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稻草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与应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1:59
热度:

稻草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与应用【摘要】:本论文以农业废弃物——稻草秸秆为原材料制备活性炭,研究稻草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及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并将该活性炭应用于模拟废水处理而检

【摘要】: 本论文以农业废弃物——稻草秸秆为原材料制备活性炭,研究稻草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及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并将该活性炭应用于模拟废水处理而检验其吸附性能。 研究稻草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过程中,我们首先确定活化稻草的活化剂,从五种活化剂(KOH、H_3PO_4、ZnCl_2、K_2CO_3、(NH_4)_2HPO_4)中选择出(NH_4)_2HPO_4。实验表明(NH_4)_2HPO_4活化制备的活性炭具有较大的碘吸附值和最高的得率,产品能维持活化前的性状,所以认为(NH_4)_2HPO_4适于活化稻草秸秆。利用热失重分析,推测(NH_4)_2HPO_4活化稻草的反应为: 4C+2(NH_4)_2HPO_4→4CO_2↑+3H_2↑+4NH_3↑+2P 然后采用三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处理稻草秸秆,即样品先在空气中氧化再浸渍活化剂称为RN-1;样品只浸渍活化剂无氧化过程的称为RN-2;样品先浸渍活化剂后再氧化的称为RN-3。最后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在500℃、600℃、700℃和800℃下分别活化制得稻草秸秆基活性炭。对产品的表征发现:先浸泡后预氧化处理后且在700℃下活化的样品既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 对在700℃下的样品RN-1、RN-2和RN-3进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研究预处理条件对于活性炭表面性质的影响。应用XRD对其石墨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应用元素分析研究其碳化程度;应用N_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扫描电镜对其表面物理性质进行表征;应用FTIR、Boehm滴定法和等电点测定对其表面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预氧化处理会改变材料的比表面积和产品表面的含氧基团含量。其中,先浸渍后预氧化的RN-3样品的比表面积(1078 m~2/g)与孔体积最大,先预氧化后浸渍的RN-1(358.5 m~2/g)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最小,相对于未经预氧化处理的RN-2(603.8 m~2/g),应该是预氧化阻碍了活化剂与稻草的反应。电镜照片在活性炭的表面没有发现大孔的存在,但显示了预氧化处理会使稻草秸秆的表面发育出一定的孔结构。样品表面含氧基团的存在通过FTIR得以验证,随后我们用Boehm滴定具体测定了含氧化学基团的含量(包括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等电点的测定实验证明,随着氧化程度加深,样品酸性基团的含量增加,RN-3具有最大含量的酸性基团,RN-1略高于RN-2。Boehm滴定于此结论相同,滴定结果也表明酸性基团多的样品碱性基团相应的小,碱性基团大小顺序为RN-2>RN-1>RN-3。 选用700℃下制备的活性炭样品RN-1、RN-2、RN-3应用于模拟废水中氨氮、苯酚和亚甲基蓝的吸附,其中氨氮的吸附量非常小,说明活性炭在液相中的吸附种类主要为物理吸附,而氨氮分子在水中呈离子状态,因此吸附量小。吸附动力学研究显示,活性炭吸附苯酚和亚甲基蓝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先浸泡后预氧化处理的RN-3具有最大的苯酚吸附量(187.7 mg/g);先预氧化后浸渍的RN-1和RN-3具有相近的最大的亚甲基蓝吸附量(分别为161 mg/g和166mg/g);而两者的苯酚吸附量差别较大(RN-1为157 mg/g,RN-3为187 mg/g)。吸附平衡实验结果表明,对苯酚的吸附都符合Langmuir模型的描述,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RN-1更符合Langmuir模型而RN-2和RN-3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以上结果表明孔结构和比表面积是影响活性炭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Gibbs自由能和表面活化能的计算结果也告诉我们除RN-3对亚甲基兰的吸附可能含有化学吸附外,其它均为物理吸附。 【关键词】:稻草秸秆 活性炭 热重分析 磷酸氢二铵 吸附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Q424.1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1
  • 第1章 绪论11-29
  • 1.1 引言11-12
  • 1.2 各种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12-16
  • 1.3 活性炭生产与发展现状16-20
  • 1.4 活性炭的应用20-24
  • 1.5 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24-27
  •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27-28
  • 1.7 创新点28-29
  • 第2章 稻草秸秆活性炭制备的研究29-46
  • 2.1 前言29-30
  • 2.2 制备实验30-34
  • 2.3 结果与讨论34-45
  • 2.4 本章小结45-46
  • 第3章 活性炭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46-66
  • 3.1 前言46
  • 3.2 实验部分46-49
  • 3.3 结果及讨论49-64
  • 3.4 本章小结64-66
  • 第4章 活性炭的吸附应用66-88
  • 4.1 前言66-67
  • 4.2 实验器材和药品67-69
  • 4.3 液相吸附69-84
  • 4.4 简单的气体吸附研究84-86
  • 4.5 本章小结86-88
  • 第5章 活性炭吸附后的回用及成本核算88-90
  • 5.1 活性炭的回用实验88-89
  • 5.2 成本核算89-90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90-93
  • 6.1 总结90-91
  • 6.2 创新点91
  • 6.3 展望91-93
  • 参考文献93-10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1-102
  • 致谢10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将加速推进活性炭产业全面升级    杨扬;

胺基稻草纤维的制备及对电镀废水中Fe~(3+)、Ni~(2+)、Cu~(2+)、Zn~(2+)的吸附    谭婷;许秀成;杨晨;杨德敏;朱晓帆;

[Amim]Cl离子液体中微波辐射加热促进稻草秸秆酸水解制备还原糖    杨明妮;柴连周;毕先钧;

吐温-80及碱预处理对饲用稻草木质素含量和纤维素酶解产糖的影响    黄涛;程康华;王传槐;

稻草季铵盐化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阎映弟;黄凯;王丹婷;黄丹;

以秸秆为微生物碳源的尾矿原位修复:动态实验的初步分析    张楠;陈天虎;周跃飞;王进;金杰;黎少杰;

    

    

    

    

以褐煤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新技术    张声俊;刘吉平;阚美秀;江玉玲;

我国杏壳活性炭的产销现状与应用前景    张加延;何跃;李清泽;杜维春;盛隆厚;

稻草秸秆组分的高效分离方法研究    都占魁;赵金生;杨正宇;

赤峰市山杏核综合利用可行性方案初探    孟庆铨;

金属化合物催化活化煤质活性炭机理研究    张文辉;李书荣;梁大明;王岭;赵玉福;陈鹏;刘春兰;肖宏生;

黑曲霉处理稻草秸秆提高沼气发酵产气率的研究    胡晓明;张无敌;高正卿;何桂源;陈勇;和智明;

压力对活性炭制备过程影响的研究    孙仲超;张文辉;梁大明;肖宏生;

活性炭水处理优化指标    张巍;常启刚;应维琪;张睿;

不同载体固定高效降解菌去除水体中石油的研究    何丽媛;郭楚玲;党志;

活性炭致肺纤维化病例的探讨    周韶炜;毛翎;周泽深;施瑾;陈子丹;施海燕;

我国最大单线活性炭生产技术通过鉴定    戴致萍 黄西雷

推进活性炭产业全面升级换代    杨国民

共建良性循环活性炭产业链    记者 王纪霞 通讯员 刘晔

警惕活性炭出口持续增长加重我国环境和资源危机    张泽伟

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    丙辰

活性炭出口再敲能源消耗警钟    赵宁 张长喜

宁夏建设世界最大活性炭基地    彭建东

活性炭出口增长加重环境资源危机    记者:张泽伟

活性炭行业:山雨欲来风满楼    张莉

活性炭出口无序竞争 提高行业门槛势在必行    姚玉洁

稻草秸秆的预处理及生产乙醇的研究    孙万里

新疆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王鲁香

稻草秸秆降解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增效作用及发酵新工艺    张秋卓

稻草秸秆同步糖化发酵制备纤维素乙醇的研究    刘海臣

基于超临界水热解氧化的有机物资源化研究    衣宝葵

果壳活性炭孔结构定向调控及应用研究    孙康

稻草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与应用    韩彬

利用啤酒废酵母制备活性炭及其吸附催化性能研究    周俊伟

稻草秸秆氨化的机理研究及参数优化    杨游

室温条件下混菌发酵稻草秸秆的降解研究    李明轩

活性炭生产废水治理与回用工艺的研究    梁文艳

稻草秸杆纤维素生产酒精工艺技术条件探索    戴红霞

玉米芯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制备及应用探索    王娜

秸秆降解菌的诱变筛选及降解效果研究    邵喜霞

废旧纺织品制备活性炭及其应用研究    孙利娜

银杏木材制备活性炭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    潘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