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基础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6:00
热度:

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基础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制冷设备的使用量越来越广泛,传统的空调制冷系统带来了许多问题,诸如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室内空气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制冷设备的使用量越来越广泛,传统的空调制冷系统带来了许多问题,诸如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室内空气品质下降等等,研究和开发新型的节能环保而又舒适健康的空调系统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它是解决上述问题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溶液除湿技术的优点,并能弥补单一技术的相对缺陷,其特有的优势,吸引着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围绕着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这一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1)原理研究——通过对相关课题研究,分析了各种太阳能制冷原理形式,对比了常见的几种除湿方式优缺点和应用范围,得出了溶液除湿式制冷是比较适应于太阳能制冷利用的一种形式,是实现湿度独立控制的一种理想途径,还能达到高效蓄能的目的。 (2)新型系统设计——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系统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提出了新型循环式集热再生系统和前置预冷式新风降温除湿系统,前者可以保证传质方向,减小环境干扰,提高系统稳定性;后者能够减少系统设备,优化用能方式。 (3)系统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系统主要部件的数学模型,采用氯化锂溶液为循环工质,对其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做了性能评价;重点对送风含湿量的控制、太阳能辐射强度对再生性能的影响以及系统蓄能特性方面做了研究。 (4)系统地区适用性分析——以夏热冬冷地区合肥市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合肥地区典型气象年数据,得出了该地区太阳能资源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空气处理需要温湿度独立控制,而且新风处理主要以除湿为主,除湿耗能大,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在该地区应用前景很大。 【关键词】:太阳能 溶液除湿 系统设计 数值模拟 地区适用性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8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致谢8-9
  • 目录9-12
  • 插图清单12-14
  • 表格清单14-15
  • 第1章 绪论15-24
  • 1.1 相关课题研究背景15-17
  • 1.1.1 太阳能制冷技术15-16
  • 1.1.2 液体除湿技术16
  • 1.1.3 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16-17
  • 1.1.4 蓄能技术17
  • 1.2 课题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17-19
  • 1.2.1 课题研究意义17-18
  • 1.2.2 课题应用前景18-19
  • 1.3 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简介19-20
  • 1.4 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研究现状及进展20-22
  • 1.4.1 国外研究现状20-21
  • 1.4.2 国内研究现状21-22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2-24
  • 第2章 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研究24-31
  • 2.1 溶液除湿原理分析24-25
  • 2.2 溶液除湿剂的研究25-27
  • 2.3 常用的几种其他除湿方式27-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新型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设计31-42
  • 3.1 太阳能集热再生模块31-34
  • 3.1.1 集热再生装置31-32
  • 3.1.2 循环式集热再生系统32-34
  • 3.2 空气除湿降温模块34-37
  • 3.2.1 除湿器的选择34-36
  • 3.2.2 新风降温除湿模块36-37
  • 3.3 系统的构建37-38
  • 3.4 系统的运行控制38-41
  • 3.4.1 系统内部性能运行控制38-39
  • 3.4.2 系统送风状态点的调节39-41
  • 3.5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新型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性能分析42-56
  • 4.1 太阳能集热再生模块性能分析42-46
  • 4.1.1 逆流降膜再生传热传质过程分析42
  • 4.1.2 太阳能集热/再生器模型42-46
  • 4.1.3 太阳能集热再生器性能评价46
  • 4.2 新风降温除湿模块性能分析46-49
  • 4.2.1 换热器模型46-47
  • 4.2.2 除湿器模型47-48
  • 4.2.3 除湿器性能影响参数分析48
  • 4.2.4 除湿器性能评价48-49
  • 4.3 系统性能影响因素分析49-54
  • 4.3.1 系统性能评价分析49
  • 4.3.2 新风送风含湿量影响因素模拟分析49-51
  • 4.3.3 太阳能辐射强度对再生性能影响分析51-52
  • 4.3.4 系统蓄能特性分析52-54
  • 4.4 本章小结54-56
  • 第5章 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在合肥地区的适用性分析56-73
  • 5.1 合肥地区太阳能资源利用潜力56-59
  • 5.1.1 合肥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56-57
  • 5.1.2 太阳能资源用于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能力57-59
  • 5.2 合肥地区利用溶液除湿空调的必要性59-63
  • 5.2.1 室外温湿度分布情况59-61
  • 5.2.2 室外新风负荷特点61-63
  • 5.3 建筑内部湿负荷63-67
  • 5.3.1 人体热舒适性与湿度63-65
  • 5.3.2 建筑室内湿源和湿负荷65-67
  • 5.4 合肥地区空调期、单独除湿期和采暖期的划分原则67-68
  • 5.5 新风耗冷量计算68-70
  • 5.6 室外新风温湿度控制的工况70-72
  • 5.7 本章小结72-73
  • 第6章 结语73-75
  • 6.1 主要结论73
  • 6.2 问题与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9-8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内冷型液体除湿器数学模型及性能分析    吴安民;张鹤飞;

一种新型溶液再生装置理论性能研究——太阳能空气预处理溶液集热/再生装置    彭冬根;张小松;殷勇高;

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方承超,孙克涛

太阳能溶液蓄能空调系统的基础研究    殷勇高

太阳能平板降膜溶液再生过程的实验研究    韩俊召

吸收式除湿工艺研究    田龙舟

广州地区建筑外遮阳节能性能研究    田慧峰;孙大明;朱慧宾;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活动外遮阳经济性分析    田慧峰;孙大明;李凯莉;

复合保温砌块热工性能分析    陈刚;方永林;李惠敏;

上海地区公共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经济性分析    汤国芳;顾平道;郭玉锦;

建筑节能65%中活动外遮阳的贡献率    田慧峰;孙大明;周海珠;

武汉市居住建筑节能分析    李海承;李玉云;田英;陈桂营;

陶瓷太阳板及其应用研究    曹树梁;石延岭;许建丽;杨玉国;修大鹏;

一种新型节能彩钢窗    霍世超;张荣喜;张智强;赖怒涛;

新风管保温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宋仁朋;马杭英;孔庆宝;

低气压环境对人体散热特性影响的研究    李绪泉;生晓燕;辛岳芝;刘国丹;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上海地区多联式空调系统全年动态能耗分析    陈茂科;胡松涛;周睿;王刚;李绪泉;

建筑物能效跟踪、控制、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王德林;冯廷龙;唐宏伟;陶金;李刚;

辐射冷却系统下人体热源在室内的换热实验研究    刘乃玲;刘英杰;王金墩;蔡芳芳;王海宁;

能耗统计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应用    介鹏飞;李德英;

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研究进展    苏鹏;喻李葵;

通信机房(基站)用蒸发冷却空调应用初探    周海东;黄翔;屈元;

液体除湿剂氯化钙再生特性的实验研究    赵纯清;丁淑芳;周勇;徐俊;

基于环路拓展的集中供热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陈华敏;李永安;

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传热特性的研究    刘学来;李永安;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    曾志辉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玻璃幕墙安全性能评估及其面板失效检测技术    刘小根

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    李国富

反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李福民

热电联产系统冷源领域节能及耦合机理研究    林振娴

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    张辉

集成GUD系统的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    石峰

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材料和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秦红

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    亓玉栋

方钢管混凝土火灾条件下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研究    赵永梅

带嵌件注塑模具冷却过程的边界元分析    张明飞

河南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一体化设计研究    刘磊

大型热电厂间接连接供暖系统对新型墙体节能建筑供暖能耗分析    赵博

基于TRNSYS的空调系统自动控制仿真器的开发    迟光亮

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    吴启任

WSAC居住建筑热响应特性的研究    姚微

C/E复合材料磨削温度理论建模与分析    马海龙

渗流作用下深部矿场采动围岩的传热机理研究    徐义洪

冷热联供热网的用户回水加压泵方案    江亿

压气机进气用雾化式蒸发冷却器实验研究    林枫,李伟顺,肖东明,闻雪友,张平

溶液型空气除湿实验研究    董岩,李惟毅,方承超

逆流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传热传质过程解析解    路则锋,陈沛霖,张旭

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传递过程理论解及验证    路则锋,陈沛霖,张旭

100kW太阳能制冷空调系统    李戬洪,马伟斌,江晴,黄志诚,夏文慧

降膜蒸发冷却复合传热传质研究    代彦军,张鹤飞

热泵空调除湿系统变工况运行季节用能效率的研究    杨昭,张启,马一太,褚治德,吕灿仁

液体除湿特性的实验研究    杨英,李心刚,李惟毅,方承超,齐锡龄

太阳能驱动的吸附除湿空调系统的研究    冯毅,谭盈科,李宗楠

氯化锂液体除湿设备性能的分析与研究    顾洁

溶液除湿的潜能蓄能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蒋毅;张小松;殷勇高;

填料型空气处理设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刘帅;

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构建及其性能    蒋毅;张小松;殷勇高;

空调工程中填料的研究现状    刘帅;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应用新技术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    陈晓阳

蓄能型太阳能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研究    殷勇高,张小松,李应林,管振水

溶液除湿空调系列文章 溶液式空调及其应用    江亿,李震,陈晓阳,刘晓华

溶液除湿技术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探讨    杨生;罗磊;卫新;

溶液除湿在空调系统中的能耗分析    吴潇潇;赵敬德;殷璐;

溶液除湿方式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张伟荣,曲凯阳,刘晓华,常晓敏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牛润萍;

溶液除湿系统内循环的数值模拟研究    许礼飞;鲁月红;雷博;黄志甲;

基于溶液除湿的潜能蓄能技术及其应用    张小松;殷勇高;蒋毅;李秀伟;权硕;

低温烟气余热驱动的溶液除湿系统热力学分析    鲁月红;雷博;许礼飞;黄志甲;

溶液调湿空调系统蓄能特性研究    唐艺丹;刘晓华;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冬季运行模式分析与测试    陈晓阳;江亿;刘翔;李海翔;

空调系统不同设计方案分析    史林林;马宏权;张子平;张志鹏;黄敏轩;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F座办公楼中的应用及运行效果    朱颖秋;王嘉;马晓钧;诸群飞;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应用性能分析    张涛;刘晓华;赵康;江亿;

溶液除湿技术在纺织空气调节中的应用    赵敬德;朱海林;周亚素;甘长德;

“海水空调”装进青岛住宅小区    王伟卿 赵茂南

红外线感测、电子式控制 改头换面的车用空调系统    罗清岳

重庆“水空调”列入科技支撑计划    郑钢邓勇

空调系统VAV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小辛

让大连用上“海水空调”    本报记者 阎红

夏天地铁是不是又闷又热?上海开始改造    陆文军

LS电缆集团:中国9年功告成    李松

预防“非典”慎开空调    薛晖

湖南将强行空调系统卫生规范    湘雯

浮尘天气汽车空调勤清洁    车文

辐射制冷与溶液除湿系统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涂敏

冷凝热再生式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研究    牛润萍

毛细管格栅空调系统的动态仿真与实验研究    刘学来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行建模研究及能效分析    雷飞

基于智能方法的蒸发型空调系统性能实验与优选研究    孙洲阳

办公建筑空调系统用能优化研究    马庆

空调系统故障检测及基于性能优化的在线容错控制    杨学宾

跨临界二氧化碳空调系统及传热元件实验与理论研究    张后雷

蓄冰盘管传热性能及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研究    叶水泉

海上医院污染控制与空气品质对策    聂一新

夏热冬暖地区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湿度控制研究    廖柱

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基础研究    李帅

溶液除湿系统的性能实验及优化研究    鲁月红

溶液除湿系统热质传递过程研究    许礼飞

氯化锂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辛婧

基于溶液除湿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研究    茅江曼

太阳能溶液除湿蒸发制冷系统中的主要过程研究    杨金伟

新风溶液除湿与辐射吊顶空调系统典型工况实测研究    梁玉红

溶液除湿在独立新风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袁乐

溶液除湿新风机组的性能研究    凌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