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蔬菜氮吸收及蔬菜地氮素损失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8:05
热度: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蔬菜氮吸收及蔬菜地氮素损失的影响【摘要】:本试验利用大型原状土柱系统,以武汉郊区典型菜地土壤(黄棕壤和潮土)为供试土壤,种植了四种蔬菜,通过研究施磷和秸秆覆盖对蔬菜

【摘要】: 本试验利用大型原状土柱系统,以武汉郊区典型菜地土壤(黄棕壤和潮土)为供试土壤,种植了四种蔬菜,通过研究施磷和秸秆覆盖对蔬菜氮素累积量、硝态氮淋失量和N_2O排放量的影响,从而科学指导城郊菜地氮磷肥合理配施。得到如下结论: 1.在化学磷肥施用量为0、125、250、375 kgP_2O_5/(ha·a)时,黄棕壤种植蔬菜累积氮量逐渐增加,且处理间有显著差异;潮土在磷肥施用量为250 kgP_2O_5/(ha·a)时,蔬菜累积氮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施磷量蔬菜生物量反而降低,蔬菜累积氮量减少。潮土各处理蔬菜累积氮量均高于黄棕壤。 2.两种土壤各处理硝态氮淋失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极强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各季降雨量大小密切相关。黄棕壤各处理NO_3-N淋失量均高于潮土。在黄棕壤中,随着施磷量的增加,NO_3-N淋失量逐渐减少,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在潮土中,施磷量为250 kgP_2O_5/(ha·a)时NO_3-N淋失量最小,之后又呈上升趋势。这一结论与施用不同水平磷肥在两种土壤上生物效应的结果相对应,说明不同磷肥水平引起作物累积氮量的差异,进而影响NO_3-N的淋失量。 3.氮磷配施相对于单施氮肥处理能降低菜地土壤N_2O排放量,但是不同施磷水平对N_2O排放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4.与单施化学磷肥相比,黄棕壤秸秆还田的处理生物量大于单施化学磷肥的处理,NO_3-N淋失量也相对减少,而潮土结论与此相反。覆盖稻草处理可以降低两种菜地土壤N_2O排放量。 5.NO_3~-伴随阳离子Ca~(2+)、Mg~(2+)的淋失规律与NO_3-N淋失规律相似。供试土壤Ca~(2+)、Mg~(2+)的淋失量较大,在农业生产中要注意补施钙镁肥料。 综合不同施磷水平对蔬菜产量和硝态氮淋失量的影响,得出在本试验磷肥施用量范围内,当氮肥施用量为750 kgN/(ha·a)时,黄棕壤化学磷肥施用量为375kgP_2O_5/(ha·a),潮土化学磷肥施用量为250 kgP_2O_5/(ha·a),此时既能达到蔬菜高产,又能减少硝态氮的淋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关键词】: 秸秆 氮累积 硝态氮淋失 N_2O排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S63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1 前言11-18
  • 1.1 研究意义11-12
  • 1.1.1 氮肥施用的作用及其引起的问题11
  • 1.1.2 氮磷配施及有机物覆盖对土壤氮转化及损失的影响11-12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6
  • 1.2.1 氮素的转化与损失及其影响因素12-15
  • 1.2.2 氮磷配施和有机物覆盖对土壤中氮素转化和损失的影响15-16
  • 1.3 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16-18
  • 1.3.1 研究目标16
  • 1.3.2 研究内容16-17
  • 1.3.3 技术路线17-18
  • 2 原状土柱的建设18-22
  • 2.1 引言18
  • 2.2 原状土柱的设计18-19
  • 2.3 原状土柱的制取19-20
  • 2.4 试验场地的建设20
  • 2.5 原状土柱运行状况检测20-22
  • 3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蔬菜产量及植株累积氮量的影响22-30
  • 3.1 引言22
  • 3.2 材料与方法22-24
  • 3.2.1 试验地概况22
  • 3.2.2 供试土壤理化性状22-23
  • 3.2.3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置23
  • 3.2.4 田间管理23
  • 3.2.5 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23-24
  • 3.3 结果与分析24-28
  • 3.3.1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各季蔬菜产量的影响24-26
  • 3.3.2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蔬菜累积氮量的影响26-28
  • 3.4 讨论28-30
  • 3.4.1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蔬菜产量的影响28-29
  • 3.4.2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蔬菜累积氮量的影响29-30
  • 4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菜地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30-43
  • 4.1 引言30
  • 4.2 材料与方法30-31
  • 4.2.1 样品采集30
  • 4.2.2 测定方法30-31
  • 4.3 结果与分析31-40
  • 4.3.1 试验期间各处理土柱水分平衡状况31-32
  • 4.3.2 Br~-示踪NO_3~-在两种土壤中的迁移特点32-34
  • 4.3.3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土壤硝态氮淋失浓度的影响34-36
  • 4.3.4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的影响36-39
  • 4.3.5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作物吸收氮素和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39-40
  • 4.4 讨论40-43
  • 4.4.1 施磷对两种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40-41
  • 4.4.2 秸秆覆盖对两种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41
  • 4.4.3 土壤性质对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41-42
  • 4.4.4 降雨和灌溉量对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42-43
  • 5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苋菜季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43-48
  • 5.1 引言43
  • 5.2 材料与方法43-44
  • 5.2.1 样品采集43
  • 5.2.2 测定方法43
  • 5.2.3 N_2O排放通量的计算43-44
  • 5.3 结果与分析44-46
  • 5.3.1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苋菜季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44-45
  • 5.3.2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苋菜季土壤N_2O排放量的影响45-46
  • 5.4 讨论46-48
  • 5.4.1 施磷对苋菜季两种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46
  • 5.4.2 秸秆覆盖对苋菜季两种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46-48
  • 6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土壤钙镁离子淋失的影响48-53
  • 6.1 引言48
  • 6.2 材料与方法48
  • 6.3 结果与分析48-52
  • 6.3.1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土壤钙离子淋失的影响48-50
  • 6.3.2 施磷和秸秆覆盖对土壤镁离子淋失的影响50-52
  • 6.4 讨论52-53
  • 7 全文总结53-54
  • 参考文献54-61
  • 致谢6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设施土壤中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苏娜;杨丽娟;周崇俊;接晓辉;曲慧;高晓宁;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孙慧敏;于振文;颜红;史桂萍;

酸雨对潮土及褐土矿质元素淋溶的模拟试验研究    戚鹏,陈颖敏,高太忠

广州地区晚造稻田氧化亚氮排放量与施肥灌溉关系的研究    陈玉芬,杨军,顾尉蓝,伍时照

酸雨对旱地红壤磷素释放的影响研究    许中坚,刘广深,刘维屏

蔬菜的硝态氮累积及菜地土壤的硝态氮残留    王朝辉,宗志强,李生秀,陈宝明

影响森林土壤N_2O排放和CH_4吸收的主要因素    张秀君,徐慧,陈冠雄

模拟酸雨对土壤盐基离子的淋溶释放影响    岑慧贤,王树功,仇荣亮,马灵芳

温度对农田N_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    郑循华,王明星,王跃思,沈壬兴,张文,龚晏邦

氮肥水平对甘蓝产量和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熊亚梅;梁银丽;周茂娟;陈甲瑞;杜社妮;

施磷量和施磷方式对小麦品质、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孙慧敏

农田生态系统氮磷配施的氨挥发规律及机理研究    刘延慧

大棚土壤障碍因子形成及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何传龙,徐继平,王世祥,高峰

淮北砂姜黑土大棚土壤障碍因子改良技术研究    何传龙,张金云,徐义流,刘淑娴,高正辉

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谷佳林;徐秋明;曹兵;李亚星;衣文平;杨宜斌;

土壤外源尿素水解速率影响因子研究    汪建飞,盛蒂,段立珍

有机肥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    尤彩霞,陈清,张福墁,任华中

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几种平衡施氮技术    陈清,张宏彦,李晓林

有机无机肥料对农业环境影响述评    陈防,鲁剑巍,万开元

铬渣的长期稳定性试验研究    韩怀芬,郑庆锋,郑建军,陈小娟

重庆酸雨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植被与地表水现状分析    孟小星,姜文华,张卫东

尿素与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分解转化特征研究    边秀举,巨晓棠,张福锁,李晓林

耕作土壤有机态氮内循环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黄东迈;朱培立;王志明;

气象条件对不同土壤类型施肥效果的影响    张怀念;单勇;汪付华;

施氮水平对高产麦田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及氨挥发的影响    王东;于振文;于文明;

不同潜水埋深污水灌溉硝态氮运移试验研究    齐学斌;亢连强;李平;樊向阳;黄仲冬;乔冬梅;

吉林省中部黑土耕层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的实验研究    冯君;郄瑞卿;孙彦君;王继红;

土壤酸性缓冲能力预警与治理——以四川某区农田生态系统为例    陈家玮;杨忠芳;余涛;汤奇峰;

氮、磷、钾对萝卜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魏明吉;汪李平;梅时勇;

不同施肥处理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万运帆;

土壤水分在滴灌条件下的移动规律研究    习金根;

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土壤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董元华;张桃林;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江长胜

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王红娟

田间及模拟条件下氮的矿化与淋溶    王荣萍

饱和铵贮库施肥法提高氮素利用率的作用与机理研究    邢承华

工业硫酸盐木素用作土壤改良剂的研究    王东香

玉米不同基因型的磷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    李绍长

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研究    王旭东

不同覆盖条件下稻麦轮作体系的产量效应与氮肥去向研究    艾应伟

水氮供应对日光温室番茄生育、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任华中

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因子及其定量模型研究    白红英

扶芳藤的营养规律与施肥效应    杨瑞青

小麦—玉米两熟制下土壤硝态氮运移淋失规律及灌水施氮量推荐    刘微

有机肥、无机肥与微肥配施对色素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莉萍

生物有机肥对提高蔬菜产量品质的作用机理研究    李梦梅

改性尿素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荆瑞勇

不同水热条件下菜籽饼有机氮在烟田土壤中矿化特征研究    罗春燕

太湖地区冬小麦田与蔬菜地的N_2O和NO排放    姚志生

川中丘陵区草地土壤-植物系统CO_2、N_2O和CH_4通量研究    王艳强

稻田生态系统优化施氮与氨挥发损失研究    邓美华

氮素化肥淋溶污染与控制方法的研究    郝高建

半干旱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不可忽视的土壤氮库—土壤剖面中累积的硝态氮    李世清,王瑞军,李紫燕,李凤民,邵明安,李生秀

环渤海七省(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调查    赵同科;张成军;杜连凤;刘宝存;安志装;

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硝态氮迁移的试验研究    赵允格,邵明安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硝态氮淋失及其影响因素    王荣萍,黄建国,袁玲,陆引罡

不同氮素用量对高肥力稻田水稻—土壤—水体氮素变化及环境影响分析    汪华;杨京平;金洁;孙军华;

不同时期缺磷、供磷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器官建成的影响    徐强

冬小麦追施磷肥适宜时期的研究    徐强

施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旭东,于振文

磷对冬小麦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岳寿松,于振文

淮北黄潮土长期轮作的磷肥合理施用    张爱君,张明普

上海青紫泥土壤氮素淋溶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研究    王少平,俞立中,许世远,程声通

蔬菜硝酸盐积累机制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贺文爱,龙明华,白厚义,于文进

尿素在草甸褐土中分解转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边秀举,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李晓林

应用~(32)P对冬小麦返青期追磷吸收利用规律的研究    杨太新,李雁鸣,张立言,刘树欣

坡地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型    张兴昌,邵明安

农业土壤中化肥氮的形态转化机理及其调控研究    冉炜

高产农田氮素肥效与调控途径    李荣刚

浅谈秸秆还田应用现状、效益及方法    韩义飞;

秸秆还田是提高地力的有效途径    徐延慧

王木勤秸秆还田夺高产    

王木勤秸秆还田夺高产    陈继周 ,刘忠利

秸秆沤肥    张世林;

提高土壤肥力的一项有效措施——秸秆还田    范琼文

红壤水田秸秆还田对三熟各季作物的增产效应    王国法,蒋彭炎,陆龙泉,吴柏荣

制定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的研究    

实施玉米机械秸秆还田的八项注意    李加恩,唐守晋

凤冈油菜秸秆还田的效果分析    刘富春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    周勇;黄海东;吴一鸣;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浅论农业秸秆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    袁梅;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樊旭;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碳固定及其产量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推行绿色技术 发展低碳农业    任小平;孙达义;

秸秆还田应注意什么    中化农大研究中心 供稿

我区力推秸秆还田沃土工程技术    记者 宋春风 通讯员 陈彦毅

省农垦六成麦地秸秆还田    王戴群记者 孙全龙

大荣集团氰胺化钙变身催腐剂    梁建统

9.2万亩棉花实施秸秆还田    通讯员 刘世全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驿城区农机局抓好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工作    本刊记者 吕磊通讯员 胡军锋

清洁 节能 省钱    本报记者 韩光亮 通讯员 庄君 姜龙金 刘瑞华

全市秸秆还田将达100万亩    刘璇 陈志奎

今秋明春四川秸秆还田百万亩    通讯员 彭福智 记者 邓万祥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多熟复种稻田土壤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效应研究    陈冬林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作物响应研究    韩宾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不同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研究    范丙全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卜毓坚

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抗性生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茂盛

长期与短期秸秆还田后稻米品质的差异性变化研究    顾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