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煤气流量的高炉炉况诊断系统设计及实现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1:51
热度:

基于煤气流量的高炉炉况诊断系统设计及实现【摘要】: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影响着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国内形象。高炉是一个密闭的压力容器,同时是钢铁冶炼过

【摘要】: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影响着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国内形象。高炉是一个密闭的压力容器,同时是钢铁冶炼过程中的最重要的设备,涟钢6号高炉是一座2200m~3的大型高炉,其产量占涟钢总产量的50%左右,能否及时发现其发生的故障影响着整个涟钢的经济效益,因而保证高炉运行在高产顺行的状态十分重要。但目前国内基本应用专家系统来反映炉况,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研究利用煤气流量综合其它因素来更有效的诊断炉况。 高炉煤气流量的变化能准确反映出炉内煤气流的分布状态,对高炉煤气利用、悬料、管道与崩料等异常情况的反映更敏感,煤气流分布状况直接影响高炉煤气热能和化学能的利用效率。本文首先分析高炉煤气流的分布以及布料工艺,通过检测高炉炉顶煤气流量以及高炉其它的检测设备和控制参数,如煤气流量在线检测、冷风流量、热风压力等,通过数学分析计算,找出在各种条件下煤气流量的变化及其变化率的大小、冷风流量、热风压力等与炉况的关系,建立高炉炉顶煤气流量与布料以及悬料,崩料和管道等异常炉况的关系模型。其次采用模糊专家推理机制,按照现场经验建立的高炉炉况诊断推理树,对6号高炉炉况进行诊断。最后,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利用数据库技术对过程数据和专家规则进行管理。 高炉炉况诊断系统现场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对于悬料,崩料和管道等故障炉况的诊断命中率可以达到90%以上。系统可以为高炉的上部调剂及炉顶压力设定提供可靠依据,指导高炉生产,优化高炉操作,保证炉况顺行,从而有效地避免高炉重大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高炉 煤气流量 炉况诊断 模糊推理 专家规则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P27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项目研究的背景与意义8-9
  • 1.2 炉况诊断系统的任务及国内外研究状况9-11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1-12
  • 1.4 论文构成12-13
  • 第二章 系统总体结构13-24
  • 2.1 高炉料面煤气流分布与布料工艺13-17
  • 2.1.1 高炉冶炼过程13-14
  • 2.1.2 高炉冶炼料面煤气流分布14-15
  • 2.1.3 高炉布料对煤气流的影响15-17
  • 2.2 系统总体方案17-19
  • 2.2.1 系统设计思想17-18
  • 2.2.2 系统功能18-19
  • 2.3 系统硬件结构与通信方式19-22
  • 2.3.1 系统硬件结构19-21
  • 2.3.2 通信方式21-22
  • 2.4 系统数据流程22-23
  • 2.5 小结23-24
  • 第三章 高炉煤气流量与炉况诊断24-38
  • 3.1 模型总体设计24
  • 3.2 数据预处理24-27
  • 3.2.1 数据平滑处理24-26
  • 3.2.2 特征参数提取26-27
  • 3.3 知识库和推理树的建立27-31
  • 3.3.1 专家知识获取27-29
  • 3.3.2 推理树29-31
  • 3.3.3 专家知识表示31
  • 3.4 模糊隶属度函数构造31-35
  • 3.5 推理机35-37
  • 3.5.1 推理机制35-36
  • 3.5.2 推理方法36-37
  • 3.6 小结37-38
  • 第四章 高炉煤气流量与炉况关系系统软件设计38-49
  • 4.1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38-40
  • 4.1.1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38-39
  • 4.1.2 系统菜单结构39-40
  • 4.2 系统软件功能实现40-45
  • 4.2.1 应用软件初始化40-41
  • 4.2.2 数据库访问41
  • 4.2.3 知识库管理模块41-44
  • 4.2.4 推理模块44
  • 4.2.5 显示模块44-45
  • 4.2.6 数据查询模块45
  • 4.2.7 数据导出及打印模块45
  • 4.3 数据字典45-48
  • 4.4 小结48-49
  • 第五章 系统应用与结果分析49-58
  • 5.1 系统运行界面49-52
  • 5.2 系统运行结果分析52-57
  • 5.2.1 悬料诊断52-55
  • 5.2.2 崩料诊断55-56
  • 5.2.3 管道诊断56-57
  • 5.3 小结57-5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8-60
  • 6.1 结论58
  • 6.2 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5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自适应模糊PID调节在炉顶压力控制系统的应用    蒋政宏

高炉回旋区数学模型研究    郭术义,陈举华

高炉专家系统在本钢五号高炉的应用    冯震,董世泽

铁水硅预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遗传优化生成    姚斌,杨天钧

基于模糊数学的高炉炉况预测模型    吴胜利,刘茂林

在线预测高炉炉底炉缸侵蚀模型的研究方法    吴俐俊,程惠尔,宋灿阳

奥钢联VAiron高炉自动化(专家)系统的应用及初步成果    F.Lasinger,A.Klinger,M.Lehner,J.Hrl

高炉炉顶煤气连续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王平,李家新,周莉英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炉炉况诊断方法    曲飞;吴敏;曹卫华;何勇;

炉顶红外摄像监控系统在攀钢高炉上的应用    刁日升,王戈,刘传胜,王阿虎

高炉过程优化与智能控制模型    刘祥官,刘芳

基于数据驱动的流程工业性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研究    郭明

高炉快速恢复操作法的应用与研究    范传昌,沈宗斌

高风温长寿热风炉的设计    赵波,刘超

高炉焦炭中子测水系统的应用    罗本怀,刘晓晶

延长鞍钢180t铁水罐运行寿命的调查分析    王茹

高炉风口直径和风口焦炭粒度对高炉影响规律的研究    张立国;刘德军;张磊;张海明;范振夫;刘宝奎;

高炉渣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孙鹏;车玉满;郭天永;李连成;孙波;

碱度和Al_2O_3含量对高炉渣性能的影响    邹祥宇;张伟;王再义;刘德军;王相力;王向锋;

鞍钢无料钟布料数学模型研制与应用    车玉满;李连成;孙波;孙鹏;郭天永;刘向宇;

LF精炼成分预报模型的开发    李广帮;赵成林;赵素华;王丽娟;张维维;

高炉喷吹煤粉的适宜粒度研究    王再义;邢本策;王相力;张伟;张洪宇;裴海玉;

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覆盖件成形过程的应用    李萍;薛克敏;刘小旦;

SiO_2%/TFe%值是评价铁矿石质量的一个参数    李小克;

霸州新利钢铁5#1068m~3高炉设计特点    朱玉峰;孙晓东;

承钢2#高炉降料面停炉实践    李永超;何红林;李伊辉;李海东;李海生;

邯钢5#高炉数据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    毕雅巍;

高炉碳迁移规律及CO_2减排策略分析    王亮;王刚;郭宪臻;邹忠平;欧阳标;薛占兴;

宝钢一号高炉低碳生产实践    李有庆;王训富;

长钢9号高炉高利用系数高煤比实践    潘向东;王继萍;

唐钢炼铁北区3~#高炉布料实践    孙永琴;赵文丰;

邯宝炼铁厂3200m~3高炉操作制度的优化    韩健;柳祎;

非线性过程监测中的数据降维及相关问题研究    邵纪东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高炉料面温度场在线检测系统研究及其应用    安剑奇

混合铁精矿生产氧化球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杨雪峰

基于GIS-T的城市交通最优路径诱导算法研究    张水舰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分析及其模型设计与实现关键技术研究    彭勇

多元制造过程能力分析及质量诊断    赵凯

基于局部—全局结构分析的统计过程监测方法研究    张沐光

烧结过程智能实时操作指导系统的研究    李桃

内燃机摩擦学设计的设计方法研究——智能设计知识模型的应用与拓展研究    张向军

锅炉高温承压部件寿命预测及运行分析专家系统的研究    董泽

远程诊断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韩冬振

基于CLIPS的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研究及程序实现    朱谦成

知识关联及其应用研究    刘晓英

半监督学习中协同训练与多视图方法的比较及改进    卢加磊

高炉控制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史常斌

基于PLC的高炉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廖志刚

研究型课程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张治

能源预测及能源优化技术在冶金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赵莹

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在ICAI评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李春梅

PTA装置溶剂脱水过程实时故障诊断综合系统    张静哲

Ti(C,N)基金属陶瓷中碳化物的界面行为    熊惟皓,胡镇华,崔崑

高炉炉顶压力控制技术    张克宏;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注胚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陈小玲

马钢四铁厂高炉TRT控制系统    曹烈,孙蓉琳

PLC在高炉炉顶压力调节中的应用    丁尔云;王云顺;

宣钢2500m~3高炉顶压操作的自动控制    王莉;

一种调节阀流量计算的新方法    付卫东,袁修干,黄本诚,王立

基于MATLAB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王三武;董金发;

高炉顶压控制系统浅析    刘文龙;刘纹宁;

焦炉煤气和其它工业尾气的净化与发电    张国昌;李春虎;

曲面超声检测机器人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江健;周晓军;梁新生;

融雪化冰用碳纤维导电混凝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侯作富

智能控制在纯滞后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夏一翔

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的研究    方志明

基于直流伺服系统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的应用研究    裴广东

31m大型立式挤压淬火炉温度智能控制系统    王春归

模糊控制技术在智能输液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刘辉

冷藏集装箱热工性能测试环境室设计与研究    黎喜

集中供暖系统室温模糊PID控制及系统研究    张岩

基于模糊控制下的工业缝纫机系统的研制    侯小鹏

真空感应炉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牛林

基于模糊PID的飞航式导弹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法研究    钟汉生

磁控溅射多层纳米节能窗膜镀膜生产线监控系统的研究    许夫明

边界元方法建立高炉炉缸炉底侵蚀模型    姚斌,杨天钧,杨尚宝,高斌

高炉专家系统在本钢五号高炉的应用    冯震,董世泽

南钢1号高炉上部调剂控制    经文波,唐飞来,胡小云

高炉炉底侵蚀监测的数学模型    刘薇,赵志纯,李文忠,陈屹飙

杭钢1号高炉计算机系统应用及效益    刘祥官,李吉鸾,陈叔平,刘芳,孙红军,林宪,周生琦,孔祥胜

炉料的潜体阻力对高炉布料的影响    任廷志,赵静一,乔长锁,赵海英,郑明会

高炉炉喉煤气流分在数学模型    钟勇

鞍钢7号高炉炉缸侵蚀状态的预测    杜刚;黄晓煜;

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方法综述    朱大奇,于盛林

2000年化工自动化展望    蒋慰孙

芬兰罗德洛基钢厂炼铁的发展    Kallo S;Ahola T;

近年中国炼铁技术进步与展望    王维兴;

基于函数链神经网络的管道煤气流量计量系统    刘孝锋;

基于智能控制策略的加热炉燃烧优化模型    冯春;吴敏;曹卫华;

煤气流量计量系统及其标定    向廷元,黄南民,樊鑫瑞,杨辉华,简捷

基于蒸汽压方程下的管道煤气流量微机测量系统    赵新宇,鄂加强,陈沅江

带湿度修正的煤气流量计量系统设计    徐发仪

基于网络测量系统的虚拟仪表的设计与应用    熊永华;吴敏;曹卫华;

石灰窑混合煤气流量检测的在线补偿    冯旭刚;费业泰;章家岩;

3200m~3高炉工程顶燃式热风炉自动控制调试技术    刘清玉;田绍文;

焦炉火道温度的模糊专家控制策略及其应用    何艳丽,吴敏,曹卫华,雷琪

150m~3气烧竖窑控制系统改造    白云峰

CDW2000型热值仪在焦炉生产中的应用    翟玉铎;党勇;

煤气流量测量过程中的公式导出和仪表实现    刘卫军;

宣钢高线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    杨国平;

DOE试验设计在竖炉工艺中的应用    吴明立;

焦炉火道温度的模糊专家控制策略及其应用    何艳丽;吴敏;曹卫华;雷琪;

在加热炉燃烧过程控制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巫乔顺;

煤气混合热值和压力双解耦控制系统    郭宇光;

冷轧连续退火炉加热炉带温控制数学模型研究    金武明;

环形加热炉多变量过程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及辨识    檀国节;

烧结竖炉串级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娄国焕;王嘉伟;田晴;

仪器仪表行业确立“十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易协惠

奇迹背后是创新    杨俊华

基于群体搜索策略的热轧加热炉多模型优化控制研究    廖迎新

移动床颗粒层过滤系统高温高压除尘研究    郜时旺

冶金石灰窑多参数检测与质量控制理论及技术研究    冯旭刚

基于神经网络的煤气流量测量    冯俊

基于煤气流量的高炉炉况诊断系统设计及实现    梁剑波

基于工况判断的焦炉火道温度智能集成控制方法    李鹏

加热炉燃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    冯春

优化串级控制系统在水钢2#焦炉的研究与应用    余少标

基于DCS控制技术的加热炉控制系统研究与实践    杨爱春

模糊神经网络在钢坯出炉温度建模和控制中的应用    张维

焦炉加热控制模型的优化方案研究    许胜利

焦炉加热优化串级调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刘学志

台车式热处理炉控温系统结构及方法研究    关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