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同遗传背景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玉米不同遗传背景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摘要】:在对192份玉米自交系材料的籽粒品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5个杂优类群中共选出10个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相对明显的自交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S513
【目录】:
- 致谢4-8
- 中文摘要8-10
- 1 文献综述10-19
- 1.1 玉米品质育种的重要性10
- 1.1.1 玉米品质性状的质量指标10
- 1.1.2 玉米品质育种的重要性10
- 1.2 玉米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10-15
- 1.2.1 玉米淀粉的研究进展10-12
- 1.2.1.1 淀粉的主要用途10-11
- 1.2.1.2 玉米淀粉含量的变异性分析11
- 1.2.1.3 玉米淀粉含量的遗传研究11-12
- 1.2.2 玉米蛋白质的研究进展12-13
- 1.2.2.1 蛋白质的主要用途12
- 1.2.2.2 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变异性12-13
- 1.2.2.3 玉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研究13
- 1.2.3 玉米脂肪的研究进展13-14
- 1.2.3.1 脂肪的主要用途13
- 1.2.3.2 玉米脂肪含量的变异性13-14
- 1.2.3.3 玉米脂肪含量的遗传研究14
- 1.2.4 玉米赖氨酸的研究进展14-15
- 1.2.4.1 赖氨酸的主要用途14-15
- 1.2.4.2 赖氨酸含量的变异性15
- 1.2.4.3 赖氨酸含量的遗传研究15
- 1.3 近红外光谱(NIRS)在玉米品质研究中的应用15-19
- 1.3.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15
- 1.3.2 影响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因素15-16
- 1.3.3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在作物品质分析中的应用16-19
- 1.3.3.1 在小麦、大麦品质分析中的应用16
- 1.3.3.2 在玉米品质分析中的应用16-17
- 1.3.3.3 在水稻品质分析中的应用17
- 1.3.3.4 在其它作物品质分析中的应用17-19
- 2 前言19-21
- 3 材料与方法21
- 3.1 试验材料21
- 3.2 试验方法21
- 3.3 数据统计分析21
- 4 结果与分析21-48
- 4.1 籽粒产量性状的分析21-27
- 4.1.1 籽粒产量性状的方差分析21-22
- 4.1.2 组合穗部性状的方差分析22-23
- 4.1.3 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23-27
- 4.1.3.1 配合力方差分析23
- 4.1.3.2 配合力效应分析23-27
- 4.2 籽粒品质性状分析27-34
- 4.2.1 自交系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27
- 4.2.2 自交系籽粒品质性状间的相关27-28
- 4.2.3 不同基因型组合籽粒品质性状的分析28-34
- 4.2.3.1 籽粒品质性状联合方差分析28-31
- 4.2.3.2 籽粒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31-34
- 4.3 秸秆品质分析34-41
- 4.3.1 自交系的秸秆营养成分含量34
- 4.3.2 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34
- 4.3.3 不同基因型组合秸秆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34-38
- 4.3.3.1 地点间品质性状差异分析35
- 4.3.3.2 组合间品质性状差异分析35-38
- 4.3.4 秸秆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38-41
- 4.3.4.1 配合力方差分析38
- 4.3.4.2 配合力效应分析38-41
- 4.4 遗传参数估算41-42
- 4.4.1 穗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算41-42
- 4.4.2 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算42
- 4.4.3 秸秆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算42
- 4.5 相关分析42-44
- 4.5.1 杂交种穗部性状间相关分析42-43
- 4.5.2 杂交种籽粒品质性状间相关分析43
- 4.5.3 杂交种籽粒的产量与品质性状关系分析43
- 4.5.4 杂交种秸秆品质性状间相关分析43
- 4.5.5 杂交种籽粒品质性状与秸秆品质性状之间关系分析43-44
- 4.5.6 籽粒品质性状的亲子相关分析44
- 4.5.7 秸秆品质性状的亲子相关分析44
- 4.6 品质性状的优势率及其变异性44-48
- 4.6.1 杂交组合籽粒品质性状的优势率及变异性44-46
- 4.6.2 杂交组合秸秆品质性状的优势率及其变异性46-48
- 5 结论与讨论48-52
- 5.1 自交系品质性状的评价48
- 5.2 环境条件对玉米籽粒及秸秆品质性状的影响48
- 5.3 籽粒及秸秆品质性状的遗传48-49
- 5.4 主要穗部性状的遗传49
- 5.5 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49
- 5.6 关于品质性状在杂种后代的表现49-50
- 5.7 品质与产量的关系50-52
- 参考文献52-60
- 英文摘要60-6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品种、氮肥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邰书静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的籽粒品质研究 宋广林
玉米胚乳蛋白质及氨基酸遗传控制的研究现状 刘治先
高蛋白与高赖氨酸玉米杂交后代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遗传及选育 蓝希骞
奥帕克-2背景下玉米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张秋芝,郝玉兰
在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实验样机上用偏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大麦成分 吉海彦,严衍禄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大豆和小麦中的蛋白质含量 李大群;王文真;张玉良;
应用近红外技术测定黄豆粕中水分、蛋白质和粗脂肪 卢利军,庄树华,李爱军,吴剑,张少杰
中国优质蛋白玉米(QPM)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张欣
优质蛋白玉米及其育种浅析 刘志新
常用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王孝杰,陈刚,刘波,孙义,王作英,佟圣辉,陈丽
玉米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 马义勇;李殿申;
东北地区春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性状的分析 李玉发,李淑芳,刘洪欣,何中国
近红外光谱法与国标法测定大豆蛋白质和脂肪的比较 刘波;张丽娟;苗保河;李向东;董庆裕;王凤娟;李凤兰;汪胜军;余松烈;刘立峰;
不同结实习性玉米品种的花丝生长特点研究 李文才;张发军;孙琦;穆春华;孟昭东;
不同淀粉含量玉米品种籽粒淀粉积累特性比较 刘岩一;王敬锋;王溯;朱彤丹;
玉米胚乳蛋白质及氨基酸遗传控制的研究现状 刘治先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玉米育种及生产中的应用概述 侯玮;陈举林;王国胜;闫保罗;李平海;
油菜样品前处理方法对近红外品质分析结果的影响 黄晓荣,汪建来,赵竹,赵斌,吴新杰,黄诚
高淀粉玉米的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分析 刘文成;马瑞霞;
黄瓜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王晨阳;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研究 时显芸;吴子恺;黄岛平;
基于近红外光电技术的脑水肿无创监测方法 刘兴;李韪韬;钱志余;张建华;
一种便携式土壤氮素光谱检测仪设计 刘玉萌;李民赞;安晓飞;郑立华;
矿山水土环境污染快速检测系统的构建 顾晟彦;薛怀友;蒲伟涛;姚维军;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玉米品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段民孝;王元东;郭景伦;邢锦丰;滕海涛;赵久然;
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进行品质育种的探讨 段民孝;范弘伟;王元东;赵久然;郭景伦;邢锦丰;王继东;
玉米籽粒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母体效应分析 刘宗华;李浩川;汤继华;胡彦民;谭晓军;郭明欣;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油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梁晶;祝诗平;
溢油鉴别化学指纹分析技术研究的进展 陈畅曙;林端;蒋跃进;辛海虹;卢大鹏;何晓媛;
饲料养分生物效价快速评定 王康宁;李霞;
基于NIRS信息对中国烤烟烟叶进行模式识别 束茹欣;王国东;张建平;倪力军;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土壤水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 陈祯
人体血液胆固醇、甘油三酯近红外光谱无试剂分析方法研究 黄富荣
稳健回归技术及其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包鑫
基于多平台棉花黄萎病的遥感监测研究 陈兵
水稻生长生理特征信息快速无损获取技术的研究 邵咏妮
油菜EMS诱变群体的构建以及油脂代谢相关基因等位多态性与油脂品质关系的研究 石从广
油菜籽饼粕氨基酸含量的近红外模型创建及发育遗传研究 陈国林
玉米×Teosinte远缘杂种后代重要性状的表型及遗传分析 陈景堂
微藻综合品质信息快速无损获取技术和方法研究 吴迪
玉米异交不亲和基因Ga1-S的遗传定位及其过程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 刘怀华
全球白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分析 郭一鸣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板栗分级检测方法研究 展慧
七个南瓜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陈鑫
基于图像处理的烟叶分级研究 牛文娟
高淀粉玉米自交系淀粉合成生理基础及杂种优势研究 杨利
绿茶茶汤色泽变化的机理研究 李钊
重离子辐照玉米品质分析与蛋白质多态性研究 仲彩萍
超甜玉米sh_2基因鉴定及主要食用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 胡新洲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氮磷供给与利用研究 汪佳
农杆菌介导玉米幼胚遗传转化研究 庄志扬
氮磷钾化肥对高产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刘毅志,张漱茗,李新政
氮素对不同类型饲用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于明礼;王燕;刘少坤;贾春兰;
我国玉米品质育种综述 王霞;马燕斌;
高淀粉玉米的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分析 刘文成;马瑞霞;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高产育种方向 陈长青;白石;史磊;孙甲;
施氮量对玉米植株硝态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王林学;杨义;刘帮银;杨丽军;杨剑虹;
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宋志峰;王巍巍;王丽;蔡红梅;魏春雁;
不同密度对玉米会单4号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康平德;徐中志;袁理春;李飞;赵琪;
高蛋白与高赖氨酸玉米杂交后代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遗传及选育 蓝希骞
玉米自交系籽粒物理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初探 张秋芝,潘金豹,郝玉兰
中国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展望 杨晓辉;韩晓清;崔淑惠;
青贮玉米秸秆品质性状遗传及其近红外测定方法的研究 白琪林
高油玉米品种与成熟期的互作对青贮发酵品质和生长牛饲喂价值影响的研究 赵遵阳
普通玉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相关及近红外测定方法的研究 卢宝红
基于色度学的稻米直链淀粉检测方法试验研究 周小丰
不同密度下高油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研究 陈树宾
普通玉米籽粒品质性状近红外测定方法及遗传规律的研究 刘新香
氮胁迫条件下玉米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田国伟
农艺措施及环境因子对几个玉米杂交种籽粒品质影响的研究 梁丁
河南省玉米主要杂交种品质性状的评价研究 丁勇
氮胁迫条件下玉米籽粒和秸秆品质及N、P、K含量的QTL分析 王艳朋
玉米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刘义宝
不同生态型的菵草种子营养学特性的比较 姚邦威;褚建君;
增密对不同株型玉米群体生理特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孙继
高产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鲁玉13号的选育 刘治先;贾世锋;郭庆法;汪黎明;许金芳;
玉米胚乳蛋白质及氨基酸遗传控制的研究现状 刘治先
高蛋白与高赖氨酸玉米杂交后代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遗传及选育 蓝希骞
奥帕克-2背景下玉米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张秋芝,郝玉兰
玉米品质的遗传改良 李宗智;
玉米的品质类型与育种 王慧军;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 李九云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研究 王秀荣,廖红,严小龙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饲料工业中的发展 杨英,范凌,王明仙,计成
汕优63稻草营养品质与品种特性的关系 沈恒胜,陈君琛,谢华安
新玉米类型介绍
秋吃玉米 李莉颖;
含类胡萝卜素玉米类型的快速鉴定方法 朱云香
薏苡与几种主要玉米类型同工酶比较分析 乔亚科,李桂兰,高书国,毕艳娟
玉米类型及其在广西的开发利用前景 莫识美
师恩难忘,50年前李竞雄老师的一封学术价值极高的来信 杜鸣銮
京郊玉米灾害发生特点及互助赔付率分析 宋慧欣;郎书文;周永香;石建红;付铁梅;李红明;
不同类型玉米饲用栽培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刘克礼,高聚林,吕淑果,崔文芳,李伟,刘文,宋瑞勇
玉米种子萌发特性与芽、苗期抗旱性的关系 傅迎军;
不同类型玉米发育过程中淀粉糊化特性的比较 张海艳;高荣岐;董树亭;王晓燕;
玉米单叶面积株体分布模型的研究 杨锦忠;郝建平;
苏玉糯1号颖果的发育及其相关品质的研究 熊飞;王忠;陈相辉;陈义芳;
山西省农业生态类型分区的研究 樊兰瑛;高慧青;
玉米是怎么分类的 孙耀邦
特用玉米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无公害甜玉米栽培技术 莆田市新美蔬菜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宋美妹
先保“数量”再保“质量” 佟屏亚
甜鲜玉米发展潜力大 于弥迪
鲜食玉米看广东 梁权江锦祥
特种饲料——高油玉米
优质蛋白玉米有啥特点 董树亭
普通玉米呈现过剩 特用品种亟待开发 王一民
北京力推优质专用玉米 郑娜丽
玉米单向异交不亲和基因Ga1的遗传分析及精细定位 刘旭
玉米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和isoamylase的功能研究 黄斌全
中国糯玉米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田孟良
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维管束特性及源库系统特点研究 王娜
日粮能氮释放同步性对奶牛瘤胃代谢、生产效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 申军士
水果玉米玉甜38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吴地
不同玉米类型和粒度大小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 崔大鹏
不同品种玉米作为奶牛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 李小娜
玉米、豆粕、棉粕、玉米蛋白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规律分析 何国茹
玉米Ga1-S基因的遗传定位及其杂交不亲和机理的研究 刘楠
基于ANSYS的挤搓式玉米脱粒行为力学特性研究 陈孝海
微胚乳玉米发芽出苗期的耐寒性及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姚鹏鹤
玉米Gal-S基因的精细遗传定位 张华
拟南芥AGPase基因转化玉米的研究 王舒
玉米茎秆含糖量配合力及其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杜凯
-
牛粪秸秆混合产沼气的菌种鉴定及发酵条件的研究2024-08-19
-
玉米秸秆氢氧化钾及蒸汽爆破耦合预处理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2024-08-19
-
基于反射和透射光谱的秸秆热化工特性快速检测2024-08-19
-
玉米秸秆还田对农田黑土CO_2排放及碳氮组分的影响2024-08-19
-
连续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性、养分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2024-08-19
-
稻—菜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2024-08-19
-
作物秸秆分解过程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影响2024-08-19
-
秸秆电厂灰渣中钾磷元素及SiO_2回收的研究2024-08-19
-
秸秆中K元素在热解和燃烧过程释放特性实验研究2024-08-19
-
华中和西南区秸秆热解特性研究2024-08-19
-
不同秸秆利用农业循环模式下重金属Pb、Cr、Cd、As的分配特征及其评价2024-08-19
-
小麦秸秆纤维/聚丙烯塑木复合材料的研究2024-08-19
-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2024-08-19
-
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2024-08-19
-
秸秆育苗容器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