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小麦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气肥潜力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9:10
热度:

小麦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气肥潜力实验研究【摘要】:本论文是在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以秸秆能源化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编号:2130106-38)的资助下完成。本文

【摘要】: 本论文是在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以秸秆能源化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编号:2130106-38)的资助下完成。本文紧紧围绕我国大力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重大需求,针对如何提高秸秆沼气干发酵综合利用效益等问题,选用分布广泛的小麦秸秆作为发酵原料,采用中温干发酵,对不同发酵条件下小麦秸秆中温干发酵的产气情况和发酵残留物的肥力进行了测定,力求通过实验确定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沼气产量和发酵残留物肥力与发酵条件的关系,以期为中温秸秆厌氧干发酵沼气与有机肥联产技术提供工艺优化参数,为进一步完善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理论和开发秸秆气肥联产技术提供科学参考。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发酵原料的TS含量和沼气产量的相关关系。本文配制秸秆量和接种量相同、TS含量分别为25%、35%、45%、55%的四个发酵组进行中温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原料的TS含量较低的发酵组沼气产量较多。 (2)接种量和沼气产量的相关关系。本文配制秸秆量相同、发酵料TS含量为25%、秆渣比为1:6、1:8、1:10、1:12、1:14、1:16的六个发酵组进行中温发酵,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接种量的提高,沼气产量逐渐升高;单位TS质量的沼气产量先升高再降低,说明过量的接种物不利于产气效率的提高,同时得出最佳秆渣比为1:10,其单位TS质量的沼气产量为75.4mL/g。 (3)接种量和甲烷产量的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接种量的提高,甲烷产量和甲烷浓度逐渐升高;单位TS质量的甲烷产量先升高再降低,说明较多的接种物有利于甲烷产量和甲烷浓度的提高但不利于产甲烷效率的提高。最佳秆渣比为1:10,其单位TS质量的甲烷产量为31.8mL/g。 (4)不同发酵条件下发酵残留物的肥力。实验表明,小麦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的发酵残留物中具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其肥力完全满足国家生物有机肥产品要求,接近国家有机肥技术指标;在发酵原料TS含量为55%、秆渣比为1:6的发酵条件下,发酵残留物的肥力较好。 (5)提出了一套小麦秸秆厌氧干发酵气肥联产工艺流程。 综合上述实验及结论,可以得到小麦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产肥兼顾产气的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料TS含量为55%、秆渣比为1:10,并提出了一套以秸秆干发酵所产沼气为生产用能的生物有机肥生产流程。 【关键词】:小麦秸秆 中温厌氧干发酵 沼气 生物质有机肥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216.4
【目录】:
  • 致谢4-8
  • 摘要8-9
  • 1 文献综述9-14
  • 1.1 研究背景9
  • 1.2 秸秆厌氧发酵技术状况9-12
  • 1.2.1 国内外秸秆厌氧发酵研究状况9-10
  • 1.2.2 国内外秸秆沼气发展现状10-12
  •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12-14
  • 1.3.1 课题意义12-13
  • 1.3.2 研究目的13
  • 1.3.3 研究内容13-14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14-21
  • 2.1 试验材料14
  • 2.1.1 发酵原料14
  • 2.1.2 接种物14
  • 2.1.3 浸种用小麦种子14
  • 2.2 试验方法14-15
  • 2.2.1 试验装置14-15
  • 2.2.2 发酵料液的浓度15
  • 2.2.3 发酵温度15
  • 2.3 分析测试项目及方法15-19
  • 2.3.1 发酵原料TS 含量的测定15
  • 2.3.2 产气量的测定15
  • 2.3.3 沼气成分的测定15-16
  • 2.3.4 发酵残留物pH 值的测定16
  • 2.3.5 发酵残留物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16-17
  • 2.3.6 发酵残留物中全氮含量的测定17
  • 2.3.7 发酵残留物中全磷磷含量的测定17-18
  • 2.3.8 发酵残留物中速效磷含量的测定18
  • 2.3.9 发酵残留物中全钾含量的测定18-19
  • 2.3.10 发酵残留物中速效钾含量的测定19
  • 2.3.11 小麦浸种实验19
  • 2.4 主要实验仪器及化学试剂19-21
  • 3 不同发酵条件下小麦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产气情况研究21-34
  • 3.1 TS 含量和沼气产量关系的研究21-24
  • 3.2 接种量和产气情况关系的研究24-33
  • 3.2.1 接种量和沼气产量的关系25-28
  • 3.2.2 接种量和甲烷产量的关系28-33
  • 3.3 本章小结33-34
  • 4 不同发酵条件下小麦秸秆中温厌氧发酵残留物肥力研究34-43
  • 4.1 标准液的配制和标准曲线的绘制34-36
  • 4.2 不同TS 含量发酵条件下发酵残留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36-37
  • 4.3 不同接种量发酵条件下发酵残留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37-38
  • 4.4 发酵残留物中营养物质含量与国家技术标准的比较38-39
  • 4.5 沼液浸种实验39-40
  • 4.6 小麦秸秆中温厌氧发酵气肥联产工艺流程40-41
  • 4.7 本章小结41-43
  • 5 结论与建议43-44
  • 5.1 结论43
  • 5.2 建议43-44
  • 参考文献44-47
  • ABSTRACT47-4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养猪场发展沼气工程效益探讨    董仁杰;田世杰;

沼气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英文)    唐雪梦;陈理;吴树彪;

规模化猪场沼气工程知多少    王楚端;孙德林;张金辉;

沼气工程沼液、沼渣高值利用技术研究通过鉴定    刘康威;

大型沼气工程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效益分析    王玉法;

我国中小规模养殖户建设沼气模式介绍    闵师界;

北京大中型沼气工程冬季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何荣玉;

沼气工程用红泥复合材料工艺配方探讨    蒋石生;

沼气 沼肥综合利用技术    闵师界;

大中型沼气工程保温增温方法研究    罗光辉;盛力伟;丁建华;郭洋;

大型养鸡场沼气工程浅析    张海青;杨慧云;高倩;

纯秸秆中高温高浓度发酵工艺制取沼气新技术    李砚飞;姚旭华;潘炳忠;代树智;

秸秆沼气工程工艺参数探讨    段娜;林聪;侯锦;赵凯;赵廷庄;

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厌氧消化技术优化分析    韩芳;林聪;

浅析我国发展秸秆沼气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刘德江;饶晓娟;刘永刚;邱桃玉;

万头奶牛场沼气工程设计与研究    曹成茂;吴扬;刘伟伟;杨智良;伍德林;杨迎春;

沼气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吴兆流;

坚持技术创新,走规模化和工业化发展之路    唐兵;

沼气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发展前景    王滨杰;贺立三;贾兵;

中国生物质能源(沼气)工程研究与前景展望    裴建川;张亦斌;张文;冯磊;陈伟芬;

3万农民受益沼气工程    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刘明辉

沼气工程:何时广泛入农家    本报记者 钱健铭 祝勇

新丰沼气工程建设开局好    黄小广 钟秀媚

诸暨试水沼气工程后续服务组织    记者 秦德胜

沼气工程使印台区农民得到实惠    实习生 许涛涛

我省兴建176个大型沼气工程项目    记者 宋海峰

南阳:日产50万立方米民用沼气工程开工    记者 阙爱民 通讯员 陈铁 李瑞

省大型沼气工程项目落户临汾    记者 靳淑琴

路桥:“沼气工程”让养猪户受惠    林宝聪

新增中央投资户用沼气工程完成2660座    记者 许伟涛 实习生 杜笠 张祎芸

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林斌

农村沼气生态校园模式及其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王兰英

沼气高效厌氧发酵的条件及产气效应研究    楚莉莉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沼气技术采纳行为及绿色补贴政策研究    彭新宇

可再生能源领域CDM项目开发的关键问题研究    刘尚余

生物预处理玉米秸秆厌氧干发酵特性及沼渣基质利用的研究    赵玲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林生物质能的区域影响研究    马占云

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与可持续性研究    陈豫

猪场沼液农用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陈永杏

沼气液化制取生物质LNG关键技术研究    周淑霞

小麦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气肥潜力实验研究    黄俊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秸秆干发酵产沼气中的应用    刘思颖

太阳能沼气工程无线监测系统设计    薄军

沼气发电机冷却水预热沼气进料池系统的研究    康锡龙

河北省磁县沼气推广应用研究    李常伟

基于智能鸡舍的太阳能沼气工程的技术研究    赵梅娟

重庆市生物质能沼气化有效利用技术研究    管军伟

小型立体组合式沼气工程的创建及效果的研究    张燕

户用沼气池秸秆干发酵技术研究    全桂香

沼气化学能快速高效储存太阳热能的初步研究    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