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玉米秸秆预处理及与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3:45
热度:

玉米秸秆预处理及与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研究【摘要】:厌氧消化是实现剩余污泥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剩余污泥和农作物秸秆单独作为消化原料存在着C/N偏低或偏高以及有机物不

【摘要】:厌氧消化是实现剩余污泥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剩余污泥和农作物秸秆单独作为消化原料存在着C/N偏低或偏高以及有机物不易被利用的缺点。为了提高厌氧消化效率,在秸秆厌氧消化前常采用预处理的方法改变秸秆的结构,并将秸秆与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来提高厌氧消化的产气量。本试验研究了NaOH、氨水和水对玉米秸秆的预处理效果,以及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浸泡液与剩余污泥混合作为消化原料对厌氧消化反应的促进作用。 预处理试验中,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设计,选取秸秆尺寸、药剂浓度和预处理时间为工艺考察参数,对玉米秸秆NaOH和氨水预处理溶出SCOD和还原糖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厌氧消化试验中研究了不同投配率及玉米秸秆和剩余污泥不同的混合比例对厌氧消化过程中日产气量、VS去除率、去除单位VS产气量的影响。 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NaOH溶液处理效果最佳,最佳工艺条件为:秸秆尺寸:30目;NaOH溶液浓度:4%;预处理时间:48h。经处理后的秸秆浸泡液中SCOD和还原糖浓度分别为41944mg/L和25.8 mg/L,秸秆中纤维素含量提高到59.4~68.2%,木质素含量下降到5.4~16.5%。 连续进样试验结果表明,4%、5%和8%三个投配率下,水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与剩余污泥(干物质)以1:1.2的混合比例(质量比)进行厌氧消化的效果较佳,该条件下厌氧消化去除单位VS产气量和VS去除率较剩余污泥单独厌氧消化分别提高了20~50%和1~7倍。三种投配率下,水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与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比较的结果表明,8%投配率下的厌氧效果最佳,该条件下,去除单位VS产气量为430 ml/gVS左右,VS去除率为60%左右。厌氧消化批式试验结果同样表明水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与剩余污泥(干物质)以1:1.2的混合比例(质量比)进行厌氧消化的效果最佳,该条件下的厌氧消化累积产气量为6557ml,单位干物质产气量为210.2 ml/gTS,产气持续时间达到了35d以上,产气中CH4比例达到了60.6%。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可调节剩余污泥的C/N比,提高厌氧消化的效率。NaOH溶液处理后的秸秆浸泡液与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可以使产气高峰时间提前,但是反应器中过高的Na+浓度对厌氧消化反应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玉米秸秆 剩余污泥 预处理 厌氧消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引言9
  • 1.2 污泥和农作物秸秆的厌氧消化处理9-12
  • 1.2.1 厌氧消化技术的优点9-10
  • 1.2.2 污泥和农作物秸秆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10-12
  • 1.3 农作物秸秆预处理技术12-16
  • 1.3.1 化学方法13-14
  • 1.3.2 物理方法14-15
  • 1.3.3 生物方法15-16
  • 1.4 污泥、农作物秸秆与其它物质混合处理研究综述16-18
  • 1.4.1 污泥与农作物秸秆混合堆肥研究综述16-17
  • 1.4.2 污泥、农作物秸秆与其它物质混合厌氧消化研究综述17-18
  • 1.5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18-19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19-25
  • 2.1 污泥和秸秆来源19
  • 2.2 试验装置19-20
  • 2.2.1 预处理装置19
  • 2.2.2 厌氧消化装置19-20
  • 2.3 试验方法20-23
  • 2.3.1 玉米秸秆预处理方法20-22
  • 2.3.2 玉米秸秆浸泡液与城市污泥混合厌氧消化试验方法22-23
  • 2.4 分析项目和测定方法23-25
  • 第三章 玉米秸秆NaOH 预处理的响应面法优化25-35
  • 3.1 NaOH 预处理单因素试验25-26
  • 3.1.1 不同秸秆尺寸对玉米秸秆溶出SCOD 和还原糖的影响25
  • 3.1.2 不同 NaOH 溶液浓度对玉米秸秆溶出SCOD 和还原糖的影响25-26
  • 3.1.3 不同预处理时间对玉米秸秆溶出SCOD 和还原糖的影响26
  • 3.2 NaOH 预处理响应面试验26-32
  • 3.2.1 响应面试验结果27-28
  • 3.2.2 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28-32
  • 3.3 模型的验证32
  • 3.4 模型交互项分析32-34
  • 3.4.1 秸秆尺寸与药剂浓度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分析32-33
  • 3.4.2 秸秆尺寸与预处理时间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分析33-34
  • 3.4.3 药剂浓度与预处理时间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分析34
  • 3.5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玉米秸秆氨水预处理的响应面法优化35-51
  • 4.1 氨水预处理单因素试验35-36
  • 4.1.1 不同秸秆尺寸对玉米秸秆溶出SCOD 和还原糖的影响35
  • 4.1.2 不同氨水浓度对玉米秸秆溶出SCOD 和还原糖的影响35-36
  • 4.1.3 不同预处理时间对玉米秸秆溶出SCOD 和还原糖的影响36
  • 4.2 氨水预处理响应面试验36-42
  • 4.2.1 响应面试验结果37-38
  • 4.2.2 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38-42
  • 4.3 模型的验证42-43
  • 4.4 模型交互项分析43-47
  • 4.4.1 秸秆尺寸与药剂浓度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分析43-45
  • 4.4.2 秸秆尺寸与预处理时间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分析45-46
  • 4.4.3 药剂浓度与预处理时间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分析46-47
  • 4.5 NaOH、氨水和水预处理效果比较47-50
  • 4.5.1 NaOH 溶液、氨水和水预处理下浸泡液SCOD 浓度的比较47-48
  • 4.5.2 NaOH 溶液、氨水和水预处理下浸泡液还原糖浓度的比较48
  • 4.5.3 NaOH 溶液、氨水和水预处理对玉米秸秆成分的影响48-50
  • 4.6 本章小结50-51
  • 第五章 玉米秸秆与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试验51-70
  • 5.1 连续进样试验51-60
  • 5.1.1 4%投配率下厌氧消化试验51-55
  • 5.1.2 5%投配率下厌氧消化试验55-57
  • 5.1.3 8%投配率下厌氧消化试验57-60
  • 5.2 不同投配率下水预处理反应器厌氧消化效果比较60-61
  • 5.3 批式试验61-68
  • 5.3.1 秸秆与剩余污泥不同混合比例对产气量的影响61-63
  • 5.3.2 各反应器内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变化63-66
  • 5.3.3 各反应器产气组分的组成66-68
  • 5.4 本章小结68-70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70-72
  • 6.1 结论70
  • 6.2 建议70-72
  • 参考文献72-77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77-78
  • 附录78-82
  • 致谢8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预处理方法对细菌降解玉米秸秆产氢能力的影响    包红旭;王爱杰;任南琪;

中国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现状及其进展    付融冰,杨海真,甘明强

秸秆预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刘睿;万楚筠;黄茜;黄凤洪;

剩余污泥的超声处理试验研究    曹秀芹,陈珺,欧阳利,唐臣

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牟艳艳,于鑫,郑正,袁守军,崔磊,严晓明

化学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    宋安东;任天宝;谢慧;裴广庆;张百良;

碱性臭氧预处理对稻草秸秆酶水解的影响    李辉勇;黄可龙;金密;李志光;赵律;

秸秆预处理对纤维素酶水解效果的影响    钟文文;

玉米秸秆氨化汽爆处理及其固态发酵    杨雪霞,陈洪章,李佐虎

堆肥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生物降解研究现状    席北斗,刘鸿亮,白庆中,黄国和,曾光明,李英军

热碱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郑万里

剩余污泥超声破解对厌氧消化反应的促进作用研究    杨洁

氢氧化钠预处理和酶解牛粪纤维素工艺条件优化    徐静静;李静;凌娟;刘茂昌;燕飞来;

我国超声波处理污泥技术的研究进展    刘春红;杨顺生;戴本林;

中药丹皮残渣固态发酵产酶与糖化工艺的研究    李曼曼;姚日生;李凤和;胡华佳;

稻草秸秆预处理实验研究    叶生梅;

秸秆生物气化预处理技术    李浩;冷云伟;任恒星;赵兰;

嗜热纤维素分解菌TH3-9诱变选育及产酶条件初步研究    张辉;朱奇;杨启银;戴传超;

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流程·发酵原料及其产物测试分析    郝元元;刘荣厚;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牛粪堆肥中的试验研究    何志刚;孙军德;

农村生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探讨    丁兆运;

江苏省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及其未来市场需求展望    王杨;赵言文;卢婧;

离子束辐照技术在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关键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李淼;吴跃进;余增亮;俞汉青;吴李君;姚建铭;花日茂;汤锋;邱志芳;宋立言;韦朝阳;骆永明;赵其国;

玉米秸秆在人工瘤胃反应器中的厌氧转化    岳正波;胡真虎;俞汉青;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沿巢湖地区沼气能源规模化生产利用模式的探讨及生态效益分析    张庆国;杨书运;吴朝;李鉴清;朱雅莉;

CMA生物灰代替水泥制作绿色混凝土的技术可行性研究    周述光;

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偲;钟世霞;

高含水率秸秆冷压成型工艺研究    郭会娟;王春晓;

长沙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蔡立湘;纪雄辉;彭新德;李明德;倪笑;

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影响因素探讨    庞小平;牛明芬;王赛月;王昊;

印染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黄瑞敏;文淦斌;林德贤;秦四海;

麦秆液化制备可降解聚氨酯泡沫材料方法及机理研究    陈秋玲

厨余物厌氧产氢过程控制因素优化研究    赵明星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    廖育林

啤酒厂剩余污泥堆肥高效菌群构建及其新型堆肥工艺研究    潘飞

预处理后剩余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效能研究    李广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农林有机废弃物堆腐生产花卉栽培基质研究    栾亚宁

城市污泥特性分析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谭国栋

餐厨垃圾制沼及膜法沼气提纯一体化系统设计及理论研究    尼姝丽

甘蔗压榨汁制氢系统的工程控制对策及其微生物群落研究    焦安英

高碳煤矸石与采残煤矿井下生物转化可燃气研究    唐敏

泥布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研究    马杨

生产性IC反应器的启动及“酸化”研究    沈小华

林可霉素废水处理工艺及启动研究    牛娜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改良UASB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模拟及启动性能研究    孙向鹏

碎玉米秸秆卷压特性的研究    赵何

紫外诱变纤维素分解菌降解木薯渣的研究    李永华

不同有机土栽培基质对大棚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魏民

生物质综合利用CDM项目方法学应用研究    李威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辐射对纤维素结晶度的影响    张琳,顾汉泉,高仁孝

发展生物质气化 利用可再生能源    王大山

棉纤维素辐射降解的后效应    宫宁瑞,常德华,张剑蓉,刘继华

牧草、玉米青贮和作物秸秆营养价值的洗涤剂法评定    杨云贵,龙明秀,王莺,江中良

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的研究现状分析    韦朝海,陈传好

化学前处理——改善城市污水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的有效途径    李敏,郭静罗,王景

膜生物反应器无剩余污泥排放的研究    杨造燕,匡志花,顾平,田淑媛

植物纤维原料酶水解的工艺条件    宋向阳,余世袁

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厌氧消化    郑士福,周帆

杂色云芝产木质纤维素酶及对稻草秸秆降解的研究    宋安东;张百良;吴坤;

生物质(秸秆)纤维燃料乙醇生产工艺试验研究    宋安东

剩余污泥超声破解的性能与机理研究    王芬

热碱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郑万里

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高志坚

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的溶胞预处理技术    汪群慧;刘建丽;艾恒雨;王旭明;

碱处理对剩余污泥预处理的研究    钟丽艳;

处理污泥的“热水解-ASBR”组合工艺研究    王治军;王伟;张锡辉;

超声/碱预处理剩余污泥的中温厌氧消化效果    赵庆良;苗礼娟;胡凯;

超声波处理污泥厌氧消化中试研究    杨少武;王晓青;杨顺生;

易腐有机废物与剩余污泥混和厌氧消化处理    乔玮,曾光明,袁兴中,黄国和,刘存芳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戴前进;李艺;方先金;

IC反应器中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王光辉;于冰;张志凡;张洪林;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张毅华;台明青;王芳;

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白杨;王鹤立;李广;韩冰;

超声强化处理水厂剩余污泥    殷绚;韩萍芳;吕效平;

欧洲生物质厌氧消化工艺研究进展    党锋;李秀金;

林可霉素菌渣厌氧消化工况优化及抑制因素分析    吴铎;管冬兴;吕凡;邵立明;何品晶;

生物质废物中温联合厌氧消化的动力学研究    王典;孙轶斐;王伟;朱天乐;

预处理方式对多年生王草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李连华;孙永明;丁翠花;孔晓英;杨富裕;李东;袁振宏;甑峰;

生活垃圾与人粪尿混合厌氧消化的试验研究    韩艳霄;林聪;黄莹;程东林;

畜禽粪便与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特性    罗娟;董保成;陈羚;高新星;万小春;赵立欣;

秸秆厌氧消化系统pH调控措施初探    段娜;林聪;苏珊;

果蔬与餐厨垃圾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    吕琛;袁海荣;王奎升;朱保宁;刘研萍;李秀金;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卢旭珍;邱凌;张波;

沼气产业:给2.8亿吨秸秆找出路    黄朝武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国家技术政策纲要(摘录)    

如何开发碳源脱氮除磷?    筱薇

没有最好 只有最适宜    吴文伟 马婧一

大连石化除污装置泥里淘金100万元    记者 朱爱华 通讯员 孙继盛

生物质能利用之路该怎样走    本报记者 董乐平 牛泽刚

上海选择发展能环工程    上海市农村能源办公室 金尧

巧觅“神针”治毒泥    周凯波

超声波处理废水污泥产生甲烷可发电    何兆

不用脱色剂 剩余污泥少    赵关良

污泥预处理—厌氧消化工艺性能及预处理过程中有机物变化    胡凯

基于提高麦秸厌氧消化性能的碱预处理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庞云芝

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李建昌

抗生素与重金属对猪场废水厌氧消化的抑制效应及其调控对策    孙建平

剩余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的蚯蚓活化—花卉植物修复机理研究    白向玉

剩余污泥作为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补充碳源的脱氮试验研究    曹艳晓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关键生态因子强化研究    张记市

超声破解对污泥特性的影响机制与零剩余污泥排放工艺研究    王芬

预处理后剩余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效能研究    李广

污泥超声破解反应器工况优化与破解污泥中温厌氧消化能效分析    薛玉伟

剩余污泥超声破解对厌氧消化反应的促进作用研究    杨洁

加碱和超声破解预处理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    陈路全

两种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评估与研究    董慧峪

蔬菜废物中温单相厌氧消化性能研究    毛菁菁

厌氧条件下外加酶强化剩余污泥水解的研究    罗琨

城市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研究    乔玮

玉米秸秆预处理及与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研究    陈中玉

动植物生产废弃物厌氧消化工艺研究    卢旭珍

油脂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抑制效应的试验研究    李小风

剩余污泥超声破解的性能与机理研究    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