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兰州太阳能热泵和电锅炉联合运行系统的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9:26
热度:

兰州太阳能热泵和电锅炉联合运行系统的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常规能源日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需求来看,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常规能源日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需求来看,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必然的趋势。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我国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我国在建筑中逐渐加大了对太阳能的利用。 本文对太阳能热泵和电锅炉联合运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方案进行了阐述,主要研究了太阳能保证率在按设计负荷的30%、40%和50%情况下选取时,太阳能热泵的供热量占建筑所需热量的比例。 本文在计算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量时,对太阳辐射强度进行了编程计算。通过对兰州2009-2010年采暖季的计算,得出整个采暖季太阳能保证率为30%、40%和50%时太阳能热泵的供热量占建筑所需热量的比例分别为58.61%,82.7%和98.02%的结论;并对不同太阳能保证率下的太阳能热泵和电锅炉联合运行系统与电锅炉独立运行系统所增加的初投资的回收年限、环保效益、热价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出在太阳能保证率为30%的情况下此系统综合评价优于其它两种情况。 通过分析得出在兰州地区应用太阳能非常有利,在节约常规能源的同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太阳能热泵 电锅炉 联合运行 层次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U832;TU1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及太阳能的特点11-12
  • 1.2.1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11-12
  • 1.2.2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12
  • 1.3 太阳能热泵的发展背景及分类12-17
  • 1.3.1 太阳能热泵的发展背景12-13
  • 1.3.2 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的分类13-17
  • 1.4 太阳能热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7-20
  • 1.4.1 国外研究现状17-18
  • 1.4.2 国内研究现状18-20
  • 1.6 我国在推广太阳能方面的政策20
  •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20-22
  • 第2章 太阳能热泵和电锅炉联合运行系统的设计22-35
  • 2.1 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22-23
  • 2.1.1 研究对象概述22
  • 2.1.2 工程概况22
  • 2.1.3 气象参数22-23
  • 2.2 热负荷计算23-25
  • 2.2.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23
  • 2.2.2 热负荷计算23-25
  • 2.3 室内采暖系统的选择25-27
  • 2.3.1 散热器采暖的特点25-26
  • 2.3.2 地板采暖的特点26
  • 2.3.3 室内采暖系统的选择26
  • 2.3.4 地板采暖的结构26-27
  • 2.4 太阳能集热器的选择27-30
  • 2.4.1 太阳能集热器的分类27-28
  • 2.4.2 不同类型太阳能集热器产水量对比28-29
  • 2.4.3 太阳能集热器的选择29
  • 2.4.4 太阳能集热器倾角的确定29-30
  • 2.5 太阳能热泵和电锅炉联合运行系统的设计30-32
  • 2.5.1 太阳能集热器的面积30-31
  • 2.5.2 贮水箱的有效容积31
  • 2.5.3 辅助热源的选择31-32
  • 2.6 太阳能热泵和电锅炉联合运行方案32-34
  • 2.7 本章小结34-35
  • 第3章 太阳辐射强度的计算35-42
  • 3.1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各种角度35-37
  • 3.1.1 赤纬角35
  • 3.1.2 当地太阳时角35-36
  • 3.1.3 太阳高度角36
  • 3.1.4 太阳入射角36-37
  • 3.2 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37-39
  • 3.2.1 太阳常数的定义37-38
  • 3.2.2 大气质量38
  • 3.2.3 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38-39
  • 3.3 任意倾斜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39-41
  • 3.3.1 倾斜平面上太阳直射辐射强度39
  • 3.3.2 倾斜平面上太阳散射辐射强度39
  • 3.3.3 倾斜平面上所获得的地面反射辐射强度39-40
  • 3.3.4 倾斜平面上太阳总辐射强度40-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太阳能热泵和电锅炉联合运行系统的分析42-56
  • 4.1 太阳能热泵和电锅炉提供的热量42-49
  • 4.1.1 建筑物所需供热量42
  • 4.1.2 太阳能集热器的供热量42
  • 4.1.3 热泵压缩机所消耗的电能42-43
  • 4.1.4 太阳能热泵的供热量43-47
  • 4.1.5 电锅炉消耗的电功率47-49
  • 4.2 兰州和北京应用太阳能热泵和电锅炉联合运行系统的比较49-55
  • 4.2.1 北京太阳能热泵的供热量49-53
  • 4.2.2 北京电锅炉消耗的电功率53-55
  • 4.2.3 兰州和北京地区太阳能热泵的供热量对比55
  • 4.3 本章小结55-56
  • 第5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供热系统的分析56-66
  • 5.1 太阳能热泵的节能效益56-60
  • 5.1.1 太阳能热泵的节能量56
  • 5.1.2 太阳能热泵的节能费用56-57
  • 5.1.3 太阳能热泵增加投资回收期57-59
  • 5.1.4 太阳能热泵的环保效益59
  • 5.1.5 太阳能热泵和电锅炉联合运行的热价59-60
  • 5.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供热系统的分析60-65
  • 5.2.1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步骤60-63
  • 5.2.2 各方案的比较63-65
  • 5.3 本章小结65-66
  •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0-71
  • 附录71-76
  • 致谢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新型太阳能与热泵复合供暖系统的研究    李洁;王振辉;崔海亭;

季节性蓄热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    赵东亮;李勇;代彦军;

相变材料在太阳能热泵系统的应用    郭春梅;张志刚;吕建;郭式伟;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集成热水系统    陈仕泉;黄夏东;谢竹雯;赵士怀;

住宅太阳热水器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陈晓明;罗清海;解晓蕾;王衍金;刘泽华;

长沙地区太阳能溶液除湿独立新风系统能耗分析    吴春玲;喻李葵;何列波;池东;

直接蒸发式三套管蓄能换热器的蓄冷特性    牛福新;倪龙;姚杨;马最良;

我国食品低温加工装备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康景隆;

复合热源热泵技术研究综述    崔四齐;王聪民;刘寅;

深圳市体育新城安置小区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实例    王莉芸;徐斌;

太阳能热泵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祖文超;

太阳能热泵技术及其供热应用    李军凯;范亚云;

太阳能热泵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祖文超;李琼;

太阳能热泵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探讨    李百萍;范晖;孙国田;

直膨式太阳能辅助热泵技术的研究进展    孔祥强;林琳;张东;杨前明;

太阳能热泵中的设备能量平衡    兰国彬;张小松;杜垲;

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的实验研究    旷玉辉;王如竹;于立强;

蓄热型太阳能热泵空调技术经济分析    黄炜;张琳邡;肖占;纪河;

太阳能热泵系统的综合评价    刘立平;

西北地区居住建筑太阳能供暖保证率    刘艳峰;鱼亚丽;孔丹;

节能型能源走进百姓家    王如竹

在京招商收获丰硕成果    潘成勇 陈菁

绿色供暖系统值得大力推广    郭正则

江苏资本西进呈现新变化    江南

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留学人员    通讯员黎朝成 欧阳钢桥

博浪公司成为国内行业翘楚    记者 刘慧敏

权承赫:在混乱中前行    本报记者 马琳

复合太阳能技术成建筑节能重要途径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耿耿 李慧星 肖玮 李贝妮

武城“三回”工程引资超百亿    记者 华江 通讯员 召华 玉磊

“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现身交易会    记者 朱丹 通讯员 周栋林 鲁英

电子膨胀阀开度对光伏—太阳能热泵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    王海涛

间接膨胀式太阳能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研究    阳季春

太阳能热泵潜热蓄热供暖系统性能研究    韩宗伟

三套管蓄能型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集成系统实验与模拟    杨灵艳

太阳能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特性与优化研究    程磊

兰州太阳能热泵和电锅炉联合运行系统的分析    冯俊芝

双热源式太阳能热泵及热水系统优化研究    孙琳

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马文瑞

太阳能直接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参数的优化研究    吴兆武

集热/蓄能/蒸发一体化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的性能研究    卫梁彦

太阳能热泵制热量预测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    陈庆杰

空气型太阳能热泵供冷供热装置的研究    王丽焕

河北地区农村住宅太阳能供热系统研究    刘少亮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研究    侯晓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