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江苏省秸秆资源评价与规模化能源利用发展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5:52
热度:

江苏省秸秆资源评价与规模化能源利用发展研究【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自70年代的世界性能源危机以来,世界

【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自70年代的世界性能源危机以来,世界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生物能和生物燃料的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作为可再生能源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许多地区都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现象,江苏省尤为严重。充分合理地利用好省内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是解决江苏省能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课题在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历史资料和实地调查获得1999年—2009年江苏省各县市各种农作物产量,通过相应草谷比及可收集系数计算,得到1999年—2009年江苏省秸秆理论资源量和可收集资源量;重点分析了2009年江苏省秸秆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现状;采用灰色预测系统理论模型GM(1,1)对未来十年江苏省秸秆理论资源量、可收集资源量进行了预测;结合世界银行《江苏省生物质能资源调查、评估与规划》项目,建立了秸秆资源规模化能源利用技术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秸秆发电、秸秆固化燃料和秸秆气化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对江苏省秸秆资源能源规模化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根据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秸秆资源条件,提出秸秆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的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提出未来5-10年建设秸秆发电厂、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秸秆固化燃料加工点的布点和规模。 本研究较全面地分析了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秸秆资源分布的现状,研究了秸秆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的未来发展,为促进江苏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提高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提供了基础;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秸秆资源利用的发展目标,推进秸秆能源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引导投资商充分合理利用江苏省农村秸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农村能源 秸秆资源 调查与评价 灰色预测 综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3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1
  • 1.1.1 研究的背景9-11
  • 1.1.2 研究的意义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11-15
  • 1.2.1 国内相关研究11-14
  • 1.2.2 国外相关研究14-15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5-16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16-17
  • 第二章 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17-23
  • 2.1 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必要性17
  • 2.2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17-20
  • 2.2.1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指标体系18
  • 2.2.2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调查方法和内容18-19
  • 2.2.3 秸秆资源的评价方法19-20
  • 2.3 主要统计指标及计算20-23
  • 第三章 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资源23-31
  • 3.1 江苏省秸秆资源量23-28
  • 3.2 江苏省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28-31
  • 第四章 江苏省秸秆资源的灰色预测31-42
  • 4.1 预测的概念、方法及其选择31-34
  • 4.1.1 预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重要意义31-32
  • 4.1.2 预测方法32-33
  • 4.1.3 预测方法的选择33-34
  • 4.1.4 预测过程34
  • 4.2 灰色预测理论34-35
  • 4.3 灰色预测GM(1,1)模型35-37
  • 4.3.1 GM(1,1)模型的基本原理35-36
  • 4.3.2 预测模型检验36-37
  • 4.4 江苏省秸秆理论资源量和可收集资源量的灰色预测37-40
  • 4.5 预测结果和不确定性分析40-42
  • 第五章 江苏省秸秆规模化能源利用技术的综合评价42-61
  • 5.1 系统综合评价的思想42-44
  • 5.1.1 系统的概念42
  • 5.1.2 系统的分析过程42
  • 5.1.3 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42-43
  • 5.1.4 秸秆资源规模化能源利用技术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43-44
  • 5.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44-48
  • 5.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44-45
  • 5.2.2 判断矩阵45
  • 5.2.3 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确定45-46
  • 5.2.4 权重的确定方法46-47
  • 5.2.5 一致性检验47-48
  • 5.2.6 层次排序48
  • 5.3 秸秆规模化利用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48-55
  • 5.3.1 指标和指标体系48-49
  • 5.3.2 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49-50
  • 5.3.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50
  • 5.3.4 评价指标50-55
  • 5.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不同秸秆规模化利用技术综合评价55-61
  • 5.4.1 各指标权重的计算55-60
  • 5.4.2 层次的总排序60-61
  • 第六章 江苏省秸秆能源规模化利用现状与发展61-69
  • 6.1 江苏省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现状分析61-63
  • 6.1.1 秸秆发电现状分析61-62
  • 6.1.2 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现状分析62
  • 6.1.3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现状分析62-63
  • 6.2 江苏省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资源量63-64
  • 6.3 江苏省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的发展方案64-69
  • 6.3.1 江苏省秸秆能源规模化利用发展的总体目标64
  • 6.3.2 秸秆发电技术的发展方案64-65
  • 6.3.3 秸秆固化燃料技术的发展方案65-67
  • 6.3.4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发展方案67
  • 6.3.5 秸秆资源消耗量分析67-68
  • 6.3.6 效益分析68-69
  • 参考文献69-72
  • 附录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综合评价指标打分表72-76
  • 致谢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灰色关联理想解法在秸秆综合利用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杨增玲;楚天舒;韩鲁佳;刘贤;肖卫华;黄光群;

金坛市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与对策研究    柳民强

把脉江苏粮食生产    潘永圣;王颖;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经济效益分析    朱锡锋,袁小平

辽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    梅晓岩;武敬岩;刘荣厚;

农村秸秆气化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吕忠志;张沈生;

解读《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田宜水;

秸秆成型与燃烧技术的产业化分析    李保谦,马孝琴,张百良,杨群发,李刚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产业化发展评价及其市场前景分析    王革华,段茂盛,许敏

农作物秸秆气化利用技术与商业化经营案例分析    陈百明,张正峰,陈安宁

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经济与政策分析    李果;王革华;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中长期展望    姚宗路;赵立欣;田宜水;孟海波;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应用研究    冯宝平

秸秆发电工程技术经济分析    王胜曼

灰色系统在赛什塘铜矿区Cu品位预测方面的应用    刘海利;朱谷昌;张普斌;夏正清;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转换层结构选型    张晋芳;赵人达;

西北农村地区的生态建筑适宜技术——以银川市碱富桥村设计为例    何泉;刘加平;吕小辉;

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杨开云;冯卫;王亮;朱峰;

化学专业学生实验能力与就业能力关联度分析    吴新民;张静平;

灰色控制系统理论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    杨攀;张宇;

城市消防体系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刘晓东;李亚荣;杨宝清;

安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与发展态势的灰关联分析    齐新安;朱祖林;

企业债券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    王贵权;朱云鹃;

平欧杂种榛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魏鑫;王玉霞;王淑敏;董文轩;

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

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    冯羽;马凤山;魏爱华;赵海军;郭捷;

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黄碧春;

高含水率秸秆冷压成型工艺研究    郭会娟;王春晓;

航材维修商评估决策过程模型及实现    陈静杰;陈玖圣;张晓瑜;

改进的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在科技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荆浩;赵希男;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天津市人口与环境分析    王首彬;李娜;龚威;

一种基于残差模型的自调整灰色模糊预测控制器的设计    刘荣成;戴文战;

网络化天基信息系统的连续性效能评估    陈晨;陈杰;张娟;

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Verhulst模型的改进研究    戴文战;李燕;杨爱萍;

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王晓辉

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赵琪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经济社会影响评价研究    李华文

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    刘洪斌

转鲑鱼降钙素基因酵母的发酵条件优化及安全性评价    陈云松

基于过程信息融合的旋转机械信息(火用)故障诊断研究    陈非

R&D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陈海波

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    张伟

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    曲建军

常规公交网络运行可靠性多层次评价模型与算法    宋晓梅

防治水稻螟虫单项技术措施的评价及储备技术—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的研究    卢增斌

桃蚜的抗药性监测、杀虫剂的配方筛选及其增效生化机理的研究    申君

切花月季品种综合评价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李贝

柳州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研究    熊洋

新疆包尔图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预测    朱浩锋

新朝川矿矿井水分布规律研究与防治对策    乐志军

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研究    段守军

安林煤矿炮放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顶煤冒放性预测研究    宋家勇

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能力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    肖彦梅

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    李昕

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的环境危害及堆肥化技术展望    汪建飞;于群英;陈世勇;段立珍;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朱自学;刘天学;

国内外秸秆类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饶辉;

中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高春雨;李铁林;王亚静;毕于运;

安徽省秸秆原料炭化利用现状与展望    高慧;马友华;沈周高;马中文;谢昕云;

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利用研究    马春红;刘旭;李运朝;董文琦;崔四平;贾银锁;王立安;

秸秆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研究    罗晶;解玉红;李思蓓;冯炘;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趋势    卢敏;李玉;

玉米秸秆工厂化青贮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孙冬霞;

麦秆还田机插水稻栽培试验    李德山;王冬梅;

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实践及探讨    唐铁朝;通占元;

食用菌对工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胡清秀;张金霞;寥超子;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苏为华

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研究    陈琳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毕于运

中国农业生物质能源评价与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高文永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泰安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绩效与长效机制研究    安峰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李建政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    苗峰

水田秸秆还田机埋草起浆装置的试验研究    魏国俊

利用堆肥处理规模化猪场粪污实现零排放研究    谭小琴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推广研究    相俊红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    刘建胜

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工作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赵铁军

秸秆和土壤耕作氮磷动态效应研究及其流失风险评价    牛永志

基于格序理论的水利工程方案优选    魏光辉;

紫苏秸秆对平菇生物学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李梦雪

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    徐中民

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    程国栋

生物质转化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    吴根;白丽梅;于洋;牛福生;

2006年我国秸秆发电形势喜人    

农业机械在秸秆饲料加工及青贮中的应用    梁井林

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    周国梅,彭昊,曹凤中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    傅湘,纪昌明

可持续水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    夏军,王中根,穆宏强

我国畜禽粪便中氮素养分资源及其分布状况    刘晓利,许俊香,王方浩,张福锁,马文奇

可再生能源:07回顾与08展望    李俊峰;时璟丽;

木材能源利用技术研究获新进展    赵守普;

农村能源利用的重大变革    周明安;

试论环境保护与能源的开发利用    武海文

户用沼气产气量估算及能源经济效益    汤云川;张卫峰;马林;张福锁;

秸秆气化技术应用实践与前景思考    尹濯生;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核算    王长波;张力小;栗广省;

稻草作为非商品能源利用的研究    张阳宁;

农机质量与能源利用    孙金城 ,姚家英

节约型农业——“四位一体”沼气能源综合开发利用    陈汝果;刘金生;张秀娟;

平潭县农村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对策    陈钧生;周宝琨;

湘西北农村地区居民冬季能源利用情况调查研究    龚光彩;彭劲;冯启辉;张晓恒;

制冷空调专业发展与新能源利用技术教育    秦红;柯秀芳;张国庆;王长宏;

我国经济发展、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王华清;宋学锋;

西沙群岛利用海水源热泵可行性的探讨    张连山;庄春龙;赵广健;李利民;丁朝霞;

工业园能源利用“低碳”发展途径研究    白文娟;刘凤;姚立英;

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的冷热电联产方式及其能源利用    周一芳;周邦宁;

从能源利用看节约的必然性    杨超华;

生态城中的低碳能源规划    华海荣;

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果的统计分析——来自四大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赵楠;

水源热泵系统的概论分析    郭志军;王敏;

西部能源利用及其环境保护学术交流会在广西大学召开    记者 周仕兴 实习生 郑广强

尧都区与海尔集团签订能源利用战略合作备忘录    记者 高洁

《可再生能源利用法》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转折点    卢家兴

亚行计划激发碳排放交易市场潜力    

中石化在甬设立技术研究院    记者 朱宇通讯员 李湘虹

我国新能源利用前景广阔    张国光

帮再生能源拓展市场    李存才

德国农民在田里种出能源    钟绿

生物能源利用新技术改变农民生活    县委报道组 黄擎

能源利用和东部重要成矿区带研究成热点    甲丁

基于投入产出(火用)分析的能源利用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吴智泉

能源法律制度生态化研究    赵爽

能源利用问题的代数显式解析解    苟晨华

热电联产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周少祥

天然气能源化工产品链的系统分析与评价    黄智贤

工业企业节能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周英男

电源优化规划理论研究及应用    刘殿海

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    刘兰翠

产业联动网络演化模型与联动路径研究    刘玥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    姜星莉

湖北省能源利用碳足迹及低碳发展对策研究    苏欣欣

陕西省能源利用碳足迹与植被碳承载力研究    纪芙蓉

保定市村镇规划中新能源利用研究    帅凯

阿里地区能源利用方案及多能互补系统研究    万久春

热电联产系统性能评价及案例分析    葛莉瑶

基于能源利用的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证分析    李秀锋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    王宁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与资源环境相关性研究    王文成

基于.NET的企业能源利用信息报送系统设计与实现    杨毅

外部能源利用与我国区际能源供需平衡问题研究    张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