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供热的生物质超临界水制氢系统传热蓄热介质的优选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3:12
热度:

太阳能供热的生物质超临界水制氢系统传热蓄热介质的优选【摘要】:太阳能具有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以及可再生等优点,但是它本身也存在着能量密度低、间断性以及不稳定性等缺点,这使得其规模化开

【摘要】:太阳能具有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以及可再生等优点,但是它本身也存在着能量密度低、间断性以及不稳定性等缺点,这使得其规模化开发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氢能是一种能量密度高、清洁无污染的理想二次能源,生物质能具有全寿命周期二氧化碳零排放等特点,以生物质为原料,利用太阳能供热,将其转化为氢能,有望实现能源的可持续转化与利用,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太阳能供热的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传热蓄热介质是该制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热蓄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生物质制氢的效果。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筛选了多种来源较为丰富、对人体和环境影响较小的无机熔融盐,计算了纯熔盐在液态时的物性参数,通过对纯盐热物性参数的对比,筛选获得传热蓄热性能较好的熔融盐;进而,采用简单混合规则对混合熔盐的热物性参数进行了系统的计算,经过对比混合熔盐物性参数的实验值与计算值,证明利用简单混合规则计算混合熔盐的热物性参数是有效的,同时经过较为系统的计算与比较,得到混合熔盐体系0.33Na2CO3-0.35K2CO3-0.32Li2CO3的熔点较低,密度、比热、导热系数都比较适合作为太阳能供热的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系统的传热蓄热介质。 本文针对几大类熔盐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其筛选方法可快速直观地评价出熔盐性能,所得结果对熔盐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制氢 高温熔盐 传热蓄热 物性参数 物性计算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11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8
  •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8-16
  • 1.1.1 氢能8-10
  • 1.1.2 生物质能10-12
  • 1.1.3 太阳能及太阳能制氢12-16
  • 1.2 传热蓄热是太阳能热化学制氢中的关键技术16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6-18
  • 2 太阳能供热的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系统的传热蓄热介质18-28
  • 2.1 太阳能蓄热材料的研究现状18-22
  • 2.1.1 太阳能高温潜热蓄热材料18-21
  • 2.1.2 太阳能高温显热蓄热材料21-22
  • 2.1.3 太阳能高温热化学蓄热材料22
  • 2.2 太阳能供热的生物质超临界水制氢系统对传热蓄热介质的要求22-25
  • 2.2.1 生物质超临界水制氢系统传热蓄热介质的选用原则23-24
  • 2.2.2 常用传热蓄热介质的比较24-25
  • 2.3 高温熔盐蓄热材料25-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3 纯熔盐物性参数的计算及优选28-36
  • 3.1 纯熔盐物性参数的计算28-30
  • 3.1.1 熔点、沸点28
  • 3.1.2 密度28
  • 3.1.3 导热系数28-29
  • 3.1.4 比热29-30
  • 3.1.5 粘度30
  • 3.2 物性参数计算结果30-34
  • 3.3 纯熔盐的优选34
  • 3.4 本章小结34-36
  • 4 混合熔盐物性参数的计算及优选36-50
  • 4.1 混合熔盐体系的物性研究现状36-42
  • 4.1.1 氯化物熔盐体系36-40
  • 4.1.2 碳酸盐熔盐体系40-41
  • 4.1.3 硝酸盐熔盐体系41-42
  • 4.2 混合熔盐的物性计算原则42-43
  • 4.2.1 混合熔盐的密度42
  • 4.2.2 混合熔盐的比热42-43
  • 4.2.3 混合熔盐的导热系数43
  • 4.2.4 混合熔盐的粘度43
  • 4.3 计算公式的误差分析43-46
  • 4.4 混合熔盐体系的物性参数计算及优选结果46-49
  • 4.5 本章小结49-50
  • 结论与展望50-52
  • 致谢52-54
  • 参考文献54-58
  • 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5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高温熔盐的制备及实验研究    吴玉庭;朱建坤;张丽娜;马重芳;

氢气的生产方法综述    郑秋艳;王少波;李绍波;李本东;王占卫;

高温蓄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韩瑞端;王沣浩;郝吉波;

生物质气化制氢研究现状    郑安桥;张先中;苏亚欣;

几种碳酸盐熔融体的粘度计算    辛嘉余;王华;何方;张智民;

制氢技术现状及展望    刘少文,吴广义

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    于树峰;

采用新的热载体 勇闯节能新途径    张建忠

有机热载体的选择及其应用    白坤江,侯建波

国内外蓄热材料发展概况    刘玲,叶红卫

太阳能高温熔盐传热蓄热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朱建坤

太阳能高温熔盐优选及腐蚀特性实验研究    孙李平

Mg-Sc合金的热力学性质计算    周鸿翼;

高炉冶炼低硅生铁的热力学分析    王相力;王再义;刘德军;邢本策;杨大正;

多重化学平衡的计算及其应用    王自瑾;

生物质气化中焦油的产生及其危害性    鲍振博;靳登超;刘玉乐;郭俊旺;

基于组合模型的中国生物质能利用预测及变化趋势——以秸秆利用为例    温丽;薛继亮;

铁尾矿合成镁橄榄石质耐火材料的反应机理    刘吉辉;李静;汪琦;

高温熔盐的制备及实验研究    吴玉庭;朱建坤;张丽娜;马重芳;

熔融还原竖炉—铁浴流程操作模型的应用    吴铿,杨天钧,周渝生,左广庆

自蔓延高温合成MgB_2粉末    韩欢庆;卢惠民;邱定蕃;褚征军;

铁酸镁生成反应非等温动力学    李静;申宁;汪琦;陈树江;

消失模白区用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调研    易娜;黄刚;郭鹏;叶升平;

一种相变蓄热材料及其蓄热热回收的实验研究    章学来;王为;李志伟;李晓菲;

蓄热式太阳能热水器蓄放热性能实验研究    张涛;邹同华;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固化高放核废料的研究    郭志猛;高峰;杨珂;张瑞珠;李艳;

大掺量锯末对粉煤灰烧结制品性能的影响    马保国;袁龙;蹇守卫;穆松;吕阳;

浮法玻璃熔化过程热量消耗的DTA研究    李长久;王晋珍;孟政;姜宏;黄幼榕;崔竹;

制氢原料完全气体化    刘赟;

金属相变储热材料铝硅合金储热特性研究    陈观生;王波群;张仁元;李风;张莉;麦志豪;

静态破碎剂研究进展    闫军;易建政;崔海萍;

丙三醇氢解制丙二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马兰;贺德华;

拜耳法赤泥高温相转变规律及铁铝钠回收研究    刘万超

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的热过程特性    左远志

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硫化—浮选工艺及理论研究    李勇

晶格氧部分氧化甲烷制取合成气的基础研究    魏永刚

从含锌铟复杂物料中提取金属铟新工艺的研究    刘大春

二元Pb合金结构和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真空蒸馏实验研究    刘媛媛

若干铅基合金真空蒸馏分离提纯的研究    贾国斌

高性能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邓明进

PTFE/A1含能反应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徐松林

用叶蜡石和金红石制备Sialon-TiNC及其在出铁沟浇注料中的应用研究    杨林

基于钨酸基无机—有机层状混杂结构的钨系微纳米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温合静

超重力燃烧合成YAG陶瓷热力学计算及过程仿真    纪文文

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燃料转化技术研究    徐长松

高能燃料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与结构设计    张哲衡

蓄热电池一体化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徐鑫

低温前驱体裂解法合成碳化硼粉体的研究    林爽

固相反应型SiO_2基陶瓷涂层反应机理及性能研究    黄圣玲

超支化聚氨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改性研究    廖丽

石煤湿法提钒工艺及其溶液化学研究    杨用龙

C12A耐热钢熔体生成相表征及热处理力学性能研究    韩培淳

高纯氢气系统的处理技术    石洁;

高温熔盐相变蓄热系统的数值模拟    邢玉明,崔海亭,袁修干

蓄热材料的研究进展    吴会军;朱冬生;李军;王春华;程军;

太阳能热发电中储能容器防护涂层的制备与研究    陈枭;张仁元;李风;王丹;

熔盐载体过热分析    常虎成,陈岩

Al-Si合金的储热性能    张仁元;孙建强;柯秀芳;周晓霞;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李斌,李安定

中国能源总体形势与科学研究发展方向    倪维斗,江宁

利用含氢工业尾气或过程气生产高纯氢气    邱长春,王瑞升,李传和,刘景开,付启贵

超临界水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实验系统与方法研究    郝小红,郭烈锦

高温氯盐环境中金属材料的腐蚀    马海涛

氢气纯度分析仪的设计    赵传奇

煤炭在超临界水中氧化的初步实验    朱小峰,王涛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展望    文震,黄少烈,党志

超临界方法在塑料分解回收中的应用研究    孟令辉,白永平,冯立群,邢玉清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李锋,赵建夫,李光明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有机污水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薛文平,董晓丽,王少君,刘兆丽,张秀芳,李沅,孙衍宁

超临界水及其氧化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侯彩霞,马沛生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    刘碧云,周培疆,吴振斌

苯酚在超临界水中的催化氧化反应    杨玉敏,董秀芹,张敏华

生物质在超临界水中热解行为的初步研究    曲先锋,彭辉,毕继诚,王锦风,孙东凯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进展    马俊华,赵建夫,陈玲

加热速率和粒径对聚乙烯在超临界水中转化的影响    苏晓丽;张荣;赵玉龙;毕继诚;

锯木屑的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实验研究    吕友军;郭烈锦;

催化剂在生物质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制氢中的作用    郝小红;郭烈锦;

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    郭烈锦;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技术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刘彦华;申英俊;杨超;李士琦;

锆合金在550℃/25MPa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    李强;周邦新;姚美意;刘文庆;褚于良;

长链烷烃和长链芳烃在超临界水中热解的机理较    丁勇;程振民;袁佩青;袁渭康;

如何选择废物类生物质产业化项目?    全浩;

超临界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意义    苏根利;谢鸿森;丁东业;张月明;郭捷;

Zr-2.5Nb合金在550℃/25MPa超临界水中的氢致相变    李强;周邦新;姚美意;刘文庆;褚于良;

“超临界水”冷却核电站技术受关注    陶义

应用广泛的“超临界流体”    窦光宇

国际建材新技术新产品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待续)    

日首创使超重质油转为新能源技术    张焕利

火星供能邀二氧化碳作溶剂    

已是未雨绸缪时    本报驻东京记者吴仲国

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煤催化气化制天然气技术”通过专家验收    通讯员 李嘉卉 王鹏

纤维素水解技术取得新进展    丛林

英国诺丁汉大学开发碳纤维回收新方法    杨敏

诺丁汉大学开发碳纤维回收新法    陶璐璐

基于超临界水热解氧化的有机物资源化研究    衣宝葵

电站锅炉管氧化层在溶氧超临界水中生长机理的研究    张乃强

超临界水堆物理分析方法与物理特性研究    张鹏

煤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特性研究    陈桂芳

藻与苯酚的超临界水气化过程与机理    关清卿

用超临界水氧化降解塑料的研究    王军

超临界水堆核热耦合及系统安全特性研究    陈娟

系统安全分析程序在超临界水冷堆和钠冷快堆上的适用性研发与应用    周翀

农作物秸秆的热解及在水中的液化研究    宋春财

超临界水体系在多元氧化物微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郑庆新

超临界水系统频域稳定性分析    朱郁波

超临界水供氢行为研究    徐涛

控制系统对超临界水堆事故影响分析    胡雨

超临界水堆堆芯中子特性及核热耦合作用研究    刘晓壮

铁素体—马氏体钢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魏懿

超临界水堆物理热工程序研究    李臻洋

纤维素超临界水解制取还原糖的研究    张明玉

超临界水堆候选材料腐蚀行为的研究    李力

电厂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水环境下氧化试验研究    白杨

超临界水中重质油和聚乙烯的共裂化    朱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