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状影响的研究
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状影响的研究【摘要】:土壤中的氮素和碳素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随着黑土土壤风蚀水蚀的加重和土壤肥力的下降,明确土壤碳氮关系,对提高土壤碳氮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154.1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24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1-22
- 1.2.1 保护性耕作概述11-12
- 1.2.2 秸秆还田的研究12-15
- 1.2.3 农田氮循环的研究15-18
- 1.2.4 农田生态系统碳的研究18-22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22-24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22-23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23-24
- 2 材料与方法24-27
- 2.1 试验材料24
- 2.1.1 试验地概况24
- 2.1.2 供试作物24
- 2.2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24-26
- 2.2.1 试验设计24-25
- 2.2.2 试验方法25-26
- 2.3 试验数据处理26-27
- 3 结果与分析27-45
- 3.1 秸杆还田对土壤主要物理指标的影响27-29
- 3.1.1 不同处理对土壤容重的影响27
- 3.1.2 不同处理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27-28
- 3.1.3 不同处理对土壤比重的影响28-29
- 3.2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的影响29-30
- 3.2.1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29
- 3.2.2 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全氮含量29-30
- 3.3 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30-36
- 3.3.1 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30-33
- 3.3.2 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33-35
- 3.3.3 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35-36
- 3.4 不同处理下土壤可溶性碳的含量36-39
- 3.4.1 大垄处理可溶性碳含量36-37
- 3.4.2 有机肥与秸秆还田处理可溶性碳含量37
- 3.4.3 施加菌剂处理可溶性碳含量37-38
- 3.4.5 不同处理下土壤可溶性碳含量综合比较分析38-39
- 3.5 不同处理下土壤无机态氮含量39-45
- 3.5.1 不同处理下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39-41
- 3.5.2 不同处理下土壤氨态氮(H4+-N)含量41-45
- 4 讨论45-48
- 4.1 不同处理对黑土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45
- 4.2 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45-46
- 4.3 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46-47
- 4.4 不同处理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47
- 4.5 不同处理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47-48
- 5 结论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6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途径探讨 胡明秀
京郊作物秸杆的利用现状 朱姝青
土壤肥力分级的酶活性指标研究进展 王红,周大迈
坡地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型 张兴昌,邵明安
三江平原大豆田氮循环模拟研究 王毅勇,杨青,王瑞山
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质量的影响 杨玉盛;谢锦升;盛浩;陈光水;李旭;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李长生,肖向明,S.Frolking,B.MooreⅢ,W.Salas,邱建军,张宇,庄亚辉,王效科,戴昭华,刘纪远,秦小光,廖柏寒,R.Sass
稻田土壤中的CH_4产生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
不同稻作模式稻田碳固定、碳排放和土壤有机碳变化机制研究 展茗
玉米秸秆整株还田秸秆分解速率及还田效应 师宏魁
还田秸秆腐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陈尚洪
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莘县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与盐渍化状况分析 王连祥;闫传胜;袁方耀;张学锋;
不同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麦玉两熟产量的影响 李洪杰;宁堂原;邵国庆;王瑜;田慎重;李增嘉;曲学勇;
农田氮肥的动态变化及施氮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苏诗杰;付清勇;朱思海;赵媛媛;
臭氧与镉污染对冬小麦花后光合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李勇;李彩虹;蒋高明;
施硫对冬小麦穗花发育、籽粒蛋白质组分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李府;尹燕枰;
黄绿木霉T1010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邱登林;阴卫军;陈建爱;王未名;杜方岭;
青岛市设施蔬菜施肥现状与土壤养分状况 高峻岭;宋朝玉;黄绍文;张守才;唐继伟;李祥云;张淑霞;孙兆法;
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生态系统养分结构分析及平衡研究 李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磷素平衡的研究 刘晶晶;李同杰;由文颖;
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制下N肥施用量研究 何传龙;郭熙盛;王文军;武际;
玉米-线辣椒套作系统中土壤养分与土壤生物因子的关系 徐强;谢宝英;
粤北大宝山铅锌矿区土壤—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植物体系的微生物特征研究 秦建桥;罗育池;阮文刚;刘源锋;
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揣小伟;黄贤金;郑泽庆;王婉晶;
蔬菜专用缓控释肥料N释放动态研究 韩桂琪;张海波;徐卫红;王慧先;刘俊;张明中;张进忠;
稻田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研究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
恩诺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马驿;陈杖榴;
用MODIS数据和CASA模型估算近五年内蒙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包刚;包玉海;阿拉腾图雅;郭利彪;
1BMQ-230/250型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的研究 孙星钊;宋建农;申屠留芳;杜风顺;
施氮水平对高产麦田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及氨挥发的影响 王东;于振文;于文明;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 焦婷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 刘娜
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 王宏
冀北接坝山区沙化土地动态与生态工程模式研究 冯长红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树种人工林密度效应评价 高艳鹏
两种典型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及应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研究 李瑞利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除草剂阿特拉津和氯磺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的影响 江雪飞
空心莲子草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的影响 王志勇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可降解育苗盘及其在半夏组培苗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周滢
麦秸回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朱同相,段云,胡修岭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途径探讨 胡明秀
土壤活性有机碳·养分有效性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赵明东;罗晓红;刘淑霞;
淮北淤土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异 石玲;戴万宏;
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甲烷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 冯虎元,程国栋,安黎哲
如何将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 娜日娜;李峰;石剑华;巴达荣贵;
东亚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 于德永;潘耀忠;姜萍;朱文泉;何浩;
秸秆配施不同氮量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刘善江
耕作制度对土壤水及其利用的影响 车建明,刘洪禄
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曾昭鹏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高旺盛(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理事长)
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综合效应研究及其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价 郑华平
GIS支持下的中国陆地生物量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冯险峰
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测定分析 石建光;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呼吸强度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苑学霞,褚海燕,林先贵,尹睿,胡君利,朱建国
板栗林集约经营过程中土壤活性碳演变规律研究 邬奇峰,姜培坤,王纪杰,吴家森,徐秋芳
蚯蚓活动对稻麦轮作系统中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胡锋;王霞;李辉信;于建光;王丹丹;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几种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苑学霞;林先贵;褚海燕;尹睿;朱建国;
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 于树;汪景宽;高艳梅;
土壤微生物量磷及碳磷比对加入无机磷的响应 来璐;赵小蓉;李贵桐;林启美;
旱作条件下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张丽华;黄高宝;张仁陟;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宇万太;姜子绍;柳敏;赵鑫;
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李伟;
UV-B辐射增强下施氮对大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娄运生;程焕友;王恩眷;武君;
岩溶土壤系统中生物作用及有机碳转移对于CaCO_3-CO_2-H_2O体系的调节与控制 曹建华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生态因子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赵建波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周慧
垦殖与自然恢复黑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的季节变化 于镇华
水稻强化栽培农艺性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 赵利梅
苏北海岸防护林地土壤呼吸及微生物量碳研究 孔雨光
长期定位施肥对石灰性紫色土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辜运富
长期施肥对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郝晓晖
几种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及其对土壤的影响 荣丽
秦淮河河岸带土壤主要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 李冬林
松嫩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模拟增温及氮沉降的响应 杨建琴
不同氮磷肥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 胡媛媛
种植方式对苜蓿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齐都吉雅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陈蓓
水土保持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樊丽琴
移栽自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土壤微生物量研究 丁爽
武夷山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高度的变化 何容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作物生长及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 王艳博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研究 王丰
玉米秸秆还田对接茬冬小麦生长、衰老及土壤碳氮的影响 刘阳
-
玉米秸秆还田对农田黑土CO_2排放及碳氮组分的影响2024-08-19
-
连续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性、养分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2024-08-19
-
稻—菜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2024-08-19
-
作物秸秆分解过程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影响2024-08-19
-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2024-08-19
-
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2024-08-19
-
秸秆育苗容器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2024-08-19
-
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水化合物的影响2024-08-19
-
外源氮及秸秆添加对土壤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2024-08-19
-
基于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农田肥力效应研究及土壤质量综合评价2024-08-19
-
地膜及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热和作物生长的影响2024-08-19
-
秸秆还田下土壤有机碳固持能力提升机制研究2024-08-19
-
秸秆还田与施用钾肥对提升农田土壤钾素肥力的效应研究2024-08-19
-
生物质炭和秸秆配合施用对土壤有机碳氮转化的影响2024-08-19
-
关中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农田碳平衡的影响2024-08-19