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9:28
热度:

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能源面临枯竭。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能量大、易获取、不枯竭、清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能源面临枯竭。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能量大、易获取、不枯竭、清洁低碳等特点,可应用于发电、供热及制冷。 蓄电池是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和独立发电系统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常用的各种蓄电池多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机制将电能储存或释放,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都会影响蓄电池寿命,对于太阳能发电系统,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将会使系统造价降低。设计智能控制器对蓄电池充放电进行控制,充放电控制电路选用低功耗单片机ATmega16L-8AC为控制回路核心,ATmega16L-8AC是增强的AVR RISC结构的低功耗8位CMOS微控制器,具有数据处理快,功耗小等特点。系统在ATmega16L-8AC的控制下,分别检测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的电压值,将太阳能电池方阵转换的直流电进行有效储存和合理使用,实现充放电过程的自动控制,对蓄电池有防短路、防反接、防过充和过放,有自动开合开关等功能。外围电路设计有电压采集电路、负载输出控制和检测电路。智能系统相当于一个电压采集和电池管理模块。 太阳能发电效率是太阳能发电技术中最关键的问题。目前,由于技术和工艺的原因,太阳能发电效率低、成本高,一直没有大的突破,所以对光伏发电效率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效率与光伏组件接收到高能量光子的多少有关,当光伏组件材料确定后,其发电效率受光和温度等外界条件影响较大,所以研究光的入射角度与电池板发电效率的关系。在光的所有波段中,可见光能量稳定,日常生活中以可见光为主要利用光能,因此,选择可见光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近红外线和近紫外线。波长选取范围在300-900纳米,光伏组件以非晶硅电池板为实验对象,非晶硅电池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以90°、80°、75°、60°、45°为例,在实验室通过7-SCSpec太阳能电池光谱性能测试系统对非晶硅电池板进行光伏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在18-25℃时,非晶硅电池板与光线夹角的变化和光伏发电功率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当非晶硅电池板与入射光线夹角在80°时,光伏发电电流达到最大值1.2093nA,即此时的量子效率响应最大,光伏发电效率最大。当非晶硅电池板与入射光线夹角在60°-80°时,其光伏发电效率均大于光线垂直入射即夹角为90°时电池板时的发电效率,这与常规理论认为的光伏组件与入射光线夹角为90°时,光伏发电效率最大相矛盾。针对这一实验结果做出结果分析,为今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太阳能 充放电控制电路 光伏发电效率 夹角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U18;TU201.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背景及意义11-14
  • 1.1.1 再生能源含义和特点11-12
  • 1.1.2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背景12
  • 1.1.3 太阳能利用历史12-13
  • 1.1.4 光伏发电的意义13-14
  • 1.2 国内外太阳能光伏发电状况14-16
  • 1.3 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存在的问题16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16-19
  • 第二章 太阳能理论与太阳能量的研究19-31
  • 2.1 太阳能资源19-20
  • 2.2 太阳辐射20-25
  • 2.2.1 太阳能基本概念20-22
  • 2.2.2 太阳辐射的基本原理22-24
  • 2.2.3 太阳辐照度和特点24-25
  • 2.3 太阳电池阵列水平面上太阳辐照量的计算25-26
  • 2.4 太阳电池阵列斜面上太阳辐照量计算26-30
  • 2.4.1 朝向赤道倾斜面上最佳倾角的计算27-28
  • 2.4.2 偏离赤道倾斜面上的太阳辐射量28-30
  • 2.5 固定太阳组件辐照量的算法30
  • 2.6 小结30-31
  • 第三章 阳能光伏发电中蓄电池的应用研究31-41
  • 3.1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历史与原理31-33
  • 3.1.1 光伏发电的发展历史31
  • 3.1.2 光伏发电的基本工作原理31-33
  • 3.2 太阳能光伏发电基本构成与特点33-34
  • 3.3 光伏发电系统中蓄电池充放电的研究与设计34-41
  • 3.3.1 蓄电池在光伏发电中的理论分析35-36
  • 3.3.2 蓄电池的主要特性参数36-38
  • 3.3.3 蓄电池充放电系统的设计38-41
  • 第四章 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41-59
  • 4.1 建筑结构对建筑节能的影响41-43
  • 4.1.1 地理位置41
  • 4.1.2 建筑朝向41-42
  • 4.1.3 太阳能建筑间距42
  • 4.1.4 太阳能建筑外形42-43
  • 4.2 建筑结构在节能中的设计43-45
  • 4.2.1 节能建筑对屋顶倾角的要求43-44
  • 4.2.2 太阳能建筑对墙体、窗户和遮阳板的要求44-45
  • 4.3 节能建筑中入射光线角度与光伏发电效率关系的研究45-49
  • 4.4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建筑上的应用49-52
  • 4.4.1 光伏建筑组件49-50
  • 4.4.2 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建筑的安装方式50
  • 4.4.3 太阳能光伏组件在屋面和窗户应用50-51
  • 4.4.4 光伏系统的设计步骤51
  • 4.4.5 太阳电池组件的设计51-52
  • 4.5 光伏建筑一体化52-54
  • 4.5.1 国外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发展52-53
  • 4.5.2 我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现状53-54
  • 4.5.3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意义54
  • 4.6 防雷与接地54-57
  • 4.6.1 雷电种类和特点55
  • 4.6.2 防雷保护原则55-56
  • 4.6.3 太阳能阵列防雷措施56-57
  • 4.7 小结57-59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9-61
  • 5.1 总结59
  • 5.2 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7
  • 攻读学术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7-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光伏电站铅酸蓄电池不均衡性的检测与控制    马勇刚;谢建;李自应;张跃;

光伏电站系统优化设计及实际设计中相关问题的处理    丁(山丁);崔容强;

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变电流快速充电的研究    齐志远;王生铁;

建筑物防雷保护    牛保成,付马成

阀控铅酸蓄电池的监控和故障预测    刘希禹

智能建筑的几种有效防雷接地技术措施    高素萍

蓄电池在线充电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高歌;

变电站、发电厂蓄电池监控系统设计    寇媛媛;程磊;

太阳能电源低压钠灯智能控制器的设计    李慧娟;梁荣光;

温度对蓄电池的影响    刘庆生;

风能转换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蒋浩

独立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系统    刘莫尘

智能型多用途太阳能供电系统    闫妍

基于ARM的光伏发电系统研究    岳艳伟

基于DSP的太阳能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吴忠军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    郄昭昭

绿色节能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玻璃幕墙设计中的应用    王飞

圆形围护结构建筑BIPV系统的研究    刘洋

光伏瓦片的设计与制作    刘海良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    李征

日光温室采光与下挖深度优化设计    李霞;于贤昌;艾希珍;李清明;

变电站光伏直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林航;陈晓明;

30 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与运行    沈晨;陈晓明;

户用PV系统设计    牟志平;

24V/5A太阳能控制器设计    包文俊;黄长杰;

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研究    贺立三;刘振波;高林朝;高艳军;

英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系统    韦菁;

云南省昆明市高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研究    韩雷涛;谢建;苏庆益;

大型集中并网光伏电站硬件设计要求及安全保护    王志刚;龙维绪;崔海昱;邓菊莲;刘祖明;廖华;涂洁磊;

市电自动切换在独立光伏系统中的应用    袁世建;胥平;尚海涛;

太阳能光伏阵列的温度与红外特性分析    王培珍;

中低温地热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骆超;马伟斌;龚宇烈;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

一种获得偏振光的演示实验装置及偏振光系列演示实验的设计    单亚拿;葛运培;

中低温地热发电系统的应用    曲勇;骆超;龚宇烈;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其应用    刘婷婷;余英;赵碧光;朱春;

太阳能环保游船    王璐;籁斌贤;王宗耀;王建明;

中国光伏发电的发展及前景    罗雪莲;

新型单级Buck—Boost光伏逆变器的研究    吴铁洲;柏祎山;周杨;吴麟章;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城市能源战略储备系统研究    秦青林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大型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王哲

反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李福民

碟式斯特林太阳热发电系统太阳模拟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杜景龙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边坡工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刘永莉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太阳能电池用α-SiC_x:H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瑞丽

河南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一体化设计研究    刘磊

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    李亭

太阳能果蔬脱水车间性能试验及苹果脱水工艺优化研究    高兴海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安丽

模糊控制在光伏最大功率追踪预测中的应用与研究    陈亚峰

户用光伏逆变电源系统研究    王恩

居住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建筑节能策略研究    丁翠

双馈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转子侧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    徐凤星

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建筑发展之路    眭向周

光伏建筑一体化与相关政策    王斯成;

香港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应用典型实例    杨洪兴;冯宇恩;李雨桐;娄承芝;安大伟;

LED直流灯具在太阳能户用电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李文婷;

太阳能低压钠灯电子镇流器设计    阮景义;苏建徽;李桂臣;

太阳能电池并联电阻的一种测量方法    陈庭金,涂洁磊,汪东翔,董俊

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杨海柱,金新民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马玉梅

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上)    钱伯章;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实践    高军林;刘玉山;吉顶;范国辉;

光伏水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苏建徽

独立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管理的研究    欧阳名三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郑诗程

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    罗光毅

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    李素文

独立运行光伏发电系统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    王超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优化设计    程雅丽

夏热冬冷地区双层皮玻璃幕墙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王振

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易帆

独立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系统    刘莫尘

济南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资源潜力分析    舒海静

建筑遮阳设计研究    张扬

光伏发电用DC/DC变换器的研究    汪令祥

太阳能电池产业与半导体锗硅薄膜的应用综述    王光伟;

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    杨忠;

投资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黄为一;王娟娟;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战略对策    沈辉;舒碧芬;闻立时;

新概念太阳能    吕芳;

审时度势——赵玉文演讲“中国光伏产业现状、趋势和思考”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综合应用    陶建军;

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    方祖捷;陈高庭;叶青;瞿荣辉;

蓬勃发展的江苏光伏产业    魏启东;王素美;李保庆;

太阳电池及光伏发电    祝玉华;石凤良;李力猛;

铁路客站光伏发电的模式选择与计算    冯星明;汪隽;

太阳能为县站计算机系统供电的可行性分析    黄诚;樊璇;朱圣华;

未来我国并网光伏发电经济性评估    张达;张希良;吴抒;罗小虎;

光伏发电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预报试验简报    何明琼;陈正洪;成驰;

光伏发电出力预测系统介绍    

光伏发电温室的现状及技术前景研究    魏晓明;周长吉;丁小明;鲁少尉;曹楠;

基于气象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光伏发电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代倩;段善旭;蔡涛;陈昌松;

青海:光伏产业链只缺太阳能电池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李星辰;王琳;

太阳能光伏技术演进路径的可视化分析    杨中楷;刘佳;

东北300千瓦光伏发电站投产    张振梁

港城光企“借光”照出好“钱景”    颜旻

2012年,光伏发电成本降至1元/度    本报记者 解悦

“金太阳”聚集“光”和“热”,财税优惠催生光伏发电业    本报记者 江钰铃 通讯员 周辰恩

13企业共推光伏发电时间表    本报记者 梁钟荣

我国光伏发电成本逼近“火电”    于南

光伏发电进入1元时代 高质量低成本并重    本报记者 诸玲珍

光伏发电喜忧参半何处觅市场    本报记者 林柏松

“并网难”绊住光伏发电前进脚步    记者 林艳兴 邓卫华 叶超 张涛 石志勇 张道生

明年锦州光伏发电站规模将达200兆瓦    记者 张继锋

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研究    袁建华

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发展研究    殷帅

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    赵杰

光伏系统在内蒙古地区标识绿色建筑节能贡献    明杰

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控制和能量预测技术研究    姚传安

基于数据驱动的控制与故障检测及其应用    陈建民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效应研究    袁见

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研究    马亮

准Z源级联多电平光伏逆变器控制方法的研究    刘钰山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结构、形貌及光伏性能    薛丽丽

光伏发电在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推广与利用研究    王雨

影响我国光伏发电成本的主要因素研究    王德良

光伏发电实验系统设计    黄敏君

积灰对光伏发电工程的影响研究    居发礼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竞争力及其成长性研究    张爽莹

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的研究    李晓芳

微电网中光伏发电动态特性研究    闫立伟

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    侯岱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刘洋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及最大接入容量研究    唐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