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纤维/红粘土/聚丙烯三元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8:40
热度:

秸秆纤维/红粘土/聚丙烯三元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摘要】: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工业、交通运输事业等的发展日益增加。与此同时,人类的生活环境因发展所受到污染也

【摘要】: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工业、交通运输事业等的发展日益增加。与此同时,人类的生活环境因发展所受到污染也不断地倍增。目前,噪声污染已同水污染、空气污染一起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其中噪音污染不仅严重危害人的听觉系统,损害心血管等问题,甚至对优生优育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高分子多孔吸音材料以其优异的吸声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聚丙烯发泡材料(PP)以其低密度、良好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在包装、汽车、热绝缘、建筑吸音等领域。 本文对秸秆填充PP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在PP基体中依次填充60目、100目、200目的秸秆微粉,分别采用了微波辐射接枝、钛酸酯偶联剂和硅烷偶联剂处理等三种途径来改善秸秆与PP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并加入少量红粘土提高发泡成核能力。本实验首先将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助发泡剂氧化锌,秸秆纤维,PP以及各种添加剂在双辊开炼机上充分共混均匀,严格控制混合温度和时间,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上发泡成型,制得红粘土/秸秆/聚丙烯复合型吸音发泡材料,最后将所得样品进行断面微观形貌分析和各种性能测试。 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对秸秆纤维和复合发泡材料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可以看到未经处理的秸秆纤维表面光滑平整,经微波、偶联剂改性处理的植物纤维形成了较多微孔,并且表面凹凸不平,这种结构可以增加声波与孔隙壁发生二次或者多次非弹性碰撞,使声波的能量损失较多,有利于吸声;当添加3份发泡剂(AC)时,未处理的秸秆/PP复合材料的孔径不均匀,而且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结构;而经改性处理的秸秆/PP复合材料则能得到不规则的孔径均匀的泡孔;在秸秆/聚丙烯复合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红粘土后,孔径缩小,而泡孔密度增大,并且呈不规则形貌,而当添加3份红粘土时,孔径则趋于均匀。 (2)对复合发泡材料表观密度和吸水率分析表明:随着发泡剂用量从1份增加到5份,复合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先减小后增加,而吸水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当AC发泡剂含量为3份时,复合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达到最低;随着未改性秸秆纤维含量从0份增加到50份,复合发泡材料密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而未改性秸秆/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的吸水率则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当未改性秸秆纤维组份为30份时,秸秆/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最低为0.4827g/cm3;秸秆目数为200目时发泡材料的吸水率最小;经过改性处理后,复合发泡材料吸水率下降,其中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的秸秆/聚丙烯复合材料吸水率最低,为1.74%;随着红粘土组份从0份增加到5份,红粘土/秸秆/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不断上升,最高达到0.5196g/cm3。 (3)对复合发泡材料吸声系数测试分析表明:随发泡剂用量从1份增加到5份,发泡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在低频改善不明显,高频改善则较为明显。当发泡剂含量为3份的时改善效果最好,随着秸秆纤维含量从0份增加到50份,吸声系数在低频范围稍有提高,而在中高频(2000-4000Hz)效果更为明显,其中秸秆目数为100目时候,秸秆组份为30份是对中高频吸声效果更好,最高吸声系数可以达到0.35。而经钛酸酯联剂改性后秸秆/聚丙烯复合材料吸声性能更加优越,其最高吸声系数提高到0.55。添加红粘土后,秸秆/PP复合发泡材料在中低频吸声效果改善并不明显,而在高频区,则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当添加3份红粘土时,最大吸声系数增大至0.61,约为秸秆/聚丙烯复合材料的两倍;而红粘土分别经过KH550和钛酸酯偶联剂改性后,红粘土/秸秆/PP复合发泡材料在低、中、高频范围内吸声系数基本不变。 (4)随着秸秆纤维含量从0份增加到50份,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经过偶联剂改性处理后的秸秆/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的拉伸性能较未处理的秸秆/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经过KH550处理后的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增强效果最好,拉伸强度从未改性处理时的16.83MPa提高到20.11MPa,提高了19.5%;红粘土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当红粘土添加量0~5份时,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拉伸性能也逐渐从16.83MPa提高至18.61MPa,有10.6%的提高。 总体上,通过添加秸秆纤维不仅可以降低复合材料的表观密度,还可以提高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的中高频吸声性能。而微波、偶联剂的处理秸秆纤维,不仅提高了秸秆复合发泡材料的中高频吸声系数,而且也提高了复合发泡材料的拉伸性能。我们首次采用添加适量的超细红粘土,有利于秸秆/PP复合材料的发泡成核,得到更高泡孔密度的吸音材料,且力学性能也有所改善。本研究利用植物纤维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制备出高效吸声材料,能减少石油化工材料的利用,并且复合发泡材料的可降解,对环境友好,植物纤维复合发泡材料在功能高分子领域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秸秆纤维 偶联剂改性 聚丙烯 红粘土 吸声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B3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26
  • 1.1 吸声材料概述10-12
  • 1.1.1 多孔吸声材料分类10-11
  • 1.1.2 多孔吸声材料吸声机理11-12
  • 1.1.3 吸声系数12
  • 1.2 聚丙烯基泡沫吸声材料12-15
  • 1.2.1 聚丙烯泡沫性能12-13
  • 1.2.2 聚丙烯改性13-15
  • 1.3 植物纤维的组成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15-18
  • 1.3.1 植物纤维的组成与结构15-16
  • 1.3.2 提高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途径16-18
  • 1.4 红粘土18-19
  • 1.4.1 红粘土的微结构18-19
  • 1.4.2 红粘土的组成及特性19
  • 1.5 泡沫塑料发泡成核理论19-21
  • 1.5.1 经典成核理论20
  • 1.5.2 热点成核理论20-21
  • 1.5.3 剪切成核理论21
  • 1.6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应用21-23
  • 1.6.1 包装材料21-22
  • 1.6.2 汽车零部件22
  • 1.6.3 保温材料22
  • 1.6.4 建筑22-23
  • 1.7 本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拟解决的问题23-26
  • 1.7.1 本研究的思路23
  • 1.7.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23-24
  • 1.7.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4-26
  • 2 实验部分26-32
  • 2.1 原材料26
  • 2.2 主要设备和仪器26-27
  • 2.3 实验方法27
  • 2.4 秸秆纤维的改性处理及复合材料的制备27-29
  • 2.4.1 秸秆纤维的改性处理27-28
  • 2.4.2 红粘土的处理28-29
  • 2.4.3 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29
  • 2.5 测试表征29-32
  • 2.5.1 透射电镜扫描测试分析29
  • 2.5.2 扫描电镜(SEM)测试分析29
  • 2.5.3 表观密度测试分析29-30
  • 2.5.4 吸水率测试分析30
  • 2.5.5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测试分析30-31
  • 2.5.6 力学性能测试分析31-32
  • 3 结果与讨论32-54
  • 3.1 秸秆对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32-43
  • 3.1.1 秸秆/聚丙烯发泡材料中的微观结构32-34
  • 3.1.2 秸秆含量对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表观密度的影响34-35
  • 3.1.3 秸秆对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吸水率的影响35-37
  • 3.1.4 秸秆对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37-40
  • 3.1.5 秸秆对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40-43
  • 3.2 发泡剂含量对秸秆/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影响43-47
  • 3.2.1 发泡剂含量对秸秆/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泡孔形态的影响43-44
  • 3.2.2 发泡剂含量对秸秆/聚丙烯复合材料表观密度的影响44-45
  • 3.2.3 发泡剂对秸秆/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吸水率的影响45-46
  • 3.2.4 发泡剂对复合材料吸声系数的影响46-47
  • 3.3 红粘土对秸秆/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47-54
  • 3.3.1 红粘土的微观结构47
  • 3.3.2 红粘土对秸秆/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泡孔结构影响47-48
  • 3.3.3 红粘土对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表观密度的影响48-49
  • 3.3.4 红粘土对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吸水率的影响49-51
  • 3.3.5 红粘土对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51-53
  • 3.3.6 红粘土聚丙烯复合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53-54
  • 4 结论与展望54-57
  • 4.1 结论54-55
  • 4.2 创新之处55-56
  • 4.3 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一61-62
  • 附录二 术语说明62-63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63-64
  • 致谢6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沙柳液化预处理及其产物制备保温材料研究    夏丹

发泡工艺对交联发泡PP板材性能的影响    李迎春,谭能超,韩朝昱,邢志光

多孔性吸声材料的研究进展    李海涛,朱锡,石勇,董鹏

泡沫吸声材料的研究进展    齐共金,杨盛良,赵恂

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周淑娥;崔永敏;

木塑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方法    滕国敏,张勇,万超瑛,王如寅

一种新型建筑吸声材料——聚氨酯酰亚胺泡沫的开发研究    周成飞;曾心苗;郭建梅;翟彤;曹巍;

红粘土的组成和工程性质    刘渊博;

新型吸音材料的应用技术    陈春香;

聚丙烯发泡最新研究进展    刘太闯;靳玲;王艳秋;

浅议噪声污染与防治    马静;

聚丙烯/木粉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王大伟

杉木粉表面接枝和杂化及其对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吴建利

聚氯乙烯树脂基泡沫吸声材料的制备    钱军民,李旭祥

纳米硅酸盐改性PP发泡材料的研究    郦华兴,刘伟,胡圣飞,叶晓丽

废旧聚乙烯/二次纤维复合材料研究    柴希娟;王木平;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杨淑静;宋国君;赵云国;杨超;

聚合物反应挤出技术    宋国君;谷正;杨淑静;杨超;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发泡性能研究    杨淑静;宋国君;佘希林;谷正;杨超;

聚乳酸基木塑复合材料的相容性研究    王艳玲;戚嵘嵘;刘林波;胡凯;

提高发泡聚丙烯熔体强度的研究进展    李春艳;何继敏;

不饱和聚酯树脂/大麻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雷文;杨涛;

亚麻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板材的研究与应用    张璐;黄故;

氯离子侵蚀筑坝红土的试验研究    李晋豫;杨华舒;陈刚;殷小林;邵洛;

缝隙对构件隔声量的影响    姜在秀;王佐民;

秸秆揉碎加工机械及工艺的试验研究    李林;张庆旭;赵满全;赵振国;

木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的研究    秦培中;曾心苗;许自炎;

多孔混凝土的吸声性能研究    高建明;张金花;王修田;

红土特性的微观基础    谭罗荣;

红粘土的脱水特性与温度的关系    孔令伟;谭罗荣;

长江流域区域性土的分布及工程特性    龚壁卫;

雷达阵地噪声特性预估分析与控制    韦辉;夏力农;王志辉;

多孔吸声材料发展现状与展望    朱纪磊;汤慧萍;葛渊;李程;廖际常;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听噪声预测系统的研究    魏浩征

云南复杂地质环境公路地质病害诱发机理及其对策研究    柏松平

黄麻纤维用于混凝土增强的研究    于湖生

东营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碎屑岩沉积特征与成因研究    刘立安

木塑材料快速成形件性能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    辛宗生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红黏土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    刘晓红

纸基摩擦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钟林新

自然通风有源隔声窗研究    黄华华

面向循环经济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若干问题研究    方海峰

二维阿基米德格子声子晶体特性研究    赵寰宇

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本薯淀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钟宇翔

纤维/颗粒—树脂基层合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研究    石琢

慢回弹聚氨酯隔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周耿

超临界流体微孔注射成型中成核分布的研究    刘艳龙

麦秆粉/HDPE复合塑料注塑成型的实验研究    张永力

孔群喷注噪声理论与实验研究    杨文强

南方红粘土公路路基设计与修筑技术研究    陶文平

膨胀土固结与蠕变试验研究    滕珂

连续式蒸汽爆破对PBS/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胡松喜

植物纤维填充的聚合物基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    杨俊

酸性催化剂对木材苯酚液化能力的影响    张求慧,赵广杰,陈金鹏

玉米秸秆纤维发泡聚苯乙烯缓冲包装材料及其性能的研究    刘壮;朱琳;高德;孙智慧;

纤维素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制备工艺初探    索晓红;李新平;

木材纤维热压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研究    解林坤;王传启;

杂交狼尾草发泡缓冲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母军;张德荣;范希峰;朱丹;王洪宾;

酸性催化剂对刨花板苯酚液化残渣率的影响    朱本城;赵广杰;

微波技术在材料化学中的原理及其应用进展    张先如,徐政

添加成核剂,提高可发性聚苯乙烯的发泡质量    谭智勇

微波加热下甘蔗渣的液化行为研究    朱俐静;谌凡更;

木质生物材料多元醇液化及其在聚氨酯中的应用    李改云;江泽慧;

麦秆液化制备可降解聚氨酯泡沫材料方法及机理研究    陈秋玲

木材多元醇液化物的结构表征及缩聚反应路径    牛敏

木材的苯酚液化及其生成物的树脂化    张求慧

秸秆热化学液化工艺和机理的研究    梁凌云

废弃刨花板的苯酚液化及其生成物的树脂化材料制备    朱本城

微波对纤维素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及应用研究    张丽

杂交狼尾草和荻制燃料乙醇的化学预处理研究    廖沃日汗

杨木屑多元醇液化及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    左志越

人工林杉木、杨木的苯酚液化及其产物的树脂化研究    罗蓓

纤维素稀酸水解制取燃料酒精的试验研究    安宏

沙柳、柠条和杨木苯酚液化及其产物的树脂化研究    张晨霞

聚丙烯/木粉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王大伟

芦竹的苯酚液化及其在发泡材料中的应用    焦真真

微波预处理玉米秸秆的工艺研究    潘晓辉

沙柳乙二醇液化及其产物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的研究    靳丽萍

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研究的关键问题    钟鑫,薛平,丁筠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杨淑静;宋国君;赵云国;杨超;

聚丙烯挤出增强结构发泡成型的研究    李春艳;何继敏;

泡沫铝的吸声性能初探    赵增典,张勇,苗汇静

木粉/H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流动性能    朱晓群,周亨近,魏浩,郑裕堃,张志龙

木纤维改性对聚氯乙烯/木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丁筠,钟鑫,薛平,丁卉

木质纤维素原料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鑫,刘岩

毛白杨无机复合木材研究    周平,张志毅,梁树平

木材/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微细构造    符韵林;赵广杰;

国外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动向    左铁镛,翁端

木粉/PP发泡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朱敏;杨炳训;龙耀辉;徐卫兵;

低氟聚氨酯发泡材料技术推广会在无锡召开    

日本用玉米制造发泡材料    

高弹EVA发泡材料的研制    陈文韬

聚合物发泡材料研究中心    

聚合物发泡材料研究中心    

家电用发泡材料前景可观    

POE/MMT复合发泡材料的研究    戚嵘嵘;毛亚鹏;张久礼;

聚合物发泡材料研究中心    

聚合物发泡材料研究中心    

EVA/OMMT发泡材料的形貌和物理性能    马建中;段洲洋;薛朝华;邓富泉;

预硫化工艺对EPDM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吴强;邹华;伍社毛;张立群;

改性聚乳酸发泡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刘智勇;袁华;苏秋婉;任杰;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究    安彦杰;唐涛;

多相聚合物体系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的微孔发泡行为    金坚;翟文涛;何嘉松;

拆解秸秆纤维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杨泓;邹文虎;李锐;

大豆秸秆纤维物理化学及机械打浆特性的试验研究    李丽霞;陈海涛;周成;

辐射交联高分子材料产业化的进展    张聪;

聚氨酯发泡快速稳定路基回填料的试验研究    韦灼彬;彭全敏;王铁成;高屹;

聚丙烯改性及其发泡性能研究    李彦;姚臻;邱少龙;陈振华;曾长春;曹堃;

EVA发泡材料市场成长势头不减    王昕

湖北支持塑料泡沫企业扩能支援灾区    海文

日本古董商的“实诚”    汉青

湖北支持塑料泡沫企业扩能    胡爱民

聚异氰脲酸酯发泡材料应用扩大    张小英

宏伟协志新产品横空出世,轰动业界    谢培霞

力诺瑞特与美国Honeywell携手共建太阳能绿色环保世界    张玮

植物纤维发泡材料制品缓冲特性    吴其叶

各方积极“会诊”查找“元凶”    记者 欧福泰 实习生 张彬

秸秆纤维乙醇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    记者 尹江勇

EVA/POE/EPDM/OMMT纳米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邓富泉

苄叉缩醛化合物的固相合成及其在聚丙烯中的成核作用研究    周军

高品质化学发泡聚烯烃材料的制备及其断裂行为的研究    张纯

高效分离裂解碳五环戊二烯制取聚丙烯成核剂技术研究    蔡智

不同聚丙烯发泡体系的挤出发泡行为研究    王向东

反应挤出法制备发泡用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究    杨淑静

聚乙烯(PE)导电泡沫复合材料电性能的研究    李继新

秸秆纤维乙醇技术工程化及技术经济研究    任天宝

木材纤维基超轻质材料的阻燃性能及机理研究    刘景宏

淀粉/玉米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仿生层构板材    张伏

秸秆纤维/红粘土/聚丙烯三元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孙蓉

乙烯—丁烯共聚物发泡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杨帆

三元乙丙橡胶发泡材料的研究    翟丽

三元乙丙橡胶发泡材料的制备及阻尼性能研究    刘璐

聚乙烯共混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张文华

丙烯酸酯橡胶发泡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邹倩

沙柳液化产物制备发泡材料的工艺与性能的研究    赵岩

废纸纤维发泡材料的配方优化及微波发泡工艺研究    张惠莹

淀粉类生物聚合物的挤压加工与环境友好型发泡材料的制备    王斌

聚丙烯超临界CO_2发泡工艺及性能研究    缪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