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稻秸秆提取纤维农用非织造地膜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8:56
热度:

稻秸秆提取纤维农用非织造地膜的研究【摘要】:我国有十分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尤其是农作物秸秆,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亿吨农作物秸秆。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在田间焚烧秸秆,不仅浪费了宝贵

【摘要】: 我国有十分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尤其是农作物秸秆,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亿吨农作物秸秆。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在田间焚烧秸秆,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此外,随着石油和煤等资源的紧缺,人们为了寻求更多的可利用资源,植物纤维素这一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积极探索的课题。农用地膜是是一项优良的农业增产技术,地膜可以有效的控制土壤的湿度和温度,减少营养的流失和水分的减少,防止杂草生长,同时由于温度的增加,增加了有机物的分解,提高了土壤的养分。因此开发可降解地膜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常用秸秆纤维的提取一般都采用氢氧化钠对秸秆的蒸煮制浆,其方法即高耗能,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大。本文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制取稻秸秆纤维,分别又对不同方法提取的稻秸秆纤维制作了农用地膜,通过对纤维性能和地膜性能的比较,选择较优的处理方法。 处理稻秸秆的第一种方法是用氢氧化钠和硫化钠共混对稻秸秆进行蒸煮。本实验之所以在氢氧化钠中加入硫化钠,主要是由于硫化钠在溶液中离解时,溶液中同时存在氢氧根离子、硫氢离子和硫离子。而硫氢离子和硫离子对木质素比氢氧根离子有更强的亲核作用,因此硫化钠对木质素的降解作用要氢氧化钠强。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为:处理时间为25min,处理温度为90℃,混合溶液的浓度为10%,混合溶液的比例为70%:30%。得到的实验结果最为理想:提取的稻秸秆纤维平均长13.6mm,宽度38.4um,纤维的纤维素含量为67.83%。 处理秸秆的第二种方法是碱-酶复合法提取稻秸秆纤维。由于本实验所采用的酶为漆酶酶粉,其活性很低,若果直接处理稻秸秆的话,其脱胶的效果很差。所以先用低浓度的碱对稻秸秆进行预处理,此步处理的主要目的是稻秸秆膨胀,分散开来,为下一步的酶处理做准备。通过对碱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和碱浓度以及酶的处理时间、处理温度、酶浓度和PH值对纤维的长度、宽度和纤维素含量影响的讨论,综合分析等到的最佳方案为:碱浓度为2%,碱处理时间为10min,碱处理温度为为95℃,酶处理时间为60min,酶处理温度为50℃,酶浓度为1.5%,PH值为5.得到的实验结果最为理想:提取的稻秸秆纤维平均长度为18.6mm,纤维宽度为44.6um,纤维素含量为68.53%。 用上述两种方法提取的纤维分别制作地膜,所采用的工艺为师姐缪宏超先前所得到的最优工艺:粘合剂浓度为8%,废丝量为13.4g/m2,平方米克重为80g/m2。对两种地膜分别做了物理机械性能测试。从测试结果得出:碱-酶复合处理的稻秸秆纤维制作的地膜在断裂强度和回潮率变化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本实验采用了酶处理,由于碱浓度、碱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都比较低,对纤维的损伤比较小,并且漆酶只降解木质素而不损伤纤维素纤维,因此改善了单根纤维的强力,因此地膜的断裂强度有所增加。由上述的结果可以看出碱-酶复合法提取稻秸秆纤维的方法较好,并且由于酶是蛋白质物质,其废液对环境无污染,应积极推广使用。 【关键词】:稻秸秆 漆酶 纤维 非织造 地膜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3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文献综述10-20
  • 1.1 稻秸秆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特性10-11
  • 1.1.1 纤维素10
  • 1.1.2 半纤维素10-11
  • 1.1.3 木质素11
  • 1.2 稻秸秆纤维的提取方法及机理11-13
  • 1.2.1 物理加工方法12
  • 1.2.2 化学处理方法12
  • 1.2.3 生物处理方法12-13
  • 1.3 秸秆纤维和非织造布农用地膜开发与利用的国内现状13-16
  • 1.3.1 目前秸秆资源利用的研究方向13-16
  • 1.3.2 目前非织造布农用地膜利用现状16
  • 1.4 新型可降解地膜的开发16-18
  • 1.4.1 光降解塑料地膜17
  • 1.4.2 生物降解地膜17
  • 1.4.3 光-生物降解地膜17
  • 1.4.4 植物纤维地膜17-18
  • 1.5 利用废蚕丝和稻草纤维制作地膜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18-20
  • 1.5.1 稻草纤维18
  • 1.5.2 蚕丝纤维18-20
  • 2. 引言20
  • 2.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20
  • 3 实验材料与方法20-27
  • 3.1 稻秸秆原料的选取20
  • 3.2 碱蒸煮法提取稻秸秆纤维20-21
  • 3.2.1 主要仪器及试剂20
  • 3.2.2 工艺流程20-21
  • 3.3 碱-酶复合法提取稻秸秆纤维21
  • 3.3.1 主要仪器及试剂21
  • 3.3.2 工艺流程21
  • 3.4 稻秸秆碱煮的化学脱胶机理21-23
  • 3.5 稻秸秆生物酶脱胶的机理23
  • 3.5.1 侧链氧化23
  • 3.5.2 去甲基化和去甲氧基化23
  • 3.5.3 芳香环的断裂23
  • 3.5.4 漆酶催化木质素氧化的机制23
  • 3.6 扫描电子显微镜23-24
  • 3.7 广角 X 射线衍射24
  • 3.8 红外光谱24-25
  • 3.9 试验指标及测试方法25-27
  • 3.9.1 纤维长度的测量25
  • 3.9.2 纤维宽度的测量25
  • 3.9.3 纤维素含量的测定25
  • 3.9.4 红外光谱25
  • 3.9.5 X-射线衍射25
  • 3.9.6 扫描电镜25
  • 3.9.7 地膜的断裂强力测定25-26
  • 3.9.8 地膜的厚度测定26
  • 3.9.9 地膜的回潮率的测定26-27
  • 4 结果与分析27-50
  • 4.1 碱蒸煮法提取稻秸秆纤维的工艺探讨27-35
  • 4.1.1 正交实验因素及水平的确定27
  • 4.1.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27-29
  • 4.1.3 对纤维宽度的分析29-30
  • 4.1.4 对纤维长度的分析30-32
  • 4.1.5 对纤维素含量的分析32-34
  • 4.1.6 最佳工艺方案的确定34
  • 4.1.7 验证性实验34-35
  • 4.2 碱-酶复合法提取稻秸秆纤维的工艺探讨35-46
  • 4.2.1 碱预处理工艺的探讨35-38
  • 4.2.1.1 碱浓度对纤维提取的影响35-36
  • 4.2.1.2 碱处理时间对纤维提取的影响36
  • 4.2.1.3 碱处理温度对纤维提取的影响36-37
  • 4.2.1.4 正交试验分析37-38
  • 4.2.2 生物酶脱胶工艺探讨38-46
  • 4.2.2.1 对纤维长度的分析41-42
  • 4.2.2.2 碱处理时间对纤维提取的影响42-44
  • 4.2.2.3 对纤维素含量的分析44-45
  • 4.2.2.4 最佳工艺确定45-46
  • 4.2.2.5 验证性实验46
  • 4.3 地膜测试性能测试比较46-47
  • 4.4 扫描电镜照片的分析47-48
  • 4.5 红外光谱测试结果与分析48-49
  • 4.6 X-衍射结果分析49-50
  • 5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作者简介5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非织造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原理研究解析    赵春丽;单小红;

利用地方资源,开发设计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    翟红侠;潘胜祥;张高展;廖绍会;

三倍体毛白杨木质素结构特性研究    蒲俊文,宋君龙,谢益民,顾瑞军

非织造布在草坪栽培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赵定国

高性能熔喷技术的进展    Ron(Rongguo)Zhao

非织造材料的农业应用和发展    陈龙敏;

秸秆纤维性能    刘洪凤,俞镇慌

纺织材料的土壤化研究    沈瑞庆,余燕平,李向前,李朝贵

秸秆纤维非织布用作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    俞建勇,余燕平,万玉芹,徐峥崎

生物降解型聚酯的功能化及其亲水性的改善    王东,冯新德

红外光谱分析木质素在漆酶酶法改性中的反应性    邱卫华;陈洪章;

三倍体毛白杨木素结构的研究    刘鑫宇

红外空气参考法测定光纤用SiCl_4中的总氢    梁洪

内反射光谱法及其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陈南勋,千知化,谭文秀

激光测定高聚物的双折射率    张武,郭虎子,林德宽

红外光谱研究酚醛树脂固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朱康,赵稼祥,丁光安,姚海文

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与进展    徐卫河,肖咏梅,曹少魁

环保型酚醛树脂的研制    董瑞玲,齐暑华,杨文志,张亚娟,尚磊

稻草纤维填充聚丙烯材料的研究    关宏宇,吕通建,杨永珍,李冠军,邱醒宇,宋迎霞,李旭辉,李莹

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研究的关键问题    钟鑫,薛平,丁筠

聚丙烯的官能化及其与尼龙66相容性研究    李海东,程凤梅,王宇明,任秀艳

聚乙烯醇/淀粉共混体系的热塑性加工研究    王会才,崔永岩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关于纤维素醚在水泥砂浆中应用的若干问题    钟世云;

马氏珠母贝各组织及其糖胺聚糖中四种重金属含量分析    衣美艳;范秀萍;吴红棉;胡雪琼;

皱皮木瓜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张亚敏;刘捷;王文;

基于学习控制的AFM快速扫描模式研究    方勇纯;

TiO_2涂层织物的隔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王科林;牛家嵘;陈克宁;

新原料的散纤维染色加工    万震;

有机螯合剂及其环保型品种的开发    陈荣圻;

棉/毛混纺织物耐久压烫整理与活性染料染色同浴工艺研究    郝龙云;蔡玉青;

竹浆纤维/细特涤纶混纺竹节纱面料的设计开发    李彦;

煤活性基团与Ca~(2+)形成配合物的结构与表征    王雪峰

一种新型虫草生物学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    李蓉

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及其酶解产物的制备、结构与活性研究    常耀光

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结构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郭守东

壳聚糖快速制备技术及降血脂、免疫增强活性研究    李兆杰

聚合物/无机物/生物质杂化复合材料及其陶瓷材料的研究    李忠

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实验及机理研究    熊思江

珠子参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成分的筛选研究    张延妮

离子液体—蛋白酶处理对羊毛表面性能的影响    袁久刚

阔叶木生物质精炼两种利用模式的研究    迟聪聪

竹纤维基液体地膜的制备与表征    任荷玲

阴米淀粉的理化性质、体外消化性以及老化动力学研究    赵娜

脆性水稻秸秆的生物预处理及发酵    刘晨娟

柚皮纤维素的制备、琥珀酸酐改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罗均

一株热带假丝酵母利用木糖生长及其产酒精特性的研究    刘兰杰

恶臭假单胞菌表面展示细菌漆酶及对染料的脱色性能    王伟

壳聚糖/纳米TiO_2复合整理棉织物的性能研究    李建

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高活性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    潘海波

糙皮侧耳深层发酵产酶条件研究及在改良面粉品质中的初步应用    潘真清

光—生物双降解聚乙烯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王跃平

PHBV基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汪为华;

新疆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初步评估    张家宝;陈洪武;毛炜峄;赵逸舟;江远安;辛渝;陈颖;王慧;王铁;李元鹏;李兰;

全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容敏智;卢殉;章明秋;

麻地膜降解特性及对土壤和作物的效应研究    宋建龙

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的改性及其熔喷无纺布制备初探    阚瑞俊

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与进展    徐卫河,肖咏梅,曹少魁

天然彩色棉的物理性质及其产品开发    姚桂芬,赵其明,李月英,卢艳丽

牛奶蛋白纤维的性能分析及其机织产品的开发    伏广庆

三倍体毛白杨爆破浆的可漂性研究    宋先亮,赖文衡,潘定如,殷宁,樊永明

三倍体毛白杨纤维形态变异的研究    蒲俊文,宋君龙,姚春丽

三倍体毛白杨在我国纸浆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康向阳;朱之悌;

三倍体毛白杨木质素结构特性研究    蒲俊文,宋君龙,谢益民,顾瑞军

爆破法制浆技术研究    赖文衡,樊永明,殷宁,潘定如

三倍体毛白杨化学组分纤维形态及制浆性能的研究    姚春丽,蒲俊文

环境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    黄发荣

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研究    郑春玲

酶解工业纤维废渣生产乙醇技术的研究    沈加成

苏北地区秸秆焚烧的危害、成因及对策初探    刘加明;

秸秆焚烧的危害和改善    王佳琪;刘贵荣;薛松;

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及对策浅析    周扬;

实行综合治理制止秸秆焚烧    李健康,王颖

探讨秸秆焚烧的危害与秸秆的综合利用    李涛;卓海峰;王文富;姬艳恒;杨志恒;吕鹏伟;

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危害与禁烧管理对策    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

徐州市秸秆焚烧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孟庆江;韩炜;徐嘉怿;

浅析秸秆利用方式利与弊    赵艺欣;

浅谈舒兰市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张志敏;韩春华;张树华;

杭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浅析    汪勤芳;

对秸秆进行物质与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效益及政策建议    于爱华;

3S技术在关中地区秸秆焚烧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张树誉;李登科;景毅刚;

光磊:秸秆作燃料,让清洁和温暖进万户千家    刘芳;

秸秆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排放系数及燃烧贡献率    陆豪;朱利中;

浅谈秸秆焚烧的危害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姜东升;邹尚伟;

基于AVHRR的地市级火情监测分析与应用    王福州;郭魁英;王国斌;石俊峰;孙仲毅;李喜平;

生物复合菌剂处理秸秆产沼气研究    石卫国;

一次严重性灰霾天气成因分析及预报方法构建    陈曲;孙燕;张备;裴海瑛;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崔荣宗;杨果;魏建林;管力生;丁庆平;

小麦秸秆自然高效还田利用技术研究    顾志权;

山东破解“秸秆焚烧”难题    吕福明

清明火情告急 凸显秸秆焚烧之痛    本报记者 郭剑峰

一堆办法为啥不如一根火柴?    本报记者 吴剑飞

解决秸秆焚烧关键要化废为宝    记者 顾定海

秸秆焚烧有令难禁    宗欣

“雾锁徐州”祸起周边省市烧秸秆    记者 高传立

秸秆机械化还田每亩补贴45元    记者 欧阳蕾昵

丹徒区严查秸秆焚烧    龚恋淇 魏非凡 陈志奎

秸秆加工机的“尴尬”    本报记者 赵丽娜

驼峰从源头杜绝秸秆焚烧    通讯员 戚海建

秸秆建材燃烧特性及生命周期研究    谭福太

作物秸秆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刘保平

玉米秸秆保质贮存及水热反应处理提高可生化性方法的研究    孙优善

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评价    高雪松

土壤动物活动对农田温室气体(CO_2、N_2O)排放的影响    罗天相

长江三角洲典型污染农田土壤多氯联苯分布、微生物效应和生物修复研究    高军

秸秆沼气厌氧发酵的预处理工艺优化及经济实用性分析    宋籽霖

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继培

生物质颗粒燃料制粒机数字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高微

大蒜秸秆腐解物化感作用研究及化感物质鉴定    韩旭

不同秸秆焚烧量对土壤环境及下茬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李明

秸秆焚烧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    吴迪

河南省秸秆发电燃料供应系统研究    时在涛

商丘地区秸秆机械化处理与利用模式研究    何勋

气象因子对秸秆焚烧源PM10浓度的影响研究    王俊

低山丘陵地区秸秆能源化利用路径实证研究    聂飞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数据的小麦秸秆焚烧点提取方法研究    张为兵

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解爱华

秸秆焚烧对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苏继峰

长三角地区秸秆焚烧所引起的黑碳气溶胶排放及环境影响研究    兰春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