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太阳能光伏/热技术的建筑遮阳策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6:05
热度:

基于太阳能光伏/热技术的建筑遮阳策略研究【摘要】:本文以太阳能建筑一体化(BIPV)与太阳能建筑遮阳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原有太阳能建筑设计以及建筑遮阳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太阳能光伏技

【摘要】:本文以太阳能建筑一体化(BIPV)与太阳能建筑遮阳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原有太阳能建筑设计以及建筑遮阳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热能技术以及建筑遮阳技术等跨学科的技术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对其发展情况进行详尽介绍,提出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引申出太阳能建筑遮阳系统。同时,通过对太阳能建筑遮阳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并急需解决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以及实测数据的分析,提出不同环境下该系统所必须重视的设计策略。 而在对太阳能建筑遮阳系统的应用、发展及其在国内外的典型案例的介绍之后,提出了太阳能建筑遮阳系统在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与掣肘。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并对新型聚光式太阳能技术的介绍,提出了新型聚光型太阳能光伏热遮阳系统的构想。 文章在绪论中直接切入研究课题,提出选题的背景,道出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太阳能建筑和建筑遮阳技术的发展背景以及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创新的必要性。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和分析确立了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确定了研究方法。 而在第二章,通过对太阳能技术的详细介绍以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对现有的建筑遮阳技术进行了分类和概述,并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叙述,发现其在应用中存在的瓶颈。 第三章是本文的第一个重点,提出了太阳能与建筑遮阳相结合的太阳能建筑遮阳系统。并通过对该系统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和影响因子的分析,归纳出太阳能建筑遮阳系统的关键设计策略与方法。 第四章继承了前一章对太阳能建筑遮阳系统的叙述,通过对其应用与发展的描述以及对国内外新型太阳能遮阳策略及其典型案例的介绍及分析,提出了该体系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一章是文章的又一个重点,通过对前文结论的分析与太阳能技术发展新的趋势,提出了新型聚光型太阳能光伏热遮阳系统的构想。并通过技术的分析道出其在实现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环节以及地域适应性。 【关键词】:建筑遮阳 光伏 太阳热能 光伏/热 光伏建筑一体化 聚光太阳能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113.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插图索引10-13
  • 附表索引13-14
  • 第1章 绪论14-26
  • 1.1 选题背景14-21
  • 1.1.1 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14-15
  • 1.1.2 太阳能的发展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15-19
  • 1.1.3 建筑遮阳及其发展19-2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1-23
  • 1.3 研究目的23
  • 1.4 研究对象23
  • 1.5 研究方法23-24
  • 1.6 研究框架24-26
  • 第2章 太阳能与建筑遮阳26-46
  • 2.1 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及其问题26-34
  • 2.1.1 太阳能光伏技术26-30
  • 2.1.2 太阳热能技术30-33
  • 2.1.3 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的意义与问题33-34
  • 2.2 建筑遮阳策略及其问题34-45
  • 2.2.1 建筑遮阳的主要目的及其形式34-42
  • 2.2.2 建筑遮阳体系发展概况42-44
  • 2.2.3 建筑遮阳体系发展遇到的问题44-45
  • 2.3 本章小结45-46
  • 第3章 太阳能遮阳系统及其影响因素和设计策略46-62
  • 3.1 太阳能与建筑遮阳相结合46
  • 3.2 太阳能遮阳系统的影响因素和设计策略46-61
  • 3.2.1 太阳能组件的影响因素和设计策略47-57
  • 3.2.2 建筑遮阳的影响因素和设计策略57-61
  • 3.3 本章小结61-62
  • 第4章 太阳能遮阳系统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62-79
  • 4.1 太阳能遮阳系统的应用62-64
  • 4.1.1 太阳能光伏遮阳系统的应用62-63
  • 4.1.2 太阳热能遮阳系统的应用63-64
  • 4.2 国内外新型太阳能遮阳策略及其实例分析64-77
  • 4.2.1 百叶式光伏幕墙系统64-68
  • 4.2.2 双通道光伏玻璃幕墙系统/整体式太阳能遮阳系统68-71
  • 4.2.3 采光屋顶太阳能遮阳系统71-74
  • 4.2.4 热反射百叶遮阳系统74-76
  • 4.2.5 光伏遮阳阵列76-77
  • 4.3 太阳能遮阳系统存在的问题77-78
  • 4.4 本章小结78-79
  • 第5章 聚光型太阳能光伏热遮阳系统构想79-89
  • 5.1 太阳能建筑光伏热技术79-80
  • 5.2 聚光型光伏技术及其应用80-82
  • 5.2.1 聚光型光伏技术80-81
  • 5.2.2 聚光型光伏技术分类81-82
  • 5.2.3 聚光型光伏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82
  • 5.3 聚光型光伏热遮阳系统82-88
  • 5.3.1 系统的基本理念82
  • 5.3.2 系统聚光形式的选择82-84
  • 5.3.3 系统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及其节点84-87
  • 5.3.4 系统应用的地域性87-88
  • 5.4 本章小结88-89
  • 结论89-91
  • 参考文献91-94
  • 致谢94-95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5-96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竞赛获奖情况96-97
  •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目录9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硅半导体太阳能电池进展    李怀辉;王小平;王丽军;刘欣欣;梅翠玉;刘仁杰;江振兴;赵凯麟;

基于菲聂尔透镜的聚焦太阳能PV/T系统热电性能研究    翟辉;代彦军;吴静怡;

略谈建筑气候设计    王鑫

神圣的比例——勒·柯布西耶的“模度”    高宏宇

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    王崇杰,赵学义

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技术研究及应用实践——以长沙中建大厦为例    何韶瑶;初祎君;李水生;蔡燕君;

实践平民化的绿色建筑——深圳建科大楼设计    袁小宜;叶青;刘宗源;沈粤湘;张炜;

长沙中建大厦光伏幕墙设计    何韶瑶;初祎君;李水生;蔡燕君;

墙材革新:建筑节能之基础    顾真安;

高倍聚光光伏的系统构成概述    成松;刘晓晖;成佰新;毛占春;杨帆;

西方生态建筑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    陈茜

湖南地区建筑遮阳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李鑫

重庆地区建筑遮阳设计策略研究    潘孝祥

太阳能割草机总体及动力能源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    李章春

让·努维尔作品的材料表现特征研究    莫文南

湿表面蒸发冷却作用下的广义综合温度研究    孟庆林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室内照明设计    王爱英,陈仲林,郭平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探讨    蔡余萍;杨祖贵;

厅堂室内装饰的声学问题及解决办法    贾尚宏;

改善生态住宅声环境的设计措施浅析    赵祥;梁爽;

住宅建筑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热阻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王江丽;刘长飞;

太阳能与绿色照明技术    鲍学芳;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型居住建筑设计    鲍学芳;

建筑传热异常部位结露校核的计算方法和结构设计    魏海林;

合肥地区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张威;

浅谈在建筑设计中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    刘巧妮;张剑;刘福通;

多孔混凝土的吸声性能研究    高建明;张金花;王修田;

太阳墙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杜文淳;裴清清;

太原滨河体育馆训练馆建筑声学设计    陆元和;陆凤华;李苗浡;

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李积权;

某异型钢拱桁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阴云芳;赵成刚;张鑫;李海旺;

建筑节能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冯巍;李慧敏;

生态示范楼中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全年运行评价    张颖;杨建荣;葛曹燕;秦未末;

浅议城市商业空间的视觉形象设计——以沈阳商业空间景观设计为例    刘畅;冼宁;

建筑物理教学的初探    陆凤华;

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    夏桂平

太阳能电动车关键技术研究    李春芳

建筑蓄热与自然通风耦合作用下室内温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军莉

藏西南边远地区直接受益式太阳能采暖研究    肖伟

建筑设计的生态效益观研究    蔡洪彬

城市核心区中国古建筑夜景视觉表现评价研究    张明宇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相变轻质哨所太阳能采暖研究    庄春龙

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余晓平

东北地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适宜性评价研究    周春艳

聚落空间特征与气候适应性的关联研究    张乾

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研究    吴庆驰

唐山市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研究    党开春

厦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建筑经验及启示    张茜

高频无极灯照度计算的模型设计与效果仿真    刘惠萍

桂南地区住宅外墙材料与构造技术研究    陆世登

外墙保温系统的研究    张艳

山东省既有中小学教学楼外立面改造与节能适宜技术研究    夏晓敏

寒冷地区高校学生公寓建筑形态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彭博

济南地区办公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及能效评估的研究    卢丽

豫西地坑窑院民居村落的调查报告    吴欣彦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章诗;王小平;王丽军;朱玉传;林石裕;顾应展;田健健;周成琳;

对生态住区评估系统中权重问题的思考    运迎霞,唐燕

人机界面中的LCD控制驱动与接口设计    怯肇乾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研究与进展    伍祥武;

浅谈遮阳系统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    任炳文

空间用平板形菲涅耳透镜的设计和光学效率研究    张明,黄良甫,罗崇泰,安栋梁,孙燕杰,王多书,郭俊涛

四川将建设我国最大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    丁敏;

现代建筑与智能遮阳    黄永

太阳能光电板在建筑一体化中的应用    张雪松

玻璃幕墙的遮阳技术    赵西安

智能割草机器人全区域覆盖运行的控制和动力学特性研究    祖莉

混合电动汽车的智能控制方法研究    毛六平

基于AVR单片机的电动自行车控制系统研究    骆骄

基于太阳能电动车充电控制系统的研究    赵慧

自动割草机器人的研制    金立刚

基于模糊控制的VRLA蓄电池智能充电技术的研究    王伟

建筑遮阳的春天还远吗?    贺玲琳;黄蓓华;

首批建筑遮阳专项示范工程通过验收    

建筑遮阳节能技术浅析    周焕明;

漫谈建筑遮阳    赵青扬

建筑遮阳软卷帘、遮阳篷行业标准通过审查    

建筑遮阳:形式逐渐多样化    佳音;

行业标准《建筑遮阳产品术语》编制    

建筑遮阳与节能    张雯,张三明

重提建筑遮阳——物美价廉的建筑节能方式    刘曼峰;

上海拓欧推出建筑遮阳面料    王丽霞;

浅谈建筑遮阳技术与节能    单丹;

建筑遮阳产品光学性能评价研究    任俊;闫增峰;赵群;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遮阳设计方法的简化及其评价    朱燕燕;杨坤丽;韦延年;

江苏省太阳能产业和政策    范炳鹤;

我国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应用发展探讨    邸芃;王垚;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催化我国钢丝深加工技术的提升    李国府;吴文晨;宋仁伯;袁康;

光伏玻璃中铁及其他着色金属离子的控制和管理    付玉生;张健;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培育和发展初探    唐青;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探析    

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

天威英利:走在世界光伏行业前沿    本报记者 孙志敏 王渊

苏沪粤建筑遮阳示范工程各有高招    特约撰稿 张东海

海南推广应用建筑遮阳新技术    吉羽

建筑遮阳发展时机已成熟    本报记者 刘月月

建筑遮阳:形式逐渐多样化    佳音

建筑遮阳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杨仕超 马扬

建筑遮阳技术规范出台    溟捷

建筑遮阳 兴若朝阳    石颖川

“遮住”阳光开启节能新途径    本报记者 任佳

叫响全球的光伏产业领军者    本报记者 吴红梅

基于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的窗口物理环境品质综合提升研究    刘刚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    耿亚新

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陈晓燕

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戚汝庆

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    袁艳平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基于综合价值分析的太阳能建筑激励体系研究    唐永忠

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研究    马亮

热管式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符慧德

基于太阳能光伏/热技术的建筑遮阳策略研究    唐绍尧

生态视角下的建筑遮阳技术研究    颜俊

建筑遮阳节能计算及对自然通风影响的研究    邓盼盼

基于PBECA软件下长沙地区建筑遮阳设计计算及策略研究    汤浩浩

我国光伏科技及产业最优投资体系研究    汪瑜佩

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赵丽莉

耀皮公司光伏玻璃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张旭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张峥

大功率多重化光伏控制器的研究    刘文晋

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及反孤岛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曹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