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7:51
热度: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摘要】:试验于2008~2009年在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苏州市现代农业水稻示范区进行,裂区设计,以秸秆还田方式为主区,

【摘要】: 试验于2008~2009年在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苏州市现代农业水稻示范区进行,裂区设计,以秸秆还田方式为主区,设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2种方式,以土壤耕作方式为裂区,设麦季旋耕-稻季旋耕、麦季旋耕-稻季翻耕、麦季翻耕-稻季旋耕、麦季翻耕-稻季翻耕4种方式,组成8个处理。以早熟晚粳杂交组合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1)周年秸秆还田处理比不还田处理平均增产2.64%,在麦季旋耕-稻季旋耕、麦季旋耕-稻季翻耕、麦季翻耕-稻季旋耕条件下分别增产8.10%、1.77%和1.97%,在麦季翻耕-稻季翻耕条件下减产1.45%,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2)2008年周年秸秆还田的单位面积穗数比不还田减少5.77%,达显著水平,2009年平均增加1.04%,未达显著水平;(3)2008、2009年周年秸秆还田的每穗颖花数平均值分别比不还田增加5.58%、3.68%,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4)2008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结实率比不还田增加2.22个百分点、2009年平均降3.11个百分点,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5)2008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千粒重的平均值比不还田增加1.48%,达显著水平,2009年平均增加0.56%,未达显著水平;(6)不同耕作处理间产量、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2、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生物产量及经济系数的影响:(1)2008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生物产量的平均值比不还田增加26.30 g·m-2,2009年平均减少37.19 g·m-2,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2008、2009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经济系数的平均值分别比不还田增加0.011、0.010,均未达显著水平;(3)不同耕作处理间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 3、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1)2008、2009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成熟期氮素累积量的平均值分别比不还田减少0.05、0.45 g·m-2,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平均值分别比不还田增1.97、1.34 g·g-1,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2)2008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成熟期磷素累积量的平均值比不还田增加0.19 g·m-2,2009年减少0.02 g·m-2,磷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平均值2008年比不还田减少2.21 g·g-1,2009年增加2.41 g·g-1,差异未达显著水平;(3)2008、2009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水稻成熟期钾素累积量的平均值分别比不还田减少0.45、0.51 g·m-2,钾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平均值分别比不还田增加2.33、1.29 g·g-1,差异未达显著水平;(4)不同耕作处理间成熟期氮素累积量、磷素累积量、钾素累积量、磷素籽粒生产效率及钾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4、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1)2008、2009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稻米出糙率的平均值分别比不还田减少0.06、0.05个百分点,未达显著水平;(2)2008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水稻精米率的平均值比不还田减少0.17个百分点,2009年增加0.16个百分点,差异未达显著水平;(3)2008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整精米率的平均值比不还田减少0.14个百分点,2009年增加0.40个百分点,差异未达显著水平;(4)2008、2009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稻米垩白粒率的平均值分别比不还田增加0.42、2.17个百分点,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5)2008、2009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稻米垩白度的平均值分别比不还田增加0.44%、0.31个百分点,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6)2008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稻米粗蛋白含量的平均值比不还田减少0.03个百分点,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009年平均减少0.11个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水平;(7)2008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比不还田增加0.34个百分点,2009年平均减少0.22%,未达显著水平;(8)2008年周年秸秆还田处理稻米食味值的平均值比不还田增加0.08,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009年平均增加1.00,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9)不同耕作处理间稻米出糙率、精米率、垩白度、粗蛋白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而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稻米食味值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5、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1)不同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处理水稻生长季CH4排放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N2O在整个稻季的排放非常微弱;(2)秸秆还田对稻季CH4累积排放量有极显著影响,周年秸秆还田处理平均比不还田处理增加CH4累积排放量110.91%,其中在麦季旋耕-稻季旋耕、麦季旋耕-稻季翻耕、麦季翻耕-稻季旋耕、麦季翻耕-稻季翻耕条件下分别增加排放149.87%、107.44%、126.87%和70.53%;(3)周年秸秆还田处理平均比不还田处理增加N2O累积排放量1.41%,其中在麦季翻耕-稻季翻耕条件增加排放10.02%,在麦季旋耕-稻季旋耕、麦季旋耕-稻季翻耕、麦季翻耕-稻季旋耕条件下分别减少排放1.83%、1.49%、2.00%,土壤耕作对稻季N2O累积排放量有显著影响;(4)土壤耕作、秸秆还田×土壤耕作的互作效应对稻季CH4累积排放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土壤耕作的互作效应对稻季N2O累积排放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秸秆还田 土壤耕作 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CH_4和N_2O排放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51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1 导论12-23
  • 1.1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12-16
  • 1.1.1 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12-13
  • 1.1.2 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13-14
  • 1.1.3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14-15
  • 1.1.4 秸秆还田对稻米品质的影响15-16
  • 1.1.5 秸秆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16
  • 1.2 稻田土壤耕作研究进展16-19
  • 1.2.1 土壤耕作对水稻生长的影响16-17
  • 1.2.2 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17-18
  • 1.2.3 稻田土壤耕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8
  • 1.2.4 土壤耕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18-19
  • 1.2.5 土壤耕作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19
  • 1.3 秸秆还田与稻田土壤耕作复式效应研究进展19-22
  • 1.3.1 复式效应对水稻生长的影响19-20
  • 1.3.2 复式效应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20-21
  • 1.3.3 复式效应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21
  • 1.3.4 复式效应对稻米品质的影响21-22
  • 1.3.5 复式效应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22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22-23
  • 2 材料与方法23-25
  • 2.1 试验设计23-24
  • 2.2 测定内容与方法24-25
  • 2.2.1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24
  • 2.2.2 植株干物重及氮磷钾养分含量24
  • 2.2.3 稻米品质性状24
  • 2.2.4 气样采集与分析24-25
  • 2.3 数据处理25
  • 3 结果与分析25-61
  • 3.1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25-51
  • 3.1.1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5-26
  • 3.1.2 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26-30
  • 3.1.3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30-36
  • 3.1.4 对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36-40
  • 3.1.5 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40-51
  • 3.2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51-57
  • 3.2.1 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51-53
  • 3.2.2 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53-54
  • 3.2.3 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54-55
  • 3.2.4 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55-57
  • 3.3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57-61
  • 3.3.1 对稻季甲烷排放的影响57-59
  • 3.3.2 对稻季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59-61
  • 4 小结与讨论61-65
  • 4.1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61-62
  • 4.2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62-63
  • 4.3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63-65
  • 参考文献65-71
  • 致谢71-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王居里,袁向方,何希杰,徐际根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酥梨产量的影响    周波

麦草旋耕还田对直播稻生长效应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孙长锋;周大川;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彭志红;李明德;蔡立湘;聂军;廖育林;刘琼峰;

秸秆和绿肥还田对稻米营养与蒸煮品质的影响    鞠亚美;刘阳;李进;刘芬;

麦草全量还田技术试验初报    沈培清;蒋新华;唐寿元;蒋红刚;唐来春;

全量麦草机械还田塑盘抛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潘志文;陆瑞平;刘建辉;陈长铭;葛胜;李群;

江苏省如皋市水稻麦草还田技术效果分析    苏建平;丁峰;殷丽萍;邹忠;王冬梅;

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经济损失研究    王丽;李雪铭;许妍;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垦粳2号产量和品质的肥密优化研究    刁伟伟

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油菜茬水稻免耕抛秧、直播栽培试验    吴新民

直播水稻高效栽培技术    王永辉;胡建新;隆玉生;石纪成;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高产农田土壤有机质特征研究进展    王青贺;董培博;吉凡;王开爽;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无水层节水灌溉丰产沟秸秆还田对水稻及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

植物残体在不同利用方式红壤中的腐解及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田林双;戴传超;史央;王兴祥;赵庆新;

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及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

有机肥的培肥效应及在烤烟上的作用    张联合;郁飞燕;苗艳芳;

水稻栽后前期地上部生长及其与根系增重的关系    任万军;刘代银;杨文钰;樊高琼;陈德春;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不同有机肥料对日光温室土壤营养和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武春成;毛秀杰;曹霞;陈秀丽;班淑菊;陈余波;

长江中下游稻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展望    夏晓东;吴崇友;张敏;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作物秸秆资源的农业综合利用研究    唐东民;伍钧;祝亮;胡华;

新型垄作耕播机破茬清垄装置的研究    吴仕宏;李宝筏;包文育;

水稻机械直播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罗锡文;李锡炼;刘涛;覃明园;

四川省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未来研发重点    李卓;刘永红;杨勤;

生物质发电燃料成本分析    王爱军;张燕;张小桃;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基于凹凸棒石粘土的麦秸木质陶瓷制备与性能表征    吴文涛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    廖育林

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    高茂盛

施水播种灌水入渗和土壤松耕方法的研究    杨有刚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鄂南棕红壤区施用石灰对桃园土壤和树体营养的效应研究    蔡东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黄连栽培模式对土壤因子的影响及黄连品系间主要生理指标研究    李鑫鑫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油菜棉田套直播密度及棉秆留田效应研究    周晓彬

临沂烟区绿肥还田配套技术的研究    庞敏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华北地区秸秆覆盖下农田降雨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王兆伟

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王居里,袁向方,何希杰,徐际根

保护性耕作在加拿大的研究及现状    王延好,张肇鲲

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基础生理研究    周阮宝,肖本如,盛援纲,朱胜东,陈文质

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李录久,杨哲峰,李文高,徐志斌,胡永年,苗春苗,肖凤体

超高茬麦田套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张永泰,谢云峰,李爱民,顾克礼

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效应    刘开强;江立庚;周佳民;胡钧铭;徐世宏;

不同耕作栽培环境对秸秆腐解剂腐解效果的影响    胡立峰;檀海斌;董福双;裴宝琦;翟学军;

超级稻两优培九生育后期的光能利用和同化产物分配    张云华,王荣富,陈炳松,于江龙,钱立生,沙莎

山东省大气污染经济损失估算    王艳,赵旭丽,许杨,李彦

中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黄国勤

土壤水分对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    郑桂萍

氮肥施用量施用期对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金军

氮磷对不同HMW-GS组成类型春小麦籽粒淀粉积累效应及与品质关系    尹静

稻麦两熟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效用分析    刘世平;聂新涛;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汪军;王德建;张刚;

保护性耕作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胡立峰;李洪文;高焕文;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陈后庆;聂新涛;戴其根;霍中洋;许轲;张洪程;

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王建明;杨建忠;何晓艳;毛华方;石世杰;

水稻田多年秸秆还田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鲁子明;王德平;

油菜秸秆还田及肥料运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武际;王静;胡鹏;李立胜;桑亚松;李红梅;

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李本荣;文顺元;王伯仁;黄晶;

超高茬麦田套稻的生理特性    郭勋斌;顾克礼;田文科;徐世林;陈伟民;袁秦;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下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汪军;王德建;张刚;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陆建飞;庄恒扬;张洪程;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碳固定及其产量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叶厚专;李艳大;沈显华;古新序;药林桃;舒时富;万鹏;江向荣;王水发;尹国庆;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    周勇;黄海东;吴一鸣;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我区力推秸秆还田沃土工程技术    记者 宋春风 通讯员 陈彦毅

省农垦六成麦地秸秆还田    王戴群记者 孙全龙

大荣集团氰胺化钙变身催腐剂    梁建统

9.2万亩棉花实施秸秆还田    通讯员 刘世全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领    曹一平

驿城区农机局抓好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工作    本刊记者 吕磊通讯员 胡军锋

清洁 节能 省钱    本报记者 韩光亮 通讯员 庄君 姜龙金 刘瑞华

全市秸秆还田将达100万亩    刘璇 陈志奎

今秋明春四川秸秆还田百万亩    通讯员 彭福智 记者 邓万祥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多熟复种稻田土壤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效应研究    陈冬林

黑龙江地区土壤肥力和积温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研究    王秋菊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特高产水稻产量形成机理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李刚华

水稻籽粒铁锌生物强化农艺调控因子及机理研究    袁玲

高温与干旱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段骅

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环境效应的影响    许仁良

AP2/ERF转录因子与水稻产量相关基因LRK6等位基因的表达差异    王钱洁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长期与短期秸秆还田后稻米品质的差异性变化研究    顾丽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卜毓坚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李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