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吉林省秸秆资源利用模式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0:17
热度:

吉林省秸秆资源利用模式研究【摘要】:世界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以能源的高速消耗为代价的。目前存在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和气候的恶化主要都是由于能源结构的单一化所带来的,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重

【摘要】: 世界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以能源的高速消耗为代价的。目前存在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和气候的恶化主要都是由于能源结构的单一化所带来的,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不可再生能源储量的有限性和使用的局限性。据专家预测,至2050年,世界的能源结构将会由化石能源逐渐转向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就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如果人类利用生物质作为能源来源,无论是作为粮食、取暖、发电或生产液体燃料,都符合大自然的循环体系。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也极其丰富。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生物质能技术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发展我国的生物质能产业就更显迫切和重要。吉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有众多有利条件来支撑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一是从自然资源禀赋来看,吉林省的生物质能源蕴藏量十分丰富。二是拥有利用能源农业的科学技术。三是吉林省对生物质能的初步利用已实现。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及特殊的省情,吉林省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在低温条件下,沼气利用和秸秆气化推广的资金短缺问题。二是秸秆资源利用不经济的问题。所以研究吉林省秸秆资源的利用模式,对促进吉林省的区域循环经济并使之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技术路线图、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等相关理论的综述,奠定全文的理论根基。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出适合吉林省省情的秸秆资源利用的技术路线图并得出应该建立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具体而言,通过在介绍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的基本模式及模式构造的基础上,确定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共生网络,以此形成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模式。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工业园模式能够将整个工业系统变成各种资源循环流动的闭环系统,最终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双赢。 【关键词】:秸秆资源 利用模式 生态工业园 循环经济 技术路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323.2
【目录】:
  • 提要4-7
  • 第1章 绪论7-11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7-8
  • 1.2 研究内容8-10
  • 1.3 本文的技术路线10-11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11-31
  • 2.1 技术路线图理论11-16
  • 2.1.1 技术路线图的内涵11-12
  • 2.1.2 技术路线图的发展12-14
  • 2.1.3 技术路线图的作用14-15
  • 2.1.4 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框架15-16
  • 2.2 循环经济理论16-19
  • 2.2.1 循环经济的内涵16-17
  • 2.2.2 循环经济的原则17-18
  • 2.2.3 循环经济的特征18
  • 2.2.4 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18-19
  • 2.3 生态工业园理论19-30
  • 2.3.1 生态工业园的内涵19-21
  • 2.3.2 生态工业园的特点21-22
  • 2.3.3 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共生系统22-25
  • 2.3.4 生态工业园的基本框架25-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吉林省秸秆资源利用技术路线图的制定31-39
  • 3.1 世界先进国家生物质秸秆资源研究与应用概况31-32
  • 3.1.1 美国生物质秸秆资源应用现状31
  • 3.1.2 欧盟生物质秸秆资源应用现状31-32
  • 3.2 我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32-34
  • 3.2.1 秸秆能源33
  • 3.2.2 秸秆还田33
  • 3.2.3 秸秆饲料33-34
  • 3.2.4 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34
  • 3.3 吉林省生物质秸秆资源的发展现状34-36
  • 3.3.1 吉林省生物质秸秆资源的发展优势34-35
  • 3.3.2 吉林省生物质秸秆资源发展存在的不足35-36
  • 3.4 秸秆资源技术路线图的制定36-38
  • 3.4.1 技术路线图的类型36-37
  • 3.4.2 技术路线图的制定37
  • 3.4.3 秸秆资源技术路线图的确定37-38
  • 3.5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建设39-49
  • 4.1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的基本模式39-41
  • 4.1.1 从共生行为方式的角度来分析工业共生模式40
  • 4.1.2 从共生组织化程度的角度来分析工业共生模式40-41
  • 4.2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模式的构造41-43
  • 4.2.1 逆向物流模式的构造41-42
  • 4.2.2 绿色供应链模式的构造42-43
  • 4.3 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共生网络构建43-47
  • 4.4 生态工业园模式的技术路线图47
  • 4.5 本章小结47-49
  • 第5章 关于促进吉林省秸秆资源合理利用模式的对策及建议49-53
  • 5.1 政府层面49-50
  • 5.1.1 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制定合理有效措施49
  • 5.1.2 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49-50
  • 5.1.3 增加政府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工作50
  • 5.2 科研机构层面50-51
  • 5.2.1 大力开展技术研发,完善秸秆利用技术模式50
  • 5.2.2 形成产学研一体化,逐步提高园区创新能力50-51
  • 5.3 企业层面51-53
  • 5.3.1 突出市场导向,拉动园区持续发展51
  • 5.3.2 培养龙头企业,积极促进企业发展51-52
  • 5.3.3 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园区企业发展52-53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3-55
  • 6.1 研究结论53
  • 6.2 本文的创新点53-54
  • 6.3 未来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59
  • 摘要59-61
  • ABSTRACT61-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技术路线图的发展与应用分析    李栎;张志强;安培浚;

基于工业代谢的工业生态链梯级循环物质流研究    徐大伟,王子彦,李亚伟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生态工业园系统模型研究    张成考;

国外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    罗宏

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吴天马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    段宁

吉林省生物质能发展与展望    郭金瑞;边秀芝;王昱;闫孝贡;任军;

技术路线图——一种新型技术管理工具    李雪凤,仝允桓,谈毅

推进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六点建议    王延宏;张立才;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展望    王革华

济南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研究    吴良;曾强能;李文赞;孙姝娟;黄彪;王仁卿;郭卫华;

能源植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郭平银;肖爱军;郑现和;尚会芹;

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对策建议    张锡金;刘炳福;李爱海;李淑庆;

循环经济在化工园区规划中的应用    许朝阳;

关于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郭将,张黎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退耕还林(草)”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    沈大刚;刘超;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甘肃省高台县为例    金小天;霍文冕;杨占星;

循环经济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刘伟明;

石油植物的利用研究    叶利民;徐芬芬;

安徽省沿淮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    汪家权;王振祥;胡淑恒;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陈红枫;

两岸循环型农业之发展比较与交流合作    邓启明;黄祖辉;

锑矿区野生苎麻富集重金属及转化燃料乙醇的研究    刘书慧;揭雨成;邢虎成;康万利;王贤芳;

油菜是发展生物柴油的优势能源作物    林良斌;张传利;夏国银;马忠琴;

能源植物资源与能源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邱凌;雷彦宁;巨鹏;王晓超;刘洋;

我国能源植物资源及其研发进展    何海英;邱凌;冯佰利;

昆明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昆明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武亚平;李佳;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现状与展望    张宗兰;刘辉利;朱义年;

小桐子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    谷勇;曹亚首;殷瑶;

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    李士金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    田徵

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刘倩

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    杨敬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刘静

基于循环经济的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    田昕加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    翟绪军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    朱丽

基于生命周期思想的环境评估模型及其在铝工业中的应用    李贵奇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菊芋及野生植物能用潜力评价    高凯

湖北省“两型”农业发展评价研究    张亚杰

基于能值分析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周海川

清洁能源产业的技术路线图研究    刁磊

石化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模式研究    赵宇

大连市金州区产业园的生态化发展模式    王欣

合肥市景观格局数量分析与生态安全评价    卞晓庆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周厚威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研究    吴鸿

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王雯

潍坊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刘刚

生态示范区内生态工业建设模式探讨    王倩,邹欣庆,葛晨东,李海宁

生物质能的地位举足轻重    白杉

循环经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赵亚凡,宋明大

设计生态工业园:美国经验    EdwardCohen-Rosenthal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    曲格平

“石油植物”——一个值得关注的研发领域    张连翔,孔繁轼,赵桂芝

生态位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林开敏,郭玉硕

国外环境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范志杰

生态产业链的概念与应用    尹琦,肖正扬

光皮树经济性状及生物质液体燃料开发研究构想    李正茂,邓新华,李党训

经济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    姜化英

促进吉林省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措施研究    樊涛;

吉林省经济增长方式研究    方本挺

吉林省农业专利授权情况调查及对比分析    李文丽;苏春辉;

基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吉林省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豆志杰;

吉林老工业基地产业布局与协调发展研究    高相铎;贾玫;李诚固;

吉林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探析    李涛;

如何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服务    戴磊,贺淑云,梁彦超

基于逻辑斯蒂曲线的吉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预测研究    蔡维英;

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非连续运动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刘兆顺;尚金城;王冬艳;姚文贵;

《吉林省地图集》的编辑设计特点    安辛克;马玉梅;石英;

浅析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原因与几点对策    吴剑;黄俊逸;

吉林省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研究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周国仁;齐平;周婷婷;金伟丽;许宁;

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周国仁;齐平;许宁;

面向东北亚国家的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依托长吉图开发调整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    王飞;

吉林省经济发展滞后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叶尚彧;张晓莉;关晓明;

吉林省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及竞争力研究    邵昱晔;朱尊尊;于腾;

论完善我国中部地区资本市场建设——以吉林省为例    李光宇;

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陶广海;周国仁;陈立民;金伟丽;

我市四项目在济南成功签约    特派记者 赵伟

务实推进合作取得更大成效    记者 王强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定点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记者 陈宏新 薛春启

吉林省经济技术合作局:乐做经济增速的黏合剂    吉林省经济技术合作局研究室(党委)副主任 刘天娇

全国政协领导来我省调研    记者 刘廷艳

《吉林蓝皮书》出版    记者 孙宏波

生物产业将成吉林省经济增长新亮点    记者 侯志勇 李卓然

魅力吉林2005-2006-2007-2008思想解放之花别样红    

凝心聚力谋发展    记者 高吉龙

吉林省城镇就业实现十年来首次增长    国胜

吉林省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郝华

吉林省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许世存

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建设的研究    闫大柱

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张宝宗

吉林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张殿宫

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    刘子玉

吉林省离岸服务外包发展问题研究    刘丽慧

吉林省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郑赛莹

吉林省房地产调控政策运行效果及改进措施研究    王哲夫

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效分析及未来展望研究    刘中正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郭林强

吉林省创意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对策研究    李福刚

吉林省科技与金融良性互动研究    张文平

吉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刘帆

吉林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宋微

吉林省经济安全问题研究    杜凡一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的吉林省政府投资政策    盛效儒

吉林省秸秆资源利用模式研究    芦晓伟

吉林省优势创意产业的选择及培育    富卓

基于DEA方法的吉林省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    赵文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