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0:02
热度:

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摘要】:自然通风是一种节能的通风技术。然而,由于自然通风的驱动力,热压或风压通常情况下较弱,自然通风的通风能力与机械通风相比,相对较弱。

【摘要】:自然通风是一种节能的通风技术。然而,由于自然通风的驱动力,热压或风压通常情况下较弱,自然通风的通风能力与机械通风相比,相对较弱。囚此,深入研究自然通风的规律及其强化方法对该技术推广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太阳能烟囱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能来强化自然通风的有效技术,它利用太阳辐射热加热烟囱内部的空气,增大热压,从而强化自然通风的效果。对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性能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与工程指导作用。 本文以垂直布置的太阳能烟囱为研究对象,对烟囱通道内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模型与模拟研究,讨论了结构参数以及太阳辐射等条件对烟囱通道内空气的温度、墙面和玻璃盖板的温度以及烟囱的通风量等性能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首先,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在考虑了太阳能烟囱玻璃盖板和集热墙内部热阻的前提下,对前人的太阳能烟囱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新的稳态传热数学模型,探讨了太阳能烟囱的结构参数对通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盖板玻璃和集热墙的导热热阻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与相关实验测试的结果更加接近。此外,从模型的计算结果来看,太阳能烟囱的高度、深度、进风口高度的最佳的尺寸比例接近为10:1:1。 其次,在太阳能烟囱的稳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的非稳态传热数学模型,采用Crank-Nicolson差分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讨论了集热墙、玻璃盖板、烟囱内部空气以及空气流量等参数对时间的分布特点。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白天工况时,烟囱内部空气温度,集热墙温度以及玻璃盖板的温度均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使得烟囱诱导的空气流量增多。夜间工况时,考虑到集热墙的蓄热作用及夜间的热损失,发现集热墙与玻璃盖板的导热热阻不容忽略。 最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太阳能烟囱内的流动与换热特点进行了数值模拟。文中采用Realizableκ-ε湍流模型、DO辐射模型以及SIMPLEC算法对流场与温度场进行计算。探讨了太阳能烟囱的结构参数对烟囱通风能力的影响情况,分析了太阳能烟囱内部空气的流速、温度、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以及可以表征空气流动状态的格拉晓夫数的变化情况,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太阳能烟囱高度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烟囱的通风能力,并且通风量随着烟囱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进风口高度对烟囱通风能力的影响作用弱于其他两个结构参数。 2)烟肉内部的空气沿着烟囱深度方向,温度与速度的分布并不是均匀一致的,在集热墙与玻璃盖板的近壁面处,边界层内温度梯度与速度梯度较大 3)高度为2m的烟囱,其内部空气流动基本呈现层流状态;高度为3m的烟囱在竖直高度为1.5m左右,边界层内的空气从层流状态进入到过渡流状态;高度为4m的烟囱在竖直高度超过3.3m以后,边界层内的空气进入湍流状态。 本文的研究结果证明合理的设计太阳能烟囱的结构参数将会提高自然通风的效果,并且为太阳能烟囱应用领域的推广及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自然通风 太阳能烟囱 影响因素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83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主要符号表11-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2-13
  • 1.2 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的研究现状13-19
  • 1.2.1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因素13-17
  • 1.2.2 太阳能烟囱的理论分析与模拟方法17-19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19-21
  • 第二章 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的原理21-28
  • 2.1 自然通风原理21-23
  • 2.1.1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21-22
  • 2.1.2 热压单独作用下的自然通风22-23
  • 2.1.3 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23
  • 2.2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原理23-27
  • 2.2.1 太阳能烟囱的基本原理23-24
  • 2.2.2 太阳能烟囱通风量方程24-27
  • 2.3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的一维稳态传热模型28-43
  • 3.1 太阳能烟囱的物理模型及假设条件28-30
  • 3.1.1 太阳能烟囱的物理模型28-29
  • 3.1.2 模型假设条件29-30
  • 3.2 太阳能烟囱的传热分析及数学模型建立30-33
  • 3.2.1 能量平衡方程30-32
  • 3.2.2 传热系数的确定32-33
  • 3.3 传热数学模型的求解33-34
  • 3.4 传热模型的可靠性验证34-36
  • 3.5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36-42
  • 3.5.1 结构参数对通风性能的影响36-42
  • 3.5.2 太阳辐射强度对自然通风特性的影响42
  • 3.6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的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43-66
  • 4.1 一维非稳态传热研究的计算方法43-46
  • 4.1.1 数值计算法43
  • 4.1.2 谐波反应法43-44
  • 4.1.3 反应系数法44-45
  • 4.1.4 Z传递函数法45
  • 4.1.5 研究方法的选择45-46
  • 4.2 太阳能烟囱传热模型的建立46-53
  • 4.2.1 太阳能烟囱物理模型及假设条件46-47
  • 4.2.2 太阳能烟囱传热的数学模型47-52
  • 4.2.3 传热模型的气象参数52-53
  • 4.2.4 传热数学模型的计算程序53
  • 4.3 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结论分析53-64
  • 4.3.1 集热墙的温度变化55-58
  • 4.3.2 破璃盖温度变化58-60
  • 4.3.3 烟囱内空气平均温度变化60-62
  • 4.3.4 空气流量变化62-64
  • 4.4 本章小结64-66
  • 第五章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的数值模拟与分析66-105
  • 5.1 引言66-67
  • 5.2 模型的建立及采用的数值方法67-73
  • 5.2.1 模拟对象及网格划分67
  • 5.2.2 湍流模型67-69
  • 5.2.3 辐射模型69
  • 5.2.4 物性参数69-70
  • 5.2.5 运算环境设定70
  • 5.2.6 求解器选择与设定70-72
  • 5.2.7 边界条件的设定72-73
  • 5.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73-104
  • 5.3.1 烟囱高度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73-84
  • 5.3.2 烟囱深度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84-94
  • 5.3.3 烟囱进风口高度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94-104
  • 5.4 本章小结104-105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工作展望105-109
  • 6.1 论文结论105-107
  • 6.2 论文后续工作与展望107-109
  • 参考文献109-11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14-115
  • 致谢11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内置式PV-Trombe墙通风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徐小炜;雷菲宁;苏亚欣;

结构参数对内置式PV-Trombe墙内换热特性影响    雷菲宁;徐小炜;苏亚欣;

热源厂房不同通风方式的比较研究    周俊

步长和差分格式对一维非稳态导热数值计算的影响    司广树,刘金平,杨泽亮

现代建筑中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    万鑫;苏亚欣;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理论分析及其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    翟晓强,王如竹

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的数值模拟    孙猛;刘靖;雷兢;刘石;

特朗贝墙体冬季集热性能的计算及预测    陈会娟;陈滨;庄智;郝海燕;

太阳墙热特性分析    杨昭;徐晓丽;韩金丽;

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实验研究    李安桂;郝彩侠;张海平;

太阳能烟囱内温度场分析    何云;刘滔;林文贤;罗川旭;高文峰;

太阳能烟囱增强热压自然通风的计算研究    赵平歌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效果实验研究    荆海薇

房间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    隋学敏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效果实验与设计方法研究    郝彩侠

利用太阳能烟囱强化建筑物自然通风的基础研究    端木祥玲

节能建筑围护结构EPS板设计研究    谢媛芳;赵鹏;段彬;郑永伟;

成都地区室外温度可利用范围探索——以某大学多功能报告厅为例    李攀;龙恩深;王艳;杨万科;

大型锻件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崔晓龙,万妮丽

离心泵的汽蚀现象    张启寿;

离心式杂质泵蜗壳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徐振法;王银凤;唐铃凤;

变风量空调系统应用研究    周向阳;

简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观测及数值模拟研究    丁士杰;冯守志;

厨房局部排风设计的探讨    成祖德

浅谈低碳建筑与建筑节能    张驰;李磊;

CDM模式下节能建筑保温层经济厚度的研究    谢媛芳;赵鹏;胡卫军;刘小云;

内置转子套管换热器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张震;杨卫民;阎华;丁玉梅;

水压双喷嘴挡板阀先导阀的CFD分析    孙春耕;罗璟;张利;何敏;

密闭空间内丙烷泄漏燃烧爆炸三维数值模拟计算    鲁建英;陈朗;

事故条件下~(239)PuO_2气溶胶微粒在室内小环境扩散的三维数值模拟    王国庆;昌旭东;付广智;

太阳能热水系统贮热水箱温度分层实验结果及分析    姚春妮;郝斌;贾春霞;

乌鲁木齐市某娱乐场所的暖通设计    王志刚;

多区域网络模型在高速列车通风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刘福生;谭鲁志;王刚;

流体自控振荡器的模拟研究    孙赫晨;赵静野;

校园供热节能新技术    杨金钢;

旋转切向入流膜蒸馏装置热容腔CFD的数值模拟    齐晓娟;田瑞;杨晓宏;李嵩;

气膜孔几何结构对涡轮叶片气膜冷却的影响研究    戴萍

旋流自吸泵设计及内部流动研究    王春林

1000MW核电站离心式上充泵水力设计与结构可靠性研究    付强

扩散火焰形态及气化炉内熔渣沉积与传热规律研究    梁钦锋

低噪声轻量化单缸柴油机的虚拟设计技术研究    杨陈

微尺度环境下预混火焰稳燃方法的研究    汪洋

缸盖冷却水套内沸腾传热特性的研究    傅松

注浆控制岩溶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机理和模拟方法研究    孙克国

振荡流热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及其在干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柴本银

大流量高响应电液比例阀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傅林坚

通风方式对气流组织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模拟研究    王高飞

基于FLUENT的干法磁分离机理的数值模拟    王发辉

高温矿井热环境数值模拟及热害控制技术研究    侯建军

输送石灰石悬索桥钢索塔抗风性能研究    王春磊

变压吸附管道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    苏超

热电厂能量利用与节能技术改造研究    李华

山区风特性参数与自锚式悬索桥的静风稳定性研究    王珺

接触热阻对聚合物注塑成型冷却过程影响的研究    赵保才

蒸发式冷凝器数值模拟与优化    万方方

叶轮前侧盖板流固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张妍

屋顶通风器应用效果的调研    李新源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理论分析及其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    翟晓强,王如竹

室内热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袁旭东,甘文霞,黄素逸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的一维稳态模型    苏亚欣;柳仲宝;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    刘雨曦;谢玲;罗刚;

被动式太阳房集热部件优化选型及集热面积简易计算方法探讨    孟长再,巴特尔,马广兴

太阳能通风墙的性能研究    杨卫波,施明恒

特朗贝墙体冬季集热性能的计算及预测    陈会娟;陈滨;庄智;郝海燕;

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的研究进展    雷先鹏;喻李葵;邓启红;

浅谈工业厂房的通风设计    王新宇;柴永艳;

基于CFD数值模拟技术的大型钢铁厂房自然通风的优化设计研究    高婷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效果实验研究    荆海薇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效果实验与设计方法研究    郝彩侠

室内热源为主的自然通风房间热分布系数的研究    朱树园

太阳能烟囱数值模拟与自然通风的非线性研究    王晓冬

绿色建筑中自然通风的数值模拟研究    李娜

双层玻璃幕墙的不同结构对房间热环境的影响    杜妮妮

研究“非典”传播途径 探讨健康住宅设计    董仕君,李素兰

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探析    王战友;

建筑时尚——绿色建筑    吴银辉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理论分析及其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    翟晓强,王如竹

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的应用    魏东杰,胡彤

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技术    孙培杰,王茹环,李玉涛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阻力特性的探讨    龚光彩,李红祥,聂美清,谢更新,李玉国

非典的启示——论建筑中的自然通风    张晓瑞

高层建筑:自然要素的引入    于海漪

厉行建筑节能 实现第二步目标──国务院四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通知”    

自然通风的理论机理分析与实验验证    谭刚;左会刚;李晓锋;朱颖心;

自然通风设计方法研究(一)理论与方法    李晓锋;谭刚;朱颖心;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王怡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数值计算与模拟    梅启元

一种新型空调方式—“辐射板+自然通风”的初步研究    乔小壮

小湾水电站自然通风研究    范园园

热压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互增益的多元通风模式研究    王松华

设置开孔折流板通道内的换热及流动特性研究    郑慧凡

太阳能烟囱提高室内热压通风效果的数值模拟    王丽萍

基于自然通风的SARS传播和自然通风理论研究    段双平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效果实验研究    荆海薇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效果实验与设计方法研究    郝彩侠

关于烟囱高度设计的进一步探讨    裴秀娟

不同排放高度的污染源对城市大气污染的贡献分析    马雁军,杨洪斌,张云海

大气污染与烟囱高度    顾其祥;

环境标准问答    钮式如;

润安冷轧带钢公司烟囱爆破拆除技术研究    蔡泽军;陈仲超;

浅论烟囱设计的优化    蹇广珍;

加热炉烟道烟囱设计计算程序及应用    刘文龙;

烟囱高度合理性论证技术方法研究    董旭光;王栋成;张爱英;刘焕彬;王静;曹洁;

电厂烟囱高度确定的技术方法    杨佳财;王继民;孙白妮;

烟囱定向倒塌影响因素分析    熊炎飞;邓海平;

湿法脱硫塔顶直排烟囱技术    陈美秀;李福才;周和琛;

转动惯性对高耸烟囱地震响应影响的研究    刘铁林;张季;刘泓;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效率分析    明廷臻;潘垣;刘伟;

重庆电厂240/6米钢筋混凝土烟囱动力特性测试分析    徐奋瑞;刘克谦;

烟囱控爆拆除前冲过程的力学分析    张奇;陈惠敏;

火电厂直接空冷机组乏汽低品位热能的利用    黄善仿;王栋;林宗虎;

再谈余热锅炉的选型    王继方;姚文志;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钢筋混凝土烟囱爆破拆除倒塌方向的控制    刘殿书;刘宏刚;于亚伦;李胜林;

余热锅炉烟囱消声设计新技术    朱仁涛;

南岗拆除11个大烟囱    郑雷 记者  薛婧

黄电昨进行150米烟囱试爆    余子荣

213根高烟囱不见了    路风

推广省柴灶技术 建设节约型农村    

和平再生纸厂加强环保治理    夏泽平

未批先建 违反环评    新华

日本:垃圾处理场 发电多于耗电    钟河

环保总局通报长进糠醛厂污染    鲁米娜

抚顺煤都变绿都垃圾挡住路    本报记者 原二军

环境有偿使用:用市场之手促减排    本报记者 远帝红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热动力学问题研究    明廷臻

基于西部太阳能烟囱热气流发电及应用研究    周新平

火电厂悬挂式钢内筒烟囱地震反应分析    廖洁

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烟囱的腐蚀与修复研究    杨亚楠

火力发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烟囱腐蚀与防腐研究    杨彦

脱硫后烟囱流场、压力场以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孟令海

考虑筒壁开洞后烟囱抗震性能分析    朱世磊

多孔太阳墙采暖房的性能测试与优化设计    江雯

100MW级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研究    王慧芳

超高钢烟囱结构体系研究    董启明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技术的研究    陈静

240m单筒式烟囱电动升模外架单爬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