秸秆的微波热解特性研究    王涛

印尼褐煤微波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王南

生物质微波热解制取高附加值产品的实验研究    龚维婷

蚯蚓纤溶酶在甲醇酵母中的表达及产物分析    李亚东

小麦秸秆微波热解产物特性研究    刘洪贞

含聚油泥微波热处理过程及强化技术研究    庞小肖

微波热解废电路板成分分析与表征    王磊

细胞色素P450 BM-3定向进化研究    虞青

三氯生光降解产物分析    陈忠良

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株的选育和发酵产物初步分析    胡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