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石英砂负载壳聚糖及CTAB改性麦秸秆对甲基橙和刚果红的吸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4:31
热度:

石英砂负载壳聚糖及CTAB改性麦秸秆对甲基橙和刚果红的吸附研究【摘要】: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化学和物理处理法制得石英砂负载壳聚糖(CI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

【摘要】: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化学和物理处理法制得石英砂负载壳聚糖(CI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麦秸秆(MWS)吸附剂,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方法对石英砂、CIS和改性前后麦秸秆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壳聚糖已负载到石英砂上,CTAB也已进入麦秸秆结构层间。 本实验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研究了CIS、MWS对甲基橙(MO)和刚果红(CR)的吸附行为。静态实验主要考察了吸附剂用量、溶液pH值、吸附时间、共存离子、溶液初始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并研究了两种吸附剂对MO和CR的竞争吸附、解析再生与再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H=4.00时,CIS对MO和CR的吸附效果最好,MWS吸附MO和CR的最佳pH条件分别是3.00和5.00;四种体系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720min、180min、520min和480min;温度升高均不利于吸附的进行,293K时CIS-MO、CIS-CR、MWS-MO和MWS-CR的单位吸附量分别是25.4mg-g-1、22.2mg·g-1、48.6mg-g-1和72.2mg·g-1;共存离子Na+和Ca2+的存在对四种体系的吸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混合体系中,MO与CR存在竞争吸附,二者可同时被吸附且互相影响;CIS-MO和MWS-MO的最佳解吸再生方法是热水溶液(60℃),CIS-CR和MWS-CR用热碱溶液(0.01 mol·L-1,60℃)解吸再生效果最好;解吸再生与再吸附实验说明CIS和MWS解吸再生速度快,能循环使用,吸附-解吸-再生性能很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动态吸附实验中,吸附柱高、吸附剂用量、溶液流速、初始浓度、pH值以及盐度等因素均能影响吸附柱的吸附效果。 热力学分析说明本实验中的吸附反应均能自发进行,且为放热反应,吸附过程中分子的化学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等温吸附模型中,最适于描述CIS-MO和CIS-CR吸附过程的分别是Langmuir非线性模型、Freundlich线性模型模型,Freundlich线性模型和Temkin模型均适于描述MWS-MO和MWS-CR吸附行为;使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和粒子内扩散模型进行了表面动力学分析,Elovich方程能最好地表述了CIS-MO、MWS-MO、MWS-CR的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线性)最适于描述CIS-CR吸附过程;动态吸附模型中的Thomas模型和Yan模型均可用于上述四种体系吸附实验的数据分析。 【关键词】:石英砂/壳聚糖 改性麦秸秆 甲基橙 刚果红 吸附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1
  • 第一章 绪论11-28
  • 1.1 印染废水的研究现状11-12
  • 1.1.1 染料概述11
  • 1.1.2 染料废水的特点和危害11-12
  • 1.2 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12-14
  • 1.2.1 物理法12
  • 1.2.2 化学法12-13
  • 1.2.3 物理化学法13
  • 1.2.4 生物法13-14
  • 1.3 吸附法概论14-18
  • 1.3.1 吸附法的原理和特征14
  • 1.3.2 吸附作用的影响因素14-15
  • 1.3.3 吸附平衡、吸附速率与吸附容量15-16
  • 1.3.4 常用吸附剂介绍16-17
  • 1.3.5 吸附剂的解吸再生17
  • 1.3.6 吸附操作方式17-18
  • 1.4 石英砂、壳聚糖及改性麦秸秆的研究现状18-24
  • 1.4.1 石英砂研究现状18-19
  • 1.4.2 壳聚糖研究现状19-21
  • 1.4.3 石英砂负载壳聚糖研究现状21-22
  • 1.4.4 改性麦秸秆研究现状研究中22-24
  • 1.5 吸附模型24-25
  • 1.5.1 等温吸附模型24
  • 1.5.2 动力学模型24
  • 1.5.3 动态吸附模型24-25
  • 1.6 热力学常数25-26
  • 1.7 误差分析26-27
  • 1.8 小结27-28
  • 第二章 选题依据、实验方法及研究内容28-32
  • 2.1 选题依据28
  •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28
  • 2.2.1 实验仪器28
  • 2.2.2 实验试剂28
  • 2.3 吸附剂的制备28-30
  • 2.3.1 石英砂负载壳聚糖吸附剂(CIS)的制备28-29
  • 2.3.2 改性麦秸秆的制备29-30
  • 2.4 研究内容30-31
  • 2.4.1 静态吸附实验30
  • 2.4.2 动态吸附实验30
  • 2.4.3 解吸与再生实验30-31
  • 2.5 吸附剂的表征31
  • 2.6 测试方法31-32
  • 第三章 石英砂负载石英砂对甲基橙和刚果红的吸附研究32-56
  • 3.1 石英砂负载壳聚糖(CIS)对甲基橙和刚果红的静态吸附32-36
  • 3.1.1 CIS与纯石英砂、壳聚糖对甲基橙和刚果红吸附的比较32
  • 3.1.2 石英砂粒径和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32-33
  • 3.1.3 CIS用量的确定33-34
  • 3.1.4 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34
  • 3.1.5 温度和平衡浓度对吸附的影响34-35
  • 3.1.6 盐度对吸附的影响35-36
  • 3.2 CIS对MO和CR的竞争吸附36-37
  • 3.2.1 固定MO或CR浓度,改变CR或MO的浓度36
  • 3.2.2 染料单一体系和混合体系的吸附比较36-37
  • 3.3 石英砂负载壳聚糖(CIS)对MO和CR的动态吸附研究37-40
  • 3.3.1 不同柱高对CIS吸附MO和CR的影响37-38
  • 3.3.2 不同流速对CIS吸附MO和CR的影响38-39
  • 3.3.3 不同初始浓度对CIS吸附MO和CR的影响39
  • 3.3.4 pH值对CIS吸附MO和CR的影响39-40
  • 3.3.5 盐度对CIS吸附MO和CR的影响40
  • 3.4 CIS-MO和CIS-CR的解吸再生实验40-43
  • 3.4.1 CIS-MO和CIS-CR的静态解吸再生实验40-42
  • 3.4.2 CIS-MO和CIS-CR的动态解吸再生与再吸附实验42-43
  • 3.5 CIS对MO和CR的吸附等温线分析43-46
  • 3.6 CIS对MO和CR的表面动力学吸附模型研究46-50
  • 3.7 CIS对MO和CR的动态吸附模型研究50-54
  • 3.7.1 Thomas模型应用50
  • 3.7.2 Yan模型应用50-54
  • 3.8 CIS-MO和CIS-CR吸附热力学参数54-55
  • 3.9 小结55-56
  • 第四章 改性麦秸秆(MWS)对甲基橙和刚果红的吸附研究56-77
  • 4.1 改性麦秸秆(MWS)对甲基橙和刚果红的静态吸附实验56-58
  • 4.1.1 MWS用量的确定56
  • 4.1.2 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56-57
  • 4.1.3 盐度对吸附的影响57
  • 4.1.4 时间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57-58
  • 4.1.5 温度和平衡浓度对吸附的影响58
  • 4.2 MWS对MO和CR的竞争吸附58-61
  • 4.2.1 固定MO或CR浓度,改变CR或MO的浓度58-59
  • 4.2.2 染料单一体系和混合体系的吸附比较59-61
  • 4.3 MWS对MO和CR的动态吸附研究61-64
  • 4.3.1 不同柱高对MWS吸附MO和CR的影响61
  • 4.3.2 不同流速对MWS吸附MO和CR的影响61-62
  • 4.3.3 不同溶液初始浓度对MWS吸附MO和CR的影响62
  • 4.3.4 pH值对MWS吸附MO和CR的影响62-63
  • 4.3.5 盐离子对MWS吸附MO和CR的影响63-64
  • 4.4 MWS-MO和MWS-CR的解吸再生实验64-66
  • 4.4.1 MWS-MO和MWS-CR的静态解吸再生实验64
  • 4.4.2 MWS-MO和MWS-CR的动态解吸再生与再吸附实验64-66
  • 4.5 MWS吸附MO和CR的等温线分析66-69
  • 4.6 MWS对MO和CR的表面动力学吸附模型研究69-72
  • 4.7 MWS对MO和CR的动态吸附模型研究72-75
  • 4.7.1 Thomas模型应用72-74
  • 4.7.2 Yan模型应用74-75
  • 4.8 MWS-MO和MWS-CR吸附热力学参数75-76
  • 4.9 小结76-77
  • 第五章 改性前后吸附剂的表征与分析77-83
  • 5.1 红外光谱分析(FT-IR)77-80
  • 5.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80-81
  • 5.3 元素分析81-82
  • 5.4 X射线荧光分析82
  • 5.5 小结82-83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83-84
  • 参考文献84-88
  •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88-89
  • 致谢8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TiO_2/陶粒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研究    张雷;向龙玲;郝慧聪;王德英;

α-FeO(OH)纳米棒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李潇;张国欣;周伟;王妮;沈华;胡伟青;张岚;

氟硼酸铅镀液中电沉积钛基二氧化铅    徐兴福;孔彬;孔春梅;唐永明;杨文忠;

静止原位复合法制备聚吡咯/TiO_2纸及其催化性能    张清爽;李巧玲;陈海利;李建强;

磁性纤维素/Fe_3O_4/活性炭复合材料吸附刚果红性能研究    沈婷婷;王炎锋;许赞;费瑛瑛;朱华跃;

刚果红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锌    李咏梅;李人宇;张海林;严秀云;

Sb掺杂TiO_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反应研究    黄文琼;刘芳霞;褚丽娟;滕丹妮;诸葛艳;张雅;宋丽;赵松林;

MCM-22分子筛对水溶性染料的吸附作用    丁春华;沙书柏;池汝安;

二氧化钛介孔膜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黄靓;李俊;王军;吴锡慧;郑嘉兴;

甲基橙对含钛炉渣可见光催化还原Cr(Ⅵ)的影响    雷雪飞;薛向欣;

纳米ZnO/SnO_2复合氧化物增强光催化效应对甲基橙的光解作用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水体中甲基橙性能的研究    宋利珠;富菊霞;吴凤清;阮圣平;王永为;申连春;徐宝琨;

光催化集成反应器氧化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王龙德;崔鹏;

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水中甲基橙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程伶俐;

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在光催化降解甲基橙中的应用研究    侯进;陈国华;

甲基橙光催化降解的光谱研究    张进治;方炎;

电化学类芬顿法与活性氯协同作用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    何文妍;马红竹;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对纳米二氧化钛降解甲基橙的影响    周惠;杨丽珍;

Fenton氧化法处理含甲基橙染料模拟废水的条件研究    暴雅娴;华兆哲;陈坚;邹路易;

负载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    方世杰;徐明霞;汪成建;张玉珍;

做个多功能PH值检测器    王广辉

二级反渗透浓水有复用价值    杨道红 范伟明

今年第一批“双高”产品名录发布 43个染料品种在列    张雯

以假乱真的“血尿”    姚芳

高性能降解废水装置研制成功    

高性能降解废水装置让您喝放心水    王燕宁 通讯员 杨芳

PVC线缆料须走环保化道路    实业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超分子封装和超分子自组装研究    刘翠华

ClanG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棉铃虫PM的研究    张小霞

高效厌氧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系统和脱色机理研究    虞磊

金属硫化物及其修饰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和机理研究    李熙

    Abbas Mohamed Elbasheer Ahmed

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研究    于书平

高压下几种有机分子晶体的相变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王中平

典型染料的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的降解特征及真菌吸附机理研究    杨玉义

纳米氧化锌的控制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王辉虎

高活性TiO_2/SiO_2复合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在光电催化中的应用    周志雄

石英砂负载壳聚糖及CTAB改性麦秸秆对甲基橙和刚果红的吸附研究    豆婵婵

稀土掺杂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王添辉

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甲酸、甲基橙的性能研究    刘俊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的研究    左开慧

酞菁敏化TiO_2纳米粉体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陈海锋

天然沸石对水体中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    何永祥

超声波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有色废水的研究    唐浩亮

光催化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王玲玲

电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实验研究    刘占孟

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常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