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河南省秸秆发电燃料供应系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5:37
热度:

河南省秸秆发电燃料供应系统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秸秆发电燃料——农作物秸秆的供应问题,由于秸秆自身的物理特性密度小、体积大、分布松散,不便于运输、储存和管理以及秸秆的化学特性热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秸秆发电燃料——农作物秸秆的供应问题,由于秸秆自身的物理特性密度小、体积大、分布松散,不便于运输、储存和管理以及秸秆的化学特性热值低等制约生物质秸秆发电利用规模,特别是生物质秸秆收储运问题是秸秆发电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增加生物质秸秆发电成本。本研究针对如何去收集秸秆,采用哪种收集模式较为适合当前的市场经济状态,如何把农作物秸秆由田地送往电厂这个过程合理化,降低农作物秸秆发电的成本等这些问题做了探讨与分析研究。 首先以河南省为例对秸秆资源供应能力做了分析,包括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基本状况、秸秆资源的构成、地区分布、秸秆的物理特性与化学特性,秸秆资源的用途与能源利用的可获得量等进行分析。利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河南省未来秸秆供应能力,为河南省秸秆发电建设做了前期理论研究。 然后进行秸秆供应流程分析,从物流的角度分析评价秸秆供应模式,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法比较秸秆供应模式的优劣。最后对秸秆发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分析秸秆发电成本中各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以河南省为例对农作物秸秆资源状况,包括秸秆资源的构成、地区分布、秸秆的物理特性与化学特性,秸秆资源的用途与能源利用的可获得量等进行分析,得出河南省秸秆资源丰富,将秸秆资源可得量为1623万吨。 2.从定性的角度分析秸秆的收集模式,利用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的知识,对秸秆由田地到电厂的整个收集过程优化设计,利用AHP法确立秸秆价值分析指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秸秆利用模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秸秆供应模式一优于其他秸秆供应模式。 3.分析了秸秆发电的成本构成,计算出秸秆的发电成本,对秸秆发电的燃料成本和年发电量两个个不确定因素作敏感性分析。找出影响秸秆发电成本的主要因素:在同样的变动率下,燃料成本的变动对方案成本的影响最大。当燃料成本增加20%时,单位电价增加0.052元,幅度达到10.48%,因此降低燃料成本可显著降低发电成本。 【关键词】:秸秆 AHP分析 秸秆发电 秸秆物流 秸秆供应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M619;S216.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第1章 绪论7-14
  • 1.1 研究背景7-9
  • 1.2 现状分析9-11
  • 1.2.1 秸秆发电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秸秆发电的研究现状10
  • 1.2.3 有关秸秆供应的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目的和思路11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11-12
  • 1.4.1 研究内容11-12
  • 1.4.2 研究方法12
  • 1.5 研究意义12-14
  • 第2章 河南省秸秆资源供应能力分析14-23
  • 2.1 秸秆资源量分析方法14-16
  • 2.2 秸秆资源总量分析16-18
  • 2.3 秸秆资源可得量18-20
  • 2.4 秸秆资源预测20-23
  • 2.4.1 灰色GM(1,1)模型20-21
  • 2.4.2 GM(1,1)模型的建立21-22
  • 2.4.3 秸秆资源预测22-23
  • 第3章 秸秆供应流程分析23-35
  • 3.1 物流23
  • 3.2 秸秆的特性23-24
  • 3.3 物流总体方案24
  • 3.4 流程分析24-29
  • 3.4.1 秸秆供应模式24-25
  • 3.4.2 秸秆供应模式对比分析25-26
  • 3.4.3 秸秆预处理方法及设备26-27
  • 3.4.4 仓储27-29
  • 3.5 秸秆供应模式价值分析29-35
  • 3.5.1 指标体系的建立29-30
  • 3.5.2 确定有关模糊集、评语集、权重集30-31
  • 3.5.3 计算二级因素集的模糊评价矩阵并进行两级模糊综合评价31-35
  • 第4章 秸秆发电技术经济分析35-43
  • 4.1 秸秆发电总成本分析35-36
  • 4.2 秸秆发电成本敏感性因素影响分析36-38
  • 4.3 燃料供应成本构成分析38-39
  • 4.4 秸秆收集成本39-43
  • 第5章 结论43-44
  • 5.1 结论43
  • 5.2 研究的不足和建议43-44
  • 参考文献44-47
  • ABSTRACT47-4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低成本乳酸菌培养基筛选及其发酵菌液对稻草发酵效果    曹炎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2006年我国秸秆发电形势喜人    

生物质能应用技术的展望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吴树栋

国内首个国家级生物质发电示范工程竣工投产    

关于物流中心选址的研究    孙大鹏;

浅析国外秸秆的综合利用    雷达;席来旺;李文政;刘畅;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进展    刘丽香;吴承祯;洪伟;李键;蔡冰玲;林淑伟;

秸秆发电生态效益可观    张茜 ,尚俐君

野外燃烧秸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与防治    杭维琦,陈建江

阿坝州三大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田文勇;李冬梅;

以原型演进为特征的建筑策划操作模式分析——以基层医院为例    罗志华;

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设计策划操作模式研究    罗志华;杨宏烈;杨希文;

铝粉厂粉尘爆炸危险性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    郑亮;蒋志雨;

安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与发展态势的灰关联分析    齐新安;朱祖林;

外部环境因素与合肥会展经济发展关联效应的实证分析    汪周生;

企业债券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    王贵权;朱云鹃;

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对土壤原生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李飒;聂俊华;

生物质气化导热油传导供热烘烤烟叶研究    王喜功;杨旭亮;李仁政;赵湘江;杨晓东;周建;杜传印;

安徽省科技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度分析    丁玉玺;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生物质水热液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曾其良;王述洋;李二平;

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黄碧春;

一种新型的蓄电池组状态在线检测及故障预报算法    尹春杰;孙洁君;张承慧;

灰色双层线性规划的粒子群解法    李军亮;肖新平;毛树华;

图像边缘检测新算法及应用    戴文战;李俊峰;

非等间隔广义累加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刘捷;李军亮;廖锐全;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图像去噪算法研究    李俊峰;戴文战;潘海鹏;高金凤;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自适应图像去噪算法研究    李俊峰;戴文战;潘海鹏;

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Verhulst模型的改进研究    戴文战;李燕;杨爱萍;

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王晓辉

我国环境税收问题研究    魏光明

海洋灾害补偿基金设计研究    赵昕

基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现代城市商业安全研究    李涛

注水开发阶段的储层评价与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董凤娟

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    曲建军

网络环境下单线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优化算法研究    李峰

合成气合成二甲醚和乙醇的试验研究    朱颖颖

秸秆类生物质流态化燃烧特性研究    秦建光

基于组分的生物质热裂解机理研究    刘倩

杏鲍菇优良杂交子的初步选育    潘慧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    杜金龙

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    唐京禧

沼渣利用下温室番茄及土壤环境对水氮耦合的响应    谢景欢

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    刘文伍

新安井田瓦斯赋存规律研究    王晓彬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    马爱玲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    米帅

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    孙明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质油的实验研究    胡兴涛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    彭健;

青贮添加剂研究进展    张增欣;邵涛;

挤压膨化对玉米秸秆中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赵凤芹;申德超;刘远洋;张祖立;

不同微生物处理的秸秆饲料体外消化率的比较    王彤佳;刘园园;张磊;王士长;

生态农业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范唯艳;

提高秸秆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    张文举,王加启,龚月生,晏向华

青饲料的饲用与加工    张爱玲;

农作物秸秆的无公害氨化技术    李志富;

秸秆饲料的加工技术及应用研究    宋萍;曹杰;于军;

玉米秸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综合利用    高国臣;陆伟;张国梁;胡成华;吴健;刘基伟;毛学礼;霍长宽;

秸秆养牛项目管理研究    孙育峰

生物质气化技术及BIGCC系统性能的研究    宋鸿伟

白腐菌降解秸秆木素及饲料化研究    齐刚

生物质发电技术产业化研究    郝德海

添加乳酸菌制剂和酶制剂对水稻秸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门宇新

白腐真菌生物降解油菜秸秆及饲料化研究    朱洪龙

9R-40型揉碎机揉碎性能的试验研究    张三强

合肥市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研究    姜树

基于玉米秸秆乙醇化的氨化预处理与酶解工艺研究    晏飞来

农作物秸秆木质纤维素组分分离及高效糖化工艺研究    易守连

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玉米秸秆及对育成牛应用效果的研究    孙文

PP/秸秆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工艺研究    肖亚航,傅敏士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及配套机具(综述)    夏萍,江家伍

大力推进有机肥无害化处理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    周琼华

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王荣乐,王洪铭

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前景分析    郝辉林

秸秆气化系统经济效益评价    胡夏明,朱学明

对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探讨    阎文圣,陈颍西

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张文举,王加启,龚月生,晏向华

关于目前秸秆利用的研究与探讨    成占生 ,马文进

秸秆发电生态效益可观    张茜 ,尚俐君

对秸秆发电的一点思考    顾怀本;

江苏开展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工作    

活用秸秆 一举多得    李荣刚;阮庆文;

农作物秸秆焚烧原因及解决途径    邹明懿;

秸秆沼气实用技术    吴晓;江建荣;

我国的秸秆发电    高育红;

卫星遥感技术在秸秆焚烧监测业务中的应用    邹春辉,赵学斌,刘忠阳,薛龙琴,郭其乐

秸秆直接燃烧供热发电项目资源可供性调研和相关问题的研究(3)    贾小黎;

科学认识和利用农作物能量    尹成杰;

基于AVHRR的地市级火情监测分析与应用    王福州;郭魁英;王国斌;石俊峰;孙仲毅;李喜平;孙日丁;

对秸秆进行物质与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效益及政策建议    于爱华;

光磊:秸秆作燃料,让清洁和温暖进万户千家    刘芳;

浅谈秸秆焚烧的危害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姜东升;邹尚伟;

安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直接还田技术    吴文革;闫晓明;张健美;崔凯;曹承富;黄正来;

3S技术在关中地区秸秆焚烧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张树誉;李登科;景毅刚;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研究    董佑福;侯方安;

关于红塔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思考    郭志英;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崔荣宗;杨果;魏建林;管力生;丁庆平;

秸秆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排放系数及燃烧贡献率    陆豪;朱利中;

3S技术在焚烧农作物秸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方萌;张鹏;徐喆;

清明火情告急 凸显秸秆焚烧之痛    本报记者 郭剑峰

省城全力狙击秸秆焚烧    记者 金成龙

山东破解“秸秆焚烧”难题    吕福明

秸秆焚烧 为害一方    蒋植宝 丁奎

一堆办法为啥不如一根火柴?    本报记者 吴剑飞

解决秸秆焚烧关键要化废为宝    记者 顾定海

秸秆焚烧有令难禁    宗欣

“雾锁徐州”祸起周边省市烧秸秆    记者 高传立

秸秆机械化还田每亩补贴45元    记者 欧阳蕾昵

秸秆焚烧不能一禁了之    刘效仁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毕于运

作物秸秆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刘保平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林生物质能的区域影响研究    马占云

玉米秸秆保质贮存及水热反应处理提高可生化性方法的研究    孙优善

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评价    高雪松

土壤动物活动对农田温室气体(CO_2、N_2O)排放的影响    罗天相

长江三角洲典型污染农田土壤多氯联苯分布、微生物效应和生物修复研究    高军

农作物秸秆的热解及在水中的液化研究    宋春财

农作物秸秆表面性能及胶合重组技术研究    陈桂华

中国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气态、颗粒态污染物排放特征的实验室模拟    张鹤丰

河南省秸秆发电燃料供应系统研究    时在涛

秸秆焚烧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    吴迪

奉贤区农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肖伟

低山丘陵地区秸秆能源化利用路径实证研究    聂飞

新型农作物秸秆复合墙体的应用研究    戢娇

江苏省秸秆资源评价与规模化能源利用发展研究    冯蕾

郑州市农业废弃物资源量调查及利用策略研究    安可栋

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解爱华

秸秆焚烧对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苏继峰

W县农作物秸秆直燃发电技术经济评价与比较    牛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